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兵哥(糖尿病队长)

华声在线 0
文章目录:

双牌:退伍“兵哥”勇挑抗疫重任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何斌)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双牌县卫生健康局的退伍“兵哥”始终保持作风优良、纪律严密的政治品格,以退伍军人的责任担当,主动作为,勇挑重任,用实际行动展示了“退伍不褪色”的崇高品质。

退伍“兵哥”何先华:争当一线战斗员

1月23日,年近50岁的退伍老兵何先华主动向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请战,参与防疫机动队,负责流调车辆驾驶工作。流调是一项直接接触疑似病例的工作,感染风险系数高,稍不注意防护,就面临被感染的危险。但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顾个人安危,毅然投入到一线战斗。

1月30日20:00时,防疫机动队接到县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电话“上梧江乡新福禄村一名武汉返乡员出现发热症状,请立即出车前往处置”,接到“命令”后,他与防疫队员迅速驱车前往目的地。初春的山区山高路陡,公路狭窄,加上患者居住又比较偏辟,给他驾车带来了极大困难,但他凭着部队锻炼出来的过硬驾驶技术,用时2小时成功到达目的地。把各项工作处理完毕,凌晨1:30时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

这只是他抗疫战斗的一个缩影。截至2月20日,他共出车80余次,行车近2万余公里,无怨无悔。

退伍“兵哥”卿国荣:勇当物资保管员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一场人与“藏匿魔鬼”的战争,物资保障供给十分重要,退伍老兵卿国荣就是一位疫情防护物资保管兼供给员。防护物资保管分发这项工作看似简单,但十分繁琐,因为它是“保命”物资,来不得半点马虎,进出平衡、账目清晰明了是基本标准。

抗疫初期,全国都面临防护物资短缺,我县也一样,部分单位或个人向他“拉关系、套近乎、讲朋友感情”,想多分配一些物资,他都一一婉言相拒,在他心中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工作人员是最急需保护的对象。因此,他只认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签字,其它“六亲不认”,被喻为“铁面包公”。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共拒发感情物资70余起。

退伍“兵哥”傅德军:力做防控宣传员

九十年代初期退伍的老兵傅德军是一位糖尿病患者,每天需要按时注射胰岛素来控制病情。疫情当前,他也没有歇着,凭着深厚的写作功力,自荐担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员,负责全县疫情发布和疫情防控宣传材料的撰写。白天写宣传资料、发放宣传单,深夜统计疫情信息,确保每天晚上12:00时及时发布。

抗疫以来,共发布疫情信息23次、撰写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材料40余篇,有效地消除了群众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恐惧心理,传递了众志成城抗大疫的正能量。

退伍“兵哥”曾海洋何顺祥:勤做环境消毒员

内外环境消毒是新冠疫情防控重要一环,年轻的退伍军人曾海洋、何顺祥主动承担了这项任务,每天除负责来往人员较多的卫健局办公室、会议室、局机关外环境消毒外,还深入到周边农贸市场、公共场所指导并参与消毒工作,没有叫过一声苦和累。

退伍“兵哥”陈文、欧阳燕彪:严当防疫监督员

退伍军人陈文、欧阳燕彪则与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的工作人员一道,抗疫期间,监督检查医疗机构73家次、公共场所209家、集中式供水单位3家次;指导116家机关单位落实办公楼工作场所卫生和个人卫生防控消毒;深入3个社区宣传防控相关知识,对40家企业进行复工疫情防控指导。

在没有硝烟的抗疫“战场”上,这些退伍“兵哥”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人壮举,但他们以严谨的军人作风和过硬的军纪,在各自岗位上勇于担当,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忠诚誓言,书写了退伍军人的无限荣光。

[责编:兰莉]

退伍不褪色丨“兵哥”永远是“红心”

