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保姆(照顾糖尿病老人的保姆)
保姆闷死83岁老人,还淡定指挥家属办后事,最新进展来了
来源:新闻晨报
记者从“江苏常州市公安局官方微博”获悉:
5月3日凌晨1时许,110接到市民报警称,其奶奶陈某(83岁)于昨晚23时许在溧阳市别桥镇家中死亡,死因可疑。
接警后,溧阳市公安局迅速组织精干警力成立专案组开展侦查。经公安机关侦查,陈某因病瘫痪在床,家人雇佣了保姆虞某(女,67岁,本市人)照料其生活。
5月2日晚,虞某采取用衣被蒙住陈某头部、坐在陈某胸口、头部等手段致其死亡。
目前,虞某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先用毛巾捂住面部,然后一屁股坐在老人胸口,手里摇着扇子,直至老人没了生命体征 …… 这残忍的一幕发生在江苏溧阳。受害人是一名83岁的老太太,嫌疑人则是她的保姆。保姆做这些时并不知道,房间里有一个摄像头,她的一举一动都被拍摄了下来。
5月11日上午,记者从死者家属处获悉,他们和嫌疑人是老乡,事发前双方相处融洽,未发生过矛盾冲突。更令人吃惊的是,保姆行凶后还非常镇定地教死者家人处理后事,“ 要不是家里有监控,我们说不定还要感谢这个杀人凶手!”
保姆上班才8天,老太太就离奇去世今年57岁的张阿留是死者的小儿子,他向记者讲述了事发经过。“ 我妈妈有糖尿病,最近病情有点严重,行动不太方便。” 张阿留的母亲姓陈,今年83岁,早年就患有糖尿病,平时居住在溧阳别桥镇的老房子里,一直由嫂子照料。早在一个多月前,老太太病情加重,其他子女又都在外工作,只好找个保姆来帮嫂子一起照料她。
“ 之前也找过保姆,我妈妈说保姆曾动手打她,我们就在母亲房间装了监控。现在这个保姆是她自己主动找过来的,刚到这边工作了8天,她不知道家里有监控。” 张阿英是死者的大女儿,据她介绍,当事保姆虞某某今年67岁,也是别桥镇人,两人认识十多年了。
“ 她之前在溧阳一家医院里做护工,也是她主动找的我,我觉得都是乡里乡亲的,而且还有经验,就让她来照顾我妈了。” 张阿英介绍,从4月25日开始工作算起,虞某某前后总共在她家做了8天保姆。期间,双方相处一直很融洽,在张阿英看来,这个新保姆确实讲一些同乡情分,照顾老人非常细致周到。也正因此,一家人对待保姆也非常好,甚至放松了对她的警惕,连监控都不查看了。
5月2日晚上,张阿英突然接到弟弟打来的报丧电话,母亲突然离世了!“ 我听到这个消息很难过,也没多想,事后再想想觉得很奇怪,因为中午的时候,我还看见嫂子喂她吃了整只鸽子,晚上的时候老太太又吃了一碗饭,状态很好,怎么会说没就没了呢?”
