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学校糖尿病(学校糖尿病简报内容)

新京报 0
文章目录:

儿童列入糖尿病重点人群,校园内将限售含糖饮料、高糖高脂食品

糖尿病已不单是“老人病”。

近日,国家卫健委、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健康中国行动——糖尿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将儿童列入重点人群,并明确校园内限制销售含糖饮料并避免售卖高糖、高脂食品,控制肥胖等相关危险因素,提升儿童青少年健康素养。

儿科医生介绍,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异常很常见,严重者会发展成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可以通过干预恢复胰岛素敏感,但如果拖到成年将成为慢性病,治愈难度极大。

2030年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要达到70%及以上

近日,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健康中国行动——糖尿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四大类慢性病之一,也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并发症累及血管、眼、肾、足等多个器官,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给人民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糖尿病被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等重要政策文件,并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15个专项行动中设立“糖尿病防治行动”,明确提出工作目标,到2030年,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达到60%及以上;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70%及以上;糖尿病治疗率、控制率、并发症筛查率持续提高。

《实施方案》明确了2024-2030年糖尿病防治工作的总体要求,并围绕工作目标提出了具体工作措施。

儿童列入糖尿病防治重点人群

根据《实施方案》,对于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加强糖尿病健康促进。其中提出,制定糖尿病健康促进分类技术指南,指导学校、企业、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等单位开展健康促进活动。企事业单位完善职工年度健康体检和健康档案,开展健康膳食、体育健身、心理减压等各类健康促进活动。落实65岁以上人群健康管理服务,积极推进健康老龄化。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青少年也在重点人群之中。《实施方案》中提到,要加强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制定儿童青少年营养促进和体育健身健康策略,保障在校运动时间,校园内限制销售含糖饮料并避免售卖高糖、高脂食品,控制肥胖等相关危险因素,提升儿童青少年健康素养。

北京儿童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闫洁告诉记者,门诊中发现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异常很常见,严重者会发展成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属于代谢性疾病,在初期可以通过改变饮食、锻炼和药物治疗等手段使得血糖水平恢复正常,进而恢复胰岛素敏感性。

除了糖尿病外,肥胖还会造成孩子脂肪肝、高尿酸,对身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如果家长不重视、不治疗,拖到成年后成为慢性病,治愈的难度很大,甚至可能是终身疾病。

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实施方案》中还提到建设健康支持性环境。

包括进一步增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场所数量和覆盖范围,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向公众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开展肥胖防控行动,加强以控制超重和肥胖等为重点的健康知识教育和主动健康管理。积极推进无烟环境建设,深入开展控烟宣传,持续推进控烟措施。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逐步开展糖尿病风险评估服务,指导居民了解自身患病风险。引导糖尿病高危人群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并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引导糖尿病前期人群每半年检测1次空腹或餐后2小时血糖,每年到医疗机构进行1次糖尿病风险评估;提倡40岁及以上人群每年至少检测1次空腹血糖。鼓励区县级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糖尿病一体化管理模式,加强对辖区糖尿病筛查的技术指导。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 张牵 校对 王心

担心被同学发现,18岁大学生忽视糖尿病管理,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8岁的吴远(化名)是一名大一学生。11月10日,吴远突然晕倒在学校寝室,同学立即拨打120救护车将他送到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急诊科就诊,被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情非常危急,经过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抢救2天后才脱离危险,转入内分泌科继续治疗。

11月12日,记者在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内分泌科见到了正在输液治疗的吴远。吴远介绍,初中时,自己就被诊断为1型糖尿病,医生反复告知需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他也一直坚持治疗,血糖控制得比较平稳。进入大学后,他不希望同学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于是小心翼翼地隐瞒自己的病情,原本餐前需要注射的胰岛素,他总是和同学们一起吃完晚饭后回到宿舍躲在厕所里偷偷注射,或者干脆不注射。由于担心被同学发现,他也不再坚持测血糖。这次在寝室晕倒,是因为胰岛素用完了,他没有及时到医院去开药。几天后,开始出现多饮、多尿、精神萎靡等症状,他也没去医院检查,直至昏倒在地才被同学发现送进医院。

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邵挥戈介绍,吴远入院时,查随机血糖34mmol/l(正常值11.1mmol/l)血酮体7.3mmol/L(正常值0.3-0.6mmol/L),血气分析PH值6.83(正常值为7.4±0.05,PH≤7.35为酸中毒,PH≥7.45为碱中毒),被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情危重,立即收入急诊重症监护室抢救,2天后才脱离生命危险,目前仍需住院观察治疗一段时间。