湖南日报记者 肖军

通讯员 周晓鹏 伍交才

“这里的火龙果又香又甜。”8月1日,溆浦县观音阁镇川水村晟皓火龙果种植基地,鲜红的火龙果挂满枝头,不少游客慕名前来,体验摘果乐趣。

基地负责人李启书是一名退役军人,1978年参军。2013年回乡创业,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被评为全县退役军人“双带双促”创业示范标兵。他建立的火龙果基地被评为全县退役军人“双带双促”创业示范基地。

1986年,李启书退伍以后,凭借在部队学到的专业技能,开过汽车修理店,当过电路维修工,甚至在海南种过香蕉,然而,这些工作都没能点燃他更多的激情。

2012年回家,李启书发现,由于越来越多年轻人外出打工,村里的地都抛荒了,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爱琢磨事儿的他,看到海南种植的火龙果经济效益非常好,心里萌发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家乡荒山多,如果火龙果能在大棚种植,肯定是致富的好路子。

军人作风永不变。2013年,李启书回川水村引进台湾红心火龙果苗,建立大棚种植基地,面积达72亩。他在基地旁搭建一所临时住房,每天起早贪黑战斗在基地里。

军人爱民情怀记心间。李启书聘请10多名村民,其中有一半是贫困户到基地打季节工。贫困户谢腊珍患糖尿病,一家三口没什么生活来源,在基地务工后,每年可拿到几千元工资。

天有不测风云。2016年7月和2017年7月,两场突如其来的大洪水淹没了整个基地,两次洪水让李启书至少损失了60多万元。

军人永不言败。凭借军人钢铁般的意志和永不放弃的拼劲,李启书仍然把全部心思都扑在发展果园上。今年溆浦县持续高温晴热,基地火龙果长势良好,产量可达1.5万公斤。

李启书成功引种台湾红心火龙果的事迹传开后,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都来取经,热心的李启书把种植技术倾囊相授。

“火龙果的心火红的,就像军人的心一样。从前保家卫国,现在带头发展产业,我都义不容辞。”李启书说,他计划把基地规模扩大至300亩,打造农业与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精品基地,带领村民一起奔向全面小康。

党旗高高飘扬 党支部大能量

公安灞桥分局督察大队党支部,是灞桥分局最小的战斗堡垒,只有四名共产党员,平均年龄46岁,但他们却凭借超强的战斗力,撑起了一片天地。

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以来,支部紧紧围绕市局、分局党委安排部署,紧盯重点工作,重点环节,高频次、多时段、全天候的深入一线,穿梭于检查站、派出所。从大年三十至今共出动警力50余人次,检查单位70余个,工作中他们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面对压力,鼓舞士气,主动出击,贴心维权。干好本职工作同时也加入了核查队伍,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诠释了人民警察守护人民群众的使命。

两个双警之家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灞桥分局督察大队的两个“双警之家”,他们勤勤恳恳、埋头苦干,他们在平凡的岗位悄悄发光、发热,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却得到同志们的尊敬和掌声。在公安系统中像答婷、王锐霞这样的双警家庭有很多。在这场全警疫情阻击战中,她们和自己的丈夫一起奋战,舍小家、为大家,在防控一线书写出一个又一个携手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双警家庭不易,他们平日工作繁忙,而在重特大警务任务出现时,他们更是责无旁贷冲在最前线。

兵哥哥铁面柔情

张兵战,大队人亲切的称其兵哥,兵哥身患高血压、糖尿病,在去年4月份才做的心脏手术,即使这样他还是战斗在督察第一线。在疫情防控战役打响时,他主动请缨从大年三十以来他每天穿梭于机关、检查站、派出所。他的妻子在区工会上班,上初三的儿子独自在家,兵哥还是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疫情工作中。

有家不能回的蜀黍

张军利,是督察大队一名外勤民警,他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牢记自己是一名督察民警,特别是在近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从接到集结命令赶到单位投入工作,无论是入户走访还是核查排查,各项工作的最前沿都有他的身影。

总有一些人让我们肃然起敬,他们在平凡中演绎精彩,在无私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是他们给予我们榜样的力量,激励我们砥砺前行。

(通讯员陈涵 记者姜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