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小包(糖尿病人身上出现包块)

糖仁健康科技 0
文章目录:

患有糖尿病,会有怎样的生活改变?

1型糖尿病,一种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的代谢性疾病,患儿需要每日4针终身补充外源胰岛素稳定血糖。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糖尿病是生命不能承受之甜。

公历每年的11月14日是著名的加拿大糖尿病专家班廷的生日,他是第一个把胰岛素用于糖尿病治疗,挽救了糖尿病患者健康的人。也因此荣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为了缅怀班廷医生的功绩,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决定把他的生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

在中国,每年都有数十万位儿童确诊1型糖尿病。这背后的糖宝家庭深受影响的是数百万人。这其中大多数人的思想观念和医疗环境会主导糖宝未来的发展,成长。我么希望是积极的影响和先进的治疗。

“隐糖”一词悄悄成为中国14亿人中那数百万家庭的心照不宣。每年国内都会出现数例被报道的糖尿病儿童低血糖昏迷,酮症酸中毒事件,学校老师不知情患者情况没有及时作出正确的紧急救助。

我们呼吁,让社会公众正确认识糖尿病,关爱糖尿病儿童。

(图片来源: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

分享1型糖尿病真实故事,传播正能量,了解糖尿病儿童如何抗糖,逆风成长。
李诺-糖龄2.5年

4岁的李诺,害怕打针

可是,他已经打了两年半针了,每天四针,一年1460针

两年2920针,三年,十年,三十年。。。。。。(天!太可怕)

李诺一生要打的针,是我们不敢计算的

可是他必须要打针!

因为胰岛素是他稳定血糖,生命的必须品

李诺又很勇敢

他梦想自己变成超人,可以保护妈妈

于是,妈妈只能告诉李诺

打针才能长大,长大才能保护妈妈

保护妈妈,是李诺坚持打针的信仰

李诺只有四岁

他的一生才刚刚开始

未来的人生,打针与他相伴

唯有爱,是甜蜜一生最好的陪伴

王意童-糖龄1.5年

5岁的王意童,是个坚强的孩子

她说“打针不痛”

她说“妈妈,你别怕”

她说“要考100分”

她说“长大要当医生,给病人看病”

家长在这种懂事的孩子面前,会变得脆弱

因为太懂事,让人更心疼

有太多的疼痛不应该是这个年纪承受的

她都笑着面对了

妈妈接到医院的病危通知书时,才知道女儿确诊糖尿病。从那天起,王意童开始安慰妈妈,开始学会控制自己想吃的小点心的念头,更学会了不停地打针和测血糖。

从生病那天起,她没有哭过。

Nina-糖龄10年

19岁的Nina,是复旦大学大二的学生,9岁那年,她有了一个外号“小糖人”,Nina小时候很抗拒这个外号。虽然得了糖尿病,她并没有觉得自己和同龄人有什么不同,这种自信,是Nina的父母培养的。

从生病那天起,父母就是Nina最坚实的依靠。

当我们身边有糖尿病患者时,希望大家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看他们,他们和我们一样要面对成长的烦恼。还要承受我们无法想象的痛苦

给他们多一些关爱,至少把他们当作普通人,而不是病人。甚至,我们还要向他们学习。

就像Nina父母说的,“困难来的时候,解决方案总比问题多”

父母的科学导向,是孩子一生最大的财富

蒋婷婷-糖龄26年

26年糖龄的蒋婷婷,从小就有许多因为疾病带来的委屈,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糖尿病。

关注糖尿病儿童的病情和心理健康,让更多的孩子从小就更被正确看待。

她现在成为了一名公益工作者

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联合糖尿病干预救助专项基金发起了

儿童糖尿病救助小包》项目

旨在为0-18岁符合救助条件的儿童,1型糖尿病患儿募捐一套“希望小包”。

(包含:胰岛素冷藏包,葡萄糖片,芦荟胶

食物称,知识手册,《儿童糖尿病300问》,书包)

虽然疾病很苦,但是爱可以很甜所以,请和我们一起。

关爱糖尿病儿童,关注中国的未来

糖仁相信,自信坚强的糖宝也一样可以

展翅高飞!

【甜蜜一生】1型糖尿病甜蜜的控糖之路



文中部分图片,视频来自

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

如有侵权,私信删除

专家呼吁关注儿童糖尿病患儿救助 重新认识“小糖人”

三位“小糖人”坐镇健康驿站,为到场嘉宾测血糖。他们都是1型糖尿病患儿,从确诊病情后,就开始自己扎手指测血糖注射胰岛素,熟练的操作流程就是他们每天的“规定动作”。这是11月16日在上海举行的儿童糖尿病公益项目总结会暨胰岛移植技术推进培训班上的一个场景。当天,来自全国各地百余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慈善组织代表、糖尿病患者代表和爱心企业及个人围绕儿童糖尿病干预救助公益项目进行深入探讨。

活动以“携手童行,甜蜜未来”为主题,由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专项基金、上海慈善基金会和糖尿病干预救助专项基金联合主办;上海长征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共青团上海市黄浦区委、上海市欧美同学会黄浦分会协办。

