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评价糖尿病(评价糖尿病人能量摄入量是否合适的基本指标是( ))

内分泌糖大夫 0
文章目录:

我患糖尿病7年,从不吃药,血糖稳定无并发症,就靠这“五不”

#秋日生活打卡季#

我有一位患者,7年的糖尿病史,从不吃药,但血糖控制的很好,也没有发展并发症,院里的一些病友会经常去请教他是怎么做到,今天,就请以患者自己的视角跟我们讲述一下他的控糖故事吧!

我是在7年前体检后发现空腹血糖8.4mmol/L,餐二血糖14.8mmol/L,去医院检查后确诊了糖尿病,我想,生活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合理(高热量、高油脂、高糖食物摄入过度)、过度肥胖是导致高糖的主要原因。

当时确诊后医生要求我注射胰岛素降糖,并建议我住院,但我拒绝了,我经过了反复的思想斗争和大量的学习控糖知识,最后终于下定决心,跟医生提出想通过饮食和运动来控制血糖。

在7年的坚持与努力下,我的血糖状况越来越好,各项指标也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我的主治医师曾说“那些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你身上都发生了”,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7年是怎么做到“裸奔”控糖的?

常有病友问我,这7年的时间里我是怎么做到“裸奔”控糖的,在没有服药和打针的情况下,我一直坚持用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控糖,做到定期监测血糖、严格控制碳水、坚持运动、保证良好心态、定期进行复查,虽说偶尔也会出现高血糖情况,但我已经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

大家有没有像我一样,坚持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持之以恒到现在,并且努力认真的去做?

我的控糖心得分享

控糖七年多,一路走来,控糖关键在于多学习、多听、多问、多思考、多运动。

以下是我的5个控糖心得分享

1、不断学习控糖知识,摆正心态。

2、管住嘴,按时按点按顺序进食。

3、迈开腿,坚持并合理进行运动。

4、按医嘱定时复查。

5、保持积极平和的心态。

面对高糖,其实我在此收获了很多,比如说让我养成了勤勤恳恳做事,不偷懒不拖延的习惯;遇事积极处理,不躲事的态度;性格也发生了一些小变化,比以前更懂得了珍惜。

如果你有任何糖尿病问题,都可以评论区咨询我,我会第一时间回复你!

#糖尿病##关注糖尿病##控糖##糖友#

怎么看待糖尿病?

怎么看待糖尿病?

据说全国现有确诊的糖尿病患者1,41亿人,有2亿人血糖偏高,名副其实的糖人大国,如果治疗和预防的措施不改进,会有很多血糖正常的人慢慢成为高血糖,已经是高血糖的人,会有一部分成为糖尿病患者,还有一些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无论看哪个数字,都是可怕的。

这年糖尿病患者数量激增,了解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过去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饮食结构,性格情绪方面,运动方面,烟酒控制方面,普遍存在问题,说明形成糖尿病的罪魁祸首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但从家族式的增多看,很多人解释为遗传,但夫妻都有糖尿病的比较普遍,这从遗传学解释不通,实际还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和结构方面的因素最大。

预防糖尿病,主要从合理膳食,适度运动,戒烟戒酒,情绪调节等方面入手,另一方面,这些年种植养殖方式改变,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大棚早摘杂交技术普及,煎炒烹炸,粮食精加工方面,造成食物营养品质下降,食物中的维生素,矿物质,生物类黄酮减少很多,所以要补充优质的营养素。

已进确诊得糖尿病人,要从修复受损的器官入手,通过补充优质营养素,利用人体超强的我自我修复能力,修复受损的细胞,逐步恢复脏器功能。对于时间比较长,甚至已经出现并发症的糖尿病,一边积极治疗,一边多补充高品质营养素。

医学界惊人发现:能活过80岁的糖尿病人,身上一定有这5个特征

#暑期创作大赛#

确诊了糖尿病,你以为长寿是靠天命?还是后天努力?

根据《人生百岁不是梦》的记载显示:美国1300万糖尿病人中有30%能活到80岁以上。中国80岁、90岁的高寿糖尿病人也不罕见,这些数据都在说明糖尿病人同样能够长寿!

如何能成为长寿糖友?联合医学界的众多真实案例,综合遗传、心理、生活习惯、饮食、环境等多个因素,最终我整理了这5个长寿的抗糖秘诀,或许能给你带来帮助。

1,生活方式调整

我们知道糖尿病是遗传基因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基因改变不了,但生活方式是可以改变的。

糖尿病患者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了饮食治疗、运动、戒酒、戒烟、控制体重等。如果做到自觉管住嘴、增加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即使糖尿病不能根除,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也不会受到很大伤害。

2,保持好心态

我接触过的活的长寿的糖尿病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心态好。历史上知名的宋代诗人——陆游,给我们留下了9000多首诗词,可谁能想到,这位名垂青史的作诗家的另一面竟是一个86岁的长寿糖友呢?

他的一生活的痛苦又积极,痛苦的是病痛折磨,积极的便是他苦中作乐、顽固不屈的心态。

3,不擅自停药

糖尿病是慢性病,彻底根治很难,所以要做好长期坚持服药的准备。

血糖降下来以后,可以考虑停药,但不能盲目,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将药物、胰岛素逐渐减量,直到停药。如果在医生的指导下仅通过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血糖即可控制在目标范围内,是可以慢慢停药的。

4,做好血糖监测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最可怕的是并发症,并发症的引发又是因为血糖波动大,长期高血糖导致的,所以,定期监测好血糖水平是防治并发症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一步。

血糖监测建议遵循每天空腹、2次餐后、晚间、夜间5次血糖测量,根据血糖测量结果可判断自己药物是否需要调整和时刻知道自己的血糖情况。

5,常看医生、相信医生

得了糖尿病,一日没逆转,就会有数不清的复诊,所以最好是找个固定的医生,这样更利于了解病情帮助糖尿病人控制血糖,切不可这月在这看病,下月又换了,这样对糖尿病这样的长期管理的慢病来说,肯定不好,而且糖尿病还需要做检查,查眼底,查糖化血红蛋白、做血脂化验,尿化验等。做完得找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你们的空腹血糖现在是多少呢?欢迎评论区交流讨论!

#糖尿病##暑期创作大赛##好医生为健康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