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内涵(糖尿病的主要特征及内涵)
茭白:保持身材好选择
说起茭白,很多北方人对其并不了解,这与茭白产地分布不无关系。事实上,生长于长江一带的茭白是名副其实的水生蔬菜,不仅水分多、能量低,且膳食纤维丰富,是爱美女性保持身材的良好选择。
谷物变蔬菜
茭白,本名菰,又名茭瓜、茭笋、茭草。茭,本义是草叶交错生长的植物,我们所吃的茭白也只是植物茎中的一小部分。茭白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史,古代主要采食其籽粒,作为粮食作物栽培,它的种子叫菰米或雕胡。《周礼》中将“菰米”列为“六谷”(稌、黍、稷、粱、麦、菰)之一。唐代以前,菰一直被当作粮食作物栽培。后来,水稻的种植逐渐替代了菰在主食中的地位。
如今我们所吃的茭白是植物中“黑粉菌”孕育出的另一种美味,在该菌的作用下,茭白茎部不断膨大逐渐形成纺锤形肉质茎,剥开外皮就能见到里面白嫩的可食部分。
营养价值高
与“白富美”莲藕相比,茭白不仅拥有自己独特的“小家碧玉”美感,而且内涵丰富——营养价值很高:
营养素丰富,每100克茭白中含蛋白质1.2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5.9克;
水分多,每100克茭白的可食部分占74%,含水分92.2克;
能量低,每100克茭白的能量仅为26千焦;
膳食纤维丰富,茭白中不溶性膳食纤维可达1.9克,基本接近芹菜中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绝对是爱美女性保持身材体型的良好选择,也是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人群日常饮食的优先选择;
微量元素种类丰富也是茭白入驻餐桌的一大理由,其高钾低钠特性,可降低高血压病人发病风险。每100克茭白中含钾元素209毫克,钠元素5.8毫克,钙4毫克、磷36毫克、镁8毫克。同时,茭白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每100克茭白中含胡萝卜素30微克、维生素B10.02毫克、维生素B20.02毫克、尼克酸0.5毫克、维生素C 5毫克等。
烹调有诀窍
挑选:最好挑选颜色鲜亮,水分饱满的茭白。干瘪灰暗的茭白往往放置时间过久,营养价值有所损失。同时,买回来的茭白最好立即食用,若不能立即食用,应做好保鲜措施。
茭白生于水中或水田中,水中生长的姜片虫(寄生虫)容易寄生在茭白中,因此建议不要生吃茭白,最好洗净后烹调加热食用。烹调方法也因人口味而异,可清炒,可红烧,也可做汤。
清炒:将茭白切丝,搭配黑木耳和彩椒,可品尝到茭白的原汁原味。
红烧:荤素互补,清香不油腻。放入各种调料,加肉烹炒,如油焖茭白,茭白肉丝,五花肉酱焖茭白。
做汤:能将营养物质释放入汤中。可与其它食材搭配煲制,如香菇茭白汤,排骨茭白汤。
符号与糖尿病
★五角星
代表调控糖尿病的“五驾马车”,即教育心理、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和病情监测。“五驾马车”综合措施缺一不可,其中饮食治疗处于驾辕的核心位置。
口正方形
代表糖尿病的4个特点:第一是遗传性。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均有遗传倾向,遗传对发病的影响略高于环境因素,占50%~60%。第二是不传染性。糖尿病是一人得病一人担,一家人同样可以同吃同住,无需设防,更不应该受到歧视。第三是隐匿性。许多糖尿病前期人群不注重预防和定期筛查,在毫无症状的情况下加入了糖尿病后备军。第四是区域性。从糖尿病的发病区域和群体看,城市的发病率高于乡村,经济条件相对富裕的地区高于贫困地区。
△等边三角形
分成上下3等份,分别代表国际通用的血糖生成指数食物(Gl)。从下往上: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和全谷物;中血糖生成指数食物:玉米和豆类等;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精白米和面粉等。糖尿病患者要以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为主,控制饮食的重点在于营养均衡。
=两条平行线
上面一条代表养生保健,健康投资;下面一条代表致病因素。两条平行线就像两条铁轨一样,保持一种平衡,很少交叉,处在一种相互制约的状态中。掌握好这个平衡,就会少得病,糖尿病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代谢失衡所诱发的疾病。
○有多种解释
中文是句号,数学是原点,生理学是细胞,英文字母是O,天文中是太阳和月亮。在此把它定义为人的嘴巴,寓意为“病从口入”。好多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都和吃有关,要通过食疗,把吃出来的病调理好。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舌尖上的安全尤为重要。人的一生,大约要吃50吨左右的食物和1.2吨左右的食用油,来为细胞提供能量,总量和膳食结构的平衡至关重要。
加号
饮食方面加法做得多,只重视补,没有控制总量,往往造成代谢失调,导致高血糖等症状。
—减号
饮食上加法要适当做,减法必不可少,有加有减,才能保持代谢平衡。
×乘号
饮食中做乘法过多,会产生淤和积,形成循环障碍,是不提倡的。
÷除号
该除就要除,体内不能有多余的物质,如多余的脂肪或宿便等。不要除不尽的无限循环数,要垃圾清零。
◇菱形
可以把菱形视为一个橄榄,两头各占15%,中间占70%。其含义是:左边的15%代表健康,右边的15%代表疾病,中间的大肚代表亚健康。人数过亿的糖尿病前期人群就是大肚中亚健康的一部分,及时发现和早期干预,就可以回到健康行列的15%,否则,就易走进疾病的15%。
