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无声(糖尿病 无糖)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中国糖尿病患者近1.3亿,“甜蜜烦恼”从何而来?

今天是“联合国糖尿病日”。全世界每6秒钟就有一个人因糖尿病死亡,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位居全球第一,成年人总糖尿病患病率为12.8%……糖尿病这一“无声的杀手”已经严重危害民众健康并给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

资料图:民众在某医院门诊楼内排队挂号。 中新社记者 殷立勤 摄

中国糖尿病患者近1.3亿,居全球第一

今年夏天,“杨天真切胃”一度登上热搜。作为娱乐圈知名经纪人,杨天真在社交平台向网友宣告,为了治疗糖尿病,她选择进行“切胃”手术。

杨天真在微博中写道,“我糖尿病已经六年了。”6年前,杨天真才29岁。

因为症状隐蔽,糖尿病也被称为“无声的杀手”。其并发症累及血管、眼、肾、足等多个器官,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令人担忧的数据是,目前,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位居全球第一。

今年4月,中国研究团队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BMJ在线发表中国最新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文章,调查结果显示,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诊断标准,中国成年人总糖尿病患病率为12.8%,糖尿病患者总数约为1.298亿(男性为7040万,女性为5940万);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35.2%。

从患病特点看,中国已诊断糖尿病患病率为6.0%,新诊断糖尿病患病率为6.8%,男性高于女性,随年龄升高而升高。糖尿病知晓率为43.3%,治疗率为49.0%,控制率为49.4%。

另有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有约83.4万人死于糖尿病引发的各类并发症。

是什么造成了“甜蜜的烦恼”?

糖尿病主要有三种形式:I型、II型和妊娠期糖尿病。

I型糖尿病的病因不明,患者通常不能自己分泌胰岛素,需要每日注射胰岛素维持生存。II型糖尿病占全球糖尿病患者的90%左右,主要是体重超重和久坐不动这两种状况加剧了患者对胰岛素的需求。

II型糖尿病曾经只在成年人中发生,现在正越来越多地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发生的一种临时症状,但有引发II型糖尿病的长期风险。

随着时间推移,高血糖会严重损害身体各主要器官系统,造成心脏病、中风、神经损伤、肾功能衰竭、失明、阳痿以及可能导致截肢的感染。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糖尿病防治核心信息,糖尿病高危人群包括超重与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家族史、妊娠糖尿病史、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等。

在中国,II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其中,肥胖是II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然而有数据显示,2002年至2012年,中国18岁以上居民超重率从22.8%升至30.1%,肥胖率从7.1%升至11.9%。形成对比的是,国人总的身体活动水平下降。1991年至目前,成年人身体活动总量下降近一半。

在饮食方面,根据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的数据,中国人均每日添加糖(主要为蔗糖)摄入量约30g,食用油摄入量为42.1g,均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摄入量。

“我国约10个成年人中,就有1名糖尿病患者。”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朱大龙此前就对媒体发出提示,中国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如不加以干预,这些人群将来也会加入“糖尿病大军”。

资料图:自动发药机 余丹菲 摄

开展全民防治、降糖药降价……国家出手应对!

糖尿病已经成为严重危害国民健康并给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就已经提出了明确目标,到2022年和2030年,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60%及以上和70%及以上;糖尿病治疗率、糖尿病控制率、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率持续提高。

另外,文件中还特别提到,承担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为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II型糖尿病患者提供规范的健康管理服务,对II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此外,对于国内患者来说,随着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执行,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也大幅降价。

以“明星药”二甲双胍为例,在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二甲双胍片0.25g品规有企业报出了0.015元/片的“地板价”,降幅超过90%。对于患者来说无疑是巨大利好。

资料图: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堡,市民正在跳广场舞健身。 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

关于糖尿病,你了解多少?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出现糖尿病典型症状并符合以下任何一个条件的人,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1、一天中任一时间血糖≥11.1mmol/L(200mg/dl);

2、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126mg/dl);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预防糖尿病应做哪些工作?

1、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

2、保持合理膳食、经常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

3、健康人群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建议每半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

4、及早干预糖尿病前期人群。

5、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使超重肥胖者体重指数达到或接近24,或体重至少下降7%,可使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下降35-58%。

——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治疗包括啥?

