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kfc(糖尿病放心吃六种水果)
“5年糖尿病,我成功治好了”,听一位糖尿病患者讲述他的经历
糖尿病成功笔记(5年亲历)
28岁,开始寻找一个答案:糖尿病能治愈吗?
所有人都告诉我,不能!至少在目前的医疗科技下,普通人无法治愈。
但是,我不甘心,我想自己试试。
我才28岁。
老婆怀孕了。
房贷刚还了1年,还有29年。
老母亲还没有退休,还没开始陪她呢。
还好,世界没有抛弃我,老婆还爱着我,老妈也鼓励我。
我没有放弃,我尝试努力做点什么。
理工男对世界有着自己的理解。
我会做一些尝试,假设-计划-验证-分析-结论。
现在:不打针不吃药,血糖一切正常。空腹大概在5mmol/L。餐后2小时,大概在6-7mmol/L。
成本:脑细胞一堆!
01. 故事的开头,真让人悲伤
2014年9月,刚过28岁的生日,感觉身体不适,求教了度娘,应该是得了糖尿病,该挂内分泌科。
9月15日,去三甲医院做了个检查:
空腹血糖:21.89mmol/L
糖耐实验:30分钟30.26mmol/L,120分钟43.3mmol/L
02. 在医院,才明白事情的严重性
近距离观察了隔壁床的糖尿病并发症患者:
• 一个大爷,脚背无法愈合,透过脓液可以看到骨头。
• 一个大叔,皮肤溃烂,身上布满粘液。
稳定病情:
• 饮食,每天只吃医院里面的定制糖尿病套餐。
• 打针,每天打胰岛素,护士拿着手指长的针,扎在圆润的肚子上。
• 观察,每天监测指尖血糖10次,千疮百孔。
• 检查,每天排除并发症,包括电击测神经,辐射测肾功能.....
10天,终于被科普了糖尿病,明白了问题的严重性。
10天后,血糖稳定了,带着胰岛素,出院了。
医生告诉我:接下来就要靠自己了!
03. 不甘心,理工男的反抗
1、制定目标:
• 第一目标:稳定血糖,杜绝并发症(糖尿病不可怕,并发症真可怕)
• 第二目标:恢复(万一恢复了呢?)
2、收集整合信息,完成初步计划:
信息收集:
• 医生的告诫:适度运动,合理饮食!
• 看了一本书:《基础营养学》
• 建立了简易的血糖模型。
• 计划方针:改变我能改变的,接受我不能改变的。
3、形成可执行的方案 :
吃的方案:
• 定时定量,定食谱!
动的方案:
• 餐后2小时血糖上升较快,增加消耗可以拉低血糖。
• 运动影响血液流向,人为的减少消化系统的血液供给,减慢消化速度。
睡觉的方案:
• 肝是主要的代谢器官,养肝必须早点睡。
• 睡不着,可以试试冥想。
• 减少干扰,主要是手机。
心态的方案:
• 不能成为家里的负面情绪源。
• 告诉我爱的人,有好多例子,糖尿病能活很久!
4、记录反思迭代 :
• 记录:每天写日记,包括吃/动/心情/血糖
• 学习:深入了解糖尿病
• 反思:参考记录,结合理论知识,谨慎调整
• 迭代:每天改变一点,为了我爱的人,还有爱我的人。
04. 曙光
行动:
换岗:用在公司积攒的人品,换了一个岗位,不用出差,准点下班。
(收入缩为1/3,勉强够用。人生真的到了做必选择题的时候,命和钱,一般人都会选择保命吧)。
日常:
• 早晚在家吃饭,中午带饭。严格按照计划中的食谱,定时定量,严格忌口。
• 餐后30分钟爬楼梯或散步。
• 带上N个黄瓜和西红柿,嘴巴馋了,拿出来啃两口。肚子饿了,拿出来咬两口。
每天记录:
• 05:30 | 起床看书,没有小孩和其他人的干扰。
• 07:00 | 记录体重,空腹血糖,胰岛素10u,洗漱
• 07:30 | 早餐,严格按照方案
• 08:00 | 上班,空余时间做拉伸运动
• 09:30 | 闹铃响,测血糖时间
• 12:00 | 闹铃响,午餐时间,严格按照方案
• 12:10 | 爬楼梯或散步
• 14:00 | 测血糖时间
• 16:00 | 加餐时间,黄瓜或番茄
• 18:00 | 晚餐时间,严格按照方案
• 18:30 | 静态运动
• 20:00 | 测血糖时间
• 21:30 | 睡觉闹铃,准备洗漱,手机放客厅充电
曙光:
继续观察了一个星期,血糖平稳了,值也很好。
我就有个大胆的想法:减少一个单位的胰岛素?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心惊胆战地观察血糖变化,包括空腹,餐后1小时,2小时血糖值。继续观察一个星期,确认血糖稳定。
2014年几个转折点的数据:
2016年初的报告:
05. 我的生活完全改变了
4年后:
• 习惯了盛饭精确到克,午餐是120g,晚餐是80g。
• 习惯了清淡口味,只有盐的菜,才能吃出食材的真正味道。
• 习惯了只喝水或清茶,告别了可乐果汁,就算是汤,也就尝尝味道。
• 习惯了别人夸我养生。
• 习惯了别人夸我身材好。
• 习惯了别人问我要减肥秘籍。
• 我也习惯了现在轻盈的身体,吃一点就饱的胃,到点就饿的肚子。
4年后:
• 体重一直稳定在60~62KG,血糖绝大部分时间都正常:
• 偶尔,和孩子去吃KFC,他吃着儿童套餐,我吃着沙拉套餐和白水。
• 偶尔,一家人去吃麻辣烫,蔬菜大部分都是我的。
• 偶尔,家里没有食物了,大家弄点面条对付一下,我也没问题。
但是,绝大部分的时候,仍然是拿着厨房秤,精准的吃着,米饭120g,绿叶菜200g,瘦肉50g,坚果5g...
