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糖尿病(miot美的)
大结局?美敦力终止52亿收购,结束“三角关系”
文章来源:思宇MedTech;编辑:刘昕怡转载要求:请在文首标明文章来源,可直接转载2023年12月6日,美敦力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一份8K报告,声明终止收购胰岛素贴片泵产商EOFlow。
# 收购回顾
今年5月,美敦力宣布将以7.38亿美元(约52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EOFlow,当时还签署了一系列的协议,拟收购后者的全部股份,收购预计在2023年下半年完成,条件是满足最低投标条件和某些常规成交条件,以及获得监管的许可。
但这次美敦力方面表示:“由于EOFlow多次违规,美敦力方有权终止收购EOFlow的协议。不过我们还是会继续研发有市场区分度的贴片泵(搭载我们先进的连续血糖监测平台和膳食检测技术算法),希望有一天能够面向市场。”同时,美敦力在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中的文件表示,根据协议,美敦力无需支付交易终止费用,交易终止也不会影响美敦力2024财年的财务指引。
# 违规?为什么会违规?
# 胰岛素贴片泵之战:EOPatch vs. OmnipodEOPatch胰岛素贴片泵是世界上第二款无管路、可穿戴的一次性全抛弃式胰岛素贴片泵,于2015年完成样机,2018年完成动物实验,2020年获得韩国的MFDS医疗器械注册证以及欧盟的CE认证,2023年1月向美国FDA提交上市申请。该产品此前在欧洲、韩国、印度尼西亚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获得了市场准入,还计划进入中国地区(2021年,EOFlow在中国与长沙三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SINOFLOW Co., Ltd.)。
- 可以提供持续的胰岛素基础输送(basal)和/或在短时间内输送额外的胰岛素(bolus);
- 采用了先进的传感技术,即使在最低的输送速度下也能快速地检测到胰岛素阻塞;
- 有安全和无痛的插入方式,系统会提示软管是否正确插入,插入速度比其他品牌更快,软管也更柔软,减少了佩戴时的不适感。
# 美敦力的糖尿病业务美敦力这次选择终止协议,除了怕染上侵权纠纷,可能也源于对于自身糖尿病业务和产品的信心。2023年11月21日,美敦力公布了截至2023年10月27日的2024财年第二季度的财务业绩。报告显示,糖尿病业务第二季度的营收为6.1亿美元,同比增长9.7%,有机增长6.7%。
吴亚军退隐与企业“去家族化”治理
龙湖集团公司创始人、战略发展顾问吴亚军
据《商业周刊》数据,美国只有不到40%的企业能够成功传承到二代,传承到三代的不到13%。
中房报记者 许倩 北京报道
这不算是一个合适的权力交接点。
10日28日晚间,龙湖集团在联交所发布董事会变更公告,公司创始人吴亚军因年龄及身体原因,辞任龙湖集团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获委任为公司战略发展顾问。
接任龙湖董事会主席一职的是现年40岁的“仕官生”陈序平。他于2008年加盟龙湖,从一名校招生到工程经理、项目经理、地区负责人,一直做到地产航道总经理。今年2月底,他正式出任龙湖集团CEO;8个月后,成为龙湖集团新掌门人。
10月30日晚间,龙湖集团召开投资者电话会议,吴亚军以新的身份现身,新任董事长陈序平、CFO赵轶一同参会,回应了投资者关切的问题。
当天,吴亚军戴着墨镜,她刚做完眼部手术,“后续还要继续手术治疗。”她说,由于常年的糖尿病和甲状腺等疾病,精力上已有些力不从心,这是交接的一个诱因。
这次交接,于龙湖集团而言亦是一次去家族化的彻底蜕变,做出这样的传承抉择不是件容易的事。为物色接班人选,吴亚军准备了3年,她没有选择二代接班,而是交给了“外人”。她说,职业经理人模式是受到美的集团启发,被美的创始人何享健与职业经理人方洪波之间的关系震撼,没有血缘关系,企业也能发展得很好。