1、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和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的五项综合治疗措施。

2、糖尿病患者采取措施降糖、降压、调整血脂和控制体重,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控油、减盐和增加体力活动,可明显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3、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是控制糖尿病病情的有效方法,自我血糖监测应在专业医生和/或护士的指导下开展。

4、积极治疗糖尿病,平稳控制病情,延缓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可同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中国新闻网

警惕糖尿病偷袭“肾脏”!做好这几点,远离无声威胁

近年来,在平度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的患者中,糖尿病引起的尿毒症患者所占的比例日益升高。

糖尿病作为一种较为普遍的代谢性疾病大家都不陌生,是个“闷声做坏事”的疾病。如果它“偷袭”肾脏,肾脏发出危险信号并不明显,眼看着肾功能一点点损坏,不少糖友却毫无察觉,最终导致尿毒症。

53岁的李大哥(化名)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多饮的症状,来医院就诊后被确诊为“糖尿病”,开始口服降糖药治疗。5年前出现尿泡沫增多的症状,可李大哥觉得也不是啥大毛病,平日里吃嘛嘛香、干活有力气也就没在意。直到最近一段时间,出现了下肢水肿、胸闷、憋气等症状,这才引起李大哥的重视,于是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平度市人民医院就诊。经检查发现李大哥的血肌酐高达791umol/L,被诊断为“慢性肾衰竭”。

为了防止病情加重,血液净化中心主任刘宗江紧急为患者股静脉置管进行急诊透析,打开了患者的生命通道。随着透析的进行李大哥的症状也得到了逐步缓解,最终转危为安。刘主任介绍:李大哥是因为肾衰竭导致制体液潴留,进而影响了心肺功能。

血液透析治疗是尿毒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股静脉置管常被作为透析患者的临时通路,也为患者的内瘘成熟提供时间。在进行透析治疗的同时刘主任为李大哥行体动静内瘘成形术,术后内瘘恢复良好。

“谁能想到我1米8多的壮汉,现在也只能一周三次躺在这里透析。早知道这样我一定管住嘴,控制好血糖。”李大哥后悔道。

那么作为糖尿病患者,如何长期保持血糖稳定?

控制并合理饮食,控糖更佳。不良的饮食习惯是糖尿病高发的原因之一,因此糖友们要长期控制血糖稳定,必须改善饮食习惯。糖尿病饮食的基本原则为“低糖、低脂、低盐”饮食,建议大家制定个性化饮食,不同病情饮食摄入量也有所不同。主要注意三点,一是主食粗细搭配。精细的食物是现在的“主流”,摄入太多易引发肥胖、血脂高的情况,细粮含更多膳食纤维且碳水低,饱腹感强,有助于稳定血糖。二饮食结构荤素搭配。要减少肥肉、精细肉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三摄入量要合理控制。虽然要忌口,但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在意。比如水果摄入量,每天控制在200克最好,吃太多也不利于控糖。

多运动,加速能量消耗,血糖更低。摄入过多的热量,但运动却跟不上,导致长期热量蓄积就会引起血糖升高。因此保持适当的运动是天然的“控糖药”,也是肥胖性糖尿病患者控糖必须要做的一项。适当的运动比如游泳、慢跑、快步走、跳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最好,每周坚持至少五天,每天至少半小时。

除了长期坚持服用,还要学会用药。对于无法通过管理饮食、运动来控制血糖的糖友,基本上都需要服用降糖药,甚至还要注射胰岛素。服用降糖药要注意定时和定量两个准则,根据不同药物机制,有些药物服用时间会根据吃饭时间来划分,有些按血糖波动趋势来服等,具体的用量也会根据血糖的高低、患者自身年龄、体质、并发症等情况来定。

保持良好心态,血糖更稳定。不良情绪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加速胰高血糖素的释放, 因此糖尿病患者们尽量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半岛全媒体记者 赵一飞 通讯员 杨丽琼)

中国糖尿病患者近1.3亿,“甜蜜烦恼”从何而来?