最后,我幸福地,平凡地活着。
我想很大声的告诉大家,我糖尿病恢复了!
已经保持4年没有再测到高血糖了!有什么好吃的尽管放马过来!
但是,我一直没有去医院做糖耐实验,去验证我是否完全恢复了。
因为,那不重要,不管是否恢复,我仍然会按照当前的生活习惯,继续活着。也许,保持当下的对生命的敬畏,对活着的渴望,可以让我的余生更加的淡定从容。
06.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30岁左右,进一次医院,对人生的帮助极其巨大的,得病早了,对生命理解和敬畏还不够,太晚生病,身体恢复起来比较困难。
28岁的一场病,我痛苦,我后悔,我懊恼,但是我也感谢这一切磨难,坦然接受已经发生的,勇敢改变能够改变的。
现在的我,努力活着,竭尽所能,也牢记舍得的关系,从容和淡定。至于糖尿病是否恢复了?也许没有,也许恢复了。但是那个已经不是重点了,活在当下,珍惜每一天。
接下来的生命里,也许有一天,如果能活到80岁,可以尝试解开自己心底的疑惑,糖尿病到底恢复了吗?
出院到现在5年了,发现懈怠了。
好的,内容就到先这里为止,我是蔡医生,希望大家都能战胜心魔,战胜病魔!有兴趣欢迎关注一下,我会定期给大家更新最新最实用的医学知识。最后祝大家都能被这世界温柔以待。
顾超:创新“KFC法”开展慢性病治疗
指导临床治疗
2018年7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顾超飞抵日喀则,要在日喀则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开展为期一年的对口支援工作。克服高原缺氧、头痛、失眠等一系列高原反应,他开始潜心调研日喀则的疾病谱特点,而也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了“慢性病患者对于复诊、用药、随访的重视程度不够”的大问题。
慰问贫困户
顾超主任表示,这一系列的慢性病包括了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在高海拔缺氧、寒冷、干燥的环境下,类似慢性病通常容易复发,且伴有严重的并发症。
他了解到,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根源在于“地广人稀、随访交通不便”,进而不能及时有效与医生沟通,这对于慢性病患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均带来不少困难。
儿童福利院慰问
为了更好的建立慢病管理模式,为慢病患者提供全面的管理,以达到促进健康、延缓疾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顾超带领科室团队结合当地患者实际情况,创新研究“KFC法(knowledge、feedback、confidence)”对慢性病患者进行随访,取得良好的效果。
顾超根据前期调研发现,患者对医学知识了解程度不高,导致出现很多早期的症状而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就医,耽误了病情。即使生病住院后,对药物的知识不了解,经常不能按时服药,或者服药后出现一些情况,不能分辨是否属于正常现象。对此,在knowledge(知识)方面,顾超带领科室团队,有针对性地为患者普及相关知识——疾病方面,告知患者该病的早期症状、注意事项、基本原理;预防方面,使患者清楚日常生活中注意项,包括:饮食、起居等;药物方面,告知患者服用药物的基本期限、服用方法、服药后随访时间、服药后可能出现的症状,避免患者紧张情绪;急救方面:告知患者如果出现急性症状,该如何处理,减少身体损伤,及时就医,为医生治疗争取时间。
而在feedback(反馈)方面,顾超花费大量时间在门诊和住院部以调查问卷和面对面沟通形式调研发现,藏族同胞对普通话理解程度不一直接制约了诊疗效果。为此,他与团队研究用通俗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与患者沟通并发放相关资料,同时,让患者反馈医生信息,进行双向确认。
Confidence(自信)——“KFC法”在患者诊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主要目的便是破除患者“不懂、不就医,拖延、硬扛、不重视”的思想误区,而在这个关键环节中,心理疏导就显得尤为重要。顾超团队与患者开展定期沟通,使患者能够“足不出户,及时就医”,同时以点带面辐射给亲戚朋友,一定程度扩大群众知病、预防的覆盖面及知识的普及程度,增强患者自信,进而让很多疾病能够在早期就得到救治。