!惊叹号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疾病已是不争的事实。糖尿病是一生“甜蜜的痛”,非药物疗法(如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和情志调节)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的控糖措施。
联合国糖尿病日:防治糖尿病,我们在行动
图集
值第14个联合国糖尿病日来临之际,11月13日,由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宣传组、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指导,中国家庭报社主办的“糖尿病科普、健康中国‘E起来’——2020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活动举行。
图为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左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左三),诺和诺德大中国区市场准入与公共事务企业副总裁林敏(左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节目主持人黄薇(左一)。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指出,糖尿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既需要顶层设计,更需要基层实践支撑。在社会层面,应大力整合专家力量和媒体资源,充分动员医务人员、志愿者等多方力量,丰富健康教育载体和形式,打造好糖尿病预防的“社会疫苗”。立足现阶段我国国情,充分结合糖尿病防治行动的主要内容,充分吸纳医务工作者的专业意见,梳理出具有权威性且易于传播的关键信息,形成更加全面、凝练的科学表达。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表示,促进糖尿病防治相关知识的传播,需要针对不同人群选择不同的传播方式与内容,从而增强科普行为的有效性。比起千篇一律的倡导和信息灌输,有针对性地做好分众传播非常关键。科普行为还应落到实处,贴近基层群众,加强对广大家庭的健康教育,在基层社区做到糖尿病管理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三早”。他还为观众解答了“糖尿病是否能治愈”“注射胰岛素是否会上瘾”等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加深了大众对糖尿病的科学认知。
“民以食为天”,吃什么,怎么吃,是每个家庭关注的重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医生林矗表示,目前很受年轻人欢迎的高糖饮料和高脂肪食物并不利于体重的保持和血糖控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蔡晓凌指出,生活中常见的大部分蔬菜如青菜、番茄等都适合“糖友”,但山药、地瓜等根茎类蔬菜淀粉含量很高,食用时要注意平衡碳水,将它们当作主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营养科营养师崔铭萱则推荐“糖友”们选择苹果、梨、柚子等“低升糖水果”,避免或减少使用香蕉、菠萝等糖分较高的热带水果。
图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蔡晓凌(右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营养科营养师崔铭萱(左一)
基层医院承担了血糖检测与药物治疗这两项糖尿病防控的重要工作。北京市大兴区亦庄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主任王俊香提到,平时,该院主要通过年轻人的入职与年度体检、中老年人的门诊筛查和免费体检发现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社区目前设立了“糖尿病健康课堂”,以及健步走、健身操、自行车比赛,并积极推广老年人运动防跌倒保健操。通过医防融合、社区联动与健康管理,让社区医院成为守护人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活动还揭晓了今年8月由中国家庭报社发起,诺和诺德公司公益支持的健康中国“E起来”糖尿病科普作品征集活动评选结果,并对优秀作品进行集中展播。活动共收到来自全国近30个省市,覆盖近百家医院和多所大学、多家重点单位、糖尿病科普自媒体以及基金会等公益组织的302部作品,经过初评、复评、专家遴选与网上投票,共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与优秀奖 20名。
其中,河北省南皮县人民医院《健康生活,远离糖尿病》夺魁,中华护理学会糖尿病护理专委会的《糖尿病科普海报》和甘肃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糖尿病健康科普》分获第二、三名。现场,中华护理学会糖尿病护理专委会主委、中日友好医院护理部副主任赵芳分享了获奖作品的创作理念与设计内涵,展现了医务工作者的为糖尿病防治宣传工作贡献力量的雄心。
责任编辑: 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