蕨糖尿病(蕨根糖尿病人能吃吗)
广东山区这种野菜,凭啥能卖到北上广?
“这是芭蕉叶吗?不是,这可是一斤能卖到40元的山苏。”
山苏,全名为台湾山苏花,别名为鸟巢蕨。陈钰晶/摄
在清远龙颈镇的深山里,这种酷似迷你芭蕉叶的野菜,正悄悄改变着当地农户的命运。
从无人识货到供不应求,从台湾山区到岭南餐桌,这些翠绿的叶片,成了村民的“绿色银行”,更成了餐桌上的“新宠”。
《美食导报》循着这抹身价不菲的翠绿,走进山苏种植基地。
▼
在清远市龙颈镇凤塱村里,图中左上角黑色的一片则是山苏种植基地。受访者供图
占地面积约80亩的山苏种植基地,黑色幕布起到了防晒的作用,为山苏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陈钰晶/摄
01
从台湾到清远:山苏的引种故事
山苏,全名为台湾山苏花,别名为鸟巢蕨。这种原产于台湾山区的植物,在清远扎根要追溯到2012年。
当年,山苏种植基地场主花姐的公婆接触到一位台湾商人,正是他把山苏苗带到了清远。
没人想到,这个不起眼的野菜,日后会成为村民们的摇钱树。
“刚开始,大家都不认识这种菜,也不知道能不能种好。”花姐回忆。
山苏的母苗来自台湾,与普通蔬菜不同,它每片叶子的背面都长满了棕色的孢子。孢子随风飘散,会在地上生根发芽,长成一株株小苗。
山苏每片叶子的背面都长满了棕色的孢子,掉落到地上后生根发芽成小苗。陈钰晶/摄
02
十年不老:山苏的奇特生长方式
山苏的生长方式独特,与我们日常见到的蔬菜截然不同。
“一棵山苏能种十几年,每次剪完叶子,它还能继续长。”花姐指着田里的山苏告诉记者,山苏不需要重新播种,每次采摘后,它都会从中间长出新的叶子。
山苏中间有黑色的纤维,极像一个鸟巢,新叶子从这里长出。陈钰晶/摄
这种植物的死亡率非常低。“山苏几乎没什么病虫害,不用农药,平时只需要施点肥。”花姐笑着说。
她的山苏田,每个月施一次有机肥,这样天然生长的山苏,不光省心,还特别生态环保。
种植场引了山泉水,可进行自动喷洒。陈钰晶/摄
“我们家的山苏,10天到半个月就能采摘一次,如果天气冷,可能要等20天。”她补充道,“它对环境的要求也不高,不太干、不太湿的地方都可以种。”
山苏长出嫩叶子,就要及时剪下来。陈钰晶/摄
山苏的种植,虽不复杂,但采摘耗费人力。
在田间望去,山苏的叶子一片片绿意盎然,看似丰收在望,但真正能用来做菜的,其实只有中间几片新长出来的嫩叶。
每次采摘,花姐和她的伙伴们都要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剪下叶尖最嫩的一段,差不多只有一只手掌长。
她说:“天气好的时候,温度、湿度合适,一个人一小时能剪十斤左右,但有时候产量低了,可能要一个半小时才能剪到这些量。”
一天的工作量不固定,有时能剪两百斤,有时只有一百来斤。虽然种植山苏并不复杂,但每天不停地弯腰、剪叶,还是很辛苦。每一片送上餐桌的山苏,背后都是她们汗水的结晶。
03
从无人问津到供不应求
尽管山苏种植起来相对轻松,但要把这片叶子变成真金白银,花姐和她的家人却经历了不少挫折。
花姐剪下山苏嫩叶。陈钰晶/摄
记者走访了几个菜市场和生鲜平台,发现几乎没有山苏出售。对此,花姐并不感到意外。她解释道:“山苏的产量少,价格也高,普通市场根本卖不动。”
六七年前,花姐刚开始推广山苏时,带着样品走访了广州、中山、四会、清远的数千家酒楼。那时候,几乎没人听说过山苏,加上价格偏贵,推广难度非常大。
她回忆道:“当时,采用率连百分之一都没有。很多人不认识,不愿意尝试。”
尽管如此,花姐并没有放弃。她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和时间,回头是不可能的,只能一步步坚持下去。“投资了这么多,停下来就亏了。”她说。