监控拍下残忍画面,保姆闷死老人报丧电话是小儿子张阿留打的,因为五一期间放假,当天晚上他就住在老房子里。要不是看到监控画面,他根本不敢相信,家里请来的保姆居然敢在他的眼皮底下行凶。
“10点左右我洗完澡下去看过妈妈,问她哪里不舒服,还给她揉了揉胳膊。” 张阿留回忆,5月2日晚10时30分左右,保姆虞某某突然打电话叫他下来,但没说什么事。“ 我下来就看到妈妈呼吸比较重了,胸前衣服上还有菜叶,我就擦了擦,当时以为她睡着了,也没多想,这个时候保姆又催我走,我就离开了。” 当晚11时许,张阿留再次接到保姆电话,他下来后,保姆说他妈妈不行了。这回他发现母亲已经毫无生命体征。
直到此时,张阿留仍未对母亲的离世有过怀疑,他随即打电话向其他兄弟姐妹报丧,叫他们赶过来处理后事。得知老太太离世的消息后,小女婿张建东觉得事发蹊跷,随即就通过手机查看了岳母房间的监控。“ 监控是我去安装的,我们每个子女的手机上都有,但只有我这个主机有回放功能。” 张建东看到监控拍下的残忍画面,气得浑身发抖,随即将视频下载保存并通报家人。
张建东向记者提供了一段长达36分钟的监控视频,画面完整记录了当晚的事发经过。监控画面显示,当晚10时06分,小儿子张阿留对保姆交待一番后从房间离开。10时11分,保姆起身拿毛巾捂住老太太面部,持续一分钟后,保姆转身将房门关起,然后继续用毛巾捂住老太太面部,紧接着竟直接上床,坐在老太太的胸口。期间,老太太有多次挣扎,但保姆均视若不见。监控显示,10时24分到10时27分,保姆一直坐在老太太胸口,手中还摇着扇子。
保姆拿毛巾捂老太太面部、坐在老太太胸部。图为监控画面截屏
当晚10时30分左右,张阿留接到电话后下来,经过一番查看后,未察觉异常,随即在保姆的催促下离开。张阿留走后,保姆又多次上床,坐到老太太胸口上。直到当晚11时许,经多次确认老太太无生还可能后,保姆才再次打电话通知张阿留。
事后镇定教家属办后事,警方已介入5月11日,张阿留向记者回忆称,在第二次接到保姆电话下楼后,他发现母亲已经没有了生命征兆。他内心里非常难过、慌乱,“ 脑子里嗡的一下,也不知道该干什么了。” 没想到这个时候,保姆却显得异常镇定,“ 她说不要慌,我送走了很多人,这个我懂。她让我把寿衣拿出来,她来给我妈妈洗洗擦擦,然后换衣服。我都照办了。”
张阿留称,确认母亲离世后,他一边将消息通报给家人,一边按照保姆的指挥处理后事,“ 我那个时候还觉得这个保姆人真好,还跟她说多亏你了,还要谢谢她的。知道真相后简直太崩溃了,恨不能把她锤死!”
据了解,在接到张阿留的电话后,张家人陆续赶到现场。面对痛哭流涕的一家人,保姆没有丝毫慌张,甚至还镇定地教一家人怎样去处理后事。“ 她让我嫂子煮鸡蛋给她吃,说这是风俗,还让我们给她点礼钱,当时我们都觉得这是应该的,还对她心存感激呢!” 张阿英坦言,他们一家人都被保姆一贯的良好表现给蒙蔽了,直到看见监控视频才不得不相信眼前的事实。
“ 我们之间从来都没有过矛盾冲突,也没有其他仇怨,在我们家工作这段时间,双方相处也很好。她表面上对我妈妈照顾很周到,我们对她也都很尊重,想不通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张阿留称,事发至今,张家人一直搞不明白保姆行凶的动机。
据了解,在发现监控视频里的内容后,张家人就打电话报了警。
涉老家政困局:服务费难退、保姆随时撂挑、老人安全难保障
为了给老人请个称心的保姆,家住重庆的林潮(化名)1年多来换了4个保姆,让他很是闹心。
2018年底,林潮妻子生了双胞胎,林母便住到家里帮忙照看孩子。他打算给母亲雇个保姆,给老人“打打下手”。“第一任保姆住了几个月辞职不干了;第二任没待几天突然撂挑子走人。第三任保姆不太勤快,还支使我妈干活。”林潮说,春节前他在家政平台好不容易找了第四位保姆,又遇到退费难的问题。
林潮给老人雇保姆的经历是当下涉老家政问题的冰山一角。眼下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伴随年岁增长,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减弱,民事行为能力下降,其权益受到侵害的风险加大。
新京报记者近期探访家政市场发现,老年人找保姆着实是个大难事。老人起夜多、说话严厉,保姆动不动就撂挑子;一有“高价单”保姆就立即“下户”(指辞职)找新雇主。同时,家政公司“可以换保姆,但不退服务费”的规定令消费者尤其是老年消费者难以接受。一些保姆对失能、半失能老人未能做到尽心看护,反而还可能出现伤害老人事件,而家政平台也只能给出“在家里装摄像头”的建议却缺乏规范保姆的具体措施。
律师向新京报记者明确指出,家政公司“可以换保姆,但不能退中介费”已构成霸王条款。对于在家安装监控设备,需提前告知老人和保姆,还应考虑不能侵犯个人隐私,同时签合同将权利义务约定清楚,细化保姆的工作职责、服务标准等问题。