现在,她对这个管理团队充满信心。她说:“现在的管理团队做的都是长期的思考,不是忙于应付,他们这种状态比我当时创业时候的状态还要好。相信你们明年收到年报的时候,我们的利润应该仍然是稳中有升的。”
选择正确的路
是血缘至上的家族世袭,还是能者上位的职业经理人?龙湖的交班其实是中国民营公司进入交接期的缩影。
龙湖在创立之初,曾是一家非常典型的家族企业,吴亚军一直对企业“家族化”保持高度警惕。她曾说:“我希望龙湖真正成为一个机构化的公司,摆脱创业期的特征,创建深度机构化”。因此,去家族化和培养职业经理人是龙湖一直在做的事情。
龙湖集团成立于1993年,吴亚军和其前夫蔡奎从“龙湖花园”项目起家,逐步将企业做大。但在2009年龙湖赴港上市前夕,为减少公司家族企业色彩,蔡奎辞去公司副董事长及其他公司职务,开启龙湖集团“去家族化”第一步。
上市后,为避免公司家族化,吴亚军逐步清理门户,解聘了蔡奎的妹妹,将她送到国外去留学,并阻止其他亲戚进到公司。2011年8月,吴亚军宣布辞去CEO一职,交由邵明晓接任,“去家族化”进程更进一步。
同时,为培养中高级管理人才,2004年龙湖建立仕官生制度。作为公司未来的管理人才储备,仕官生入职后需要在不同岗位上轮岗,全视角了解房地产生产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龙湖方面曾透露,目前龙湖的高管团队中,有20%为仕官生出身。
2017年,龙湖进入“千亿阵营”后,为了更好地激励高管团队,吴亚军进一步推行合伙人制度,设立永久合伙人(在任CEO)、长期合伙人、高级合伙人、正式合伙人四层,140名左右的龙湖高管进入合伙人队伍。“只有不断把最有竞争力和时代性的领袖放在公司领导岗位上,才能确保公司的基业常青。“吴亚军说。
2017年,龙湖实现了几乎比上一年(2016年)多一倍的销售额,达1560亿元,首次进入“千亿阵营”,行业排名从第15位窜升至第8位。在龙湖集团去家族化、职业经理人一步步走上重要管理岗位的过程中,龙湖集团也从西南一隅的公司跻身世界500强。
吴亚军选择职业经理人接班,她称也是受到了美的集团的启发。改革开放后第一代民营企业家通常将公司交给子女,但在2012年,70岁的何享健卸任公司董事长职位,交班给方洪波,而不是自己已经成年的儿子。在方洪波的主导下,美的开始转型,并积极筹划整体上市,年营业收入从1000亿元增长到3000亿元,公司市值从数百亿元增长到6000亿元。
吴亚军说,“当时因为何享健没有把公司交给自己家人,而是交给了一个职业经理人,这件事在行业内还是议论纷纷的。我也关注到这个事情,但是没想到发展下来美的目前的状况更好,干得更漂亮。所以,深聊以后我觉得这种模式应该是龙湖未来的交班模式,我觉得一定要做成这个样子。”
为了公司长久的发展,这是一条艰难而正确的道路。据《商业周刊》数据,美国只有不到40%的企业能够成功传承到二代,传承到三代的不到13%。
在何享健的一次访谈中,他提及自己曾长期研究世界500强企业时总结了一条规律:很多企业的没落和家族式管理、传承脱不开关系。家族式企业有利有弊,何享健认为其对于美的而言弊远大于利。
龙湖未来“光明又美好”
考察和培养职业经理人往往都要花上数年时间。从2019年下决心交班起,3年来吴亚军一直在物色接班人选,她已持续关注陈序平数年。
陈序平生于1982年,现年40岁,2008年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同年以仕官生身份加入龙湖集团,历任工程经理、项目经理等职位,于2016年底出任成都公司总经理,2021年7月被任命为龙湖集团COO和地产航道总经理,2022年2月底成为龙湖集团CEO。
“在他(陈序平)还在做项目总经理时,我就与他深度交流过,他在投入度、对龙湖的忠诚度和商业思路上是一个可造之才。我持续关注了他十几年了,尤其最近七八年,我与他的个人交流非常多,一路看着他走来。去年7、8月份,他已经在集团总体整顿公司组织状况以及执掌整个大的盘面。”吴亚军在投资者电话会议中说。
在吴亚军的计划中,今年中期业绩前后就应该交接,但8月初龙湖遭遇做空,销售额同比增幅也没有回正。但三季度以来,龙湖销售额同比增速已经开始回正,且年内到期债务都已还清,明年到期债务也在提前计划准备,公司持续性经营性收入也在大幅提升,“现在辞任,我认为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她说。
