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脚丫(糖尿病脚丫子肿怎么办)

康复Therapy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脚趾变黑是什么原因?真的要截肢了吗?医生告诉您真相

#头条创作挑战赛#

老孙是个退休教师,年轻时为人和善,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可是,自从患上了糖尿病后,他的性格变得孤僻了许多,朋友也不愿意再与他交往。

几年前,老孙的糖尿病被发现,医生要求他每天注射胰岛素并控制饮食。

可是,老孙总是觉得自己能够通过锻炼和控制糖分的方式来控制血糖,于是他没有按照医生的建议去做。

最近,老孙的右脚趾变黑了,感觉很不舒服。

他开始担心可能会失去这只脚,于是决定去医院看看。

在医院,医生检查了他的脚趾,告诉他这是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糖尿病足,如果不及时处理,有可能需要截肢。

老孙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一阵慌乱,他意识到自己的糖尿病是不能再忽视了。

@康复Therapy

一、糖尿病患者有多少?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发布的最新报告,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已经达到了4.65亿,其中有约95%的糖尿病患者是2型糖尿病。

在中国,糖尿病患者的数量更是高居全球第一,据中国糖尿病预防与治疗协会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达到了10.9%。

那么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如此之多呢?

糖尿病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生活方式因素,如高脂肪、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等。

此外,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等也可能会影响糖尿病的发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加上工作压力等因素的影响,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因此,为了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我们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适量运动,控制体重,避免吸烟和饮酒等不健康习惯。

同时,对于已经发现患有糖尿病的人群,应该积极进行治疗和控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保障自身的健康。

二、为什么会导致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指的是糖尿病引起的下肢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感染,进而导致脚部组织坏死甚至截肢的严重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水平长期存在,导致了多种病理改变。

其中,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是导致糖尿病足的重要原因。

  • 首先,长期高血糖会引起神经病变,即神经系统的损伤和退行性变化。

这种损伤可能导致神经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异常。

当感觉神经受损时,患者可能无法感觉到脚的疼痛或刺痛,从而无法及时发现脚部的损伤或感染。

运动神经受损时,可能会导致脚部肌肉的萎缩,使脚的骨骼结构受到损害,进而增加了足部受伤的风险。

  • 其次,糖尿病还会导致血管病变,即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

高血糖可以使血管内皮细胞发生损伤,增加血管阻力和狭窄,从而导致微循环障碍和缺血。

缺血会导致组织坏死,容易发生感染,加速糖尿病足的发生。

总之,糖尿病足的形成是由多种病理因素交织而成的,其中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血糖、注意足部卫生和检查、预防脚部损伤等措施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什么程度需要截肢?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持血糖水平稳定,预防感染,创面清创,保持创面干燥等。

一般情况下,治疗糖尿病足首先要保持血糖稳定,避免血糖过高或过低导致伤口愈合缓慢或感染加重。

其次,还需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长期压迫等

当糖尿病足伴随感染,创面出现严重坏死、组织坏死、感染无法控制等情况时,可能需要考虑截肢治疗。

截肢的程度取决于感染的范围和程度,如切除足趾、截去一部分足部或截肢到小腿以上。

截肢虽然是最后的治疗手段,但对于一些糖尿病足严重的患者,截肢可以拯救他们的生命,并减轻疼痛和避免感染扩散。

因此,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保持血糖稳定是非常重要的。

#健康##头条创作挑战赛##糖尿病#@头条健康

血糖高了,看脚就知道?出现3种脚部变化,提醒你及时降糖

糖尿病患者会因为血糖不稳定,而出现很多身体的异常表现。为了长期的稳定血糖,也有很多患者长期服用降糖药,能够让血糖始终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内。但随着病程越来越长,有些糖友发现身体有些不对劲。

老陈今年56岁了,在50岁左右被查出了2型糖尿病,当时医生建议他服用降糖药稳定血糖。一直以来也都是坚持用药,坚持复查。可日子长了,总担心吃药会伤身,他就慢慢地减少了用量。谁知道没过多长时间,双脚总是出现不适的症状,在医院一查才知道,诱发了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种什么问题?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代谢性疾病,当人体内的血糖不断升高,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下,就可能对血管和神经造成损伤,可能会诱发糖尿病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而发生在脚部的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就可能诱发糖尿病足。

因为糖尿病足的出现,让糖尿病并发症有多了一些可能性。双脚也被称为是糖尿病的靶器官,很容易受到伤害。

血糖高了,看脚就知道?

其实在血糖升高的早期,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出现异常的表现。但是随着血糖升高后,持续地对身体产生伤害,双脚就可能出现异常表现。

当你察觉到自己的双脚开始出现3种异常的变化时,或许要警惕是否出现了糖尿病足的问题,尽早就医检查,接受治疗。

双脚经常出现莫名的麻木,有蚂蚁爬的感觉

在糖尿病足的早期,由于血糖升高对双脚的神经产生损伤,触觉和痛觉会受到影响,很可能表现出局部的刺痛、灼痛、麻木等感觉,并且还可能出现感觉减退、缺失等问题。这时就会经常性地出现疼痛麻木,双脚有蚂蚁在爬的感觉。

