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器官(糖尿病器官衰竭)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一次更换四器官 治好肝硬化糖尿病肾衰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彭福祥、潘曼琪)年过四旬的广东患者丁生再也不用受到乙肝引发肝硬化的困扰,不再依赖胰岛素注射和血液透析治疗。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晓顺教授团队近期完成了一例上腹部多器官联合肾移植手术,为患者进行了肝脏、胰腺、十二指肠、肾脏4个器官的移植手术。

目前多器官联合移植技术不断发展,屡次突破“手术禁区”。此次多器官联合肾移植手术的尝试,为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多病缠身11年 肝肾眼都受损

深圳的丁生(化名)十多年前查出有乙肝且已进展到肝硬化。除了肝不好,他还有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疾病的折磨使他苦不堪言。

丁生辗转深圳、广州多家医院求医,尝试了药物、血液透析、胰岛素治疗等各种治疗方法,但他的病情没有缓解,反而肝、肾功能进一步恶化,还出现过消化道出血、视网膜病变等严重的并发症。很多医院都建议他进行肝移植和肾移植治疗,但由于涉及器官较多,移植难度较大,丁生迟迟不敢下定决心。

能不能一次手术解决多个器官的问题?丁生慕名向我国著名器官移植专家、中山一院副院长何晓顺求助。

在他入院后,何晓顺组织进行了多学科会诊,邀请了包括本科室肾移植团队、肾内科、内分泌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手术室等多个科室,共同为丁生制定个性化的移植治疗方案。

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丁生的肝脏已经明显缩小,合并严重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也十分明显,如果不及时进行肝移植,随时可能再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他的双侧肾脏也基本萎缩,合并双侧肾结石,血肌酐仍高达1000微摩尔/升以上(正常值为80-120微摩尔/升)。丁生每日的胰岛素用量达40单位,还出现了眼底视网膜病变,胰腺的功能所剩无几。

何晓顺介绍,针对丁生的病情,进行上腹部多器官移植联合肾移植手术,是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但多个器官同时进行移植,无论手术难度,还是围手术期的管理,术后抗排斥方案的调整,都非常具有挑战性。

新挑战:一次移植4个器官

肝脏、胰腺、十二指肠、肾脏,这么多的器官同时移植,无论在手术技术、麻醉技术、重症监护技术等方面都是新的挑战。医生经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并取得知情同意,最终达成了手术方案。

随后,医生团队为丁生完善相关术前检查,调整胰岛素及血液透析方案治疗,调整好术前的基本情况。经过一个月的等待,在COTRS系统(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的匹配下,丁生终于迎来了手术机会。

此次手术先进行上腹部多器官移植,然后再进行肾移植,整个手术耗时7小时顺利完成。术后3天,丁生就不再需要胰岛素治疗。术后1周,他的肝功能指标就达到了正常。术后3周,肌酐指标也恢复了正常。不久后,丁生恢复了日常生活。参与治疗的医护都感到由衷的欣慰。

“我们根据他的病情,制定了最适合他的治疗方案。对医生和病人而言,创新就意味着生命!”何晓顺表示。

来源: 广州日报

警惕!10种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出现了不要置之不理

#品质医声超能团##糖尿病##真相来了#

糖尿病是一种富贵病,人们生活改善之后发病率就持续上升,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糖尿病大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一亿。如果我们不早期识别糖尿病,任由其发展带来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后续治疗颇为棘手。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抓住这些小信号你就不会被糖尿病牵着鼻子走了。

从头到脚,帮你揪出糖尿病早期“小信号”

症状 1、视力变差

你的眼睛出现视物模糊、视力减退时别一味以为是眼科疾病,出现这种症状也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据国外眼科博士指出,罹患糖尿病会使血液中的葡萄糖值上升,出现眼球外协从而影响视力。长期的视物模糊要警惕二型糖尿病。

症状 2、咽干舌燥

喉咙干燥似火烧,喝水喝不停,排尿也变得频繁。如此恶性循环,身体会始终处于缺水状态,使得人坐立不安,咽干舌燥。别以为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其实有可能是糖尿在作怪,烦渴多饮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之一。

症状 3、怎么吃都会瘦

虽说千金难买老来瘦,但当你吃得多却瘦得厉害时,却是要警惕是否疾病在作祟,糖尿病、恶性肿瘤等都会使身体消耗更大。当你胃口良好,吃很多食物体重却在下降,就要当心糖尿病,这病会渐渐将你体内蓄积的能力消耗殆尽。

症状4、刚吃完就觉得饿

吃了很多食物却仍觉得饿,这是因为体内的胰岛素机能失常,导致脂肪、肌肉及其他组织器官的机能低下。其中,起关键作用的胰腺分泌过高的胰岛素,就会促使大脑产生空腹感,这也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之一。

症状5、夜尿增多

多尿是糖尿病的三大症状之一,体内血糖值升高,人体会敏感地获取到信息,并自动将其排除,导致小便次数增多。因此,夜间尿频、夜尿增多的人群不要忽略这个信号,这也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症状6、足部麻痹

足部麻痹或疼痛很多人并不会很在意,单纯地以为是走得太多所致,以为多休息就会好转。殊不知,足部麻痹也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之一,糖尿病神经损伤是从下往上发展,足部症状就是最早期的信号。

症状7、皮肤干痒

别以为皮肤瘙痒就是皮肤有毛病,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中也有皮肤小信号。如皮肤又干燥又发痒,脖子腋下皮肤都发黑,要警惕糖尿病的发生。专家指出,这类皮肤问题与血糖低下身体脱水有关。