图/sato00/adobe/IC photo
◆走访调查
缺乏契约精神,保姆看到“高价单”说走就走
林潮的遭遇也并非个案。家住北京的郑臻(化名)父母年近80岁,2019年初父亲意外摔倒致骨裂,请保姆的事情就提上了日程。可此后近一年时间里,郑臻都没有请到合适的保姆,“家政公司推荐来的人干了几天,就说太累辞职了。即便出高于市场价格的工资,几乎所有人一听是照顾卧床的老人,都拒绝了。”
3月7日,新京报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关键词“保姆”,共有293条相关投诉。投诉对象多为家政公司,其中有不少涉及给老人找保姆的内容。一位网友今年年初投诉称,去年11月23日在天鹅到家找了一个住家保姆,照看骨折的80多岁独居老人,保姆一直说工资低,并多次和老人拌嘴,其间还每周到别家做4小时兼职。保姆离职后,家政公司也没有匹配到合适的保姆。
在黑猫投诉平台、大众点评上,有很多类似保姆说走就走、缺乏契约精神的讨论。“第一个保姆工作一周就提出辞职;第二个保姆嫌我家出了地铁口路远甩手不干;第三个保姆经常请假;第四个保姆工作了两天就以跟天鹅到家存在合同分歧为由不来工作。”一位网友的诉苦引发了共鸣。
据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显示,家政中介、家政服务投诉量合计超过4000件,投诉内容中合同类占比较多,主要涉及的是合同约定内容不明、家政公司存在服务滞后延迟、家政人员由于自身原因突然离岗等问题。
新京报记者走访了解到,保姆说走就走,一部分原因是其对原雇主家庭工作存在不满,另一原因是遇到其他雇主出高价。保姆圈里也有微信群,群内会相互分享谁家干活不累薪水又高。
49岁的保姆李姐就直言自己确实曾“说走就走”。李姐在北京当了5年保姆,这两年看护过3家老人,既有能生活自理的,也有半自理以及完全不能自理的。其中一位老人有糖尿病、尿频,“晚上经常是刚把尿壶倒了,不到20分钟又得起来倒,3个月的时候我熬不住辞职了。最近这家老人90岁,整宿不睡,我也熬不住,赶上父亲去世我就不干了,才干了12天。”在待够1年的一对老夫妇家,李姐的主要工作是陪着他们做康复训练,后来不干就是因为遇上了“高价单”,“这家给6000块钱,后来有一家给7000块钱。此外,这家老爷子脾气也挺特的(方言:特性、固执)。”
对于保姆说不干就不干的现象,天鹅到家的中介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公司一旦发现,就会把保姆列入黑名单。”
保姆收费标准不明确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家政行业收费虽然有固定的市场价格,但做不到每一项都有明确的收费标准。
3月1日,在爱侬家政,工作人员根据“家中有86岁老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情况,向记者推荐了月薪在5000元到5500元(中等价位水平)的保姆。
对于定价是否有相关标准,收费是否与保姆的技能、证书挂钩,是否可提供与技能相关的收费明细,工作人员回复称“这是北京的市场价”“没有这么细的规定”“一般都是觉得合适了双方再商量”。
北京市常鸿律师事务所律师彭艳军认为,签订合同双方应该在合同上将权利义务约定清楚,除了明确约定服务的时间、内容、价格等之外,还要将保姆的工作职责、服务标准等细化,并且在合同中约定有关的违约处罚条款。这样或许有助于提升保姆的契约精神。
家政公司称“保姆可以换,钱退不了”
保姆流动性强的背后,与家政公司“可以换保姆,但不能退中介服务费”的条款规定不无关系。而且,不仅是中介服务费,在其他环节也存在退费难的问题。
林潮是2020年12月底在天鹅到家找到第4位保姆,缴纳了3500元保姆工资与2610元中介服务费。适应了一段时间后,保姆提出希望由雇主直接给自己发工资,于是林潮向公司申请退还保姆工资。
据天鹅到家的工作人员介绍,在今年春节前公司确实允许由雇主给保姆发工资,后来才规定保姆的工资必须得由公司来发。林潮在当时提出的要求是合规的,可从今年元旦前申请,一直到1月14日,这笔钱也没到账。
“其间我多次联系,他们每次都说已催促财务进行退款,请等3个工作日。”林潮无奈向3·15、黑猫等平台发起投诉,20多天后这笔钱终于退回。林潮说,如果是老人申请,恐怕根本不会操作。
合同期内如果没找到合适的保姆是否能退中介服务费?天鹅到家的工作人员对新京报记者称,“之前可以退,比如交6000元服务费,先扣10%(600元),剩下的5400元除以12个月(约450元/月),按实际雇佣时间扣费。今年是合同签完13天以内,退1000元中介服务费;超过13天后,不退中介服务费。这是公司规定。”
