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呵呵糖尿病(a糖尿病)

影像科豪大夫 0
文章目录:

克雷伯菌肺炎,糖尿病人身体里的常客,不可不查

一位美丽的女士,参加完朋友的生日聚会开车回家,路遇交警例行检查。

反正没喝酒,只是吃了点甜品,自信地猛吹一口,结果呆住了:酒精阳性!

啥?抽血确认她的乙醇浓度为1000mg/L,什么情况?仪器坏了吧?女士自己肯定没饮酒,也没喝含有酒精的饮料……

她并没有说谎,交警同志的酒精检测仪也没坏。

这位女士患上了一种自酿酒综合征(也称肠道酿酒综合征),她身体里有一种细菌发生异常,吃了某些不含乙醇的高糖甜品后,这些细菌会把肠道当作酒窖,把甜品发酵酿酒,产生内源性酒精,血液中酒精浓度会剧增,甚至有的病人会达到醉酒的浓度,可判定为酒驾。

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这种微生物可能会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病人没有长期饮酒史,却查出脂肪肝),后来这位女士对交警的规范执法表示感谢,解决了自己多年的疑惑:女士平时身材保持很好,但数年前却查出比较严重的脂肪肝,一直找不到原因,自己并没有暴饮暴食,没有肥胖,也不酗酒,原来是这个细菌在身体里搞副业。

这种会酿酒的细菌,叫肺炎克雷伯菌

人体通常都会自发产生少量酒精,但这类病人的肺炎克雷伯菌在体内产生的酒精量是正常人的4-6倍,摄入高糖食物后产生的酒精更多!

有研究者还做了个有趣的试验,他们选取了一些酒精肝病人的肠道菌群数据发现,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中超过60%病人肺炎克雷伯杆菌阳性,而对照组人群中阳性率只有6%左右,相差10倍。

好了,有头脑灵活的人会说,以后被交警查到酒驾有借口了?

呵呵,想多了,这是个少见病,能治,而且医院能辨别出是否饮酒。不要以身试法心存侥幸,酒后莫开车!

肺炎克雷伯菌,除了酿酒,还会引起肺炎吧?因为它名字里有“肺炎”

是的,朋友们没猜错,这个细菌真的可以引起肺炎,尤其是糖尿病人,严重的甚至有生命危险。这种细菌最早是在1886年,从死于大叶性肺炎的病人肺中分离出来,归属变形菌门,肠杆菌目,肠杆菌科,克雷伯菌属,存在于健康人的呼吸道、胃肠道正常菌群中,在自然界水、谷物、肉类中也能分离到

所以,尽管它能酿酒,却命名为肺炎克雷伯菌。而且它也不是专业的酿酒菌(酵母菌),酿出的酒并不好喝,口味比茅台、五粮液差远了,还能导致内源性酒精性脂肪肝病,要打压。

肺炎克雷伯菌,怎样引起人类肺炎?

上面提到,这个肺炎克雷伯菌是个条件致病菌,在5-38%健康人肠道和1-6%健康人口咽部可以找到,不会引发健康人的肺炎(高致病力的菌株除外)。只有当身体免疫力下降,或者产生诱发因素的刺激才会引起肺炎,最常见的原因就是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

当人体血糖长期处于高位时,一方面人体免疫监控会下降,免疫细胞受到糖衣炮弹的腐蚀,执法能力下降,会减弱吞噬某些病原菌的能力,平衡被打破;另一方面,坏细菌得到了大量糖水营养,就会趁机快速繁殖成群,到肺里搞事情,引发肺炎克雷伯菌肺炎

肺炎克雷伯菌引发右肺大片炎症

这是一种非常聪明的细菌,它会用毛茸茸的菌毛和粘稠的荚膜多糖黏住人体细胞,同时粘稠的荚膜会阻挡住免疫细胞的吞噬,对抗血清杀菌;它的脂多糖成分能刺激身体产生炎症反应,引发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这还不够,肺炎克雷伯菌具有铁载体系统,对铁的亲和力比人体细胞铁结合蛋白强,可以从人体正常细菌的铁结合蛋白中获取铁,而铁是细菌蛋白质的氧化还原剂,对细菌成长繁殖起重要作用。

是的,不止儿童成长离不开铁,细菌也离不开,细菌还会从人体细胞里抢劫铁,关键我们还抢不过它。

所以,糖尿病人控制好血糖,很重要!不要让糖衣炮弹腐蚀我们的免疫细胞队伍,也不要给细菌提供糖分营养。

怎样诊断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呢?