与会代表呼吁,要坚持面向糖尿病患儿及贫困家庭提供救助和关怀,提高社会对1型糖尿病的认知。在严格执行管理规章制度、完善规范运作行为的同时,认真履行公益职责。

当前,我国从出生几天的幼儿到十几岁的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不断上升,已逐渐成为主流的儿童高危疾病。而社会上对儿童糖尿病认知的不足,1型糖尿病患儿的成长过程非但无法像白血病、自闭症等患儿那样获得关注,甚至无法获得基本的保险保障及教育资源。

“让全社会重新认识我们的‘小糖人’,用社会资源去扶持、去资助这些勇于直视病情并终生抗争的糖尿病儿童们,是我们共同的目标,也是举办这次会议的目的所在。”糖尿病干预救助专项基金主要负责人,上海长征医院器官移植科的殷浩教授介绍,自2018年12月专项基金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儿童糖尿病防治,为贫困家庭提供救助和关怀,积极开展科普知识宣教等公益活动。2019年2月,专项基金组织医学专家、资深糖尿病患者以及相关领域学者共同编写《儿童糖尿病300问》,并于2019年上海书展发布,免费发放给糖尿病患儿;开展“走近儿童糖尿病”公益科普讲座进校园活动,呼吁全社会给糖尿病患儿提供一个宽容的成长环境,改善患儿的身心健康;启动糖尿病干预救助专项基金“希望小包”项目,给新确诊的1型糖尿病患儿发放物资小包,帮助患儿家长更好地管理孩子的血糖。该项目已在长三角及云南的11家综合性医院及大型儿童医院达成合作开展;此外,专项基金还为1型糖尿病患儿争取到贫困救助资金,每位贫困糖尿病患儿可向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申请最高2万的贫困救助资金。专项基金还将为严重糖尿病患儿贫困家庭进行免费胰岛移植手术并支持胰岛移植科研研究,大力推进胰岛移植科研项目。

当日,国内首部儿童糖尿病宣传片《我要找到你》在现场以及网络平台爱奇艺进行了同步首发。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颜维琦)

结肠镜检查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为什么及怎样进行肠道准备?

转载自 傅传刚主编《大肠癌100问》

结肠镜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1.心理准备:结肠镜检查有一定的痛苦和不适感,尤其是听到一些不科学的传闻,第一次接受结肠镜检查的在患者往往会有一定的带恐惧感。因此很多患者对结肠镜仍存在害怕心理,有很多顾虑。其实大部分患者的结肠镜检查都是比较顺利的,一般10-20分钟就能完成检查,疼痛程度较轻。只是肠镜在通过结肠的几个弯曲的时候有一些胀痛,这时只要稍微坚持1-2分钟,等结肠镜通过这个弯曲后,胀痛就没有了。所以结肠镜检查时,一定要放松心情,消除疑惑和紧张情绪,这样就能够快速顺利地完成结肠镜检查。

2. 饮食准备:检查前1-3日不要吃蔬菜和水果,因为蔬菜和水果富含纤维素,会产生较多的粪便,肠镜检查前不容易排干净。应进食一些易消化的无渣或低渣饮食,如稀饭、烂面条、鸡蛋、鱼和肉类食品(表26-1)。检查当日禁食(可食用糖或者巧克力补充能量,或者饮用糖水充饥,不要饮牛奶等乳制品)。

表26-1:结肠镜检查前无渣食物、低渣食物选择表

3. 肠道准备

什么是肠道准备?为什么要做肠道准备?

肠道准备就是指通过饮食调整和药物治疗,使肠道内的粪便排空,使结肠内达到一种完全清洁的状态,以便结肠镜检查时发现病变。肠道准备是结肠镜检查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准备的好坏直接影响结肠镜是否可以顺利进行以及检查的彻底性。因其需要利用这样一根软管由肛门慢慢进入大肠,充气后观察大肠粘膜检查,检查时如果仍有很多粪便,就会影响进镜和观察,甚至不能完成全结肠检查,或因粪便掩盖造成漏诊。所以需要在检查前完成肠道清洁准备。

肠道准备按照清洁的程度分级,可以分为3级(图26-1):

I级(肠道准备好):肠腔内无粪便或渣,无粪水潴留,肠液清亮,操作顺利,观察良好;

II级(肠道准备欠佳):肠腔内无粪便残渣,肠腔内有污浊粪水,操作比较顺利及观察基本清晰;

III级(肠道准备差):肠腔内有粪便残渣或粪块,操作不顺利,甚至肠道准备不足,检查或治疗被迫停止。我们下文会详细讲解如何行肠道准备

图26-1:肠道准备差和肠道准备好的图片对比。

A:肠道准备好;B、C:肠道准备欠佳;D:肠道准备差。

怎样进行肠道准备?

