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糖尿病(2020年糖尿病突破)
台湾新冠肺炎确诊数增速惊人!岛内网民嘲讽:“世界怎么跟得上台湾?”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台湾10月13日即将开放边境,但防疫形势仍十分严峻。
据台湾《中国时报》10日报道,资深媒体人陈文茜在《文茜的世界周报》中引述美国《纽约时报》的报道称,截至10月8日,过去一周全球各地区新冠肺炎日均染疫数,台湾以44857人列在第三。在“每10万人新增染疫数”中,台湾是第一,有189人。该报道在岛内引起热议,有网友嘲讽说:“世界怎么跟得上台湾?”
10日,岛内新冠肺炎疫情在连续14天较前一周同期上升后终于有所下降,但当天新增病例数依然破3万(32068例本土病例以及4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中新增57例死亡。此前在10月7日,台湾新增50710例本土确诊病例,创下这波奥密克戎疫情以来的第二高。
台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詹长权10日发文向蔡英文喊话称,根据台防疫指挥中心的数据,台湾2020年至2022年10月9日累计有683.6万本土确诊病例和1.1万本土死亡病例,确诊总人数是全球第19高。他认为,新冠肺炎很可能跃升为2022年岛内民众第五大死因,超越糖尿病、高血压性疾病、事故伤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肾炎肾病症候群及肾病变、慢性肝病及肝硬化,造成的死亡数可能会超越岛内民众十大癌症中每一种癌症的死亡数。此外,“长新冠”可能是未来影响岛内民众健康最重要的致病危险因子之一。以目前台湾每天新增约2万至5万确诊病例,加上过去已确诊总数,采用美国CDC染疫者19%有“长新冠”估算,台湾潜在的“长新冠”人数可能有150万以上,相关治疗、照护需求可能会在财务和人力上给台湾健康保险和公共卫生工作带来重大负担。
詹长权称,蔡英文能否随疫情发展来调整防疫策略并且妥善控制疫情,将会是她8年执政很重要的一部分。“防疫提早松懈代价高”,《中国时报》9日以此为题刊登的一篇评论称,目前BA.5疫情正在走向高峰,出现缓解最快也要到10月底,而降到2万例以下恐怕是11月底的事了。边境将于13日解封,届时正逢BA.5疫情高点,如果接下来民众提早松懈防疫,不只高峰时可能破6万甚至7万病例,死亡人数也将超过5000,台湾恐付出沉重代价。(陈立非)
台湾防疫提早松懈代价高 岛内专家:疫情形势仍十分严峻
来源:华夏经纬网
图片来源台媒
【华夏经纬网综合报道】 台湾地区11日报告新增41438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死亡36例,不过台当局“流行疫情指挥中心”表示,当日数据与上周同期相比下降16.5%,可能与假期效应有关,需要审慎以对。而民进党当局计划10月13日开放入境,但由于确诊数增速惊人,且今年新冠肺炎将成为岛内第五大死因,专家认为防疫形势仍十分严峻,更重批民进党当局的防疫措施根本无法实现所谓的“与病毒共存”!
台湾地区确诊病例增速惊人
据台媒体报道,岛内资深媒体人陈文茜在《文茜的世界周报》中引述美国《纽约时报》的报道称,截至10月8日,过去一周全球各地区新冠肺炎日均染疫数,中国台湾以44857人列在第三;而在10月7日,台湾新增50710例本土确诊病例,创下这波奥密克戎疫情以来的第二高。数据显示,在“每10万人新增染疫数”中,台湾地区是第一,有189人。该报道在岛内引起热议,有网友嘲讽说:“世界怎么跟得上台湾?”