今天是“联合国糖尿病日”。全世界每6秒钟就有一个人因糖尿病死亡,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位居全球第一,成年人总糖尿病患病率为12.8%……糖尿病这一“无声的杀手”已经严重危害民众健康并给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

资料图:民众在某医院门诊楼内排队挂号。 中新社记者 殷立勤 摄

中国糖尿病患者近1.3亿,居全球第一

今年夏天,“杨天真切胃”一度登上热搜。作为娱乐圈知名经纪人,杨天真在社交平台向网友宣告,为了治疗糖尿病,她选择进行“切胃”手术。

杨天真在微博中写道,“我糖尿病已经六年了。”6年前,杨天真才29岁。

因为症状隐蔽,糖尿病也被称为“无声的杀手”。其并发症累及血管、眼、肾、足等多个器官,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令人担忧的数据是,目前,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位居全球第一。

今年4月,中国研究团队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BMJ在线发表中国最新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文章,调查结果显示,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诊断标准,中国成年人总糖尿病患病率为12.8%,糖尿病患者总数约为1.298亿(男性为7040万,女性为5940万);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35.2%。

从患病特点看,中国已诊断糖尿病患病率为6.0%,新诊断糖尿病患病率为6.8%,男性高于女性,随年龄升高而升高。糖尿病知晓率为43.3%,治疗率为49.0%,控制率为49.4%。

另有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有约83.4万人死于糖尿病引发的各类并发症。

是什么造成了“甜蜜的烦恼”?

糖尿病主要有三种形式:I型、II型和妊娠期糖尿病。

I型糖尿病的病因不明,患者通常不能自己分泌胰岛素,需要每日注射胰岛素维持生存。II型糖尿病占全球糖尿病患者的90%左右,主要是体重超重和久坐不动这两种状况加剧了患者对胰岛素的需求。

II型糖尿病曾经只在成年人中发生,现在正越来越多地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发生的一种临时症状,但有引发II型糖尿病的长期风险。

随着时间推移,高血糖会严重损害身体各主要器官系统,造成心脏病、中风、神经损伤、肾功能衰竭、失明、阳痿以及可能导致截肢的感染。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糖尿病防治核心信息,糖尿病高危人群包括超重与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家族史、妊娠糖尿病史、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等。

在中国,II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其中,肥胖是II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然而有数据显示,2002年至2012年,中国18岁以上居民超重率从22.8%升至30.1%,肥胖率从7.1%升至11.9%。形成对比的是,国人总的身体活动水平下降。1991年至目前,成年人身体活动总量下降近一半。

在饮食方面,根据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的数据,中国人均每日添加糖(主要为蔗糖)摄入量约30g,食用油摄入量为42.1g,均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摄入量。

“我国约10个成年人中,就有1名糖尿病患者。”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朱大龙此前就对媒体发出提示,中国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如不加以干预,这些人群将来也会加入“糖尿病大军”。

资料图:自动发药机 余丹菲 摄

开展全民防治、降糖药降价……国家出手应对!

糖尿病已经成为严重危害国民健康并给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就已经提出了明确目标,到2022年和2030年,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60%及以上和70%及以上;糖尿病治疗率、糖尿病控制率、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率持续提高。

另外,文件中还特别提到,承担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为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II型糖尿病患者提供规范的健康管理服务,对II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此外,对于国内患者来说,随着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执行,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也大幅降价。

以“明星药”二甲双胍为例,在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二甲双胍片0.25g品规有企业报出了0.015元/片的“地板价”,降幅超过90%。对于患者来说无疑是巨大利好。

资料图: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堡,市民正在跳广场舞健身。 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

关于糖尿病,你了解多少?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出现糖尿病典型症状并符合以下任何一个条件的人,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1、一天中任一时间血糖≥11.1mmol/L(200mg/dl);

2、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126mg/dl);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预防糖尿病应做哪些工作?

1、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

2、保持合理膳食、经常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

3、健康人群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建议每半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

4、及早干预糖尿病前期人群。

5、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使超重肥胖者体重指数达到或接近24,或体重至少下降7%,可使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下降35-58%。

——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治疗包括啥?

1、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和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的五项综合治疗措施。

2、糖尿病患者采取措施降糖、降压、调整血脂和控制体重,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控油、减盐和增加体力活动,可明显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3、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是控制糖尿病病情的有效方法,自我血糖监测应在专业医生和/或护士的指导下开展。

4、积极治疗糖尿病,平稳控制病情,延缓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可同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