为了打开销路,花姐和她的丈夫不懈努力,最终凭借山苏独特的口感和养生价值,逐渐赢得了市场认可,几年后,山苏终于站稳了脚跟。
如今,山苏主要面向高档酒楼,散客市场仍然较少见到这种菜。它的独特性和价格决定了它不会出现在普通的菜市场里。
“现在我们不仅在广东卖,还通过快递发往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酒楼。”花姐自豪地说。
打包间里堆了几面墙高的泡沫箱子,打包前,需要用风扇吹干山苏上的水珠,延缓它在运输途中的腐烂速度。陈钰晶/摄
如今,花姐的山苏基地已扩展到七八十亩,每亩每年能生产七百斤左右的山苏。
尽管如此,花姐依然保持谨慎,“市场竞争激烈,青菜种类多,山苏能不能持续卖出去,还得看餐厅是否愿意继续推广。”
04
种植山苏启动资金至少5万元
尽管山苏如今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但花姐坦言这条路走得并不轻松。“我们家总共投入了三四百万,现在种了七八十亩,干了这么多年才有今天的规模。”
说起投入,花姐掰着手指给记者细细算了一笔账:“一亩地要种2500盆苗,一盆苗就要18块,光是苗钱就不少了。再看这遮阳网,一平方米要6块,铁柱子一根要一百块,还得请工人搭棚。”
山苏种植场内景。陈钰晶/摄
她指着头顶的设施叹道,“这片地里头,你看到啥都是钱。一亩地的基建、设备、人工加起来,至少要五万块启动资金。”
正是这高昂的投入和漫长的回本周期,让不少村民望而却步。“一年下来总产量也不算高。要赚到钱,还得靠长期投入和稳定的客户。”花姐说。
05
山苏满足广东人对“青菜”的高要求
它的叶片翠绿油亮,炒熟后脆嫩爽口,既有木耳菜的滑嫩,又带着芥蓝的爽脆,口感独特。凭借鲜嫩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山苏逐渐成为广东人餐桌上的“新宠”。
其实,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山苏这种植物有时在绿化带或植物园里也能见到,常被当作盆景栽种。它外形优美,叶片宽大翠绿,看起来别具一格。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种平时被当作观赏植物的山苏,实际上也是一道美味的食材。
山苏的口感非常特别。第一次品尝的人,总会被它的质感所惊艳。咬下去时,叶片滑滑的、脆脆的,带有一股清新的香气。
清炒山苏。陈钰晶/摄
它的口感既爽脆,又有海带般的柔韧感。叶片带点厚度,咬起来清脆多汁,十分爽口。这种口感很特别,找不到其他蔬菜能替代它。
不仅如此,山苏的营养价值同样不容忽视。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岩分析,山苏是一种蕨类植物,又叫鸟巢蕨,在台湾是比较普遍食用的野菜之一。它具有预防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良好功效,并富含维生素A、钙和铁质,长期食用对身体有诸多益处。
清炒山苏。陈钰晶/摄
在广东,山苏的吃法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清炒,加上蒜蓉或豆豉鲮鱼,简单又美味。在台湾,山苏则常与破布子一起炒,味道更加鲜美。
豆豉鲮鱼炒山苏。何文联/摄
不过,山苏含有单宁,生吃时略带苦涩。因此,烹饪前建议先将山苏稍微汆烫,这样可以去除部分涩味,口感更加顺滑。
同时,处理山苏时,最好像包菜一样用手撕,而不是用刀切。手撕的方式能够避免叶片过度破坏,保留更多的营养和水分,也更容易入味。
山苏既美味又富有养生功效,充分满足了广东人对“青菜”的高标准,大家可以尝试解锁这道健康美味~
#话题讨论#
你吃过山苏吗?
