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个案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个案)

环球网 0
文章目录:

没有家族遗传史,杭州5岁男孩竟确诊糖尿病!医生提醒……

来源:杭州网

说起糖尿病,在不少人的观念里都认为是老年病,这种说法现在要改了,儿童,甚至刚刚生出来一个月的小朋友,被查出来有糖尿病的也不在少数。

5岁的俊俊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喜欢吃甜食。前阵子,俊俊妈发现儿子时不时要喝水,一开始她没多想,以为是天气热的缘故,孩子出汗多,饮水量也自然会随之增加。但时间一长,她感觉到不对劲了,孩子既没力气也没精神,而且小时候没有尿床的毛病,但如今5岁了,怎么反而动不动晚上要“画地图”了呢?

“他尿床次数明显变多了,晚上喝水也多,体重还有减轻,最近变瘦了不少,因为我也关注了下糖尿病的大概症状,就怀疑他可能有这方面的问题。”俊俊妈在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和医生描述症状时这样说到。

经过医院检查,俊俊的血糖高达15毫摩尔每升,同时c肽偏低,糖化血红蛋白偏高,确诊得了一型糖尿病。5岁的俊俊是家里头一个糖尿病患者。俊俊妈感觉到很困惑:“我们家里面也没有家族史,家人都挺意外的,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是糖尿病呢?怎么想也想不通。”

“一型糖尿病发病都比较急,这个孩子大概也就两三个星期的时间,很容易并发酮症酸中毒,还有一型糖尿病,一般和家族遗传史并无太大关联。说明这个孩子胰岛素的分泌是缺乏的,或者是作用方面是有缺陷的,这个孩子必须要通过外源性的胰岛素来补充,才能让孩子的血糖稳定。”杭州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杨素红医生在谈到俊俊的病情时说。

经过治疗,现在俊俊的情况基本稳定,但今后每天餐前注射胰岛素这件事,是万万离不开,也不能忘了。杨主任介绍,从这几年临床上来看,5岁以下孩子的糖尿病发病率正呈现走上坡路趋势,尤其是今年,除了甜食吃太多,还有其它因素的影响。

杨素红 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它的发病率增加了5%到35%,这个可能是跟我们整个环境,还有病毒感染,自身免疫这些综合因素在一起引发的,现在整个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趋势是在上升的,并且今年我们医院接诊率也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峰,十天时间里,医院接诊的新发糖尿病患者有5例。”

杨医生也提醒,小朋友爱吃甜食,家长不光要重视孩子的口腔问题,血糖问题也需要多多留意。如果发现孩子有糖尿病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万万不可大意。

三个身边糖友真实案例:得了糖尿病,死生由自己

邻居大哥患糖尿病走十多年了,去年春节前走了,62岁,去了另一个世界。我自己也是个糖尿病人,患糖七八年了,我是亲眼看着他的病情一步步变严重的,之所以十来年就得到了这样的结果,最主要就是他的无知和不以为然。

其实患糖不可怕,可怕的就是他从来不把糖尿病当回事。不忌口,啥都要吃一个过瘾,家人不让吃,他就偷偷地吃。可以说是我行我素,吃喝无度,也不运动,等到想吃药时,已经来不及了,等到想打胰岛素时,脚已经烂了。去了市医院,医生说,你把脚丫给截了吧,或许还有生路。结果他一听,吓得跑回家,依然该吃吃,该喝喝……

终于到去年春节前,他带着对“糖”的恐惧和无奈,离开了。

身边的糖友:纵然家财万贯,朋友还是走了

一个朋友走了!

一方面是这样刺眼的字眼:糖尿病10年,糖尿病足病,肾衰,脏器功能衰竭,51岁……

一方面是这样富足的字眼:富商,生意兴隆,家财万贯……

一方面是这样无知的字眼:注射胰岛素,爆饮爆吃,嘴无禁忌,烟酒不弃……

对于这个朋友,我真是感慨良多,事在人为,死生有时候也是由自己决定的!很多糖友不是被疾病打败了。而是被自己的无知打败了!

特别是一些糖尿病知识没有得到很好普及的地区,患了糖尿病,不运动就算了,饮食也特别随意,总觉得年纪大了,再不吃就对不住自己,一吃就要吃到撑破肚皮,吃一个尽兴!家人不让吃,他们就偷偷摸摸吃,曾经有一个老年糖友就对我说,我就是要吃想吃,不让吃,我就偷吃!

人都有口舌之欲,但当我们把吃和死亡放在一起的时候,吃就真的那么重要吗?

身边的糖友:治疗不积极,悔不当初!

