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通气(糖尿病喘气)
感冒鼻子不舒服,晚上睡觉不想用嘴呼吸,试试“7个小妙招”感冒
烧,流鼻涕,咳嗽,食欲不振等症状,不用说,大家都知道自己感冒了。感冒最怕什么呢?流鼻涕,鼻涕把鼻子堵的水泄不通,只能用嘴巴呼吸,长时间用嘴巴呼吸,空气里的的灰尘,细菌都直接吸到我们的肺里,这样也会让我们的感冒更加严重,最可怜的是我们晚上睡觉的时候,嘴巴干涩,头胀脑热,让我们没办法入眠。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有效的缓解感冒期间鼻子不通气的情况呢?
小面7个小妙招可能帮到你!
1用热纸巾敷鼻子
这个纸巾是我们专门用来洗脸的纸巾,在盆里倒入适量的热水,放入一张纸巾。完全湿透后拿出,然后把水拧干,纸巾上的热气还没有消散赶紧敷到鼻子上,反复几次后。鼻子会感到通畅许多。这样可以减少有嘴巴呼吸带来的细菌感染,可以让感冒好点更快。
2用白酒擦拭身体
用棉签将少量的白酒涂抹于后背,然后用刮痧板轻轻的刮擦后背,直至后背发红,这样做是将体内的寒气逼出来,感冒自然容易好了,这个办法适合风寒感冒患者,其他感冒患者谨慎使用此方法。
3、用薄荷油擦鼻子
薄荷具有清风散热的作用,感冒时,如果感到自己的鼻子不透气,可以用薄荷油轻轻的抹在鼻子的附近,鼻子一会就能透气,鉴于薄荷油气味有些朋友可能不适应,这个方法对喜爱薄荷的朋友使用效果会非常好。
4、艾草
准备少量的艾草搓成长条状,用清水将鼻子清洁干净,然后将准备好的艾草条放到鼻子里面,用不了几分钟鼻子就能透气,艾草是药食兼备的养生佳品,艾草里面的成分可以去除体内的寒气,因此把艾草放到鼻子里对鼻塞有很好的疗效。
5、可乐生姜水
去一块生姜切丝,放入锅中,倒入一瓶可乐,小火熬开趁热喝下。生姜驱寒祛湿,可乐排气,这是一种新型的方法,不过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和孕妇,这个方法不建议使用。
6、用盐水清洗鼻腔
每天起床后或晚上睡觉前,准备一盆水倒入适量盐,然后用盐水清洗鼻子,盐水可以有效的杀死一些细菌,让鼻子更健康,更透气。
7、按摩
鼻子不透气的话,可以通过按摩来缓解,用拇指和食指在鼻子的两侧上下不停的按摩,然后再按压迎香穴1分钟,反复几次,会发现鼻子明显透气了。
感冒不是大毛病,得起来不会要人命,但是也会让你的生活有影响,好了,今天聊到这里,如果有在感冒的朋友,不妨试试这7种小方法,到了晚上也能安心的睡个好觉。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戴上面罩呼吸机 血糖居然控制住了
戴上面罩呼吸机
血糖居然控制住了
本报记者 徐小翔 通讯员 宋黎胜
刘先生今年50岁,平日里少不了吃喝应酬,时间一长,糖尿病缠上身。近日,他到浙江省人民医院糖尿病门诊就诊,结果诊后又被建议去呼吸科看看。“部分糖尿病患者把打呼噜的问题解决了,血糖可以稳定下来,反之,积极治疗糖尿病,打呼噜的毛病也可以改善。”呼吸内科沈祖宁副主任医师向一脸狐疑的刘先生解释。
前段时间,刘先生总觉得乏力,早上起来头痛脑胀,白天随时都可能睡着,家人总是说他呼噜声音大。经过多导睡眠监测等一系列检查,他被诊断为重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医生告知他,任其发展下去有猝死的可能。
“我们发现,一些高血糖、高血压患者,有睡觉打呼噜、憋醒的情况,尤其是在肥胖、脖子短粗、下颚较小的人中多见。” 沈祖宁解释,“40岁以上成年男性打呼噜的发生率在5%以上,而糖尿病病人的发生率更高。”呼吸科门诊中,有些病人说自己睡觉打呼噜,晚上经常憋醒,或者白天爱打瞌睡,常规检查中发现这部分病人的血糖偏高。
糖尿病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以互为因果。糖尿病病人由于代谢等问题,会加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生。反过来,睡眠中的呼吸暂停会造成缺氧,反复缺氧会引起一些交感兴奋、内分泌紊乱、睡眠剥夺等,从而导致血糖偏高。
“好多年没像现在这样睡好觉了。”刘先生在医生的指导下,睡眠时戴上面罩呼吸机,睡眠质量明显好了不少。半个月后复查,嗜睡乏力的症状基本消失,人精神了,糖尿病控制得也不错。