邵挥戈表示,11月14日是15个联合国糖尿病日,近些年来,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2型糖尿病青少年患者多与缺乏运动、饮食过度、体重超重有关,家长应引起重视,通过积极治疗、控制体重、合理锻炼、均衡膳食是可以恢复正常血糖水平的。但是青少年糖尿病多数为1型糖尿病,需要终身胰岛素治疗,坚持自我监测血糖,学会饮食运动管理,每3-6月医院复诊,监测糖化血红蛋白评估血糖控制水平,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胰岛素剂量,切不可因为学习工作不便、或害怕别人知道病情而中断、耽误治疗。否则,长期高血糖容易出现慢性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尿毒症等,并且突然中断胰岛素治疗可引起酮症酸中毒,危及生命。

记者梅玫 通讯员张贻宇秦璐

来源: 潇湘晨报

糖尿病的魔爪已经伸向学生群体,如何防控早知道

今年四月份,在门诊接诊了一名年轻患者,是一名高三学生,十八岁的年龄,一米八的身高,体重110千克,阳光帅气。

一进诊室,家属就说:“主任,这孩子最近口干、尿多,饭也吃得多,晚自习回家还要加餐,真担心得了糖尿病。”

孩子的父母亲都有糖尿病,知道糖尿病的症状,及时来就诊了。

经过检查,患者空腹血糖11.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8mmol/L,糖化血红蛋白9.2%,糖尿病相关抗体阴性,诊断为:“2型糖尿病,中心性肥胖”。

经治疗,血糖控制得非常好,也考进了自己理想的学校。看着这么阳光的小伙子,真心不希望糖尿病伴他一生,希望他的人生不要因为糖尿病而受到影响。

同时提醒学生及学生家长一定要注意糖尿病的防治。

学生要认识什么是糖尿病

目前,糖尿病在青少年中的患病率也有升高的趋势,特别是青少年中2型糖尿病有明显的增加,作为学生,必须认识什么是糖尿病(Diabets Mellitus DM)。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血糖控制不好致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

也就是说糖尿病对我们全身各个组织器官都可以产生影响,即产生并发症,而并发症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逆的。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糖尿病的认识,加强防治。

哪些学生容易得糖尿病?

具有下列任何一个及以上的糖尿病危险因素者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即容易得糖尿病:

(1)糖尿病前期人群(血糖已经超过正常范围,但是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2)超重或肥胖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

(3)母亲怀孕时有糖尿病史或被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GDM)。

(4)一级或二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5)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

(6)存在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如黑棘皮征、高血压、血脂异常、多囊卵巢综合症、出生体重小于胎龄者)。

如果学生属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应该进行空腹血糖或糖耐量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糖尿病有哪些症状,如何早发现是否得了糖尿病?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尿、烦渴多饮、多食、消瘦,还可表现为乏力、皮肤瘙痒等症状,也可以是肢体麻木、视力下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的表现。

如果有上述症状,应该尽早到医院检查血糖,必要时行糖耐量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如果学生属于上述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也要定期检测血糖。

学生如何预防糖尿病?

1.倡导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防治肥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限盐、控烟、禁酒,同时保持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上体育课、积极锻炼身体,改变不良饮食生活习惯,引导肥胖或者超重学生控制体重。

3.对于已经是糖尿病前期(血糖已经升高,但是未达到糖尿病标准)的学生,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盐禁酒,必要时药物干预,防治糖尿病前期转化为糖尿病。

得了糖尿病如何治疗?

首先,要多学习糖尿病防控方面的知识,即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掌握的知识越多,血糖就控制越好,并发症就不容易发生。

其次,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尽早达标,发现糖尿病后,要到尽早正规医院就诊,及时明确诊断与治疗。我们要早期、长期、综合性治疗,使血糖、血压、血脂、体重全面达标,同时要禁烟、禁酒,配合饮食与运动,使我们各项指标全面达标。

最后,要定期病监测病情,包括血糖的检测,一定要拥有自己的血糖仪,时刻掌握血糖控制情况,同时还要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定期检查眼底及尿微量白蛋白,定期检测肝肾功能、血脂等指标。

总结

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而我国是全球糖尿病与糖尿病前期人数最多的国家,学生在完成我们繁忙而艰苦的学习任务的同时,一定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治肥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防止糖尿病的发生。

一旦患有糖尿病,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尽早达标、定期检测,不要让糖尿病影响身体健康与学习。

十年寒窗苦读,莫让糖尿病成为你金榜题名的绊脚石。

作者:梅高财 主任医师

作者单位: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怀化市肿瘤医院)肾病内分泌科

怀化市糖尿病学专业委员会

怀化市内分泌学专业委员会

怀化市糖尿病康复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