症状8、身体疲劳乏力

我们所说的这个症状,很多人会认为是亚健康的表现。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也有疲劳,因为胰岛素分泌太少时,容易切断体内能量供应,使人产生疲劳感。但疲劳的确是非特异性的症状,除了糖尿病、甲低、贫血、癌症等都可有这个表现。

症状9、伤口迟迟不好

正常人的伤口有自我修复愈合的能力,当罹患了糖尿病之后,这个能力就会被削弱。这是因为,高血糖会阻止血液流通,减缓伤口愈合进度,延长伤口愈合时间,还会损伤神经组织。如果出现这个信号,别犹豫,赶快去医院就诊。

症状10、感染念珠菌

身体免疫力差时容易感染细菌,极差时感染真菌,而念珠菌就是真菌的一种。糖尿病就是这类真菌的媒介,让真菌在皮肤上大肆感染,并扩散到生殖器。

以上就是关于“糖尿病的早期症状”的相关介绍,希望大家从中获益,及早识别糖尿病,避免受到糖尿病后期并发症的侵扰。

作者 品质医声 陈薪羽

@红网医声@头条健康情报局@芒果医声@头条健康

一次移植4个器官!他的肾肝胰十二指肠都“换”了,多个顽疾一并解决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辉 实习生 杨楚滢 通讯员 彭福祥 潘曼琪

图/实习生 杨楚滢

46岁的丁先生一次移植了四个器官——肝脏、胰脏、十二指肠、肾脏;多个顽疾——乙肝肝硬化、糖尿病和尿毒症被根治!

12月7日,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获悉,该院器官移植科近期完成了一例上腹部多器官联合肾移植手术。患者丁先生摆脱了长年打胰岛素、透析,几乎“以医院为家”的生活。

饱受疾病困扰十余年,找到“最佳方案”

十余年前,丁先生患上了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然而,血液透析、胰岛素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并未能缓解病情,肝、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并出现了消化道出血、视网膜病变等多种并发症。

46岁的丁先生回忆:“这11年很难过,一个星期要做三次血液透析,餐餐都要打胰岛素,血压又高。”

深圳、广州多家医院建议丁先生进行肝移植和肾移植治疗,然而两次移植手术难度之大、风险之高让他迟疑了。

能不能一次手术解决问题?丁先生找到了中山一院器官移植科何晓顺团队。2004年,该团队完成了全球首例上腹部多器官移植手术,经过多年持续探索,目前上腹部多器官移植的手术例数及临床疗效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入院后,何晓顺组织了肾移植团队、内分泌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进行多学科会诊讨论。

影像学检查显示,患者肝脏已明显缩小,合并严重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明显,有随时发生消化道大出血的可能;双侧肾脏基本萎缩,合并双侧肾结石,血肌酐高达1000 umol/L以上(正常值为80-120 umol/L)。此外,胰腺的功能亦所剩无几。

何晓顺介绍,针对丁先生的病情,上腹部多器官联合肾移植手术,是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但多个器官同时进行移植,无论手术技术,还是围术期管理、术后抗排斥方案调整,都非常具有挑战性。为此,多个科室共同制定了严密的手术方案及围手术期管理方案。

一次移植4个器官,一并解决多个顽疾

取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后,团队随即调整胰岛素及血液透析方案治疗,调整术前基本状态。一个月的等待,丁先生终于接到了COTRS系统(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匹配成功的消息,迎来了手术机会。

手术过程可以说是环环相扣、争分夺秒。在麻醉科、手术室等科室的“保驾护航”下,先由器官移植科鞠卫强副主任医师及陈茂根副主任医师进行了多器官(肝、胰腺及十二指肠)的获取及修整;邓荣海副主任医师则进行了供肾的获取及修整。

随后,获取的器官开始植入丁先生体内。在术中CRRT(连续肾脏替代治疗)的维持下,鞠卫强带领陈茂根、陈志涛、郭义文等医生等通力合作,5小时完成了病肝的切除,以及肝、胰腺、十二指肠等上腹部多器官的移植。在开放血流后,新肝及胰腺随即恢复正常的颜色。

在病情平稳后,器官移植科主任王长希教授及邓荣海副主任医师进行异位右肾移植,耗时仅2小时。在开放血流不久,尿液随即从输尿管流出。整场手术仅7小时,乙肝、糖尿病、肾功能衰竭一并被解决。

“创新就意味着生命”

手术顺利完成,但术后排斥反应、感染、血管并发症等问题还等着团队解决。“严密观察,细致护理,多学科合作,灵活调整治疗方案”是团队制定的总治疗方针。

“过去,国外认为多器官移植排斥非常厉害,于是用药量非常大,结果感染率非常高,存活率只有50%。我们发现器官移植越多,术后的排斥反应反而没有单器官移植强烈。”

何晓顺解释:“多器官移植可以形成一定程度的耐受。因此,我们制定了一个常规剂量的免疫抑制方案,剂量与单器官移植的剂量相当,效果非常好,大大降低了免疫制剂引起的副作用。目前我们多器官移植5年生存率已达85.7%。”

术后3天,丁先生摆脱了胰岛素;术后1周,肝功能指标达到了正常;术后3周,血肌酐亦恢复了正常。丁先生与医护团队携手顺利度过了术后康复这一关。

术后4周,丁先生顺利从器官移植科出院,愁眉终于舒展成了笑脸。术后接近3个月,他回院复诊:“现在血压都很正常,不用打胰岛素,不用透析。身体很好,平常还会去散步。”

何晓顺表示:“对医生和病人而言,创新就意味着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