一般在检查前4小时开始服用泻药。不要过早服用泻药,一般服用泻药后4小时左右结肠就可以达到一个最清洁的状态,4小时之后,小肠内的粪渣会源源不断地逐渐进入结肠,结肠内又被粪水覆盖,又变得不清洁了。若下午检查者,患者早餐可进食流质,上午8-9作用开始服用泻药,禁食午餐,中途可食用糖、巧克力或糖水补充能量。患者服药后可能感到恶心、饱胀感,少见有腹痛、呕吐、肛门不适等一过性消化道反应。如果有严重腹胀不适,可放慢服用速度或者暂停服用,待症状消除后再继续服用直至排出水样清便。若大便仍排泄不净,应于检查前清洁灌肠。

结肠镜检查前常用的泻药有哪些?怎样服用?

常用的泻药分为以下几大类:

1.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恒康正清,和爽,图26-2)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2盒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就足够了;但是对于顽固性便秘的患者,则需要3-4盒。用2000毫升的温开水将两盒药物(每盒内含有A包、B包、C包共3小包)溶解,可用量杯、500毫升的矿泉水瓶子或2升的大可乐瓶测量水的体积。第一次服用600-1000毫升,以后每隔15分钟服用250毫升,2小时内服完。直至排泄物变成清水样为止。如果排出物内含有大量的粪渣,可以继续喝水,饮水总量可达3000-4000毫升。服药过程中和服药后尽量多活动,直至排出清水样粪便。聚乙二醇散为等渗等张溶液,口服后不易被吸收,不发生离子交换,不刺激肠道,不发生酵解,由于具有非渗透性、非吸收性、非爆炸性,被认为是欧洲清洁肠道的标准药物。通俗来讲,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口感好,不容易引起脱水,老年体弱的人群也能服用,结肠镜下用电刀进行操作时也不会引起爆炸,被公认为是目前结肠镜检查前最好的肠道准备方法。

图26-2: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常用的泻药。

A:恒康正清的外包装。B、恒康正清的内包装,可见A包、B包、C包共三小包药物。C:和爽的外包装。D:硫酸镁溶液。

2. 硫酸镁溶液或者硫酸镁粉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需要服用硫酸镁粉50g或者50%硫酸镁100ml。一般在结肠镜检查前4小时用300ml温开水将药物稀释冲服,然后继续饮水,在随后的2小时内口服完2000ml-3000ml的温开水,大致2-3小时可以完成肠道准备。如果大便仍不为清水样,则可继续饮水至4000ml。用硫酸镁行肠道准备的,好处是准备快,清洁度高,但口感较差,有时还会产生剧烈的腹痛,个别患者会出现呕吐,体质差的患者可能会因此引起机体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尤其老年患者慎用。

3.磷酸钠盐口服溶液(辉灵,图26-3)

辉灵的主要成分为磷酸氢二钠与磷酸二氢钠,是一种高效、高安全性的高渗性缓泻剂,在美国较常用。它的特点是:清洁效果良好;姜-柠檬口味,口感舒适;病人服水量小,耐受性佳;安全性高,服用简便等。用于肠道准备时服药一般分两次,每次服药45ml。第一次服药时间在检查前一天晚7点,用750ml以上的温开水稀释后服用。第二次服药时间在在检查前4个小时,用法同第一次。

图26-3:磷酸钠盐口服溶液(辉灵)

3. 其它药物(如甘露醇、番泻叶等)

甘露醇容易导致机体脱水和电解质丢失,并可酵解产生爆炸性气体,若单纯检查还好,一旦行息肉电灼术等操作,有可能引起爆炸。番泻叶是一种中药,长期使用会引起结肠黑变病。

服用泻药后大便仍然排不出来怎么办?

肠道准备通常宜于检查前4小时开始服用,约3小时排空,若您服用泻药3小时后排便不多,排出物中仍含有较多的粪渣。那您可能继续饮水1000-2000ml,或者加服恒康正清1-2盒,也可以行清洁灌肠以达到清洁肠道的目的。若您是便秘患者或曾经有过肠镜前肠道准备不充分史的患者,请参照便秘患者的肠道准备,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便秘的患者应该如何进行肠道准备?

便秘患者肠道运动慢,由于长期服用各种泻药,对各种肠道准备的泻药反应性差。如果按照常规的肠道准备方法,常常肠道准备不佳,喝完泻药后,肠腔内仍有大量的粪渣残留,导致检查不清楚或者无法完成结肠镜检查。便秘患者可以尝试以下几种肠道准备的方法。

1、在结肠镜检查前一晚加服一次泻药。然后在结肠镜检查前4小时按照上述的常规方法再次服用一次泻药。

2、在服用泻药时同时口服西沙必利20mg。便秘患者由于肠蠕动较弱,肠内容物排泄迟缓,所以给予西沙必利胃肠动力药物,通过促进肠道肌间神经丛及壁内神经丛节后纤维,增强肠道蠕动,促进肠道排空。

3、在检查前两天在行无渣饮食的同时服用乳果糖口服液10ml,3次/天,然后按照上述服用泻药的方法服用泻药。乳果糖口服液具有双糖的渗透活性,可使水、电解质保留在肠腔内而产生高渗效果,有导泻功效。联合用药可使您的肠道准备比较充分,使得肠镜得以顺利观察粘膜的情况。

(张畅 于恩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