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有病(糖尿病有病发症能活几年)

民福康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是传染病吗?为什么说一人得病,全家遭殃?答案很好理解

不少人表示,自己在四十来岁的时候被查出了糖尿病,一直都有好好的接受治疗,谁知道没多久之后,自己的另一半也被查出糖尿病。这让他有些怀疑,难道糖尿病是一种“传染病”?为什么一个人得病,家里人也会跟着得病?

首先,我们需要肯定的回答大家,糖尿病不是传染病。不存在因为你得病了,所以伴侣被你“传染”得病的说法。那有人要问了,既然它不是传染病,为什么我患病后没多久,我的另一半也查出了糖尿病?

一人得病,全家遭殃,往往和3个因素有关

诱因一:家族内相同的基因

在一家人中,可能因为遗传的因素,让人体内存在相同的基因,从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会更高一些。比如在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中,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也会比较高。这一点可能让糖尿病患者出现一定的家族聚集性

诱因二:生活习惯相近

这和很多夫妻病的出现也有一定的关系。受到人们生活习惯的影响,夫妻两可能都存在久坐不动、懒得动弹的问题,或者受到相同的作息习惯的影响,都存在熬夜通宵作息混乱的情况。受到这些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人体出现血糖波动的风险也比较高,诱发糖尿病的风险也比较高。

诱因三:饮食习惯差

因为是一家人,所以在吃饭方面往往相似性还是比较高的。如果一家人吃饭的口味都比较重饭量比较大,并且进食的习惯比较差,经常出现不吃早餐吃饭不规律等情况,那么出现糖尿病的风险确实会比较高一些。

在夫妻间,父子之间,这种因素导致糖尿病会“传染”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当你发现自己身边的人,都存在这样的进食习惯,或许在潜移默化中,你和糖尿病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近了。

如果你能认识到糖尿病的出现和这些因素有关,也就很好理解,为什么一家人中有一个人得糖尿病,其他人患糖尿病的风险也会比较高了。

当家人出现糖尿病,你该如何预防?

很多糖友在家里往往是比较注重生活方式的调理的。光是自己注重健康生活还不够,最好带着家人一起调整生活习惯。

比如,在吃饭方面,糖友要严格的控制摄入的热量以及脂肪含量,减少高碳水食物的摄入,避免引发血糖波动。而对没有得糖尿病的家人来说,也可以配合糖友采取高膳食纤维,低糖低脂的饮食方式,只是可以略微宽松一些,不用过于严格的控糖。

还有,对家族中存在糖尿病史的人群来说,在40岁之后定期体检血糖也是预防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糖尿病的出现也有一个前期阶段,在这一时期如果能够及时的察觉到异常,也有望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调理来逆转糖尿病。就不用后半辈子都靠降糖药来稳定血糖了。

由此可见,糖尿病并不是传染病。而一人得病,全家遭殃的说法其实和3个糖尿病的诱因有很大的关系。当你发现身边有人得糖尿病,也应该及时的引起重视,注重提前预防和提前筛查,以便于保护自己的健康。

参考资料:

1、一人得糖尿病,全家被“传染”?这些容易被“传染”的情况要知道·北京卫视养生堂·2018-11-15

2、全世界夫妻:听说过“夫妻相”,竟然还有“夫妻病”·光明网·2019-10-31

3、一人糖尿病,全家都要小心被“传染”!五条防控知识保护家人!·健康时报·2018-11-3

糖尿病:简述“八重奏”与“五驾马车”,以及糖尿病3点防治误区

糖尿病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关于糖尿病相信大家也有了很多了解。

糖尿病人的主要症状是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疲乏无力,由于体内的糖分被当做尿糖排出体外了,所以吃进去的东西不足以维持身体需要的热量,导致患者总是出现饥饿感,于是大量的吃东西,但是还是感觉到饥肠辘辘,平时不怎么吃甜食的人也变得开始吃大量的甜食。

糖尿病人会经常出现手脚麻痹、手脚发抖、手指活动不灵及阵痛感、夜间小腿抽筋,还会常常无缘无故地感觉到疲劳,特别是上下楼的时候更加明显。糖尿病患者眼睛容易疲劳,视力急剧下降,看不清楚东西,还有尿液呈现白色,有甜酸的气味,出现体重不明原因的急剧下降,这些都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需要及时的去医院就诊。

糖尿病的“八重奏”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疾病诱因很多,疾病与遗传有关,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部分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还有环境因素有关,比如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年龄、怀孕时的血糖情况,出生时候的体重,还与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早期的认识是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三个重要的作用所致,

1、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缺陷

2、肌肉组织葡萄糖摄取减少

3、肝糖输出增加

现在发现除了这传统的3个机制,还有很多器官和激素,都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包括脂代谢紊乱,肠促胰岛素效应减弱,基础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大脑神经递质功能紊乱,也参与了糖尿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统称为糖尿病的“八重奏”。

糖尿病的“五驾马车”

糖尿病已是现代较常见的疾病,人们对它的认识及医学治疗有了很大的提升,现在对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有五项措施也称为五驾马车分别为:

①饮食控制;

②适量运动;

③降糖药物使用;

④定时病情监测;

⑤学习糖尿病防治知识及心理调整。

这五项措施中,其中饮食控制是基础,适量运动是手段,降糖药物是关键,病情监测是保证,学习宣传是根本。因此要根据这五驾马车去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的防治误区

1、患者重视药物治疗,而忽视运动和饮食。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仅仅有药物控制血糖是不够的,要通过饮食结构的控制和一定的运动来辅助,三个缺一不可。