文 | 陈钰晶
编辑 | 小美
蕨菜可能致癌是真的吗? 易致癌的蔬菜不止一个
近日,一则餐桌上常见的蕨菜、蕨根粉致癌的说法,在网上风传。记者为此采访几位食品安全专家,他们都予以认同,指出蕨菜里含有的“原蕨苷”是一种致癌物质,蕨菜还是少吃为妙,天然传统食物也并不一定安全。
蕨菜是传统野菜的代表,是“山菜之王”,很多人还专门到山里挖蕨菜,认为它绿色无污染,有营养,甚至还可抗癌,被誉为“长寿菜”。而蕨根粉则是从野生蕨菜的根茎提炼加工而成的一种淀粉物质,餐馆里做的酸辣蕨根粉,是点击率很高的一道凉菜美食。
据介绍,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进行过一次流行病学的研究,显示我们在幼年的时候吃大量的蕨菜,也会增加成年之后易患胃癌的风险。这样的流行病学研究在日本、英国等世界各地都做过一些,结果都差不多。甚至一些盛产蕨菜的地方,因为牛吃了有蕨菜的草,产的牛奶也有可能含有少量的原蕨苷。不过,牛奶都需要高温灭菌,这个过程中能够让蕨菜里的致癌物质含量大幅度下降。
“蕨菜致癌”有着坚实的科学证据支持,吃蕨菜会导致食道癌、胃癌的发生率变高,而蕨菜里的“原蕨苷”是导致上述症状的罪魁祸首。早在一百多年前,人们就注意到这种植物能造成牛的中毒甚至死亡,动物实验也证实了蕨确实能导致动物的癌变。
鲜木耳:鲜木耳中含有一种光感物质,人食用后,会随血液循环分布到表皮细胞中,受太阳照射后,会引发日光性皮炎。这种有毒光感物质还易被咽喉黏膜吸收,导致咽喉水肿。
鲜黄花菜:又名金针菜。鲜黄花菜中含有毒物质秋水仙碱。这种物质进入人体后,会使人嗓子发干、口渴,胃有烧灼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青西红柿:未成熟的西红柿含生物碱,人食用后可导致中毒。因此一定要食用鲜红熟透的西红柿。
发芽土豆:发芽的土豆会产生大量的龙葵素,人食用后会中毒。食用发芽土豆时,应先将芽和芽根及土豆表皮变绿的部分挖去,放于清水中浸泡2小时以上。
鲜蚕豆:有的人体内缺少某种酶,食用鲜蚕豆后会引起过敏性溶血综合征。症状为全身乏力、贫血、黄疸、肝肿大、呕吐、发热等,若不及时抢救,会因极度贫血而死亡。
未炒熟的四季豆:未炒熟的四季豆中含有皂甙,人食用后会中毒。炒熟的四季豆无毒。腐烂生姜。腐烂的生姜会产生一种叫黄樟素的致癌物质,可诱发肝癌、食道癌。
1、十字花科蔬菜。十字花科蔬菜如野芥菜、椰菜、卷心菜、西兰花、小萝卜、芥菜等多含有抗氧化剂,可以保护机体细胞免受自由基的伤害,还能帮助我们消除污染,加快自身的排毒过程,有助抗癌。蔬菜中具有抗氧化作用前五名的有:大蒜、卷心菜、菠菜、西兰花、红灯笼椒。此外,芦笋、大蒜、蘑菇等还含有硒,具有抗乳腺癌作用。
2、水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C也是常见的抗氧化剂。水果中具有抗氧化作用前五名的是:草莓、梅子、橙子、红色葡萄、猕猴桃。
3、红薯。它所含的维生素高达7%~8%,有助于防治糖尿病、痔疮、阑尾炎和直肠癌。红薯中含有一种可以防止癌症和使人长寿的物质——脱氢表雄甾酮,它被科学家称为“冒牌荷尔蒙”,它可延缓衰老,并能抑制乳腺癌的发生。
提醒!吃了盘香椿炒蛋,竟然中毒了!吃菜也要注意安全
这几天吃过香椿的小伙伴
你们还好吗?
近日,家住太原的张先生,在吃香椿后的当天晚上,突然呕吐不止,随后出现意识模糊,心跳骤停。家人立刻将他送到医院,经抢救,医生诊断为亚硝酸盐中毒,有可能是误食香椿引起的。
医生说,食用香椿前,一定要用开水焯几分钟,否则香椿中含有的亚硝酸盐无法清除,多吃就会引起中毒,而且即便用开水焯过的香椿,也不能大量食用。
图自新华网 图文无关
那么香椿到底应该如何食用?
一旦误食又该如何自救呢?