KFC法在患者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便是“两高两低”:降低了慢性病的发病率,提高了慢性病的治疗率;降低了慢性病的医疗费用支出,提高了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仅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慢性病,更提高了患者的重视程度,解决了许多既往慢病管理中的阻碍,让慢性病患者做到对自己身体“足不出户,尽在掌握”。
图文:顾超、李洪庆
本期执行主编:田冰
投稿邮箱:13916719257@163.com
糖尿病患者饿了怎么办?6个技巧帮你“赶跑”饥饿感,血糖也不升
现在糖尿病比较常见,很多人被检查出糖尿病后,就开始控制饮食了,就算有时候感觉到饿了也不敢加餐,生怕一吃东西就会使血糖升高。但是,你知道吗?如果糖尿病人饿了不及时吃东西,可能会出现低血糖,严重的会加重病情。
那么,糖尿病人如果饿了,该怎么解决呢?记住以下几个技巧,可以帮你“赶跑”饥饿感,血糖也不升。
1、少食多餐
糖尿病人每餐不能吃太多食物,因为吃得过饱,可能导致血糖迅速升高,所以,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应该要坚持少食多餐。每天可以吃4-5餐,但是不能吃夜宵。
2、 适量增加一些粗粮
现在很多人的主食都是以精米、精面为主,但是这样的食物进食多了,也容易引起血糖波动。所以,平时的主食中可以适量增加一些粗粮,因为粗粮中有很多膳食纤维,可以增加饱腹感,还不增加胰岛的负担,不会升高血糖。粗粮的品种比较多,比如玉米、糙米、小米、豆类,还有燕麦。
如果糖尿病患者感到饿了,可以适当吃些燕麦麸皮。燕麦麸皮有着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对于需要控制饮食的糖尿病人来说,燕麦麸皮可以帮助守护健康。
燕麦麸皮富含的膳食纤维有助调节食物在胃中的消化速度,从而让血糖的上升变得温和而有序。同时,它富含的β-葡聚糖等成分,可以帮助糖尿病人稳定血糖。燕麦麸皮既搭配牛奶或酸奶可制作出营养丰富的早餐;也可以作为晚餐的替代品,与蔬菜、肉类等食材共同食用。
3、加餐可以吃几块粗粮饼干
糖尿病人不适合一次吃太多,所以,在两餐之间可以适量加餐。因为正确加餐可以让人体保持足够的能量,赶跑饥饿感,有助于血糖稳定。
建议糖尿病人加餐时,可以选择吃几块苦荞酥粗粮饼干。当然,也可以在吃早餐时用苦荞酥粗粮饼干搭配一杯牛奶或豆浆,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还能够为身体提供所需营养。
4、尽量别碰垃圾食品
不管是不是患了糖尿病,平时都应该要少碰垃圾食品,根据有关实验证明,每周吃2次垃圾食品的人,不仅体重会增加,而且胰岛素的抵抗性也会提高,容易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比如很多年轻人喜欢吃的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洋快餐,这些食品中反式脂肪和精制碳水化合物含量很高,所以,如果经常吃这些食物,容易加重糖尿病病情。
5、荤素搭配要合理
不管身体健康状态如何,每天的饮食中都应该要注意营养均衡,尤其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更要重视荤素搭配合理。糖尿病人的荤菜可以多选择鸡胸肉、鱼、虾肉,还有去皮鸡腿肉,也比较适合糖尿病患者。
同时,糖尿病人还要多吃蔬菜,比如西红柿、黄瓜、芹菜、大白菜等,这些食物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如果感觉到饿了,吃主食之前多吃一些蔬菜,可以提高人的饱腹感,还可以预防餐后血糖升高。当然,蔬菜尽量凉拌着吃,口感好,而且还最大化保证了里面的营养成分。
6、吃饭时要细嚼慢咽
如果你每次吃饭时都是狼吞虎咽,那么大脑接收“饱”的信号就会慢一些,这时候就可能吃下很多的食物,对控制血糖不利。
而吃饭时细嚼慢咽,可以让饱腹感持续时间更长,不至于会让你很快产生饥饿感,可以减少正餐之外的食物摄入量,这个习惯可以说是糖尿病患者需要养成的好习惯。
注: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