现在,龙湖集团的控股股东为吴亚军家族控制的Charm Talent International Limited,持有公司约27.24亿股,占总股本的43.37%。吴亚军仍是第一大股东。
“我仍和投资者坐在一条板凳上,我仍然关心公司业务发展,尤其是公司怎么适应市场,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怎么规避风险,我也会和公司管理层保持沟通。我未来的角色还是公司战略顾问,我会看公司在哪做什么生意,做谁的生意,为什么挣钱,这个商业模式行不行,模型对不对,我可能会提一些建议。”她说。
吴亚军辞任后,业内更为关注的还有新董事长对于龙湖集团未来发展有何规划。在投资者电话会议中,陈序平表示,未来一年要做的事是格外重视现金流,同时在这个前提下保证利润稳中有增。
“现金流的安排我们提到非常高的位置,这里面包括融资型现金流,现在已经开始铺排明年的还款。龙湖目前在手重资产购物中心有114个,开业了66个,这些购物中心是可以做物业开发贷的,它的周期一般是10年~15年,可以用来对冲一部分公开市场因为投资人信心降低导致的成本比较高的贷款。融资型现金流之外,我们会格外关注经营性现金流,力抓回款率。”
“未来5年,我们的目标是商业、租赁住房、空间服务、智慧营造这四个经营性航道,能够产生的利润占比要过半,收入占整个集团的30%。到那时,应该说龙湖就完成了去地产化。20年之后,我们地产之外的经营性收入目标是要做到1000亿元。”陈序平说。
希望如同吴亚军所言,她的离开对于龙湖“不是一个损失,不是一个糟糕的事情,而是一段光明又美好的开始”;期待陈序平带给龙湖一个新的前景。
美敦力582亿财报公布!业务终止,高管离职
文章来源:思宇MedTech ;编辑:刘昕怡
转载要求:请在文首标明文章来源,可直接转载
2024年2月20日,美敦力(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MDT)公布了2024财年截至1月26日的第三季度财报,报告显示公司季度营收为81亿美元(约58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7%;季度净利润为13.4亿美元,同比增长8.8%。
公布财报的同时,美敦力还宣布了两则重磅消息:一是终止呼吸机业务,二是执行副总裁兼医疗外科部门主管Bob White离职。
无独有偶,就在半个月前,医疗巨头飞利浦也官宣了将暂停在美国销售某些呼吸机品类。(回顾:)
# 业务终止,高管离职
美敦力首席执行官Geoff Martha在表示:呼吸机业务过去一年的亏损不断增加,其所属的PMRI(患者监测与呼吸干预)部门第三季度营收5.32亿美元,同比增长1.9%,在所有财报单列的各项细分业务中居于倒数第二。而且市场现在更喜欢那些用于治疗不太严重呼吸问题的呼吸机(低敏锐度呼吸机)。
据悉,美敦力早就计划摆脱呼吸机业务这个累赘。
2022年10月下旬,美敦力首次宣布计划拆分患者监测和呼吸干预(PMRI)这个业务部门(回顾:最新!美敦力官宣业务拆分)。
当时预计拆分的业务会出售给别的公司,GE医疗、ICU Medical等医疗科技公司和私募股权公司凯雷投资集团都展现了收购的兴趣(回顾:)。
美敦力当时选择拆分并出售业务主要是因为这个部门的销售在放缓:呼吸干预业务因供应链短缺和COVID-19大流行高峰后对呼吸机的需求减少而出现下滑,而患者监测业务则因脉搏血氧计销量下降而受到打击,再次成为大流行驱动需求的牺牲品。
不过,这次趁着发布财报,美敦力正式官宣的是终止呼吸机产品线,产品线所属的PMRI业务的剩余部分将改名为 “急性护理和监测(ACM)” 部门。
对此,美敦力在财报中表示:“退出日益无利可图的呼吸机产品线以及合并剩余业务,可以增加对新的ACM部门的投资,重点关注盈利增长。”
CEO Martha则补充表示:退出呼吸机业务后,美敦力可以在患者监护业务上进行更多投资,从而在与迈心诺(Masimo)的PK中保证自己的竞争力,同时,公司可以将更多精力放在用数据和人工智能进行创新。
那么,为什么只是单独停掉呼吸机产品线,而不是按原计划把患者监测和呼吸干预部门卖掉呢?