2、盲目饮食控制,造成营养不良。有许多患者患了糖尿病就不敢吃饭了,这是不对的,根据糖尿病饮食原则:一般含糖饮料是不能喝的,但是饭菜还是要吃的。每天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等,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不然长期下去很容易会营养不良,发生其他疾病。

3、未坚持正规综合治疗,盲目求治。不少患者在得病后就自己寻找偏方治疗,其实这是在拿自己做试验,要知道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根治糖尿病的药物,在未来几年或几十年也很难出现,请不要相信“祖传秘方”、“重大科学发现”、“根治糖尿病”等夸大其词的广告宣传。

糖尿病饮食注意

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饮食,少吃精细食物,多吃粗粮,对于体重超重者要忌吃油炸油煎食物,炒菜时要选择植物油不要选择动物油。同时要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如巧克力、奶油蛋糕等。

友情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提及药品相关信息,均需在专业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

#健康科普排位赛##清风计划##糖尿病#

更多阅读:

你知道吗?2/3的糖友身边都潜伏着一个“隐形杀手”

降糖药吃的时间不对,药效会大大减半,你的降糖药吃对了吗

辟谣 | 无糖食品不含糖,吃多了还能稳定血糖?

上亿国人正在迈向糖尿病,不想得病,4句话要记牢

世界上每过5秒,就有1人死于糖尿病,全球糖尿病患者5.37亿人,而其中1/4就在中国。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在现在的医疗条件下都无法治愈,只能靠长期吃药来控制血糖,然而最新一个新上市的降糖新药却带来了停药缓解的希望。

一、降糖新药上市,或可实现停药持续缓解

9月30日,糖尿病新药——多格列艾汀片正式获得国家药监管理局批准上市,近日实现处方销售。此药是全球范围内第一款获批上市的葡萄糖激酶激活剂类药物,适用于单独治疗/未经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一些使用二甲双胍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使用多格列艾汀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降糖新药多格列艾汀片有何优势?

1、稳态控制血糖

该药是利用血糖传感器葡萄糖激酶为靶点,让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受损的葡萄糖激酶传感器得到修复,让可控制在4~6.5mmol/L之间,即不让血糖过高,也不让血糖过低。

2、从源头对抗高血糖,患者或可实现停药缓解

多格列艾汀片可以从源头上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进展和并发症发生,可改善患者的血糖自主调控能力,业内人士表示,一部分患者实现糖尿病的转归和治愈,在停药之后,血糖仍维持正常。

3、护肾

多格列艾汀片不通过肾脏代谢,即便是罹患肾病的患者,也可以和普通人一样用药,无需担心药物会伤肾。

新药具有这么多的优势,但它的效果究竟如何呢?在价格上是否是普通人能承受的?

二、真实效果怎么样?价格值不值?

多格列艾汀片在我国5家研究中心进行实验,实验共纳入69位患者。在用药后,受试者52周糖尿病缓解率为65.2%

在我国,目前仅有广州、深圳以及上海三个地区有售此药。该药每盒零售价建议420元,一盒药可使用2周时间。

对比临床上常见的降糖药,如阿卡波糖片,规格50mg*30片零售价为61.92元、二甲双胍片,规格0.25g*60片零售价为14.5元、西格列汀,规格100mg*14片零售价为137元。相比较而言,新药的价格是更高一些。

糖尿病在我国的患病情况十分严峻,大约有1亿人次的人正处于糖尿病前期,没有及时干预的话,很可能会发展成糖尿病。

三、不可忽视的高血糖,超1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的发展有三个阶段,分别为高危人群、糖尿病前期以及糖尿病阶段。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祝捷指出,糖尿病前期是指糖调节受损,包含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减低,患者有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异常升高的表现。

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2.8%,患病人数超过1.3亿人次。而我国正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的人群高达3.5亿人次

血糖异常是所有人都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在生活中想要稳定住血糖,学会这几件事很重要。

四、学会这几招,稳定你的血糖

正常情况下,空腹血糖值应维持在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值应<7.8mmol/L。如若空腹血糖值处于6.1~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值处于7.8~11.1mmol/L,则说明身体处于糖耐量受损阶段,正处于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一般不需要吃药,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恢复,大部分的患者在干预后可恢复至正常状态。甚至一些新发、病程不长、肥胖的确诊患者,通过合理的生活干预后,糖尿病的病情也可能随之消失。

1、合理饮食

饮食上要注意以谷类食物为主,高膳食纤维、低盐低糖低脂的食物为辅助,在原有的饮食基础上降低400~500千卡热量。

2、控制体重

对于本身体重超重、肥胖的人群,要将BMI值控制在24以内,或是让体重在3~6个月内下降至少5%。

3、坚持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

建议日常可将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相结合,长期坚持下去。有氧运动,对于增强体内胰岛素敏感性有很大帮助,同时可帮助让肌肉力量增强、改善有氧代谢能力。而抗阻力锻炼可以让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入增加,可帮助降低血糖值。

糖尿病是对健康威胁很大的一种疾病,新药的问世无疑是给糖尿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但对于一些尚未确诊糖尿病的人群,日常还是要多加注意,从生活中的细节去做出改变,让自己避免患病。#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参考资料:

[1]《“全球首创”糖尿病新药正式发售,或可实现停药缓解,客服:每盒420元,一盒可用两周》.九派新闻.2022-10-31

[2]《“糖尿病前期”千万别忽视》.光明网.2022-05-07

[3]《吃药?打针?糖耐量异常,该怎么办才好?》.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2021-03-04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