有些患者还表示,自己在走路的时候有一种踩着棉花的感觉。这也和双脚的触觉减弱有一定的联系,运动神经的病变,引发了双脚的不适症状。

脚部的皮肤干燥,皲裂,发黑等

糖尿病可能引发患者的自主神经受累,导致局部组织的柔韧性变差,很容易出现比较厚的脚皮,并且皮肤干燥无汗,经常性的出现干燥、皲裂的情况,脚部的皮肤和农容易脱落。而且受到血糖不稳定的影响,脚上的血液循环也会存在很大的问题,更容易发生色素沉着,双脚也会出现异常的色素沉着,颜色发黑等变化。

当你发现自己的脚趾开始变黑,并且还总是出现很臭的味道,也可能是血管循环不畅后,诱发了糖尿病足。

双脚出现溃疡、红肿、溃烂

正常情况下,人们的脚都包裹在鞋子里,很少会出现伤口。但是糖尿病足的出现会因为人体内比较高的血糖水平而刺激血管诱发异常。一旦出现一个伤口,就很难愈合,并且还可能出现发炎红肿溃烂等问题。

甚至有些糖尿病患者会因为合并了糖尿病足而直接诱发双脚出现溃疡、溃烂的情况。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出现后,也会影响脚跟和脚趾关节受压的地方更容易发生溃烂,还有少数患者会因此发展到需要截肢的地步。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尿病足的出现,也暗示身体内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血管、神经病变。当你发现3个双脚的异常变化,就应该及时就医。

在这里也要特别提醒大家,糖尿病足和糖尿病的关系密切,如果不能稳定自己的血糖水平,也会让健康面临更高的风险。

如果你属于4种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建议定期检查血糖,预防糖尿病,也就能变相地降低发生糖尿病足的风险了。

首先年龄超过45岁的人,往往因为体内的代谢减慢,会有更高的糖尿病风险。这也被称为是一种老年病。在45岁后定期监测血糖,预防糖尿病。

第二种是家族中存在糖尿病遗传基因的人,建议多关注身体的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对保护健康也有帮助。

第三种有肝脏疾病的患者,可能因为肝糖原异常而增加对血糖的影响,并发糖尿病的风险也不低。甚至有一种糖尿病就被称为“肝源性糖尿病”。

最后一种高危人群就是肥胖的人。身材肥胖可能让人体摄入过多的热量,这些热量也可能对血糖产生影响。而且受到肥胖的影响,胰岛素分泌水平也可能出现波动,诱发血糖异常。

血糖高了,看脚有没有3个异常变化,其实就能了解一二。如果你出现了这些异常的表现,尽早前往医院筛查糖尿病足,采取科学的治疗,以免发展到截肢的地步。

参考资料:

1、警惕:脚上若有3个症状,十有八九是“糖尿病”前兆,别视而不见·光明网·2020-04-04

2、高闯 罗亚锋,《防治糖尿病并发症,刻不容缓》,中医健康养生,2019年06期.

3、学会这5招远离糖尿病足,广州日报,2018-05-02

当出现这些症状时,要警惕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它是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等慢性并发症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糖尿病足溃疡可导致局部组织破溃、感染,引发深部脓肿、骨髓炎等,还可合并心脑血管急性病变,治疗费用高,预后差,是糖尿病患者截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目前大部分糖友们仅仅关注血糖数值的高低,而对糖尿病足危险性认识不足,存在预防意识薄弱、及时就诊率低的问题。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些糖尿病足预防的知识。

留意脚上这些症状

麻木疼痛

这是下肢感觉神经受损、感觉过敏的表现,预示患者存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是糖尿病足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分为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病变。感觉神经受损,保护性感觉丧失,使下肢对外界压力、冷热等因素的反应和抵抗下降,容易造成下肢破溃。

运动神经受损会影响下肢肌肉应力协调,导致足部畸形,容易受伤。自主神经受损的患者汗腺分泌功能异常,出现下肢皮肤干燥,增加感染的几率。我们建议,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时和1型糖尿病患者诊断5年后,都应该筛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随后至少每年筛查1次。筛查手段主要是感觉阈值测定和下肢肌电图检查。

间歇性跛行

这是指当行走或运动过程中出现小腿腓肠肌疼痛,被迫停下来,休息后可继续行走或运动。它是由于下肢动脉硬化、钙化或狭窄,导致下肢血流减少、组织缺氧造成的,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主要表现。对于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或合并其他危险因素的(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等),每年至少行一次筛查,保护ABI(踝肱指数)、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CTA、MRA等。

足部发冷、皮肤变紫

当下肢微循环较差,血流缓慢、血液淤积、微血管扩张,足部皮肤就会呈现暗紫色。此时下肢肌肉组织缺氧严重,若发生破溃,不易愈合。

糖友们如何保护自己的脚

控制血糖、血压、血脂

控制血糖是预防并发症的基础,也是治疗并发症的首要措施。但很多糖尿病病人常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等,控制血压、血脂也是保护血管、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必要时预防心血管事件,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他汀类药物调脂稳斑。

戒烟

吸烟会导致血管、特别是微血管受损。

检查足部和鞋袜

每天观察双足,注意下肢颜色、肤温、湿润度,是否有胼胝、水疱、硬结及拇外翻、爪形趾骨突出等畸形。建议穿着宽松、浅色的纯棉袜,保持干燥透气。选择透气、厚底的鞋子,避免高跟鞋、尖头鞋,必要时使用减压鞋或减压支具。若发现胼胝、嵌甲等,及时就医,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修剪,切勿自行修剪或到修脚店、公共浴室修理。

#科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