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烂死(糖尿病人腐烂)
糖尿病足溃烂严重,怎样才能避免截肢?这4步一定要做
出现了糖尿病足,往往是继发感染比较严重的一种,比如脚部溃烂比较严重,有的甚至会通过截肢才能保住自己的生命,所以怎样避免截肢也成为很多糖尿病患者最关注的话题。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专家表示,糖尿病足想要避免截肢,以下这4步要做好。
基础治疗阶段
基础治疗阶段,要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疏通下肢的大血管,抗感染治疗,这样可以有效的控制糖尿病足部溃烂。
糖尿病足祛腐阶段
一般通过基础治疗阶段以后,就会有所好转,特别是在感染方面会有所控制,包括大循环、微循环,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而且糖尿病足的其他并发症也得到了控制。
但必须要通过药物和手术清创治疗来进行控制脚部的溃烂,阻止其他并发症形成,为彻底的治好糖尿病足创造良好的条件。
糖尿病足生肌阶段
糖尿病足通过前两个阶段的治疗以后,患者脚部的溃烂就会明显见好,包括循环系统也会得到很好的改善,感染明显的减轻。下一步就要进行糖尿病足生肌阶段,可以运用各种生肌手段,来促进脚部组织的生长,使创面尽早的愈合,也可以通过植皮的手段来修复溃疡创面。
在整个的治疗过程当中,选择药物治疗相对很重要,而且也要通过饮食的调理来帮助治疗,达到的效果会更佳。
控制血糖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治疗,糖尿病足基本已经痊愈。但必须要控制好自己的血糖,因为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足,就是血糖控制的不好,对于足部的微循环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时必须要控制血糖,只要能把血糖控制好,复发的概率相对很小。
得了糖尿病不可怕,只要控制好血糖,就会减少糖尿病足出现,要通过药物控制、饮食控制、锻炼控制或注射胰岛素等方法控制血糖,这样就能减少并发症出现。
通讯员 王竹君 钱鹏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糖友”泡脚养生 不慎把脚泡烂
指导医生 第910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 高旭航
■早报记者 杜妮娜
天气渐凉,不少人喜欢睡前用热水泡泡脚,觉得舒坦又健体。然而近日,广东一位成先生就因泡脚方法不当导致双脚起泡溃烂,最后因为感染严重,需要截趾保腿。记者经采访了解到,泉州每年都会有一些糖尿病友因泡脚而“烂脚”的病例。医生提醒,泡脚有讲究,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泡得好强身健体,方法不当会出大问题。
“糖友”泡脚成糖尿病足
记者就此采访第910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高旭航,他表示,泉州每年都会有一些糖尿病友因泡脚而“烂脚”的病例。有一名老年“糖友”用泡脚盆泡脚按摩,结果就用了3天,就发现足背破皮,但患者并没重视,继续泡脚,导致伤口越来越大,开始红肿、溃烂,到医院就诊的时候,被确诊为糖尿病足。
高医生指出,泡脚可以驱除寒冷、促进代谢、利于睡眠等,但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就要慎重啦,泡脚时要多注意水温和卫生。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足部神经病变和下肢血管病变,对温度并不敏感,很容易被热水烫伤,所以泡脚水在37℃为宜,如果自己无法判断水温,可以让家人帮忙试一下,或者用水温计测量一下。泡脚时间也要控制好,建议每次泡脚不超过15分钟。
另外,不宜使用刺激性药水泡脚。现在市面上推出了很多泡脚的中药,比如艾草、红花、栀子等等,很受大众的喜爱。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应遵医嘱使用,勿自行选购一些不明成分的药物或刺激性强的药物来泡脚,不然可能会引起糖尿病足提前到来。
哪几类人不适合泡脚
除了糖尿病患者,还有一些人群也并不适合泡脚。
一是心脏不好、血压不稳的人。热水泡脚会导致人体血管扩张,体内的血液会大量地往下肢流动,而向上运输的血液量就会变少,这对于本身有冠状动脉狭窄、堵塞的人来说,可能导致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而且泡脚时血液循环加快,心率加快,也会随之影响血压 ,所以高血压患者在血压波动较大时不宜泡脚。
二是下肢动脉闭塞者和下肢静脉曲张者。热水泡脚并不能扩张已经出现闭塞的血管,相反地,因其他部位的血管出现扩张,会加重闭塞部位的缺血,让病情雪上加霜。下肢静脉曲张者若用热水泡脚会进一步扩张已经曲张的静脉,从而加重下肢淤血,加重病情,出现越泡越肿的情况。这类患者最好也不要用热水袋暖脚,不要穿过紧的袜子、鞋子,避免久站、久坐。晚上睡觉时可以把脚垫得高一些,改善血液循环以及回流。
三是足癣等皮肤病患者。泡脚的热水并不能杀菌,温度100℃时才能使大部分真菌死亡,泡脚的水温一般非常适宜真菌生长。所以热水泡脚不仅会加重发痒,皮肤有破溃、损伤的话,还易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
高医生同时提醒,刚吃完饭不要泡脚,这样会使胃肠血液供应减少,导致消化不良;不要临睡泡脚,泡脚后人体大脑供血充足,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这个时候反而入睡难,因此建议在睡前1小时进行。泡完脚最好进行适当脚部按摩,脚底很多穴位经络是内脏的反射区,每天适当按摩能够刺激穴位疏通经络,强身健体。
来源: 东南早报
一块月饼,6小时抢救后离世!糖尿病患者,4种症状务必及时就医
中秋节这天,吃过饭,小女儿蹦蹦跳跳在院子里分月饼,但是分到奶奶的时候,奶奶笑着又把月饼放了回去。小女儿不解地问:奶奶,月饼可好吃了,你为什么不吃呢?
