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方格(糖尿病良方1500首)
揭秘“黄斑水肿”!糖尿病患者尤其注意
黄斑作为视力最敏锐的部位
一旦发生水肿
会造成视力下降
视物变形等症状
甚至导致失明
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患者尤其要注意
近15%的糖尿病病人
会出现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可以发生在“糖网”的
任何一个病程期内
本期专家
杜 磊
什么是黄斑?
黄斑不属于“斑”的一种,它是视网膜上一个重要的生理性结构,位于视神经视盘的颞侧大概3.5个毫米偏下处。由于黄斑区的叶黄素较多且集中,所以看起来比周围的视网膜颜色暗些。
正常情况下,黄斑无法用肉眼识别,只有专业的眼科医师通过眼底镜检查或眼底照相,才能观察到黄斑的结构。
黄斑水肿的危害
- 视力严重下降
- 视物严重变形
- 看东西中央出现暗区
- 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视力不可逆性丧失
引发黄斑水肿的原因
- 糖尿病性的黄斑水肿
- 视网膜静脉血管阻塞
- 非感染性的葡萄膜炎
- 外伤和手术
警惕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有1/5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有部分人会出现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发生与糖尿病病程的长短、糖尿病的类型、空腹和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和血脂等众多因素相关。
如何治疗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抗新生血管药物的球内注射治疗(抗VEGF治疗),如果治疗得当,可以很好地控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抗VEGF治疗最常用的治疗方案是“3 PRN”:起始每个月注射一针,连续注射三个月,后续随访如果发现与疾病活动相关的视力下降,再采取补充注射的方法进行控制。
抗VEGF药物注射可能会出现并发症,最常见的结膜出血一般7-10天会自行消散,出现眼表异物感可以通过点人工泪液来解决,更严重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极低,大家不必过于担心。
建议糖尿病患者
定期做眼部体检
- 5年病程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需每年一次眼部体检。
- 10年病程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需每半年一次眼部体检。
- 一型糖尿病和年轻男性患者,都是易感因素,更要积极进行体检和检查。
如何诊断黄斑问题?
- 出现视物模糊、视物变形、视野中央出现暗区等眼部症状。
- 通过阿姆斯勒方格表自测,挡住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凝视方格表中心点,如果出现了扭曲则视为异常。
- 到医院进行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相关检查。
糖尿病患者如何
预防黄斑水肿?
- 控制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
- 保证日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
- 多运动。
手术如何治疗黄斑水肿?
部分黄斑水肿对药物不太敏感,特别是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到晚期就需要手术治疗,称之为玻璃体切除术,只需在眼表打3个直径0.5mm的管道,极度的微创和免缝合,术后伤口可自动愈合。
手术非常精细,难度和级别高于其它眼科手术,手术平均时长在半小时到两小时之间,术后患者恢复较快。
如何保护眼健康?
- 让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尽量远离电子产品。
- 多运动,让眼睛不断在看近和看远之间切换。
- 不要挑食,保证食谱的多元化,营养均衡。
- 密切关注眼睛和身体健康,一旦出现问题及时就医。
@糖尿病患者,你的眼睛还好吗?
血糖控制不好会让眼睛受伤!担心糖尿病眼病找上你?这4项测试帮你预测患病风险到底有多大!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会对全身很多器官造成严重影响。如果血糖控制不好,这个进程会更快,其中也包括我们的眼睛。专家通过以下4项测试帮你预测患上糖尿病眼病的风险。
测试一
糖尿病病程时间测试
糖尿病是全身性的代谢疾病,病程时间越长、血糖控制得越不稳定,发生糖尿病眼病的风险就会越大。
测试二
阿姆斯勒方格表测试
阿姆斯勒方格表就像围棋的棋盘,测试时,把它放在前面30厘米的位置,挡住一只眼,用测试眼盯着中间的黑点,观察格子是否横平竖直,是否发生倾斜、扭曲等变化。如果发现表中的小方格变形成了梯形小格,或者有的地方大、有的地方小,线条也扭曲了,那么可以肯定已经发生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为什么会发生视物变形?
我们的眼底有一个部位叫黄斑,它的直径只有1.5毫米,但它的健康与否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视力情况。当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发生病变时,眼底会有血液渗出,血管受损,黄斑就会缺血、缺氧,造成黄斑水肿、增厚,看东西就会有变形的情况发生。
测试三
眼压测试
通过专业设备测试眼压,可以判断糖尿病是否引起了新生血管青光眼的发生。一般来说,如果眼压超过21毫米汞柱就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测试四
眼底测试
通过眼底检查可以看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的眼底会有大片出血,视神经也模糊不清。患者的视野范围会突然出现黑点、黑影,或类似乌云的东西,有的患者的整个视野会变成一片鲜红的遮挡,像下了一层红色的雾一样,同时视力会极度下降。
专家提醒
糖尿病患者不要因为自己觉得眼睛没有感觉、视力没有下降,就忽视了糖尿病对眼睛带来的伤害。一旦确诊糖尿病,就要立刻去眼科做一次眼底检查,从眼底检查的情况,能大致推断出患上糖尿病的时间。
结膜出血并不可怕
有的人的白眼珠上会出现鲜红的一片血,专家解释,这是结膜出血,不是眼底出血。揉眼睛、洗脸水太烫、使劲咳嗽等腹压增高的动作都有可能造成结膜上的小血管破裂出血,但这种出血并不可怕。糖尿病是慢性病,它带来的并发症也有一个长期缓慢变化的过程。
要想降低糖尿病眼病发生的风险,专家给出3条健康忠告↓↓↓。
(CCTV健康之路)
8个方法,自查「糖尿病并发症」,赶紧对照看一下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糖尿病患者除了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并发症筛查,也需要掌握居家自测并发症的相关知识,8种方法,逐一对照。
一、“视物扭曲?”——可能是黄斑变性!
