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精选(糖尿病精选家常菜 pdf)
糖尿病友一周食谱精选,用好了血糖稳!
一、糖尿病人的一周早餐食谱:
1、豆浆1碗(300毫升),茶叶蛋1个,稞麦面包2片(50克)。
2、荞麦面包2片(50克),咸鸭蛋1个,豆浆1碗。
3、小米粥1碗,煮鸡蛋1个,豆腐干拌菠菜(100克)。
4、咸燕麦面包2片(50克),鲜牛奶1袋(250克),鸡蛋1个(带壳60克),咸菜少许。
5、鲜牛奶1袋,杂合面窝头1个(50克),煮香肠1根(熟重20克),酱菜少许。
6、牛奶250g,玉米饼2个,蒜肠1根、咸芹菜50克。
7、玉米粥1碗,煮鸡蛋1个,酱豆腐100克,拌萝卜丝100克。
二、糖尿病人的一周午餐食谱:
1、黄精鸡蛋面
黄精15克,黄瓜50克,胡萝卜50克,鸡蛋1个,姜5克,葱少许,大蒜10克,精盐少许,挂面100克,酱油适量,高汤1000克,鸡精3克,花生油10克。 先将黄精洗净。黄瓜、胡萝卜洗净切片。大蒜去皮,切片。姜葱洗净,葱切花,姜切丝。鸡蛋打入碗中搅碎。 炒勺放在中火上,加花生油,烧六成熟时,将鸡蛋倒入锅中两面煎黄,加大蒜、葱、姜下锅煸香,加入高汤、黄精、黄瓜、胡萝卜,用文火煮20分钟后,调入盐、胡椒粉、鸡精,将挂面放入锅中煮至熟,捞起碗内即可食用。
2、草菇菜心
青菜150克,草菇200克,调料:盐3克,鸡精2克,胡椒粉2克,玉米淀粉3克,鸡油10克。白菜心洗净,焯水后用冷水浸凉,捞出后沥净水分,用刀修理整齐。草菇去蒂洗净。汤锅置火上,添适量奶汤,下入白菜心,用精盐、鸡精、胡椒粉调好口味,移至小火上烧五分钟,使菜心烧至入味。用筷子将菜心捞出,整齐地摆在盘内,再将草菇倒入烧菜心的汤内烧透。用湿淀粉勾成薄芡,淋些鸡油,浇在烧好的菜心上即可。
3、蘑菇烧冬瓜
蘑菇150克,冬瓜500克。将蘑菇和冬瓜洗净切片备用。炒锅中放油烧至五成热,用葱花炝锅,放冬瓜片和蘑菇,加入盐、素汤350毫升,烧至烂熟,加胡椒粉、味精,用湿淀粉勾芡收浓汤汁,起锅盛盘即成。
4、牛肉丸子汆冬瓜
牛肉末100克、冬瓜250克、酱油、香油、盐各5克,葱、姜少许。牛肉末用葱、姜、酱油调匀。水煮开,将牛肉末挤成丸子放入锅中,随即放冬瓜和盐,煮至熟透,浇上香油即成。
5、节瓜蚝豉炖瘦肉汤
蚝豉50克、瑶柱10克、瘦肉250克、冬菇(干)4朵、姜2片、水5碗。节瓜刮毛削皮洗净,切块。蚝豉浸泡洗净。用手轻轻搓洗冬菇的菇伞,刮掉蒂上的黑色物质。瘦肉洗净切块。煮沸清水倒入炖盅,放入所有材料,隔水小火炖一个半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食用。
6、木瓜鲫鱼汤
活鲫鱼500克,木瓜250克,干银耳20克,蜜枣15克,生姜2片,食盐适量。银耳浸泡,撕成小朵。木瓜洗净,去皮及瓤,切成小块。蜜枣洗净。鲫鱼去鳞、鳃、内脏,洗净,再放入热油锅中,加入姜片,将两面煎至金黄色。将适量清水放入煲内煮沸后加入以上材料,猛火煲滚后改用慢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7、绿豆鹌鹑汤
绿豆50克,鹌鹑1只,瘦肉50克。盐5克。将绿豆洗净泡发,瘦肉切成厚块。鹌鹑洗净斩成块,与瘦肉块一起下入沸水中焯去血水后,捞出。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一起煲25分钟,调入盐即可。
1、枸杞子炒苦瓜
枸杞子30克,苦瓜200克,混合油60毫升,醋、盐、酱油、葱花、味精适量。枸杞子洗净、泡软。苦瓜洗净,剥开去籽,切成条丝,放少许盐拌匀稍腌片刻。热锅内将油烧至7成熟,放入葱花、烧1分钟,将枸杞子和苦瓜一同置油锅内快炒,苦瓜断生时放入食醋、酱油、味精即可。
2、苦瓜炖豆腐
苦瓜250克切片,豆腐200克。食油烧热后,将瓜片倒入锅内煸炒,加盐、酱油、葱花等佐料,添汤,放入豆腐一起炖熟,淋香油调味,随饭食用。
3、油焖茭白
