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习惯(糖尿病主意什么)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养”出糖尿病6个习惯,有中招的记得改!

很多人一听到“糖尿病”就很恐惧,因为在不少人的印象中一旦患上糖尿病终身不能治愈。其实,说到底糖尿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和很多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关。

然而,我国糖尿病的知晓率、防治率及控制率不足50%。这意味,可能有超一半的人,并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

哪些人应该

经常查血糖

下面是一些可增加Ⅱ型糖尿病风险的因素,有相关风险的人群,应采取相应措施,定时检查血糖,可以尽早发现或延缓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缺乏运动的人

体育活动不足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和胰岛素抵抗。

肥胖的人

超重或肥胖会增加患Ⅱ型糖尿病的风险。

有家族史的人

如果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糖尿病,患病风险会增加。

年龄大于45岁的人

患Ⅱ型糖尿病的风险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特别是在45岁之后。

曾患妊娠糖尿病的人

怀孕期间曾患有糖尿病的女性患病风险增加。

专家提醒:

除了上述人群,日常生活中出现下列症状,也要警惕糖尿病——

1.多尿。

2.口渴多饮。

3.饥饿感。

4.疲倦和乏力。

5.食欲增大或变小。

6.视力模糊。

7. 皮肤敏感易过敏。

8. 逐渐消瘦。

“养”出糖尿病6个习惯

很多人都爱做

主食吃得太精细

精白米面等精制食物会造成血糖急升,增加胰岛素抵抗,降低胰岛素分泌和消解的效率,长此以往导致糖代谢系统紊乱,诱发糖尿病。

久坐不爱运动

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肥胖会导致代谢紊乱,包括糖耐量低减、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等,这些因素都会引发糖尿病。因此避免久坐、多运动就至关重要。

熬夜、晚睡

研究发现:熬夜更易导致糖尿病。研究发现相较于“早睡早起”型的人,“晚睡晚起”型的人导致患糖尿病风险增加72%。因此经常熬夜、晚睡的人患上糖尿病的可能性更大。

把饮料当水喝

很多人觉得喝白开水没味道,习惯把饮料当水喝。但你要知道一瓶500毫升的饮料约含糖50克,只要一瓶就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每日游离糖的摄入标准。

医生表示:“长期大量喝碳酸饮料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因为碳酸饮料中含有大量的糖分,人体摄入过多糖分后容易导致血糖迅速升高,时间长了,会出现胰岛功能下降,极易患Ⅱ型糖尿病。”

抽烟、喝酒

吸烟、喝酒其实也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你仔细观察生活中很多糖尿病患者年轻时都是烟酒不离手。

要知道长期吸烟饮酒都会增加身体负担。酒精到体内后最终转化为能量,直接导致过多能量摄入体内。

日常饮食过饱

很多人日常饮食过饱的习惯,别说控制在“七分饱”,很多时候直接吃到“十二分饱”。长期过饱的饮食习惯必然会导致肥胖、血糖血脂升高。

如何降低患病风险

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定期的体育活动可以帮助降低患Ⅱ型糖尿病的风险。

饮食调整

选择全谷物、瘦肉以及水果和蔬菜。限制糖分和饱和脂肪(如奶油、奶酪、黄油)的摄入。

增加运动

减少久坐时间,增加运动时间。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

监测血糖

请留意可能的糖尿病症状,如过度口渴、频繁排尿、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伤口愈合缓慢、视力模糊和缺乏精力。如果您有任何这些症状或属于高风险人群,请咨询医学专业人士。

来源: 芒果爱晚

这6个养出糖尿病的习惯,很多人都有!

近日,浙江嘉兴一27岁男生小朱(化名)突发呼吸困难、意识模糊,被紧急送入浙江省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ICU救治。

据了解,小朱13岁就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至今已有十多年的糖尿病史,但是他却认为自己年轻,不积极治疗。不仅不规律服药,饮食也不注意,各种奶茶、碳酸饮料不离手,还经常熬夜、吸烟、暴饮暴食。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导致病情加重,最终被送入ICU。

“养出糖尿病”的坏习惯

1. 习惯吃得太精细

日常饮食过于精细也是引起糖尿病的原因之一,精细的加工食物,会丢失非常多的膳食纤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但直接导致在体内消化过快、使升糖指数大幅升高。

因此,在《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中建议,糖尿病高危人群多选全谷物和低GI(血糖生成指数)主食,全谷物、杂豆类应占主食摄入量的1/3 以上。②

2. 习惯饮料当水喝

很多人觉得喝白开水没味道,习惯把饮料当水喝。但你要知道一瓶500ml的饮料约含糖50克,只要一瓶就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每日游离糖的摄入标准。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内一科副主任沈胜强2018年在接受青年时报采访中表示,“长期大量喝碳酸饮料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因为碳酸饮料中含有大量的糖分,人体摄入过多糖分后容易导致血糖迅速升高,时间长了,会出现胰岛功能下降,极易患二型糖尿病。”③

