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碧糖尿病(雪碧糖尿病患者可以吃喝雪碧吗)
春节聚餐,糖尿病患者该如何选择饮料?
过节期间,亲朋好友聚在一起,难免要觥筹交错一下。我们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建议是少饮酒或者是不饮酒,那么不能或者不喝酒的他们可以用什么饮料来代替酒水,既能保证节日气氛,又不会影响血糖呢?
其实,我们并不赞成糖尿病患者通过饮料来补充水分,因为市面上大多数的饮料都含有糖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常见的含糖的饮料,如可乐、雪碧等是不适合饮用的。因为当糖尿病患者由于出汗、排尿增加导致体内缺水,饮用含糖饮料来补充水分的话,很容易导致体内出现高血糖状态。含糖饮料进入人体后,提供的不是额外的水分,而是人体不需要的能量和糖分。这样不但不能缓解体内缺水的情况,而且长期饮用还会增加患者体重,使其血糖难以控制。所以,如果是从补充水分的角度来说,糖尿病患者喝白开水和淡茶水是最保险的。
但是碰到过节的时候,情况就不一样了,单纯喝白开水或者是淡茶水有些不符合节日气氛。而且现在市面上的饮料层出不穷,碳酸饮料、茶饮料、果汁等,琳琅满目的饮料中确实也有适合糖尿病患者饮用的。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看似健康,实则能量较高,对血糖控制不利的饮料。所以,我们在不讨论添加剂、香精等问题的前提下,单从控制能量摄入和补充营养素的角度,来谈谈糖尿病患者如何选择饮料吧。
肯定不能喝的——碳酸饮料、含糖饮料
碳酸饮料以可口可乐为例,根据其产品标签上标明的:每100毫升的可口可乐提供43千卡的热量。那么一罐330毫升的可乐,提供的能量就有140千卡,这样的能量需要糖尿病患者以中速步行的速度,走1个多小时才能消耗掉。而含糖饮料所含有的能量更高,根据食物成分表的内容来看,常见的含糖饮料——果汁饮料中,沙棘果汁提供的能量是最多的,大概为每100毫升提供325千卡的能量。而酸枣果汁饮料提供的能量相对来说较少,每100毫升仅为27千卡。虽然能量的多少有很大的不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能量是以100ml为基本的单位的。而在实际生活中,一瓶饮料的容量大概都在500毫升左右,所以果汁等含糖饮料所含有的能量是非常多的。除了能量高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含糖饮料中所含的糖大多是精制糖,如白砂糖、蔗糖、果葡糖浆等,这些精制糖进入人体后会使体内血糖急剧飙升,严重影响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情况。所以,对于此类饮料,我们的建议是肯定不能喝。
看似健康,实则营养价值低的——纯果汁、蔬菜汁
既然甜饮料既没营养,能量又高,不适合糖尿病患者饮用,那么标榜着健康营养的纯果蔬汁是不是适合糖尿病患者饮用呢?其实,糖尿病患者也是最好不要喝这类饮料。
首先,从能量上来看,蔬菜汁饮料以胡萝卜汁举例,每100毫升的胡萝卜汁可以提供24千卡的热量。而水果因为含有糖分,很多糖尿病患者不敢吃。但其实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平稳的话,是可以适当食用水果的。那么如果用等量的水果来榨汁的话,总的能量确实没有太大变化,对血糖的影响也可以接受。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过量饮用蔬菜、水果汁等此类饮料,还是会导致能量超标的。另外,榨汁后,水果和蔬菜中的营养物质也会有一定的损失。同时由于变成液体后,水果中的糖分更容易被人体吸收,从而影响血糖。所以,从营养和健康的角度来说,还是直接吃蔬菜或水果更好一些。如果要喝,尽量选择不加糖的纯蔬果汁,同时注意饮用量。
可以饮用的健康饮料——奶类、豆浆
这里所说的奶类是指牛奶、酸奶和羊奶、马奶等,并不是市面上贩卖的乳饮料。天然的奶类制品是一种营养素种类齐全,组成比例合理,又很容易被消化吸收的,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增加奶类的摄入,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补充优质蛋白的同时,还增加钙和维生素的摄入。而豆浆中含有大豆异黄酮、大豆低聚糖等营养成分,同时除了含有优质的蛋白质之外,脂肪的含量相对其他同样含有优质蛋白的食物来说,数量较少,所以相对健康很多。并且豆浆中还可以溶解少量的可溶性膳食纤维,热量低的同时,还有利于肠道健康。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节日的餐桌上,适当饮用奶类及豆浆来当做饮料,是相对健康的选择。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糖尿病患者日常还是以饮用白开水或淡茶水为主要补充水分的方式,就算是健康的饮料,其中依然含有能量,所以饮用量还是要受到限制的。而白开水或淡茶水中所含的能量几乎为零,饮用他们来补充水分,是对糖尿病患者最有利的。
