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心酸(糖尿病心累是怎么回事)
知名电竞选手退役!23岁年轻人患糖尿病让人有点心酸,哪些人更容易患病?
近日,23岁的著名电子竞技选手Uzi退役上了热搜。而他的退役理由则出乎了大多数人预料——2型糖尿病!
Uzi的退役,引起人们对糖尿病的关注。这么年轻,怎么就得了糖尿病?糖尿病真的有患者年轻化的趋势吗?今天,我们就来系统地了解一下糖尿病吧。
1、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典型的临床表现有“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疲乏无力以及视物模糊等。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
当胰脏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或者当身体不能有效利用产生的胰岛素时,就会出现糖尿病。
一型糖尿病的特征是不能产生胰岛素;二型糖尿病是因为人体不能有效利用胰岛素引起的。
一型糖尿病的风险因素
家庭:父母或者兄弟姐妹中有确诊一型糖尿病的,自身的患病风险也会增加;
环境:某些病毒性疾病也会增加患一型糖尿病的风险;
地域:某些地区比如芬兰和瑞典,一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
二型糖尿病的风险因素
家庭:父母或者兄弟姐妹中有确诊二型糖尿病的,自身的患病风险也会增加;
体重:身体脂肪含量越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力越大,患病风险就越大;
运动少:体育锻炼可以有效控制体重,消耗葡萄糖可以使细胞对胰岛素更加敏感,降低患病风险;
高血压:当血压超过140/90毫米汞柱时,患二型糖尿病的风险较高;
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异常,也会增加患二型糖尿病的风险。
中国人糖尿病患病率高吗?
不仅是高,而且是越来越高!2010年患病率为9.7%,2013年10.4%,2017年11.2%,2020年12.8%。
年轻人是否容易得糖尿病?
千万不要认为只有中老年人才会得糖尿病。根据宁光院士的研究数据,中国18-29岁人群中处于糖尿病前期的已达到20.2%,40岁后人群中更是超40%处于糖尿病前期。
2、引起糖尿病的原因有哪些?
1、肥胖是引起发生糖尿病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肥胖的人群多数在生活中饮食结构都不健康。日常会经常食用高热量的食物,且不喜欢运动,在身体超重的时候,我们体内的胰岛功能也处于下降的状态下,当出现胰岛抵抗的时候,胰岛素分解糖分的功能大大下降。这样一来会倒是血液内的葡萄糖变多,就形成了糖尿病。
2、遗传因素也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家族内有直系亲属患有糖尿病的人群,患上糖尿病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3、很多人在生活中无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精神状态下,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会让我们体内的应激激素分泌过于旺盛,会引起体内的血糖升高,长期如此的话内分泌系统也会出现紊乱,到最后引起糖尿病的发生。
4、饮食结构不合理也是引起糖尿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人的餐桌上一直都是大鱼大肉的,长期摄入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食物,这样的话会导致身体摄入过多的脂肪,引起内分泌失调,最终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5、日常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引起糖尿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人在生活中长期喜欢熬夜,在熬夜的时候我们体内的内分泌、胰岛素分泌都会变得紊乱,长期如此的话自然会患上糖尿病。除此之外,日常有抽烟酗酒这些不良习惯也会引起糖尿病发生几率增加。
3、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1、多尿。尿量多,24小时尿量可达5000~10000ml,但老年人和有肾脏疾病者,多尿可不明显。
2、多饮。经常感到口渴而多饮,多饮会进一步加重多尿。
3、多食。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会有多食的现象发生,食欲亢进,经常感到饥饿而多食。
4、体重下降。体重持续下降,肌体明显消瘦。可通过对糖尿病的合理治疗,控制体重下降,甚至有所回升。
5、乏力。糖尿病患者会感觉自己全身乏力,精神萎靡。
6、视力下降。糖尿病患者还会有视力下降的现象发生,若血糖得到良好控制,视力可较快恢复正常。
4、如何防治糖尿病
1
作息规律
大量研究表明,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分泌在生理条件下是有昼夜节律的。作息不规律会引起人体生物钟紊乱,进而引发糖尿病。而让生物钟重新变得有序则有助于控制糖尿病。
2
节食减重
控制体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逆转糖尿病。因为肥胖时,胰腺周围堆积的脂肪,会阻碍胰岛β细胞,使其停止生产足量的胰岛素,进而导致血糖水平失控。而调整饮食减掉脂肪后,胰腺会恢复其正常工作。
3
戒烟
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的风险是非糖尿病者的2~4倍,而戒烟可降低这一风险。
综合 健康成都官微、央广网健康
图源123rf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糖尿病真正致命的是三大并发症,5点很重要,需注意
甜咸成了网友的争议点,牵扯到这两种口味的美食,势必会引发一番争论,但结果往往不了了之。很多人喜欢甜食,就是因为吃了它会感觉非常开心,有一种满足感油然而生。
这是因为甜味食物会刺激体内多巴胺分泌,从而改善了人的心情。但如果身体过于“甜”,可不是一件好事儿,当心糖尿病找上自己。
糖尿病和摄入糖分过高有直接关系,很多患糖尿病的人看起来和常人无异,但背地里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不仅不能敞开吃自己喜欢的食物,而且还得严格服用药物控制血糖增长,严重的糖尿病甚至需要注射胰岛素维持健康。
之所以血糖需要严格控制,和糖尿病的并发症分不开关系!糖尿病视网膜征、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障碍,这三类并发症称为糖尿病三剑客,之所以说糖尿病的并发症可怕,是因为这类并发症出现之后是不可逆转的,甚至还有截肢的风险!