长期高血糖可能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白内障,引起视力下降。
糖尿病患者可利用阿姆斯勒方格表,通过交替遮盖双眼进行自查,观察是否出现以下症状:视物不清、黑点或暗点、模糊、视物变色、变形、扭曲。
(阿姆斯勒方格表)
方法:有老花眼或近视的人,需佩戴原有的眼镜进行测试,把方格表放在和眼睛平齐、距离30厘米的地方,光线要充足、均匀,交替遮盖眼睛,凝视方格表中心的黑点,当凝视黑点时,看看方格表中心是否会出现看不见或扭曲等情况(见下图)。
糖友若出现上述异常可能出现黄斑变性,应尽快就医进行检查,排除糖尿病眼病的可能。
二、“满面红光?”——可能是高血压!
“满面红光”不光代表春风得意,也可能是高血压的表现。这是因为高血压可能引起心脏排血量增加,使得头面部血管扩张充血,导致面部发红。
此外,有些糖友长期出现“黑眼圈”,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的表现。
三、“胸闷、胸痛?”——提防心绞痛!
糖友如在劳累或情绪激动时突然感到胸骨后绞痛或压榨性闷痛,面色苍白、气短、冒汗,并可放射至左肩、颈、左上肢及背部,一般持续时间不长,约1~5分钟,考虑心绞痛的可能性大。
若出现胸骨后至咽部或在心前区呈绞榨样或压迫样疼痛,并向左肩或左臂放射,常伴濒死感,通常提示急性心肌梗塞。这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四、“长期水肿?”——可能是心、肾并发症
水肿并不罕见,比如睡前喝大量水,第二天起来眼睛容易水肿,但很快就会消失。
但如果糖友身体出现长时间难消失的水肿,要引起高度警惕,可能是糖尿病心脏病的征兆,尤其出现水肿先在下肢踝部出现,逐步向上延至全身,并伴有胸腔积水、呼吸急促等症状。
此外,糖尿病肾病也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水肿,尤其当出现下肢水肿时。
五、“小便泡沫?”——可能是糖尿病肾病!
如果糖友们小便后发现有大量细小类似于“鸡蛋加水搅拌后产生的泡沫”,并且过一会儿也不消失,提示尿液中含有过多的尿蛋白。
代表着肾脏功能受损,需要及时进行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糖尿病肾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六、“足部感觉异常?”——可能是糖尿病足!
用手指轻触脚背部靠近脚踝处的足背部动脉,如摸不到足背部动脉搏动,或搏动感很弱,表示足背动脉供血不足。提示在足背动脉上端有大动脉血管狭窄或梗阻,有发生糖尿病足可能。
泡脚盆中加入温水,用温度计测量水温,使水温在38-40℃之间,糖友将双脚放入感受水温,若感觉水凉,则提示可能发生糖尿病足病。
用大头针钝的一端轻轻触碰脚部皮肤,包括足内侧、外侧、足底、足背等,如能感觉到触碰,但感觉不到疼痛,或什么感觉都没有,或轻触即感觉疼痛,难以忍受,提示肢体感觉异常,有发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能。
此外,足部皮肤苍白、变薄、干燥,皮肤发红、发紫、有水疱、裂纹,不出汗,趾甲增厚,伴有鸡眼或老茧等,提示糖尿病足风险增加。
七、“皮肤黑斑?”——提示血糖控制不佳!
有些糖友小腿前侧会出现“糖斑”,起初为大小、数目不等的圆形或卵圆形暗红色红斑、丘疹,随后皮疹表面出现鳞屑,逐渐呈现局部萎缩,最终遗留色素沉着而自愈,考虑为糖尿病胫前斑。
这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微血管和神经的损害与慢性发炎,局部营养与氧气不足,当遇到外界刺激,比如蚊子叮咬、摩擦、磕碰等情况,就会留下局部色素斑,因此,“糖斑”也被看作是血糖控制不佳的信号。
八、“口中异味”——提示酮症!
有的糖友身上有一股汗酸味,这是一种奇怪的有点酸有点臭的类似化学物质的味道,我们称为“烂苹果味”。
出现这种情况,糖友们一定要当心是否发生了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多与血糖控制不佳有关,严重可导致死亡,应尽快寻求医生帮助。
小 结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糖友们除了平日做好血糖、血脂、血压管理,不要忽视定期到医院对糖尿病并发症进行检查,同时对照本文居家自查自测,防微杜渐。
来源:糖尿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