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腿肚(糖尿病腿肚子难受怎么回事)

人民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下肢水肿?帮你揪出导致水肿5个元凶!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的发生会导致患者出现各种疾病,其中有一些糖尿病人会出现下肢水肿的现象,这让他们感觉到特别的奇怪,为什么自己只是高血糖,却会出现下肢水肿的现象,其实糖尿病人出现下肢水肿主要是跟以下这几个原因有关系。

糖尿病人出现下肢水肿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一、肾功能不全

糖尿病人由于长期的高血糖会让自己的肾功能出现损伤,而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是导致糖尿病人出现下肢水肿的最常见原因,糖尿病人出现肾损害的时候就会让自己身体尿蛋白被大量的漏出,也就会因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导致双下肢浮肿的现象出现,严重的还会出现全身性浮肿。

二、心脏疾病

糖尿病人如果自己长期处于高血糖的状态下是很容易并发心脏疾病的,而在心脏疾病发生的时候,严重的患者会因为心功能不全而导致身体的循环出现障碍,从而导致水钠滞留在身体内而让双下肢出现对称性水肿,在出现这种下肢水肿的同时,患者还会出现气促、胸闷、心慌等症状。

三、合并血管病变

糖尿病人因为高血糖容易让自己的血管发生病变,当血管发生病变的时候就会让血管的血液循环受到阻碍,也就容易导致静脉高压的发生,就容易让下肢水肿发生。

四、药物因素导致

有一些降糖药以及降压药物会导致患者出现水钠滞留的现象,从而导致下肢出现浮肿,这种现象一般在停用药物后患者下肢水肿的现象就会得到缓解,如果是因为药物导致的下肢水肿,患者可以咨询医生让医生调整药物剂量或者是更改药物。

五、合并甲状腺功能减低

有一些糖尿病人容易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现象,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同时就容易引起下肢性水肿,另外在出现下肢水肿的同时,患者还会出现嗜睡、怕冷、便秘等症状。

温馨提示,糖尿病人如果有出现下肢水肿的现象,不要过于着急,要先找明原因,确定自己是因为什么导致的下肢水肿,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知道原因后并且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治疗,千万不要盲目的相信一些偏方或者药物,这样不仅不会让自己下肢水肿的现象得到改善,还容易让自己的血糖受到影响而不稳定。

糖尿病患者下肢水肿不一定是糖尿病肾病,导致水肿的原因还有这些

下肢浮肿是糖尿病患者极为常见的一种症状,多与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有关。

许多糖友把“下肢浮肿”等同于“肾病”,经常是虚惊一场。其实,7类情况会导致糖尿病患者下肢水肿,只有判断清楚水肿的原因,才能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什么是水肿

过多的液体,积聚在组织间隙中,称为水肿。

下肢水肿,就是过多的水分堆积在下肢的组织间隙中。

组织间隙中的液体,我们称为组织间液,每个人都有。

正常情况下,组织间液与血管内的液体处于动态平衡。

组织间液不断被吸收回毛细血管,而毛细血管内的液体也会不断进入组织间隙,形成新的组织间液。

在这个过程中,组织间液的总量是相对稳定的。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会引起组织间液量的增加呢?

水肿的发病机制

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不平衡

简单地说,就是组织间液回不到血管里去了,越积越多,引起水肿。

举个例子,如果病人的心脏功能不好,血液回流不足,会引起血管内的压力增高,那么组织间液不但回不到血管,而且血管内的液体会纷纷跑到组织间隙中。

离心脏越远的部位,血管内的压力就越高,水肿越严重。

所以心功能不全的糖友,很容易出现下肢水肿。

2.体内外液体交换不平衡

最常见的就是肾功能不好,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尿量减少。

体内的水出不去了,那会往哪里去呢?