带壳茭白500克,黄酒10克,酱油20克,白糖25克,油250克。味精、葱、姜、麻油少许。菱白去根削皮,洗净,切5厘米长,手指粗条形。油锅烧至五成热时。投人菱白,炸2分钟,沥干油。锅内剩少许余油。加葱、姜片,爆出香昧再人茭白。加黄酒、酱油、白糖和清水适量,烧开后,稍加焖烧,用旺火稠干卤汁,去葱、姜片,加味精,淋麻油,装盘。
4、玉米须煲瘦肉
取玉米须30克,瘦猪肉100克,加水共煮汤。待熟后去玉米须,饮汤食肉。本方适用于一般糖尿病患者,但偏于肾阳不足者不宜。
5、蚌肉苦瓜汤
取苦瓜250克,蚌肉100克。将活蚌放清水中养两天,洗净后取蚌肉,与苦瓜共煮汤,熟后酌加油、盐调味,即可服食。
6、腐竹拌菠菜
水发腐竹150克,菠菜250克,味精、精盐、姜末适量。腐竹用沸水浸泡,洗净,放温水中焖透,晾干,切4厘米长的段,加精盐、味精。拌匀,放盘中。菠菜洗净,放沸水内烫熟,捞出用凉开水浸凉,挤干,切3厘米长的段。加精盐、味精拌匀,放在腐竹中间,再撒上鲜姜末。
7、清炖蚌肉
蚌肉500克,生姜1片。将鲜蚌肉洗净,与姜片一齐放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文火隔开水炖2~3小时后,调味供食用。
以上介绍的就是糖尿病人的一周食谱了,有了它,糖友就不用烦恼吃什么了,糖友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搭配每天吃什么。
微信公众号tnbtbzc(糖尿病同伴支持)
世界糖尿病日专题 | 糖尿病相关中国作者论文精选
“
”
论文精选
2型糖尿病患者戒烟后应注意控制体重
《柳叶刀-糖尿病和内分泌学》(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2020年1月7日在线发表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刘刚教授和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孙祺教授合作的关于2型糖尿病患者戒烟的最新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戒烟会给2型糖尿病患者带来长期健康益处。尽管戒烟后体重的增加会减弱戒烟对于心血管疾病的保护作用,但是并不影响其降低死亡风险的益处。因此,为了实现戒烟后的健康益处最大化,2型糖尿病患者应在戒烟后注意控制体重。该研究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特别是戒烟指导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中国糖尿病持续攀升新解:中年肥胖相关胰岛素抵抗成为主要威胁
《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The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ogy)2019年12月23日在线发表一项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该研究是中国心脏代谢疾病和癌症队列研究(China Cardiometabolic Disease and Cancer Cohort Study, 4C)的分支,系统研究了胰岛素抵抗、β细胞功能障碍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的作用,并揭示了肥胖对糖尿病病因的影响。
作者指出,在中国成人人群中,与β细胞功能障碍相比,胰岛素抵抗与更高的糖尿病风险显著相关,该相关模式在成人肥胖人群中更加显著。该研究采用HOMA指标作为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障碍的代理指标,但此项指标有局限性,因此应谨慎解读研究结果。
作者采访 | 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30年随访结果发布,新发现国际领先!