“绝大部分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有打鼾现象,但打鼾不一定就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沈祖宁说。检测睡眠时,如有缺氧和气流受阻的情况,且超过每小时5次,就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就是一般的鼾症。大部分的轻中度患者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改善睡眠呼吸障碍问题。比如,有打呼噜习惯的,睡觉可选择侧卧。一些重度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嗜睡乏力等症状明显的,或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等人群,需要积极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睡眠时佩戴小型呼吸机等。
来源: 浙江老年报
正确应对慢性疲劳综合征
通常,经过一夜睡眠,身体乏累、精神困倦的情况会有所缓解,若长久休息后仍然疲累,很可能患上了“慢性疲劳综合征”(一种以长期疲劳为主要症状,可能伴随注意力不集中、咽喉肿痛、肌肉酸痛、无红肿的多关节疼痛等症状的疾病)。一项涉及6万多人的分析显示,我国慢性疲劳综合征患病率为12.54%。3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成因及应对进行了解读指导。
久坐不动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全科医学科副教授许琰说,若每天连续坐6个小时,两周后肌肉就会开始萎缩,最大耗氧量降低,肌肉对运动状态的适应能力减弱,以前能一口气爬6层楼,现在可能爬2层就会疲累;久坐还会导致机体血液循环变慢,大脑中的血氧含量下降,会加快大脑疲劳;严重者可能出现双下肢水肿,甚至形成血栓,加重疲倦表现。许琰建议,不妨将办公椅换成瑜伽球,或每坐45分钟,站起来活动15分钟,可以简单地走走路,也可以练习蹲起,都能锻炼肌肉,缓解疲劳。
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指睡眠质量或睡眠行为异常,通常表现为躺在床上30分钟内无法入睡、不能维持正常的睡眠周期、夜醒次数过多或比平时提前1小时醒且无法再入睡。许琰表示,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不高会导致大脑得不到足够的休息,更不能清除白天产生的“废料”,从而使大脑的学习、工作和认知能力受损。例如,临床中常见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就是导致疲惫的原因之一,其症状为夜间打鼾、白天嗜睡。由于夜间反复的低氧血症和微觉醒,患者长期处于低氧和睡眠周期障碍状态,大脑得不到休息,导致白天没有足够的精力,引发嗜睡,严重者可能造成工作失误或交通事故。许琰建议,若适当增加运动量后仍无法解决睡眠障碍,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接受情绪调理和药物治疗。
甲功异常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分泌过多甲状腺激素,通常有易激动烦躁、失眠心悸、消瘦、乏力等表现,还可能伴有肌肉萎缩甚至重症肌无力等症状,尤其老年患者,常出现乏力、厌食、嗜睡等疲倦症状。若甲亢引发甲状腺毒性心肌病,导致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心功能下降或心衰,疲倦感就会更加明显。许琰说,甲状腺激素是机体维持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的物质,若分泌不足,也可能导致疲乏、嗜睡,伴有水肿、贫血及心率下降等。甲功异常引起的疲倦在休息后并不能改善,只有进行针对性治疗才会好转。
患糖尿病 许琰认为,疲倦、乏力在糖尿病患者中十分常见。首先,糖尿病患者对葡萄糖的利用有障碍,代谢时可能消耗蛋白质和脂肪,体重会明显下降,加重乏力症状。其次,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理想,比如过量使用胰岛素等降糖药或控制进食过于严格,导致反复出现低血糖,也会有乏力昏沉的表现。最后,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的患者,会出现手麻、走路时有脚踩棉花感等乏力症状,部分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可能引起贫血,也会导致长期的疲倦感。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根据专业医生的建议,严格控制血糖,保持稳定。
