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秋分糖尿病(糖尿病立秋后养生注意这3点)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今日秋分|你不知道的养生秘诀

倪磊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血液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1

防秋燥补气津

秋季燥邪伤人,易伤津液,会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滋生一些疾病。在饮食上建议多吃以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萝卜、藕、秋梨、葡萄、百合、银耳、蜂蜜、甘蔗等,也可以煲汤。

常补水,多喝粥。喝水是对抗秋燥最简单的方式。另外,多吃些清润、温润的养生粥,在补水的同时,还起到滋阴生津的效果。

推荐:梨子粥(生津润燥、清热化痰)

方法:梨两个,粳米100克,加水同煮成粥,待粥煮好后放入冰糖50克,吃梨食粥。

秋燥咳嗽要提防,这种咳嗽往往咽喉一痒就咳,干咳少痰。

推荐:桑叶雪梨甘蔗水

桑叶:味苦、甘、性寒。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的功效,可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肺热咳嗽、目赤昏花等。

雪花梨:性甘寒、微酸,具有生津止渴、清心润肺、利便的功能,可用于伤津、烦渴、消渴症、热咳等。

甘蔗:味甘性寒,归肺、脾、胃经,有清热生津、润燥和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津液不足、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虚热咳嗽等病症。

方法:将桑叶15克,甘蔗一节去皮切段,与雪梨一枚切块,煮水15分钟,待冷却温饮。

桑叶雪梨甘蔗水,味道甘甜,滋阴润肺,可以作为日常饮品。

注意:糖尿病病人不建议饮用。这仅仅是饮食上的防护,如果严重的咳嗽,单纯食物治疗,病重药轻,为了避免贻误病情,建议到医疗机构正规治疗。

2

重在保护脾胃

秋分时节寒湿较重,饮食上选择温和的食物以保护脾胃。

健脾胃:山药、地瓜、南瓜、玉米等。

护肺脏:银耳、梨、甘蔗、苹果、猕猴桃等。

有助调节免疫力:胡萝卜、菠菜、西兰花等。

有助保护心血管:木耳、香菇等,可根据个人的情况适当增减食材。

3

秋分后小心六大疾病

1. 呼吸疾病

秋分后天气转凉,若下雨,则气温下降更为明显。冷空气会刺激皮肤,人体因着凉而免疫力下降,无力抵御寒邪,容易出现肺部及呼吸道疾病,如发烧、咳嗽、支气管炎等,严重者可能出现肺炎等问题。

2. 皮肤干燥

秋风降温的同时,把空气中的水分也吹干了,中医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秋燥”,此时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瘙痒、干裂、流鼻血等症状。

3. 肠胃疾病

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秋分以后,天气变冷,如果防护不当,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还可能使原来的胃病加重。

4. 心血管病

早晚温差越来越大,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急性事件来说,太冷太热都是诱发因素。因此,在秋分之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要特别注意。

5. 过敏性鼻炎

秋季风大,花粉、尘埃都弥散在空气中,易引起过敏。另外,秋季温度、湿度适宜螨虫繁殖,易引起过敏。

6. 抑郁烦躁

秋分开始阳光照射少,人体的生物钟不适应日照时间短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因而很容易出现情绪与精神状态的不稳定。“伤春悲秋”也就是这个道理。

4

早睡早起 防秋乏

起居上,保证充足的睡眠,睡好子午觉。所谓子觉,就是要在晚上11点-凌晨1点进入睡眠状态,因此建议9点-11点准备休息。午觉就是指中午要适当午睡,有研究表明午睡能帮降低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病率,子午觉充足的起居习惯,可以防止秋乏。

饮食与行为方式上,少食油腻,多伸懒腰。工作、学习的时间长了,伸个懒腰,我们常常会觉得神清气爽。有研究表明,伸懒腰能适当地增加对心、肺挤压,促进心脏泵血,增加对大脑供血。因此,伸懒腰后人们自然会感到清醒和舒适,这样少食油腻,多伸懒腰的饮食与行为方式,有助于防止秋乏。