4月10日,
山西晚报记者就此问题进行了采访。
很多人在春季喜欢食用香椿
但误食会中毒却鲜有人知
10日一早,山西晚报记者见到了张先生的母亲,她对张先生的中毒至今有些发蒙。张先生的母亲说,香椿是春季家里一定会买的菜,它味道独特,但是能食用的季节又非常短,因此,每到春天,家人就经常会买些香椿回来炒鸡蛋吃,但是从来没有出现过中毒的现象,前天一早,她儿子看到餐桌上还剩下不少香椿,觉得倒掉太可惜,就一个人全吃了,没想到会发生中毒。
随后,记者从菜市场了解到,很多市民都会在这个季节购买香椿,但是香椿吃前需要焯水,很多人却不知道。
今年70岁的徐女士告诉山西晚报记者,自己吃香椿前基本没有焯过水,直接就炒了,但没有引起过中毒,可能因为食量不大。不过徐女士说,之前吃香椿后出现过过敏的情况,不知道是不是香椿引起的。
48岁的范先生听说吃香椿前要先焯水,有些心有余悸地拍拍自己的胸脯说,自己吃香椿一直会用水煮一会儿,但他并不是因为要祛毒,而是觉得香椿直接炒太硬了,不太好吃,用水煮一下会变得软一些,吃起来更美味。
市民钱女士说,她妈妈做香椿的时候就会先焯水,因此自己做香椿的方法是妈妈一手教会的,但她一直以为香椿就要这么做,却从没想过香椿有“毒”。
香椿一定要焯水
剩下的及时放冰箱或者倒掉
那么,香椿的正确食用方法到底是怎样的呢?
就此问题,山西晚报记者采访了太原市中医研究院化验室的张全医生,张医生告诉山西晚报记者,香椿是春季比较常见的一种蔬菜,里面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大量吃香椿以后,可能会引起中毒的症状。
如果摄入的香椿比较多,大量的亚硝酸盐摄入人体后,与血红蛋白中的铁离子发生反应,会导致血红蛋白的氧气携带能力下降,患者容易出现舌头发麻、恶心、头晕等一系列的中毒症状。但是,正确食用,一般是不会引发中毒的,不过对于一些没有煮熟的香椿,食用过多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所以香椿在食用之前需要用开水将香椿焯煮两到三分钟,然后再与配菜炒食,这样香椿中三分之二的亚硝酸盐会被消除。
此外,剩下的香椿一定要放入冰箱保存,或者直接倒掉,如果没有放入冰箱,也会造成大量的亚硝酸盐释放,被人体摄入后,很可能出现亚硝酸盐中毒。
一旦出现亚硝酸盐中毒的症状后,家人要立即帮中毒者催吐,可以用干净的勺子,按压中毒者的舌头中后部,使其呕吐,并且让患者喝下300—500毫升的淡盐水或者温水,反复进行催吐操作,直至吐出清水为止。催吐完毕后,如果家里有条件的话,可以让病人呼吸高浓度纯氧,或者带病人去医院的高压氧舱缓解中毒症状。
如果发现患者已经出现意识模糊但是依然有呼吸和心跳,要及时将病人的睡姿调整成稳定的侧卧位,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在急救车到来之前,密切观察患者,以免呕吐物堵塞气道而引起窒息。
春日尝鲜吃野菜要“浅尝辄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吃惯了日常的蔬菜,还想尝个新鲜。春暖花开之际,野菜成了很多人家的盘中餐。
野菜虽好,却没有成为餐桌上的常见菜,这是因为大部分野菜含有微量毒素。因此,不论什么样的野菜,尝尝鲜,“浅尝辄止”,不要长期大量食用。
另外,野菜也不宜久存,最好现买现吃。虽然营养丰富,但并非所有野菜都能食用,如生长在有毒或工厂、人口密集地区,受污染的河流、水体附近,则不宜食用。最好在正规市场购买野菜,不要随便在山间挖野菜或购买小商贩的野菜来吃,这些都存在安全隐患。如果食用野菜后出现周身发痒、水肿、皮疹或皮下出血、呕吐、腹泻等症状,应马上停止食用,并就近入院诊治,以免拖延病情,引起肝、肾损伤。下面,山西晚报记者就为您介绍几种野菜,并提示食用的注意事项。
马齿苋
马齿苋也叫做马齿菜、长命菜、长寿菜等,颜色一般是浅绿色或紫红色,叶片肥厚,叶子的形状为倒卵形,因形似马的牙齿而得名。马齿苋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以及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和很多植物营养素。马齿苋因为含酸类物质较多,所以口感上会有些酸。研究发现,马齿苋中含有的有效物质和化学成分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防治心脏病等作用。