爱侬家政北京一家门店的工作人员则介绍,对保姆不满意可以换人,即使超过了一个月也不会有手续费。“哪怕一天换一个,一个月您能换30个,不可能没有满意的。但如果找不到合适人选,也不会退还中介费。”
律师彭艳军认为,提供格式条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利,构成霸王条款,霸王条款无效。“可以换保姆,但不能退中介费”就是加重对方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利的霸王条款。
此外,在天鹅到家工作人员提供的保姆家政服务合同中,针对“合同期满与解除”一项,2020版本明确提到信息服务费在扣除10%必要费用后,剩余90%按比例分摊到服务期限内,按月扣除。而在2021版本中则没有提及。
图说:在天鹅到家提供的保姆家政服务合同中,针对“合同期满与解除”一项,2020版本中规定信息服务费按月扣除(红框部分)。2021版本中则没有提及。新京报记者 秦胜南 摄
彭艳军认为这属于合同条款约定不清楚,即使有口头说明“服务超过多天不退服务费”的说法,消费者也可走法律程序维权。“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交易习惯确定,可以参考本行业、本领域的通用做法和规则等确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按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也就是应该按照对雇主有利的解释。”
◆行业延展
保姆虐杀老人案屡有发生
在涉老家政问题中,除了找保姆难、退费难,更令人揪心的是保姆对老人态度不好,虐待、殴打老人,甚至出现为工资杀害老人的极端恶性情况。
据公开报道,2015年1月6日,保姆陈宇萍受雇到广州番禺区照顾97岁的冯某,她向家属提出如老人去世,没做满一个月也要收取一个月工资。为快速拿到工资,2015年1月7日陈宇萍采用掐颈方式将冯某杀害。2020年5月,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陈宇萍执行死刑。
“毒保姆”陈宇萍事件后,“执死鸡”一度成为网络流行词。粤语里“执死鸡”原意是捡到便宜,后被网友意指“保姆照顾临终病人获取外块”的恶劣行为。
保姆为快速拿到工资而故意杀害老人并非孤例。2014年12月13日,何天带到广州南沙区照顾70岁的老人何艳珠,与家属约定每月2500元工资,并提出如果不足一个月老人归西,也要给足一个月工资。2014年12月16日,她以肉汤下毒、尼龙绳勒脖等方式杀害了何艳珠。据公安机关侦查,何天带在此前一年半的时间内,涉嫌利用做保姆的便利以类似手法,犯下另外9件故意杀人案。其中2件未遂、7件造成老人死亡。2016年5月4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何天带死刑立即执行。
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至少有3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保姆虐待老人事件。2020年5月12日,江苏溧阳警方通报,上岗仅8天的保姆虞某采取衣被蒙头、坐胸口、头部等手段,致83岁的瘫痪老人死亡。2020年8月3日,溧阳市人民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对虞某批准逮捕。
2020年5月至6月,保姆张玲娃在北京丰台区担任保姆期间,多次殴打其看护的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行动不便的85岁老人。2020年11月20日,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张玲娃犯虐待被看护人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
2020年4月19日至4月25日,徐某某在北京朝阳区看护患病老人黄某某期间,为发泄不满情绪,多次采用推搡、击打头面部、扇耳光、薅头发等方式虐待黄某某。2020年9月3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以虐待被看护人罪,判处徐某某有期徒刑一年。
据北京市老龄协会权益保护处与北京老龄法律研究会2020年12月撰写的《涉老侵权风险防范和干预路径研究》显示,在走访调查中,很多老年人担忧未来自身权益能否得到保护,谁能来主动保护自己。尤其是没有子女的或子女因重残等原因没有赡养能力的老人,十分担心自己晚年的监护问题。
安装监控设备能否为老人换来安全?