前几天接到朋友电话,说老李最近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已经开始透析了,而且一开始就是每周两次,这实在让我震惊,前几个月,他还参加了乒乓球比赛,怎么短短时间,病情发展得这么快?

昨天去医院看望他,老李的第一句话竟是:“谁也不怨,都是自己太大意了”,这句话让人听得心里很不是滋味。

十几年前,老李查出了糖尿病,由于天生乐观,他心态仍然很好,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那时我们都认为他这种对待疾病的精神值得学习。直到昨天我才知道,他早已合并有了高血压,但是自己没当回事,一直没有用药物治疗,自认为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治疗DM的药就够多了,还去吃降压药,身体怎么受得了!因而就把高血压置之度外了。

直到前些日子,老李昏厥过去,家人急送医院抢救,当时高压已达二百多,其实在这之前的几个月,他就经常感觉头昏、恶心、无力,但一直没有放在心上,也没有来医院,最终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

从老李身上,我也告诫自己要吸取教训,得了病,光有良好的心态是远远不够的,该吃药就要吃药,该积极治疗就要治疗,千万不可大而化之、或者是自以为是,等病情严重了就为时晚矣!看了上面三个糖尿病友故事,您有什么感想呢?欢迎留言,说说您的心里话。

每天喝1-2杯奶茶或含糖饮料!深圳13岁女孩患2型糖尿病

近日,深圳大学总医院内分泌科接诊一位13岁女孩,小小年纪竟确诊为2型糖尿病,追问病史时发现她每天喝1-2杯奶茶或含糖碳酸饮料,出现症状已有半年之久。住院予以胰岛素泵强化降糖后,女孩康复出院,但18岁之前可能都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并注意自我血糖监测及规律随诊。

内分泌科李强主任带领团队查房。

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

女孩小齐(化名)刚满13岁,因为腹泻腹痛,妈妈带她去附近医院看急诊,医生诊断为“胃肠炎”。当时测指尖随机血糖为21.9mmol/l(参考上限应<11.1),是一个很高的数字,提示可能存在糖尿病,小齐妈妈很吃惊,怎么都不愿意相信,觉得一定是哪里搞错了。

之后去社康查空腹指尖血糖为15.7mmol/l(参考上限应<6.1),尿葡萄糖4 。看着化验单,不用医生解释,妈妈也知道真出大问题了,赶紧带着小齐来到深大总医院,挂了内分泌科的号。金明月医生看到两次血糖结果,明确告诉妈妈,这得住院了。

小齐被收入住院部后,内分泌科李怀智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原来小姑娘半年前就开始出现口干、多饮、多尿,每日饮水量约2L,尿量与之相当,间断还有头晕,可一直没有重视。住院查糖化血红蛋白为11.9%(参考上限应<6.0),这提示患者至少近3个月血糖处于很高的水平,不管根据国际还是国内指南,指标均达到了需要胰岛素降糖的程度。治疗过程中,医生还发现小齐尿酸高、肝功能受损、脂肪肝,排除了饮酒、肝炎等原因,考虑肝功能受损与脂肪肝有关,而脂肪肝又与糖脂代谢异常有关。

小齐没有糖尿病家族史,胰岛功能检查提示存在胰岛素抵抗,最终确诊为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为什么会出现在13岁小姑娘身上呢?李怀智医生一边治疗,一边努力寻找根源,在详细追问病史时,了解到小齐平时的饮食习惯,基本上每天至少1-2杯奶茶或含糖碳酸饮料。长期摄入大量糖分和添加剂,平时很少运动,小齐身高156厘米,体重却有130斤,已经妥妥超重。这些大大增加了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的发生风险。

注射胰岛素降糖,还要注意饮食和运动

小齐住院后,医生予以胰岛素泵强化降糖,严格指导饮食、运动,血糖很快下降。经过10余天的治疗,小齐各个指标逐渐恢复正常。

在制定出院降糖方案时,医生“犯了难”,降糖药物很多,有口服药和皮下注射药物,可小齐是封闭式住宿学校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很多降糖药缺乏未成年人临床研究数据,最终她能使用的只有胰岛素。三餐前、睡前要自己皮下注射胰岛素降糖,每顿饭要注意饮食要求,日常加强运动,并且要注意自我血糖监测及规律门诊随诊,否则都可能出现血糖波动或相关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逐渐年轻化

金明月医生介绍,近30多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约10人中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而且逐渐年轻化,大多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随着生活条件改善,也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若总是管不住嘴、迈不开腿,长期能量过剩,就可能增加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肥胖症等慢性疾病发生风险。短时间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长年累月的慢性损伤可能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肝肾损伤、失明、截肢等非常严重的后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采写:南都记者 李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