小伙口渴狂喝雪碧,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星沙时报讯(记者 陈盼)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即将来临,节日期间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也进入高发期。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专家提醒:春节期间,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摄入总热量,平衡膳食,定时定量进餐,坚持运动,度过一个健康、愉快的假期。
节假日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发期
长沙县居民向先生有19年的糖尿病病史,长期需要注射胰岛素治疗。2019年中秋节,向先生觉得节假日频繁打针不吉利,将每天四针的胰岛素减掉两针,再加上亲朋好友欢聚吃了许多水果和甜食。当晚向先生呕吐不断,并且胸痛、背痛,一度出现浅昏迷,家人将其紧急送往医院治疗。
“检查过程中,急诊的快速血糖仪直接‘爆表’。”医护人员回忆,正常人的血糖值在空腹情况下,一般为3.9~6.1mmol/L,餐后2小时一般<7.8mmol/L。快速血糖仪测量最大值约32mmol/L,向先生的血糖值已经超过32mmol/L,情况十分危险。医生结合向先生的既往病史及抽血检查结果,诊断为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还好医护人员抢救及时,采取积极补液、胰岛素降糖、纠正酸碱失衡、维持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向先生脱离了危险,经过10天的住院治疗后出院。
“每年节假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常常是医院内分泌科收治最多的病种。”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杨金颖介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个严重的急性并发症。糖尿病加重时,胰岛素缺乏导致三大代谢紊乱,不但血糖升高明显,而且脂肪分解增加,血酮升高。当糖尿病患者体内大量酮体产生并聚积,可使机体发生酸中毒,导致各种代谢紊乱,从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严重者可昏迷甚至死亡。“节假日,糖尿病患者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打乱平时已建立起来的良好生活习惯。例如饮食失控、进食大量饮料与甜食、不运动、作息紊乱、减少甚至停用降糖药物。这样就容易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杨金颖提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为最常见的糖尿病急症,起病较急,虽然很可怕,但也可以预防。对糖友来说,要牢记“管住嘴、迈开腿、规律用药、接受正规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进行规律的血糖检测。”五条规则。特别是年节期间,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巴,迈开自己的双腿,遵医嘱用药,控制好血糖。一旦出现烦渴口干、尿频量多、恶心呕吐、乏力、皮肤干燥、监测血糖升高等临床表现时,及时去医院治疗。
青少年人也要防范糖尿病风险
家住长沙县果园镇的小李今年21岁,形体肥胖,从小就不喜欢吃蔬菜、水果,顿顿不离肉,饮食偏油腻,口味也很重。还有喝碳酸饮料的习惯。近日小李经常觉得口干舌燥、嘴唇干裂。见春节期间家里屯了不少饮料,于是狂喝雪碧解渴,但仍觉口干不已。正值春节前夕,各种同学聚会和家庭年饭一顿接一顿。一周前,小李因呕吐不止被家人送往医院。经过临床综合诊断,确诊为“2型糖尿病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断出来后,小李和家人都吓了一跳,没想过小李还这么年轻也会得糖尿病。经过治疗,目前小李病情已趋于稳定。
“小李可能早就患上了糖尿病,只是因为太年轻,没受重视,一直大量摄入碳酸饮料,加之高脂肪高热量的不节制饮食,导致急性并发症发作才被确诊。”医师介绍,近年来,糖尿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国家卫计委发布数据显示,目前有 50.1% 的成年人正处于糖尿病前期,每天都有可能变成新的糖尿病患者。杨金颖医生分析,2型糖尿病一方面与遗传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摄入热量过高、不运动等不健康的饮食、生活方式有关。
杨金颖表示,即使有糖尿病也不必过于恐慌。对于很多年轻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减重和饮食控制是可以控制好血糖的。有些则需要配合药物治疗。“有些患者知道自己患糖尿病之后心理上接受不了,出现抑郁,非常不利于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维持心理健康。
热搜第一!阿斯巴甜可能致癌?这些饮料还能不能喝了?