细菌培养是诊断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金标准。这个细菌可以引起人类肺炎、脑脓肿、泌尿系感染、软组织化脓性炎等,所以取病人的中段尿、血液、脓液或脑脊液等,涂抹到血琼脂培养基上培养18-24小时,可以出现圆形、灰白色的黏液样菌落,有些比较黏,挑一下可以呈丝状:

实际上,很多糖尿病人因为咳嗽、发热就诊,从胸部CT片上也能看出肺炎克雷伯菌肺炎的很多特点,这种肺炎分吸入性血源性感染两种类型,其中血源性感染的病人常常伴有肝脓肿,是由于肠道里的克雷伯菌流窜到肝脏,失去管制大量繁殖,再通过血液入肺引起肺炎:

这是一位中年男子,多年糖尿病,比较倔强,血糖控制不太好,还经常喝点小酒,因为发热、咳嗽5天发现右肺大面积肺炎,伴有多发小空洞,有些空洞里有黏稠的脓液,因为比较稠厚不太容易咳出来,这是典型的肺炎克雷伯菌肺炎的CT表现。后来从痰液培养中发现大量肺克。

肺炎克雷伯菌肺炎该怎样治疗?

不必惊慌,控制好血糖后,这个细菌有敏感的抗生素可以消灭它们。

不过我们上面提到,克雷伯菌是一种非常聪明的细菌,容易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对氨苄西林和替卡新林天然耐药),且不同的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差异很大,需要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

对肝脓肿的病人,需要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实施经皮肝穿刺引流,及时排出脓液,缩短疗程并减少并发症。

我是影像科豪大夫,分享小病例,传递正能量,欢迎关注!

#超能健康团##湖南医聊超能团##清风计划#

得了糖尿病,竟然还能带来这些“好处”,您没听说过吧?

经常有人说,得了糖尿病等于被判了慢性死刑,这个观点太悲观了,尤其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尤其传统中医技术的深入研究,中医对于糖尿病康复逆转是非常有把握的,当然逆转的前提是要找到一位有很多实际治愈案例同时又认真负责的医生。

一般确诊糖尿病后,自己会主动对饮食各方面重视起来,所以如果真的被确诊为糖尿病,也不要过度焦虑,还是要平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因为情绪对血糖也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前几天科里就有一位非常乐观的患者,小刘今年46岁,某教育公司中层领导,确诊糖尿病已经8年了,心态特别乐观,因为他情绪调整得特别好,各方面配合的也特别到位,所以才刚3个多月各项指标已经基本正常,马上中药就可以停服,再彻底检查一次加做一次糖耐量测验,就可以宣布痊愈了。

他给自己总结了几点,从确诊糖尿病后给自己带来的“好处”,经常给同病区的病友讲述自己的变化,大家都变得和他一样,每天乐乐呵呵的。

  1. 自从发现得了糖尿病,吃的比原来健康了

在确诊糖尿病之前,吃饭不规律,而且还经常暴饮暴食,自从发现自己得了糖尿病后,慢慢的自己就改变了,三餐定时定量,再也不敢胡吃海喝了。

  1. 自从确诊糖尿病后,身材越来越好

确诊前,体重严重超重,尤其肚子比较大,自从确诊后,逐渐肚子小了,身材越来越好了,还自动养成了规律饮食运动的好习惯。

  1. 自从确诊糖尿病后,自动戒掉多年的不良嗜好

在确诊前,抽烟、喝酒、熬夜等,想咋作就咋作,自从确诊后,医生不断教导,自己也

深刻反省,明知道这些习惯都非常不健康,但就是戒不掉,这下子给了自己一个不得不戒的理由,下定了决定,终于戒掉了,而且也养成了早睡早起的好习惯,精神状态和原来也不一样了。