在食用方法上,大家可以将马齿苋焯水后炒食、凉拌、做馅,如马齿苋炒鸡蛋、蒸马齿苋馅的包子或者蒜蓉马齿苋粥等。
提示:像马齿苋、灰菜、槐花这类野菜含有可致过敏的物质,一些人食用后皮肤在太阳下暴露,极易诱发日光性皮炎,在眼睑、面部、颈部及手臂等部位出现红肿、痛痒等症状,甚至出现水疱。易过敏体质的人群,如老人、婴幼儿等,在食用此类野菜时要特别注意,避免食用后在阳光下暴晒。如果出现过敏症状要及时就诊。
蕨菜
蕨菜也称蕨儿菜、火蕨、粉蕨,生长在山林阴湿处,春、夏季生长茂盛。蕨菜茎叶中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C以及17种氨基酸,其中有8种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占其总氨基酸含量的39.4%,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同时,蕨类植物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较高,具有利尿和调节血管渗透性的作用。
在食用方法上,可将蕨菜洗净焯煮5—10分钟后,用清水浸泡1—3个小时,每隔1个小时换一次清水,挤去多余水分后凉拌食用或放入汤中,增加汤的鲜美。由于蕨菜茎部含大量淀粉,可制成蕨根粉。蕨根粉中的直链淀粉含量较高,此类淀粉具有抗消化的能力,在总碳水化合物不超标的前提下,非常适合糖尿病和肥胖患者食用,建议偶尔用它替代部分精米白面等主食。
提示:蕨根粉中的淀粉不易消化,对肠胃不好的人来说,食用过多的蕨根粉有可能引起腹胀。
荠菜
荠菜也叫地菜、地米菜,其根细长呈白色,茎直立分枝,基生叶丛生,平铺地面,叶片羽状深裂,春季开花,整株散发出浓郁的香味,清明时节采花全草供药用,中药名称荠草花。荠菜的营养及药用价值较高,含蛋白质较高,其中氨基酸种类丰富,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45.2%;荠菜多糖具有一定的生理功效,能促进机体生长;荠菜中所含的生物碱,如登皮甙具有消炎止血、降血压等作用。
荠菜的吃法也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就是炒食、凉拌、做汤和做馅,如荠菜丸子、荠菜鱼卷、荠菜鸡片、荠菜春卷、荠菜包子、荠菜馄饨等。制作菜品前要将嫩荠菜洗净,焯水后再凉拌、炒制或入馅。
提示:和蕨菜类似,荠菜中也含有导致日光性皮炎的物质,易过敏人群须谨慎食用,或食用后避免在日光下暴晒。
春天吃这几种蔬菜营养又鲜嫩
一年之初,正值乍暖还寒之时,在春天这个季节,下面介绍的这几种蔬菜,营养又鲜嫩。
菠菜
春天的菠菜最鲜嫩了,也是吃法最美的时候,这时候的菠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它的营养含量在蔬菜中名列前茅。春天还是养肝的季节,菠菜维生素A丰富,对肝脏和眼睛好,所以春天要多吃菠菜。菠菜的做法很多,比如凉拌菠菜粉丝、菠菜猪肝汤等等。吃菠菜的时候,记得焯水,把菠菜的叶酸去掉,不影响口感和营养的吸收。
韭菜
吃韭菜讲究时节,“春食则香,夏食则臭”。春天的韭菜最好吃了,鲜嫩美味,而且韭菜富含纤维素,被称为洗肠草。经过一个冬天,肚子里堆满了垃圾,不如吃点韭菜清清肠胃。韭菜最简单也是最美味的做法就是炒鸡蛋了,一把韭菜加两个鸡蛋,下锅炒熟就可以了。
春笋
竹笋一年四季都有,但唯独春笋的味道最好了。南方人喜欢吃春笋,所以到了春天,农村里的人都会带个锄头去竹林挖竹笋。南方湿气重,竹笋还具有清热利水、清肠通便的作用。春天的竹笋拿来煮汤清香鲜嫩,不过最好吃的还是油焖,多加点油,不要怕油腻,因为这样笋才能入味。
豆芽
春天要多吃豆芽,豆芽从豆子里发芽而出,这时候非常鲜嫩,因为它就是豆子的嫩苗。发芽之后,营养比豆子高好几倍,还有许多豆子没有的营养成分,其中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最为丰富。黄豆芽的口感比绿豆芽更脆嫩,凉拌或者清炒都可以,鲜嫩爽口。
采写: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姚佳
来源: 山西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