针对保姆虐待、殴打老人等情况,家政公司目前也无法给出更合适、更具体的预防和约束举措。在家中安装监控设备逐渐成为大多数雇请保姆者的共识。
一些家政平台干脆直接建议“可以在家里装个摄像头,保姆也不会觉得侵犯隐私,这样对双方都好”。也有家政公司工作人员对新京报记者表示,雇主需要跟保姆提前告知家中装有监控一事,由保姆确定是否接受。
监控系统成了雇主或保姆取证维权的重要一环。在家中监控保姆是否合法?安装监控调查取证能否作为法律证据?能否解决眼下涉老家政中的突出问题?
律师彭艳军表示,雇主家是保姆的工作场所,就像在办公区域安装监控一样,不属于侵权。雇主可以在客厅、老人或孩子的房间安装监控设备,但对保姆房间以及卫生间、洗浴室等涉及个人隐私的空间,不能有监控。视频监控属于视听资料,属于法定证据种类,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不过,安装监控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保姆行为,但更多是一种事后取证的作用,并不能制止保姆的恶劣行为,提高保姆的素质才是根本。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泳昕则认为,安装监控涉及老人和保姆双方隐私,须征得双方的同意才可安装。保姆也有权拒绝给装有摄像头的家庭提供服务,因为合同关系下的双方都有选择权。
如何保障老年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有尊严地生活,是老年人权益保障的重要一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完善传统服务保障措施,为老年人等群体提供更周全更贴心的服务。
全国两会期间,有不少代表委员关注如何提升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话题。其中,围绕涉老家政方面,全国人大代表、茂名市社会福利中心主任李兰表示,建议实行关于保姆执业资格的“一票否决”制。建立完善区域性大数据信息管理平台,设立“红名单”“黑名单”,形成奖励惩戒链条,强化约束,以有效保障老人的合法权益。
全国人大代表、首都博物馆首席研究馆员齐玫建议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行修改,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制定有关实施条例,保障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涿州范阳医院院长周松勃在今年两会中提出,建议加强养老服务机构护工人才队伍建设,对推进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有重要意义。
此外,北京市老龄协会权益保护处与北京老龄法律研究会在《涉老侵权风险防范和干预路径研究》中建议,应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数字技术应用到涉老侵权风险的防范与干预中,通过智能监控及时跟进风险的趋向与处置措施。
新京报记者 秦胜南 王萍
编辑 王琳 校对 杨许丽
来源:新京报
贫困·留守·空巢:特殊困难老人如何养老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截至去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2.4亿,在快速老龄化进程中,如何让老人健康地活着、优雅地老去,是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
记者近日在四川、江苏、河南等地调研了解到,操心生计、担心生病、害怕孤单已成为城市贫困老人、空巢老人、农村留守老人等“三老”特殊群体面临的养老困境。
年华老去,他们老归何处?
父母忧心,子女无力
今年77岁的南京市民孙大选,还没有精力考虑自己的养老问题,因为他有一个智力有问题的小儿子要照顾。而他的大儿子离婚后,不但不尽赡养义务,还把10多岁的孙女也丢给他抚养。
如果没有社区的资助,孙大选家还刷着灰色的水泥墙,客厅挂一盏摇摇欲坠的电灯,垂着多年前的老式绳拉开关。阳台上堆满了小儿子每天捡回来的纸盒和瓶子,孙大选定期把这些拿出去卖钱。家里家具要么是儿子在外捡来的,要么是邻居用不着送给他们的。孙大选的老伴十几年前去世了,老伴单位每月1000多元的扶助金、小儿子1000多元的低保和卖废品的钱,是一家人的主要生活来源。孙大选每天去菜场或超市,碰到便宜的菜就买一点,没有便宜的就不买。
和孙大选情况有些类似,家住四川成都武侯区肖家河社区的叶世祥和62岁的儿子相依为命,儿子的智力定格在8岁。父子二人每月唯一的收入就是500多元的低保。叶世祥户籍在达州,按国家政策,只有他儿子一人可享受低保,但社区为了照顾他,特别按最高额度为他办理了低保。