母亲叹了口气跟我们说,上一年的中秋节,徐姐的丈夫老陈去世了,就是因为一块月饼。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但是老陈一家却悲痛欲绝,只因这一天他们失去了亲人。经过6个小时的抢救,医生还是无奈告知,抢救无效……
老陈患糖尿病10多年,国人讲究在中秋节这一天一家人一起团团圆圆地过,他两个女儿都已经成家,老两口平日在家比较清闲,两个女儿孝顺,约好了这一年中秋节都在娘家过,两个女儿带着孩子一大早就回了家,一屋子3个孩子蹦跳跳跳,小嘴巴甜得不行,一忙活就把吃药打针的事情给忘了。
忙忙活活一下午,做了一大桌子菜,老陈拿出珍藏的老酒要跟女婿喝点,看父亲开心,家人也不愿意扫兴,就让他喝了一些。高高兴兴吃完了饭,大家围着桌子说话,大家都吃月饼,他也顺手拿了一个吃得高兴。据老陈的妻子说,当晚十点多钟的时候,老陈总说自己口渴,不停地喝水,还埋怨她把菜做咸了。
但是到了后半夜,他呕吐了3次,当时也并没有太当回事,只想着可能是吃坏肚子了,大半夜的不愿意麻烦别人。终于熬到天蒙蒙亮,老陈出现了畏寒、淌虚汗、腹痛、胸闷、气促等症状,甚至一度开始说胡话。老陈的妻子拨打了120,并将其紧急送往医院,6个多小时的抢救之后,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母亲患有糖尿病6年了,一直以来血糖控制得还可以,自从老陈吃了月饼出事后,虽然大家并不知道究竟是因为什么,但是他们一起跳广场舞的人,却再也不愿意吃甜食了。
结合老陈的症状推断,老陈应该是糖尿病酮尿酸中毒,主要是因为他未及时服用药物,并且喝了酒,吃了含糖量比较多的月饼等多种原因导致的。
什么是糖尿病酮尿酸中毒?哪些原因会导致其发生?有哪些症状?糖尿病酮尿酸中毒主要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导致的胰岛素明显不足,血糖急速升高,从而产生一系列的高血酮、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症状。
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 中断药物的使用,比如因为相信偏方、秘方而选择终止药物治疗或者忘记注射胰岛素等;
- 急性感染,重要诱因就是各种常见的感染,如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系统等感染;
- 饮食因素,如果饮食过量、过甜、不足或者酗酒等,都会导致糖尿病酮尿酸中毒的出现;
- 应激反应,严重的外伤、手术、妊娠、分娩、心肌梗死等意外的情况,会导致血糖急速升高而诱发酮尿酸中毒的产生。
1. 高血糖症状
糖尿病患者家中大部分都有测血糖的仪器,一旦怀疑是酮尿酸中毒,可以先进行血糖的测量,虽然部分特殊的患者血糖正常,但是绝大多数患者血糖是急速升高的,其血糖值一般在16.7-33.3mmol/L,或者直接测不出来。
2. 胃肠道症状
糖尿病患者出现酮尿酸中毒的症状时,由于胰岛素严重不足,血糖升高,尿量进一步增多;并且酮体经肾脏从尿中排泄带走大量的水分,因此会出现糖尿病症状加重,比如多尿、口渴严重,体重减轻或者明显的乏力等症状。如果是急性症状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类似于急性肠胃炎的症状。
3. 呼吸出现臭味
糖尿病酮尿酸中毒的患者呼吸时会出现烂苹果味的铜臭味,这种症状在临床上叫做Kussmaul呼吸,一般在血液ph值小于7.2的时候出现,并且伴随着呼吸频率增快,呼吸的深度增大,为酸中毒导致的,如果ph进一步降低,当其小于7时可能会出现呼吸中枢受到抑制而产生呼吸麻痹,严重者甚至出现死亡的症状。
4. 脱水或者昏迷
由于血糖急速升高,导致体内大量渗透性的利尿,因此非常容易出现脱水的症状,表现在外为皮肤干燥、缺少弹性,严重的可能会出现血压下降,体温降低,脉搏变弱,心跳加快等症状。并且一些患者在患病早期出现精神不振,头晕头痛或者嗜睡的症状,急性期的时候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等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导致休克或者死亡。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按时吃药,尽量戒烟戒酒,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并且出现以上症状时,及时就医,避免贻误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