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构成(糖尿病的形成原理和危害)
患上糖尿病,治疗要花多少钱?看完就全明白了
糖尿病的现状让人揪心。目前,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12.8%,中国大陆糖尿病患者总数估计为1.298亿,居世界第一。
此外,糖尿病前期比例35.2%,也就是说有近一半成人血糖异常。
患上糖尿病,不仅会给精神和心理上带来负担,也会在经济上给个人和家庭带来压力。
因为糖尿病乃慢性病之王,如果不加以管理,3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在46%以上,5年以上超过61%,10年以上高达98%。
每年都有大量糖尿病患者因此失明、截肢、或者必须依赖透析才能生活。在中国,有约30%的肾衰竭、50%的失明、60%的截肢,都是由糖尿病导致的。
那么糖尿病治疗究竟要花多少钱呢?数据显示,中国医疗支出13%用于糖尿病,糖尿病支出近85%用于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总支出超过7582亿人民币。一位糖尿病人,每年的总花费大概是1.7万到6万元。
一般来说,糖尿病人的相关支出情况有这些组成:糖尿病并发症84.5%;口服降糖药8.1%;胰岛素费用6.7%;中成药费用0.7%。
我们具体来看看糖尿病的主要花销情况:
糖尿病用药花费
一个糖尿病人一般会用到以下这些药物:
当然, 一个糖尿病人不可能同时用到以上这些药物,而且因为每个人的病情、身体条件等等都是有差异的,治疗上也就不一样。
整体来看,每年用药检查花费要上万元。
这里,我们以降糖药和胰岛素费用和新型降糖药物的费用来做说明:
除此之外,每年仍需要定期检查,包括家用检测材料,比如说血糖试纸、血糖仪、针头、医用棉签等等,还有定期的医院检查,每年也需要花费两三千元以上。
糖尿病并发症开销
对于糖尿病人来说,上面的花费还只是小钱,如果出现并发症,随随便便一个症状,也是让一个普通工薪家族难以承受的。
我们从市场上了解到的情况,比如说出现糖尿病足,导致足坏疽,需要做手术,费用一次12万元左右,后期需要住院换药一个月三万到四万左右,平均住院6个月左右才可以痊愈。
再比如说糖尿病导致的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的话,不光是费用的问题,一周透析3次,一次透析需要6到8个小时,每次透析需要花费500元以上,不仅费用方面很高,人也非常痛苦。
现实中,这些人群更容易患上糖尿病,比如一级亲属中有“糖尿病病史”、 超重或肥胖人群、静坐生活方式者等等。
不过,遗憾的是不仅他们不重视,即便是一些人得了糖尿病,仍然不闻不问,大吃大喝,哪怕身体发出了警报,也照样置若罔闻。等到发展成严重的并发症,进入重症病室,才后悔莫及,让人扼腕叹息!
最重要的是,花钱还只是一个方面。可是花了大钱,又没有治好病,甚至落到卧病在床需要人护理的地步,不仅自己的身体饱受摧折,也会让家人倍感心碎,长此以往,只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
其实,这样的结果是可以避免的,如果能及早重视糖尿病,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乃至找到逆转的方法,一切可能还不算晚。
文献参考:
[1]WeipingTeng, BMJ. 2020; 369: m997
[2]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发布第9版的《全球糖尿病地图 (IDF Diabetes Atlas)》
本内容仅供健康知识科普之目的,不能替代医生诊断,不属于医学诊疗建议,也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仅供参考请谨慎阅读。未经本平台和相关权利人书面许可,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或引用。若本内容存在任何疏漏,请尽快与本平台联系,可发送信息至【causahealth-content@causacloud.com】,我们将及时处理。
桂附地黄汤,用于病情较复杂的糖尿病,补肾之阴阳
糖尿病患者病程时间久了以后,会出现阴阳两虚的症状,中医认为,阴损及阳,阳损及阴,导致阴液不足,长久阴液不足导致了阴阳两虚。
此阶段,会出现糖尿病多种并发症,这属于本虚标实之证,以气阴两伤、脾肾阳虚、心血亏损、阴阳两虚为本,以瘀血阻络、痰浊不化、水湿泛滥为标。
肾阴阳两虚型
临床表现:常见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气短乏力、口干、畏寒、肢冷、颜面浮肿,甚至下肢水肿、食欲减退、大便溏泄、或时干时稀交替出现,小便浑浊如膏、面色晦暗、齿摇发脱、阳痿等,舌苔白而干,舌质淡暗,脉沉细而无力。
治法:育阴温肾
方药:桂附地黄汤加减,用药有桂枝、淡附子、熟地、淮山药、山萸肉、泽泻、茯苓、丹参、生白术、猪苓、制大黄等。
主治:用于治疗糖尿病后期的合并症,病程长、并发症多,病情复杂,病变部位可累及五脏六腑,以肾为关键。
“桂附地黄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本方主治肾阳虚,命门之火不足,主旨不在补火,即在生肾气也,其目的在于“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正如张景岳说:“善补阳者,必阴中求和,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本文章仅用于经验交流,不作为临床指导用药,如果患者需要购药和治疗请遵医嘱。
最新2型糖尿病指南出炉,强化三大药物治疗地位,你的药吃对否?
11月27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这部指南从2003年发布第一版开始,每隔3-4年就会更新一次,说明了2型糖尿病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慢性疾病之一,同时对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与药物治疗的研究也不断开展,不断有新的发现。
由于近年来新型降糖药物不断面市,其中包括了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抑制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 抑制剂)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激动剂(GLP-1RA),我们可以把DPP-4抑制剂统称为列汀类,把SGLT2 抑制剂统称为列净类。
虽然这几大类降糖药在近年来更新的指南中地位不断上升,不过作为降糖老药之一的二甲双胍也不甘落后,在新指南里继续保持着降糖药物中的“基石”地位。
新指南强化了三大药物的治疗地位
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新指南进一步强化了三大类药物的一线治疗地位,分别是二甲双胍、列净类和GLP-1RA。
1.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一直以来都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新指南则进一步强调,只要患者对二甲双胍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无论采取何种降糖药物方案,都应该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开展,换句话说就是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二甲双胍都应一直保留在降糖药物的方案之中,突显了二甲双胍的重要性。这主要是由于二甲双胍作为一个近百年的老药,其临床疗效与安全性都非常好,不仅是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物,还具有预防糖尿病前期人群发展为糖尿病和良好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它单药治疗可使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0%-2.0%。
2.列净类
列净类可以说在新指南中C位出道了,由于慢性肾脏疾病和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列净类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肾脏事件复合终点发生发展的风险显著下降,因心衰的住院率也显著下降。
因此新指南强调,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或心衰的患者,无论糖化血红蛋白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症,都应该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列净类药物。
3. GLP-1RA
目前在国内上市的这类药物主要有艾塞那肽、利拉鲁肽、利司那肽和贝那鲁肽,都具有显著降低体重和改善甘油三酯、血压水平的作用,新指南推荐这类药物与列净类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有心血管高危因素的患者,只要没有禁忌症,无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如何,都可以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另外存在严重慢性肾脏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如果不能使用列净类得话,也可以选择这类药物替代。
新指南可以说将这三大类药物组成了“铁三角”,它们对于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以及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获益,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两药或者三药联合的降糖方案,并且这个方案要优先于其他的降糖药物。
参考文献: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
[2]《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