叶世祥的家里除了朋友赠送的一台电视机、一个旧式空调,没什么值钱家具,家里墙壁连漆都没刷。88岁的叶世祥要操心的,不光是自己的身体、家里的生计,还有儿子的未来。“我一生病,这个儿子怎么办?”采访中,叶世祥反复说着这句话。
采访快结束时,记者在孙大选家中看到他站在“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立碑旁的照片,问他哪年去的北京。他笑了:“哪有那个钱,我这辈子除了南京和淮安,没去过别的地方。”他说,这是他几年前花十块钱在南京一家照相馆照的。
照片里,孙大选穿的也是采访当日的那件工装,他咧开嘴笑着,仿佛对未来的担忧并不存在。
吃得饱饭,生不起病
为给孙子结婚盖新房,郭蕊在宅基地的旧房子几年前被二儿子给拆了。紧挨着猪圈旧址旁,改造了两间平房,这是她的“新家”,一墙之隔就是二儿子家的楼房。
83岁的郭蕊是河南省西平县二郎镇人,育有三儿两女。10年前老伴去世后,3个儿子每年共计支付赡养费1300元,二女儿时常送些饭给她吃。“我行动不便,做饭和买东西都成问题,有钱也花不了。”在郭蕊看来,靠着赡养费和养老金,基本生活不成问题,可生一场大病就成了问题。
春节前后,她持续发低烧,不得已找二女儿陪着去当地镇卫生院看病,验血、做CT、打点滴等治疗花费近1000元。对比她一年1300元的赡养费,这些医疗费简直是天文数字。
“人老了,就像机器老了一样。”家住江苏盐城农村的崔世全说几句话就得揉揉腿。30年前他的腿断过,没治好,留下了后遗症。如今除了腿疾,他还患有肺气肿、糖尿病、心脏病、胃糜烂,得过脑梗,老伴王爱玲几年前患上了老年痴呆症。
崔大爷和王奶奶两人同龄,都是82岁。两人育有一儿一女,儿子在县里工作,女儿嫁到了邻村。平时只有两位老人在家。老两口有两亩地,每年土地流转费用2400元,外加村里给每位80岁以上年龄的老人每月100元的补贴,两个人一年有约5000元的家用。
采访中,崔大爷掏出药盒给记者数了数,老人每天要吃20几颗药,得花去50多元钱。“哎,钱不够用啊,吃药就要吃穷了。”
在农村,像郭蕊、崔世全这样的老人很多。他们有子女,却难以安享晚年,想要成为被政府兜底养老的特殊老人,却又不够条件。盼望着自己能去农村养老院,却囊中羞涩,只能喃喃自语“哪来这个钱呢?”
内心孤单,害怕独处
家住江苏淮安的李磊今年65岁,老伴儿甄萍和他同岁。退休前,两口子都是市公务员。两人有个特别优秀的儿子,目前已经留在英国工作。在世俗意义上,有这样一个儿子,对父母来说无疑是种骄傲和幸福。
8年前,甄萍患上帕金森病,如今病情日益加重,李磊找了个保姆一起照顾甄萍。上厕所需要两个人架着,吃饭必须卡着固定时间点才不容易呛到……这一切,远在海外的儿子帮不上什么忙。
原本老两口经常一起出去旅行,日子过得还很惬意,但这场大病急速降低了两人的生活质量,甄萍的病让李磊变得沉默许多。
即便是和子女生活在一个城市,76岁的李怡清老人似乎也没享受到什么便捷。独居10年的李怡清和儿子相距20公里,经常见不上面。“一个人望着空荡荡的屋子就是一天。”李怡清说,老伴刚过世那段时间,她连家都不想回,就怕一个人在家,心里很空很无助。
“三老”群体,基数增大
国务院2017年公布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指出,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
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下,失独老人、城镇空巢老人、农村留守老人等“三老”群体呈现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的特征。
以人口大省河南为例,截至2017年底,全省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1569万,占常住人口的16.4%,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974.08万,占常住人口的10.2%;80岁以上高龄老人163万,失能、半失能老人250多万,空巢老人约600万。
随着“三老”群体日益庞大,一些隐性问题逐渐显露。河南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亟待加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设施覆盖率总体偏低,特别是农村养老服务薄弱;部分养老机构条件较差,服务不规范,服务水平低;质量监管体系还不够健全;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还需要加强,特别是专业的养老护理人才缺口较大。养老服务人员待遇低、流动性大、流失率高。