  1. 自从确诊糖尿病后,外面就餐少多了

自从确诊糖尿病后,不敢在外面随便瞎吃了,不必要的应酬也减少了许多,因为要正常

健康的饮食,所以经常在家里面吃饭,陪家人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多,和家人的关系也比原来融洽多了。

  1. 养成了定期体检,关注健康的习惯

自从确诊糖尿病后,就养成了定期体检,关注健康的好习惯。原来每天忙忙活活的,对

自己身体并不在意,总觉得,自己还年轻身体好什么都不在意。后面才发现不论年龄多大,你不好好对待自己,它也不好好对待你,只有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才能及时发现健康隐患,及时给自己敲响警钟,让自己时刻注意。

因此,得了糖尿病相当于给自己请了一个认真负责的健康生活监督员,时时刻刻完

成它提醒督促的职责。所以,建议大家和小刘一样,放平心态,用一颗乐观的心去看待这件事情,您会收获更多。

重视糖尿病前期,莫让健康亮黄灯

2018年很快就要过完了,明年最后一批70后也将迈过“40岁”门槛,正式成为新中年,后面排队的80后们也将陆续登场。焦虑不?紧张不?怕中年油腻不?呵呵,那些都还早,真正离你只有一步之遥的其实是糖尿病。不信?请看数据:

糖尿病前期是个什么鬼?糖尿病前期也叫糖调节受损,意味着你的身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出现了障碍,这时候你的空腹血糖或者餐后血糖会高于正常水平,但还没达到诊断糖尿病的程度。这就好比你的身体健康一路绿灯的时候,突然看到黄灯闪烁,提示前方高能,需要提高警惕了。如果这时候不采取措施进行干预,6年中大约有65%的人会发展为2型糖尿病,让你的健康亮起黄灯警报。

5大信号帮你识别高危因素

糖尿病前期既然这么重要,有没有什么办法及时发现呢?遗憾的是,糖尿病前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大多数人在不知不觉中就错过了预防糖尿病的最后窗口。好在大量的医学研究给我们总结出来5大信号可以作为预警,一旦发现自己中枪就要早点去查个血糖,做到心中有数。

查出“糖尿病前期”该怎么办?

如果查血糖发现自己已经处于“糖尿病前期”了,肿么办?首先要积极地看待它,这其实是在提醒你,需要注意自己的血糖了。同时它也给了你一个很好的契机,行动起来预防糖尿病的最终发生。其次,请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一次审查。因为糖尿病也好,糖尿病前期也好,归根结底是一种生活方式病,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了身体能量失衡,而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纠正能量平衡。

能量摄入:

1. 养成计算摄入卡路里的习惯,逐渐控制住能量的摄入。

2. 用全麦食品、豆类、蔬菜等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物等代替白面白米、水果零食等血糖生成指数高的食物。

3. 扔掉家里所有零食,它们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摄入过多能量。

能量消耗:

每周至少150分钟(即每周5天,每天至少3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游泳等。

可是,作为一只天生的肉食动物 跑步会死星人(稍微跑一下就心率飙升至160次/分钟),无法坚持运动。难道只能弃疗等红灯了?并不是。《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指出,“在强化生活方式干预6个月效果不佳且合并有其他危险因素者,可考虑药物干预”。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进行药物干预的临床试验显示,二甲双胍等降糖药物可以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1。二甲双胍有“能量平衡调节器”的作用,当体内能量过剩时,它将启动耗能开关(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让身体能量重新恢复平衡,从而预防糖尿病前期发展为糖尿病5,6。

最后,贴心地给大家划一下重点:

• 糖尿病前期是指空腹血糖在6.1~7.0mmol/L但糖耐量正常或空腹血糖正常但服糖后2小时血糖介于7.8~11.1 mmol/L,意味着你的糖代谢已经受损。

• 5大信号帮你识别高危因素:年龄≥40岁、超重(BMI≥24 kg/m2) 、直系亲属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和妊娠糖尿病史。

• 糖尿病前期应积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若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失败则需进行药物干预来恢复身体能量平衡。

想知道自己的糖尿病风险吗?请扫码进行测试:

参考资料: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中华糖尿病杂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