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CDQDPS)是全球首个预防糖尿病的随机对照研究,与美国糖尿病预防计划(DPP)和芬兰糖尿病预防研究(DPS)并称为2型糖尿病一级预防的里程碑式研究。2019年4月25日,《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发表了该研究的30年随访结果。这是继2008年和2014年之后,该研究在柳叶刀系列期刊发表的第三篇文章。
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证实,生活方式干预不仅能降低相关死亡率,还能降低高度致残的血管并发症,增加有质量的生命年。如果能成功地在社区层面实施大庆研究所采用的生活方式干预,将会有效的遏制糖尿病的蔓延并减少其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大大降低医疗费用。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糖尿病,应在常规社区医疗实践中进行推广,以带来最大的公众健康获益。研究团队很快会将研究结果提交给政府有关部门,说明这个经验可以在全国推广,有助于政府决策,推动政府去大力开展糖尿病预防活动。END
*中文翻译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文为准。
糖尿病与脑健康专辑 | 中枢胰岛素信号、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相互关联
中医治疗糖尿病:两千多年历史经验,5个神方至今沿用,速收藏
糖尿病作为一种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目前的治疗都是以西医为主。我们前面的文章也提到了不少关于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今天一起来系统盘点古今中医大家们是如何治疗糖尿病的,从这些治疗思路和方法的不断变化中,我们或许可以得到一些感悟和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思路的升华。
古代没有糖尿病一词,目前普遍认为糖尿病属于古代“消渴病”的范畴,当然两者不能直接划等号,消渴病顾名思义就是从症状表现上命名的一类疾病,而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则和消渴病极其相似,因此,我们按照古籍对于消渴病的治疗和认知而去分析。
秦汉时期:祛瘀化湿、滋补肾阴祛瘀化湿疗法
在《素问·奇病论》一书中写道: “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也就是该书认为,消渴由肥甘之陈气郁于胸中而生热所致,遂以芳香化湿之药物,除郁积之陈气,也就是祛湿化瘀的治法,这种思想为后世消渴治疗理论的完善和丰富奠定了基础,属于糖尿病中医治疗的起始阶段。
滋补肾阴疗法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详细记述了治疗消渴的方药,针对胃气热盛、肾气不足致消渴的病机,提出清热生津、温肾化气的治法。如《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言,“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张仲景认为,肾气虚弱,阳气衰微,不能蒸腾津液,致水液直达下焦,遂首创肾气丸(方一)以温阳化气、滋补肾阴,从而达到治疗消渴的目的。张仲景治消渴的思想及方剂至今仍被沿用。
东晋时期的医学家陈延之认为,消渴主要由肾气不足和肾中虚热所致,在治疗上推崇温肾化气、滋养清润之法。在其所著《小品方》一书中首次使用八味肾气丸治消渴: “男子消渴,饮一斗水,小便亦得一斗,宜八味肾气丸主之,神方。消渴人宜常服之。”八味肾气丸(方二)一直延续至今,为后世治疗消渴的要方。
到了隋代,医学家巢元方首次提出了养生导引法治疗消渴。 如《诸病源候论·消渴候》言: “法云∶ 解衣惔卧,伸腰少腹,五息止。引肾,去消渴,利阴阳。”意思是松衣解带,躺着的时候伸展腰腹、聚精会神,引肾气上行,肾气充盛则阴阳调和而消渴自除。
此外,巢元方首次提出运动疗法治疗消渴,他认为: “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之。”食后运动可有效控制消渴的进一步发展。这和现代西医观点认为的运动疗法治疗糖尿病相同。
另外,唐代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更是列有专篇对消渴的治疗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继承前人的精华上开创了新的治疗方法,书中记载了30余首治疗消渴的方剂,并列举了针灸法以治消渴。“夫为医者,当需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则体现了孙思邈对于食疗思想的重视。
宋元时代:三消理论新认知,百花齐放治消渴我国古代中医学史上最大方书之一的《太平圣惠方》,明确提出“三消”一名,首次将三消病证分为消渴、消中、消肾三类,其记载关于消渴的方剂多达 90 首。虽然载方众多,但治法较单一,以清热生津为主。
金元时期被誉为“金元四大家”的刘完素、张从正、朱丹溪、李东垣对消渴的治疗提出了新的理解和看法,作为寒凉派、攻邪派、滋阴派、补土派的代表医家,分别阐释了治疗本病的观点。其中朱丹溪在《丹溪心法·消渴》中提到消渴病的治法, 如: “消渴,养肺、降火、生血为主,分上中下治。” 在方剂上,创立了后世所谓的消渴方,“栝蒌根治消渴神药(方三)”“三消皆禁用半夏”皆体现了他对本病治疗的体会与经验。
明代朱丹溪的门徒戴原礼在《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中提出: “诸消不宜用燥烈峻补之剂,惟当滋养”“除消脾外,心肾二消,宜用黄芪饮(方4)、吞八味丸(方5)。吸收了宋代关于消渴的诊疗经验。此外,他还强调气血双补在治疗消渴时的重要性,正如“三消得之气之实,血之虚也。久久不治,气尽虚则无能为力矣”,所言益气补血、滋生精血而消渴病愈。
清代李用粹在《证治汇补·消渴》中指出“初起宜养肺清心,久病宜滋肾养脾”的观点。由此看出,李用粹对温补脾肾的治法较为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