据江苏省民政厅福善处副处长孙才洋介绍,江苏老人的空巢率超过50%,85岁左右的高龄空巢老人是需要高度重视的人群。
成都市老龄办事业发展处处长高学能介绍,从全国来讲,目前对空巢老人、留守老人等概念还缺乏明确的定义,概念不清导致底数不清,下面的工作也就不好做。
此外,自上而下的关爱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在医疗机构,养老床位有明确的政府补贴激励,但还没有专项经费用于构建联系协调关爱老人的机制,这部分资金大多要靠社区和基层自行解决。成都市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副主任杜灿灿说,目前社区的养老资源是分散的,民政、老龄办、残联等多个机构的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社区养老,提前规划
“儿女离得远,每天来这儿吃饭,方便又卫生,大家还能一起摆‘龙门阵’。”临近中午,74岁的李婆婆早早来到成都武侯区玉林社区长寿食坊等着吃饭。
回锅肉、南瓜骨头汤、香菇炖鸡、炒青菜……整洁明亮的社区餐厅里,高龄老人们吃得津津有味,边吃边聊天,不时发出阵阵笑声。
长寿食坊是基层鼓励社区大力发展“微养老”的创新举措。记者了解到,“武侯区社区长寿食坊”帮助该区70岁以上老年人解决用餐困难,提供午餐服务。只要是户籍在武侯区的70岁以上老年人,均可享受2元一餐的政府补贴。
成都市武侯区老龄办主任任俊霞说,老年人多数还是喜欢在家中或在社区养老,而现在很多家庭还在被动等待,等老人年纪大了,才考虑养老问题,缺乏主动提前规划意识。“在社区里,很多空巢老人都是早上一个馒头、中午一碗面,晚上一碗稀饭,只有等到每个月儿女来探望他们时,他们才会吃点好吃的,其余的钱大多被保健食品骗去了,缺乏养老规划。”任俊霞说,引导家庭提前进行养老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是家庭、社区、政府、社会一起做的事情。
“家庭养老始终处于基础性地位,子女的作用是巨大的。”孙才洋认为,政府应出台更多家庭养老的支持政策,比如支持子女和老人就近居住、鼓励子女休探亲假,特别是失能老人护理假,加大支持以血缘关系建立的家庭养老纽带。
全新探索,“互联网 ”
家住成都金堂县赵镇街道泰吉社区的邹大爷,今年82岁,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平时与75岁的老伴儿一起生活,子女都在外地工作。
最近,邹大爷突然跌倒在家,老伴见状一时不知所措,恰好巡访人员小李上门巡访,立即帮老人拨打120,一边帮助医护人员迅速将老人送医急救,一边与老人子女联系通报情况。
经诊断老人因患肺炎高烧并突发脑梗,病情危急,医生说幸好送医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幸亏你们上门碰到了,这个助老巡访工作真是及时。”老人的儿子感激地说。
邹爷爷的故事是近年来成都金堂县推行助老上门巡访的缩影。记者了解到,针对农村老人分布广、数量多的特点,金堂县坚持因地制宜,创新探索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高学能介绍,近年来,成都金堂县大力推进实施助老巡访服务,组织村社区干部、村民组长、低龄老协会员和青年志愿者等,对空巢老人及经济困难的全失能老人等,开展每周至少2到3次“零距离”上门服务,已累计开展服务近300万余次。
业内人士认为,可将筹建特殊困难老年人群服务协调机制作为积极应对老龄化的一个“突破口”,条件成熟时逐渐覆盖到全体老年人。
据成都武侯区玉林东路社区书记杨金惠介绍,该社区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及低保家庭的失能老人,都有一台由政府发放的免费手机,这不是普通手机,而是武侯区社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信息平台项目提供的通信终端设备,为老人们提供一键紧急呼救、走失定位等服务。
“充分利用‘互联网 ’,探索‘一键呼叫’等信息化手段,让老年人能够及时与外界沟通联系。”杨金惠说,当前需要加快推动社区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加强对养老顾问等新兴行业的支持,让乡镇、社区有专业的人才,促进市场发育。
“构建更加细微的关爱服务体系,为特殊困难老人群体送去关怀,让他们能够安享晚年,是我们整个社会的应尽职责。”成都市仁怀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冉启浩说。(记者董小红、孙清清、邱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