糖尿病容易引发血管的病变,而视网膜正是布满毛细血管的部位之一,所以最容易中招,严重情况下甚至会有失明的危险。而糖尿病也会持续对肾脏造成损伤,甚至引发肾功能障碍、尿毒症等疾病出现,糖尿病在成年人失明以及接受透析的原因中都站在了第一位。
糖尿病还会持续对神经造成破坏,严重情况下还会引发下肢组织的坏死,甚至需要截肢,尤其是糖尿病足出现的几率非常高。另外糖尿病还会加速血管动脉硬化,糖尿病患者死于心梗的几率是正常人的两倍之多。
所以预防并发症很重要,以下几点需注意:
1、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对糖尿病进行治疗,特别是服用药物的剂量需注意,不要自己随意增加或减少,将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2、如果糖尿病人出现了血脂异常,也需要及时的进行调理。长期改善自己的饮食很有必要,减少高胆固醇的食物摄入,在必要的情况下需要服用降血脂药物。
3、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对降低血糖有一定帮助,而且还能降体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4、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一定要有规律,以粗粮为主、细粮为辅搭配食用,对于甜食的摄入绝对需要控制,如果感觉自己离不开甜味,可以其他味剂替代,比如低聚果糖就是不错的选择。
5、糖尿病人需定期对眼底、肾功能、伸进功能、足部进行检查,避免并发症出现而不自知。
一旦糖尿病人发现自己出现了并发症迹象,需要立刻就医,按照医生的指导来进行调理。而想要避免并发症找上自己,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血糖完全合理的控制好。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高墙内的极致摆烂,服刑人员的“糖尿病历程”,太心酸了!
这53岁的犯人,说是故意伤害致死,判了死缓,后来减到无期,又减到有期,现在还有16年多。哎,这大半辈子都交代在里面了。结果呢,糖尿病闹的,双眼视网膜脱落,左眼球都坏死了,彻底瞎了。保外就医的机会也有,可他不出去,说是家里负担不起医药费。你说说,这图个啥?
这案子,当初说是积极配合,审得也顺利。进了监狱也改造积极,死缓变无期,无期变有期,一路绿灯。谁想到,七八年后,糖尿病就找上门了。这在里面,高糖饮料也不好控制,听说他可乐当水喝,血糖餐前飙到21,医生护士怎么说都不听,就图个嘴上痛快。说句不好听的,这跟慢性自杀有啥区别?家里人呢?估计也是心力交瘁吧。16年,这得多少钱?这病,治好了出来还能干啥?这犯人心里,怕也是早就放弃了吧。
网上新闻报道不多,大多是些普法宣传,说监狱也要保障犯人健康权益啥的。可这真摊上这种事,复杂得很。监狱能做的,也就是送医院,请医生,劝几句。人家不听,还能咋办?绑着不让喝可乐?这也不现实啊。说到底,还是个人选择的问题。
有些专家说,这反映了监狱医疗资源的不足,也有人说,这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漏洞。哎,这些大道理咱也不懂。就寻思着,这要是搁外面,家里条件好点,是不是就不会这样了?起码,有人管着点,这可乐也不能当水喝啊。再想想,这要是自己家里人摊上这事,唉,真是愁人。
三天后,这犯人手术摘了个坏眼球,后来就回监狱医院了。之后的消息,都是些病友传的,有的说保外就医了,有的说没俩月就死了,还有的说活着呢,就是瞎了,还天天喝可乐。真真假假,谁也说不清楚。
往后看,这监狱医疗得跟上啊。这慢性病,得早发现早治疗。别等真出事了,再后悔就晚了。这家人,也得想想办法。16年,这日子咋过?这钱,从哪来?
这犯人,也怪可怜的。你说他要是早点注意身体,也不至于这样。现在好了,啥也看不见了,这16年,可咋熬啊?
注: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