财报的数据也许能够说明一点问题:2024财年第三季度,PMRI下属的“患者监护”业务实现了中个位数增长,其中Nellcor™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的增长在20%以上。这样的好苗子,美敦力能够卖掉吗?当然不能。
此外,美敦力表示会继续履行现有的呼吸机合同,以满足客户及其患者的需求,并期望目前占据大部分市场的现有制造商能够满足客户对新型呼吸机的需求。
总地来说,美敦力的这一举动表明了自身关注盈利能力的决心。今年1月份,美敦力还官宣公司今年至少会关闭五个制造基地,还会将八个配送中心整合为两个超级配送中心,同时停止与200家左右的供应商开展业务,以此来改善运营和供应链。
执行副总裁兼医疗外科部门主管Bob White的离职从目前的消息来看显然是受了业务调整变化的牵连,毕竟要重组的部门正好就是医疗外科的子部门。
# 季度业绩
美敦力季度营收为81亿美元(约58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7%;季度净利润为13.4亿美元(约9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8.8%,结果高于华尔街的预期。
按地区,美敦力的业务分为美国市场、非美国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三大块,其中新兴市场增长最快(9.0%,15.0亿美元),其次分别为非美国发达市场(7.8%,24.7亿美元)和美国市场(1.4%,41.2亿美元)。
按部门,美敦力的业务分为心血管、神经科学、医疗外科和糖尿病四大块,四大业务都实现了正增长,其中糖尿病业务的增长最为显著(12.3%,6.4亿美元);其次分别是心血管(6.1%,29.3亿美元);神经科学(4.3%,23.6亿美元)和医疗外科(3.9%,21.5亿美元)。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四大业务的详细情况。
(一)增长最慢业务:医疗外科(呼吸机所属业务部门)
本季度美敦力增长最慢的医疗外科业务季度营收21.5亿美元,同比增长3.9%;
旗下细分为外科和内窥镜(SE)和患者监测与呼吸干预(PMRI)两个部门。
PMRI:总营收5.32亿美元,同比增长1.9%,在所有财报单列的各项细分业务中居于倒数第二;不过Nellcor™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表现亮眼,增长在20%以上;呼吸干预的业绩下降中个位数,其中气道业务增长低个位数,呼吸机销售惨淡。
SE:普通外科技术实现中个位数增长,伤口处理和疝气产品表现强劲;先进外科技术实现低个位数增长;内窥镜实现中个位数增长;
本季度美敦力增长最快的糖尿病业务曾因为FDA的一封警告信陷入过长期的困境。
2021年12月,FDA指出美敦力的MiniMed 600系列胰岛素泵数千次被报告出现问题,但是美敦力没有对患者的风险进行适当的分类,也没有发起召回,于是发出了一封警告信。
此后,美敦力在美的糖尿病相关产品的商业化进程几乎完全被叫停,糖尿病业务后面靠的基本上就是国际市场。
而到了2023年4月,美敦力宣布FDA解除了对其糖尿病业务总部相关的警告信,糖尿病业务便开始回暖。
本季度,糖尿病业务主要报告如下:
美国市场的增长主要靠的是MiniMed™ 780G系统的持续推出和胰岛素泵40%以上的高增长,而且胰岛素泵的客户群持续环比增加;
非美国发达市场的增长靠的是MiniMed™780G系统的持续采用和CGM设备与胰岛素泵系统组合使用率的增加;
配备Simplera Sync™ CGM的MiniMed™ 780G系统获得CE认证,预计将于2024年春季在欧洲有限发布,然后在2024年夏季分阶段在欧洲进行商业发布。
(三)最大体量业务:心血管
美敦力的心血管业务是目前最大的业务,该业务季度营收29.3亿美元,同比增长6.1%;
心血管业务分为心律和心力衰竭(CRHF)、结构性心脏和主动脉(SHA)以及冠状动脉与外周血管(CPV)三大部门。
CRHF:心脏起搏治疗的高个位数增长推动心律管理的低个位数增长,其中Micra™经导管起搏系统实现中位数增长;心脏消融解决方案在国际市场上实现低两位数增长;
SHA:主动脉和心脏手术实现低两位数增长;结构性心脏方面因为Evolut™ FX的采用实现了高个位数增长,而且在西欧和日本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CPV:冠状动脉业务主要因为引导导管、球囊和药物洗脱支架而实现高个位数增长;外周血管业务实现中个位数增长,其中血管栓塞产品实现低两位数增长、药物涂层球囊实现高个位数增长;
此外,本季度脉冲电场消融系统PulseSelect和冷冻消融主机Nitron CryoConsole获得了CE认证以及FDA的批准;下一代无导线起搏器Micra AV2和Micra VR2获得了CE认证。(回顾:首款脉冲电场消融获批!美敦力赶超波科!)
(四)神经科学
美敦力的神经科学业务季度营收23.6亿美元,同比增长4.3%;旗下包括颅脑与脊柱技术(CST)、专业治疗(ST)和神经调节(NM)三个部门。该业务季度营收23.6亿美元,同比增长4.3%。
CST:核心脊柱业务在全球和美国实现高个位数增长,生物制剂在全球和美国实现中位数增长,神经外科业务实现中个位数增长,整体业绩得益于公司AiBLE™生态系统的持续采用;
ST:神经血管领域实现中个位数增长,其中血流转向方面实现两位数增长;耳鼻喉科实现中个位数增长,主要是因为动力设备(power capital)、一次性耗材以及局部药物递送鼻窦植入物的实力;骨盆健康业务产品线的剥离带来了负面影响,但是其下的骶神经调节实现中个位数增长,InterStim X™系统持续被市场接受。
NM:大脑调节实现低个位数增长,主要是因为搭载BrainSense™技术的Percept™ RC可充电脑起搏器推出后带动了西欧市场15%左右的增长;疼痛刺激(Pain Stim)保持低个位数增长。
# 关于美敦力
主编|赵清 审核|祎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