5

“春捂秋冻” 适量运动

中医养生有句话叫“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实际上就是指一般情况下,秋天的天气偏向于“凉而不寒”,过早穿厚衣服,可能会使身体与“凉气”接触太少,不利于适应寒冷的冬季。所以适当“冻”一下,会增加皮肤和黏膜对寒冷的耐受力,秋天有“薄衣御寒”的养生之道,有利于人体的抗寒、抗病、防病。

但是也要适度,体质虚弱的老人儿童,夜间入睡后要盖好被子,以防腹部、腿脚受凉,诱发各种疾病。

此时建议大家保持乐观的情绪和愉悦的心情,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做到劳逸结合,适当地增加户外活动,可以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练健身操等,放松心情,防悲秋。

秋分吃什么

1

中医认为梨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作用。直接生吃梨生津解渴,熟吃润肺止咳。

一般人生吃即可,小孩或是脾胃弱、体质虚寒的人最好蒸熟后吃,也可以把梨皮削下来与梨肉一起放到锅里煮水喝,吃梨肉、喝汤。

2

秋木耳

当季食材秋木耳,味甘性平,有益气生津的功效,是不容错过的美味。

一些养阴生津的食物,如芝麻、核桃、板栗等都很适合秋分时节食用。

3

柑橘

秋季是吃橘子的大好季节,这时的橘子新鲜、可口、有营养,而且食用可以抵御秋季干燥的气候。

4

苹果

苹果性平、味甘,是健脾开胃的良品。

粗纤维含量高的苹果含有苹果酸和鞣酸等,有收敛止泻的作用。

5

石榴

颗粒饱满的石榴口感酸甜,性温,具有生津液、止烦渴的作用。

津液不足、咽干的人,可以把石榴作为食疗佳品。

6

秋风起 螃蟹肥

最佳吃法一一清蒸

俗话说“螃蟹上席百味淡”。螃蟹的美味还在于保留其鲜味,因此吃螃蟹最好还是清蒸。蒸熟后,配上用香醋与姜末、酱油调好的佐料。吃时,掀开蟹盖,蟹膏如玉,蟹黄似金,入口鲜而肥、甘而腻。

最佳搭档一一黄酒

黄酒的酒精能祛腥解腻。通过酒精的挥发能把螃蟹特有的香气散发出来,还能渗透到蟹肉组织内部,溶解有机物质,令肉质更松嫩。且黄酒性温和,有活血暖胃驱寒的功效。蒸螃蟹加点黄酒,能同时祛除蟹的寒气和腥味。

来源: CCTV生活圈

秋分谨防“寒凉之气”糖尿病患者要守好饮食“警戒线”

今天是9月23日,正是秋分时节。秋分后是各类慢病患者发愁的季节,浙江省中山医院内分泌风湿肾病科主治医师王陈芳提醒,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是注意保暖。天气突然变冷,人的交感神经常常会处于兴奋状态,引起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同时抑制胰岛素分泌,使血糖代谢减慢,血糖水平升高。感冒往往也是糖尿病患者病情加重的祸根,感冒后很容易出现肺部感染,这也会导致血糖升高。此外,秋冬季也是糖尿病足的多发季节,睡前用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泡脚,可以有效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第二是合理饮食。因天气变冷,人体需要更多热量御寒,但是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总量是一道警戒线,不能越过。另外,秋天水果比较多,过多食用水果容易造成血糖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饮食原则以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可以食用冬瓜,黄瓜,萝卜,白菜等蔬菜,还可以食用柚子,圣女果,猕猴桃等水果。

第三是拒绝燥热补品。由于糖尿病患者多为阴虚或气阴两虚,所以养阴补虚是糖尿病人进补的重要原则。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在选择补药时不宜选择温补燥热之品,如鹿茸、甘草会导致血糖升高。

第四是合理运动。运动强度要控制得当,太多或太强的运动,会使血液循环增快,从而引起低血糖。糖尿病患者一般每天活动两次、每次30分钟,秋冬季选择中午和晚上饭后时间散散步,活动身体。

(相关新闻信息由浙江省中山医院陈瀛提供)

贴秋膘,几乎人人都会犯这2个错!贴前不搞清楚,越养身体越差

秋分过后,很多人开始摩拳擦掌:贴秋膘了!于是,家里餐桌上开始出现各种滋补的食物:香浓的汤、酥软的肉、各人参鹿茸……想想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不过,在贴秋膘前,必须提醒大家:秋膘不是你想贴就能贴,当心养生不成反伤身!