3. 习惯熬夜、晚睡

睡眠不足也会带来血糖问题。北京朝阳医院西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高珊2017年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长期睡眠不足可引发一系列生理改变,如交感神经兴奋、应激系统启动,体内皮醇、肾上腺素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还会引起胰岛素抵抗。这种状况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善,就可能引发糖尿病。④

4. 习惯久坐、不运动

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潘琦2021年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解释,长时间静坐会导致代谢需求和血流量下降,使得血压急性升高;也可能导致餐后血糖、胰岛素和甘油三酯水平急性升高,加重血管功能障碍,继而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⑤

5. 习惯吸烟喝酒

生活中,吸烟喝酒其实也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生。吸烟不仅增加肺癌的发病率,还会增加心梗和脑梗的发生率。吸烟容易导致血管内壁损伤,血管内的糖分就容易在不完整的血管壁上沉积下来,这种情况下心梗、脑梗的发病风险便会加大。

此外,酒精到体内后最终转化为能量,直接导致过多能量摄入体内。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医院糖尿病足中心主任医师王爱萍2018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每克白酒能产生能量7.1千卡,相当于蛋糕的能量。⑥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建议所有的糖尿病患者不要吸烟及使用其他烟草类产品及电子烟,并尽量减少二手烟暴露。而该指南中也明确不推荐饮酒。⑦

6. 习惯暴饮暴食

不少人有暴饮暴食的习惯,别说控制在“七分饱”,很多时候直接吃到“十二分饱”。长期暴饮暴食是导致肥胖,继而二型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指出,进餐规律,定时定量,是维持血糖平稳的基础。规律进 餐指一日三餐及加餐的时间相对固定,定时定量进餐,可避 免过度饥饿引起的饱食中枢反应迟钝而导致的进食过量。不可暴饮暴食,不随意进食零食、饮料,不过多聚餐,减少餐次。②

本文综合自:

①2023-6-27铁骥视频《男子13岁得糖尿病27岁进icu,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导致》

②2023-01-18国家卫健委官网《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

③2018-04-4青年时报《男子每天喝可乐减肥70斤 结果喝成了重症糖尿病》

④2017-09-05健康时报《孩子太宅易患糖尿病》

⑤2021-09-06健康时报网《糖友宅家管理血糖,专家建议:多居家运动、少吃超加工食品》(毛圆圆)

⑥2018-01-02健康时报《酒后血糖低了,为啥?》

⑦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DOI:10.3760/cma.j.cn115791-20210221-00095.

来源: 健康时报

“养”出糖尿病的6个习惯,很多人都爱做!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的。

糖尿病有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两种分型。1型糖尿病好发于儿童或青少年期,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2型糖尿病是指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或成人发病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比达90%以上。

哪些人应该经常查血糖

下面是一些可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的因素,有相关风险的人群,应采取相应措施,定时检查血糖,可以尽早发现或延缓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缺乏运动的人

体育活动不足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和胰岛素抵抗。

肥胖的人

超重或肥胖会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有家族史的人

如果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糖尿病,患病风险会增加。

年龄大于45岁的人

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特别是在45岁之后。

曾患妊娠糖尿病的人

怀孕期间曾患有糖尿病的女性患病风险增加。

除了上述人群,日常生活中出现下列症状,也要警惕糖尿病——

1.多尿。

2.口渴多饮。

3.饥饿感。

4.疲倦和乏力。

5.食欲增大或变小。

6.视力模糊。

7. 皮肤敏感易过敏。

8. 逐渐消瘦。

“养”出糖尿病的6个习惯

主食吃得太精细

精白米面等精制食物会造成血糖急升,增加胰岛素抵抗,降低胰岛素分泌和消解的效率,长此以往导致糖代谢系统紊乱,诱发糖尿病。

久坐不爱运动

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避免久坐、多运动就至关重要。

熬夜、晚睡

经常熬夜、晚睡的人患上糖尿病的可能性更大。

把饮料当水喝

一瓶500毫升的饮料约含糖50克,只要一瓶就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每日游离糖的摄入标准。

长期大量喝碳酸饮料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因为人体摄入过多糖分后容易导致血糖迅速升高,时间长了,会出现胰岛功能下降,极易患2型糖尿病。

抽烟、喝酒

吸烟、喝酒其实也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生可能,生活中很多糖尿病患者年轻时都是烟酒不离手。

要知道长期吸烟饮酒都会增加身体负担。酒精到体内后最终转化为能量,直接导致过多能量摄入体内。

日常饮食过饱

很多人日常饮食过饱的习惯,别说控制在“七分饱”,很多时候直接吃到“十二分饱”。长期过饱的饮食习惯必然会导致肥胖、血糖血脂升高。

如何降低患病风险

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定期的体育活动可以帮助降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饮食调整

选择全谷物、瘦肉以及水果和蔬菜。限制糖分和饱和脂肪(如奶油、奶酪、黄油)的摄入。

增加运动

减少久坐时间,增加运动时间。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

留意可能的糖尿病症状

请留意可能的糖尿病症状,如过度口渴、频繁排尿、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伤口愈合缓慢、视力模糊和缺乏精力。如果您有任何这些症状或属于高风险人群,请咨询医生。

养生中国综合自老年日报、中国中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