哪里的组织比较疏松,就往哪里去。

所以肾病的患者最先出现的是眼睑或面部浮肿,当然严重者也会出现下肢水肿。

常见下肢水肿的原因

1.肾功能不全

糖尿病肾病有两大特征。

一是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量减少,引起水钠潴留。

二是蛋白尿,长期大量蛋白丢失,会引起低蛋白血症,导致血管“吸收组织间液”的能力下降,引起水肿。

轻者表现为颜面浮肿,重者双下肢浮肿甚至全身浮肿。

通过检查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血生化可以明确诊断。

2.心功能不全

尤其是右心功能不全,引起体循环淤血,导致下肢水肿。

这类糖友往往有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可进一步通过心电图、心脏彩超与BNP等指标确诊。

3.周围神经病变

非常常见。

很多糖友检查心功能与肾功能都还可以,但下肢仍然反复水肿。

这是由于下肢的自主神经受损,引起末梢的微循环障碍,下肢静脉淤血而水肿。

此外,神经病变会引起局部毛细血管的渗透性增加,也会导致下肢水肿。

这类水肿的特点是多数伴有肢端的麻木、疼痛或其他感觉减退症状。

4.下肢静脉病变

下肢深静脉血栓,或者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导致静脉回流受阻,也容易出现下肢水肿。

但这种水肿往往呈单侧水肿。

5.营养不良性水肿

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营养不良的人一定会是骨瘦如柴,其实营养不良也会导致全身浮肿,而出现“假胖”现象。

过度严格限制热量,容易造成体内蛋白质缺乏,引起低蛋白血症,出现水肿。

过度限制某种饮食,容易出现维生素缺乏,导致血管功能与神经功能受损,也会引起水肿。

因此糖友不可过度节食,要注意保持恰当的能量摄入与合理的食物搭配。

6.甲状腺功能减退

一些糖尿病患者,同时伴有甲状腺功能减退,后者可引起下肢的粘液性水肿。

与普通水肿不同,用指头按压水肿部位,不会出现凹陷。

7.药物性水肿

部分降糖药或降压药会引起水肿。

可能引起水肿的降糖药:胰岛素、吡格列酮。

可能引起水肿的降压药:硝苯地平、氨氯地平。

这些药物会引起水钠潴留,导致下肢水肿。

其共同特点是在用药后出现水肿,停药后水肿即可消退。

还有一些其他引起下肢水肿的少见情况,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结:

有很多情况都会引起糖尿病患者的下肢水肿。出现下肢水肿,糖友不要自行服用“消肿”药物,应该认真查清病因,针对性治疗。

作者:林忆阳 解放军900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博士

糖尿病肾病有4个早期症状!及时发现可躲开尿毒症!

糖尿病伴随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都会加速肾功能的恶化,使糖尿病尿毒症进一步发展。专家提醒,如果发现自己有糖尿病肾病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那么,糖尿病肾病有哪些早期的症状?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症状

1、尿中有大量泡沫

这是糖尿病肾病的头号标志。如果持续出现蛋白尿,说明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已经大大下降。当肾小球的滤过率低于正常值,出现大量蛋白尿后,就会很快发展到肾功能衰竭。

2、水肿和肾病综合症

大约有一半以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会出现水肿,这很可能是因为尿中丢失大量蛋白,引起了低蛋白血症,另外,20%左右的病人会伴随肾病综合症。


3、高血压高且居高不下

由于肾脏中产生收缩血管的物质——醛固酮,所以当肾脏有病时,醛固酮的增加会让患者出现难以控制的高血压,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肾衰病人身上。

糖尿病的患者如果发现血压升高,先不要急着吃降压药,要找找血压升高的缘由。

4、腿肚抽筋

肾脏会分泌一种调节钙代谢的激素,当肾功能下降,这种激素也会随之减少,钙的吸收也受到阻碍,导致血液中的钙减少,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和骨折。这种缺钙是由肾病引起的,一般不可以通过补钙缓解。

因此,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腿抽筋,别忘了查肾功能。

饮食预防糖尿病肾病

1、血糖控制至失重要

控制血糖的关键,一是要严格控制热量的摄人,二要坚持服用降糖药,三是避免情绪起伏、感染等可能引起血糖波动的因素。

2、食盐摄入应有限制

为了保护肾脏,减轻其工作负担,糖尿病人的饮食应该尽可能清淡,每天食盐摄入量应在5g以内,严重肾衰的时候还要控制饮水量。

3、适当限制钾和蛋白质的摄入

糖尿病肾病极易出现高钾血症,一旦出现可能引起心律紊乱,甚至肝昏迷,因此,要控制含钾食物的摄入。

因为植物蛋白不容易被吸收,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因此蛋白质要控制在每天每公斤体重0.6~0.8g,多吃容易消化的瘦肉、鱼类为佳。

4、摄入充足维生素、微量元素

特别是维生素B、维生素C、 铁、锌、钙等,可以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