6月29日,“阿斯巴甜致癌”
这一话题登上热搜榜第一
引发网友热烈讨论
有报道称,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于6月早些时候举行专家会议,根据所有已公布的证据评估一些产品是否存在潜在危险,会上认定阿斯巴甜“可能对人体有致癌性”。同时,粮农组织/世卫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也在对阿斯巴甜的使用情况进行审查,将于7月宣布调查结果。
世卫组织回应媒体称,将于7月14日就这一话题发表相关内容,但未透露具体内容是什么。
据《华盛顿邮报》22日报道,阿斯巴甜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人造甜味剂之一,去年法国的一项研究表明,食用大量的阿斯巴甜可能增加成年人的患癌风险,美国也开始对这种甜味剂进行重新审查。美国饮料协会作为饮料制造商的代表,和相关行业组织对这项结论进行驳斥。美国饮料协会官员称,科学界和监管界普遍认为阿斯巴甜是安全的,这是世界各地食品安全机构一次又一次得出的结论。
阿斯巴甜是最常见的人工合成甜味剂,例如无糖可乐和雪碧中都有该类甜味剂,用于替代蔗糖。目前,市面上销售的诸多打上“无糖”标签的食品饮料中,譬如可口可乐无糖汽水、玛氏Extra口香糖和一些Snapple饮料等,实际上都使用了阿斯巴甜等甜味剂。
食品饮料圈开始表态
有品牌紧急回应
阿斯巴甜将被列为“可能致癌物质”,消息一出,食品饮料圈的协会与公司纷纷站出来表态。
国际饮料协会(ICBA)执行董事Kate Loatman说,IARC此说法与长期以来大量的高质量科研结论相悖,或会误导消费者放弃安全的无糖与低糖选择,转而消费更多的糖分。“我们仍然相信阿斯巴甜的安全性,因为我们与来自90多个国家的食品安全局对其进行过的安全评估。”Kate Loatman说。
国际饮料协会的回应中还表示,与IARC的结论相反,2022年4月IARC的上级机构世卫所发布的一份审查报告显示,较高的低卡路里或无卡路里的甜味剂消费与癌症死亡率之间“没有明显关联”,也不会造成任何形式的癌症。
而国际甜味剂协会(ISA)秘书长Frances Hunt-Wood指责“IARC并不是食品安全机构”,并认为该机构对阿斯巴甜的评估“在科学上并不全面,因为它以许多广遭质疑的研究为基础,可能误导消费者。”这个协会里的诸多成员包括了玛氏箭牌和可口可乐,它们都推出了含有阿斯巴甜的产品。
此外,也有一些中国品牌立即撇清与阿斯巴甜的关系。
奈雪的茶相关负责人称,去年11月已经将全部产品使用升级的天然代糖“罗汉”;罗汉果是一种药食两用植物,其提取物“罗汉果糖昔”是天然甜味果糖物质。
而元气森林方面则表示,该公司全线产品也不含阿斯巴甜,“元气森林配料表更干净,元气森林可乐0糖0脂0卡0阿斯巴甜。”
无糖饮料更健康?
甜味剂的危害可能被我们低估了
阿斯巴甜是最常用的甜味剂之一,我们熟悉的无糖饮料如“零度可乐”等,就使用了阿斯巴甜。
糖摄入过量的危害很多人都知道,会增加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等多种疾病风险。而人工甜味剂、代糖的出现,似乎帮人们规避了糖摄入过量带来的危害,同时又满足了味觉。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2021年就有媒体报道,30岁的孔先生(化名)喜欢喝碳酸饮料,但担心含糖饮料喝多了导致发胖、糖尿病,他在冰箱囤满了“无糖”或“0糖”的饮料,每天至少喝个4、5瓶。后来,孔先生总觉得口渴,尿量也较原来增多,于是到医院就诊。经过医生详细了解患病经过、病史,结合多饮、多尿等典型症状表征,并及时完善检查,孔先生被确诊为初发——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
武汉市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肾病内分泌科医师谭金枚解释,无糖并不代表没有糖,只是不含蔗糖、葡萄糖等升糖成分,而采用形式各异的人造甜味剂代替。一旦甜味剂摄入过多,不仅会刺激胰岛素产生,影响胰岛素受体的敏感度下降,还会反射性地增强食欲,导致热量超标。所以孔先生长期喝无糖饮料代替正常饮用水,便加速了机体代谢失控,引发糖尿病。
有研究表明,甜味剂的甜味会让人感觉吃了含糖的食物,进而刺激人体产生胰岛素,导致血糖下降,让人产生饥饿感,食欲增强。无糖饮料中的“甜味剂”虽然零热量,但长期摄入人工代糖会导致胰岛素内分泌失衡,反而会导致人体新陈代谢紊乱。
2022年9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中心、巴黎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医学顶尖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MJ)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人造甜味剂不是糖的健康和安全替代品,较高的人造甜味剂摄入量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转自:辽沈晚报
来源: 辽阳交通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