中新社报道称,台大公共卫生学系特聘教授詹长权撰文,根据台“防疫指挥中心”的数据,台湾2020年至2022年10月9日累计有683.6万本土确诊病例和1.1万本土死亡病例,确诊总人数是全球第19高。
新冠升为今年岛内民众第五大死因
詹长权预估2022年是“新冠灾难年”,过去半年全台三成人口感染、逾万人死亡,新冠肺炎很可能跃升为2022年岛内民众第五大死因,超越糖尿病、高血压性疾病、事故伤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肾炎肾病症候群及肾病变、慢性肝病及肝硬化,造成的死亡数可能会超越岛内民众十大癌症中每一种癌症的死亡数。
台湾疫情图片来源台媒
此外,他认为,“长新冠”可能是未来影响岛内民众健康最重要的致病危险因子之一。以目前台湾每天新增约2万至5万确诊病例,加上过去已确诊总数,采用美国CDC染疫者19%有“长新冠”估算,台湾地区潜在的“长新冠”人数可能有150万以上,相关治疗、照护需求可能会在财务和人力上给台湾健康保险和公共卫生工作带来重大负担。
詹长权批评民进党的防疫系统和防疫措施并未将疫情控制在“低感染、低死亡”的“可控制状况下的与病毒共存目标”。
防疫提早松懈代价高
但由于台湾地区将于10月13日开放入境,“防疫提早松懈代价高”,詹长权叹,蔡英文能否随疫情发展来调整防疫策略并且妥善控制疫情,将会是她8年“执政”很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时报》9日以此为题刊登的一篇评论称,目前岛内BA.5疫情正在走向高峰,出现缓解最快也要到10月底,而降到2万例以下恐怕是11月底的事了。边境将于13日解封,届时正逢BA.5疫情高点,如果接下来民众提早松懈防疫,不只高峰时可能破6万甚至7万病例,死亡人数也将超过5000,台湾恐付出沉重代价。
台湾疫情图片来源台媒
台当局“健康署”前负责人邱淑媞也表示,台当局对疫情的报告早已偏离真相,而真相是减灾失败、死伤惨重,民进党当局“大内宣”掩饰结果将导致更多死伤。
邱淑媞认为,台当局提出“共存减灾”后,新冠死亡率快速上升,最近每日新增死亡数十人,“这是很可怕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成隐形“致盲杀手” 专家称应及时筛查、尽早防治
中国网财经11月4日讯 每年的11月14日,我们都会迎来一个特殊的健康日——联合国糖尿病日,它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于1991年共同发起,其宗旨是引起全球对糖尿病的警觉和醒悟。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常被称为“甜蜜的负担”,其特征是患者血糖水平升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致心脏、血管、肾脏、神经,甚至眼睛受到严重损害。不少糖尿病患者到医院检查时,会被医生提醒注意糖尿病并发症,及时去眼科挂号检查。让人不禁纳闷:糖尿病并发症对眼睛的影响甚至超越糖尿病本身吗?
事实上,“叫糖尿病患者看眼科”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非常善意的提醒。糖尿病患者体内的高血糖导致视网膜内微血管病变,血管壁破坏,微血栓形成,血管内液体渗入视网膜组织,造成视网膜病变和功能障碍,是糖尿病眼病中最严重的不可逆性视功能损害,也是成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就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下简称“糖网”)。
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糖尿病患者(20-79岁)数量已高达1.4亿人,位居全球首位。与此同时,大约每2.5个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名糖网患者,而且糖网会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逐渐加重,严重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
不过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多家眼科医院配备了先进的检查和治疗手段。例如,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和OCT血管成像(OCTA)等技术的应用,使得糖网(DR)和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等眼底病的诊断评估更为精确。这些技术的发展,为眼底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了可能。
在这场与眼底病的“斗争”中,华厦眼科医院以其专业的眼底病检查和防治服务,展现出行业领先的诊疗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总院长黎晓新教授的带领下,华厦眼科致力于开展各种眼底疾病的诊治,包括23G/25G/27G微创玻璃体手术、黄斑界面疾病手术、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复杂视网膜脱离及各期PVR手术等,有效地解决各种疑难的眼底疾病,造福广大眼疾患者,同时推动华厦眼科临床科研教学更上一层楼。
事实上,早在2021年两会眼健康相关讨论提案中,黎晓新教授就从眼底病防治的角度呼吁国人关注眼健康,并提出“眼底一张照,慢病早知道”,倡导各年龄组人群重视眼健康检查,成为国内较早一批倡导防、治、控眼底病的“吹哨人”。
恰逢2024年联合国糖尿病日来临之际,华厦眼科也在响应今年的主题“糖尿病与幸福感”的同时,将目光更多聚焦于糖尿病眼病患者感受,在患者控糖、护眼、提升幸福指数上不断发力。
为此,华厦眼科邀请黎晓新、许迅、徐格致、杨培增、魏文斌、赵明威、陈有信、王雨生、吴国基、陈平、胡玉章、张军军、赵铁英,共13位国内眼底病权威专家,再次发出“眼底一张照,慢病早知道”呼吁,倡导重视眼底筛查,力争早筛查、早知道、早治疗,避免盲。同时,联合全国各地华厦医院共同响应,联动开展眼底筛查、糖友俱乐部、科普讲座等一系列公益活动,共同推动糖尿病眼底病可防可治可控工作进展。
而随着2022年颁布的《“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首次将眼底病纳入重点关注病种,行业内越来越多的眼科医院投身眼底病科普宣传、眼底病论坛讨论等活动,合力推动学科向前发展,并为我国眼疾患者“奔赴”眼底光明提供了更多、更高质量的“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