病菌感染 许琰说:“感染是临床中最常见的疲倦诱因。”细菌感染会导致炎症反应,使机体处于消耗状态,从而引起发热头晕、肌肉酸痛等症状。感染对宿主细胞产生致病作用,可能以疲乏为主要表现形式,且乏力程度与感染程度成正比。若感染了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会导致免疫力明显下降,容易合并其他细菌感染,加重机体疲倦感。此外,治疗病毒感染通常会使用多种药物,也会诱发疲倦。许琰建议,无论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还要保证营养均衡、睡眠充足,使机体得到充分的滋养和恢复,才能改善疲倦、乏力等症状。
吃得太精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营养科主任高键表示,人体对精米、白面、白砂糖等精致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率较快,大量摄入后会引起血糖迅速升高,随后胰岛素快速分泌,又使血糖快速下降,造成血糖值出现较大波动,这种波动会使人感到疲倦。若血糖大幅降低,甚至出现低血糖,导致大脑无法得到充足的能源供给,就会感到反应比较迟钝、疲累甚至健忘。同理,人体吸收蛋白质的速率较慢,餐后血糖比较平稳,疲倦感就会相应减小。“为保证机体正常运转,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不能多也不能少,不仅要有易吸收的精致碳水化合物,还要有富含膳食纤维和优质蛋白的食物。”高键建议,全谷物和豆类对血糖波动影响较小,用其代替部分精米白面,能够减轻疲倦感。
营养缺乏 高键说,营养素缺乏导致的疲倦中,缺铁是“罪魁祸首”。铁元素摄入不足会导致缺铁性贫血,从而降低血液的供氧能力,大脑等组织器官缺氧就容易疲倦。缺铁性贫血在儿童、减肥者、孕妇及老年人中的发病率都比较高。钙元素和维生素C对疲倦的影响也较大。钙元素参与调节神经和肌肉兴奋性,缺钙易产生疲惫、烦躁等感觉;而缺乏维生素C的人除疲劳外,还会有健忘、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降等表现。此外,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也会导致贫血。高键建议,要做到均衡饮食,成人每天应摄入300-500克蔬菜和200-350克新鲜水果,保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多样和充足,可以使疲倦得到显著缓解。
食物不耐受 高键介绍,有研究发现,食物不耐受或食物过敏也会导致疲劳、失眠、健忘、偏头疼等症状,不过很难与其他原因区分开来。“食物不耐受和食物过敏的发病率很高,但很多人不知道。”高键介绍,典型的食物不耐受如乳糖不耐受,喝牛奶后会腹泻,从而导致乏力、疲惫,但更多的食物不耐受症状因人而异,没有规律且发病过程缓慢;食物过敏的发病速度较快,症状相对严重一些。除了牛奶,常见的不耐受食物有鸡蛋、小麦麸质、坚果、大豆等。如果怀疑对某种食物不耐受,可以采取循环饮食的方法进行验证,比如连续吃某种食物一星期、中断一星期,再连续吃一星期、中断一星期,观察某种症状与该食物是否有关系。
焦虑抑郁 焦虑是身体和心理对生活压力产生的一种自然反应,它能激活交感神经系统,释放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应激激素,从而使身体处于兴奋状态,不利于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长。睡眠不足反过来又会导致压力增加,使人很容易陷入焦虑的恶性循环,身心不断产生疲惫感。因此,容易焦虑的人平时要少喝含有咖啡因的饮品,能够有效控制皮质醇水平,减轻症状,可以通过适当运动来放松身心,缓解疲惫感。而抑郁症患者通常以自我否定、消极认知为主要特征,丧失自我价值感,增加心理疲劳感。比如,即使一天下来并没做什么,依然感觉很累。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郭勇强调,导致疲倦的心理因素有很多,比如心理不平衡、经常抱怨、情绪消极、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容易出现疲劳感。郭勇表示:“人的一生中有大量的事情需要面对,处理问题时采取的行为分为有效模式和无效模式。一旦使用无效行为模式处理问题,必然会产生疲劳感。”因此,无论是焦虑抑郁,还是心态差的人,都应该学会采取积极、合理的行为模式去处理问题,才能从根本上缓解身心疲倦感。
作者:严立新
来源: 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