贴秋膘,10个人9个错!贴秋膘,其实是一个与节气相关的民间传统习俗。汪曾祺老先生曾著文《贴秋膘》,其中写道: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补偿夏天的损失,北方人谓之“贴秋膘”。过去物资匮乏,人们缺吃少穿,历经一个“苦夏”,往往会消瘦、亏虚。为了补充能量、储存脂肪,以期冬天御寒保暖。所以,就有了贴秋膘的传统。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和文化融合,大家对贴秋膘似乎渐渐产生了两个误解——

频率被加大

起初,贴秋膘是指入秋后偶尔吃点好的,带着些许“奢侈”的仪式感。而如今,贴秋膘在很多人眼里,变成“胡吃海喝一整季”。

地域被扩大

在北方,立秋过后,一阵秋风一阵凉,贴秋膘早先也只在北方流行。也不知啥时候,南方人也开始加入了贴秋膘的队伍中。说实话,现在南方还是处于“高温蒸煮”的状态,御寒还为时过早。而盲目贴膘,获得的不是抗寒的能量,而是满身的肥肉和飙升的患病风险。例如,一下子吃太多肉,会摄入过多脂肪,引发肥胖,进而增加患上代谢综合征、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痛风、脂肪肝等疾病的风险。尤其是老年人、儿童、胃火旺盛者及胃肠疾病、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痛风等慢性病患者,绝不可盲目贴秋膘。

看到这,估计很多朋友要失望了,那秋膘都不能贴了?不是不能,而是要换个“配方”——

秋膘这么贴,身体越来越好!首先,南方的朋友可以将贴秋膘时间适当延后。南方秋分后,天气仍然较热,余热未消,湿气犹重,此时进补为时尚早,应该防暑除湿,养护脾胃,待到立冬之后再进补。其次,应该丰富进补食物种类,摒弃纯肉补。例如,肉类应该“多白少红”,多吃鱼类、禽类等白肉,少吃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多吃蔬菜、水果,尤其是白色的蔬菜,如莲藕、莲子、山药等;其他如南瓜、萝卜、百合、杏仁等也可多吃。

其实,比起贴秋膘,大家此时更应该防秋燥!

别急着贴秋膘,先防秋燥!秋分过后,天气逐渐变得干燥,很多人会出现咳嗽、嗓子不舒服等症状。西医认为,此时是由炎夏向秋天转换的过渡季节,本就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季节,水分的缺乏也导致人的咽喉、鼻腔等有干燥之感。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秋燥之邪更易通过口鼻呼吸道或者皮肤毛孔侵入肺部。所以,一些身体状况本身很好的人在此时也容易出现喉痒、咳嗽等症状。

而想要预防或缓解秋燥,杏仁是不错的选择。中医认为,杏仁是一味常用的古老中药:其性苦,入肺、大肠经。很多古代医学文献也都记载了杏仁的功效——《药性论》指出,杏仁可以治心肺疾患,对咽喉、声带也有保健作用。而《本草纲目》中列举了杏仁的三大功效:润肺、清积食、散滞,排在第一的就是润肺功能。总之,对付秋燥,杏仁是当仁不让!养生推荐:杏仁雪梨饮食材:苦杏仁10克,梨1个,冰糖适量。做法:苦杏仁去皮尖打碎;梨去核切块;把杏仁粉、梨块加水适量同煮半小时,后加冰糖少许煮10分钟,冷却后饮用。营养点评:这道甜品,对嗓子嘶哑有好的辅助治疗功效,适用于秋燥咳嗽、嗓子不舒服的朋友。

食用小提醒:杏仁不可以大量食用,一天一小把足够了;而产妇、幼儿、实热体质的人和糖尿病患者,不宜吃杏仁及其制品。

来源:养生每日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