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几点糖尿病(几点为糖尿病人)

医医 0
文章目录:

换个时间吃饭,血糖竟然大不同!糖尿病人吃饭的最佳时间是几点?

想象一下,同样的食物,仅仅因为进食的时间不同,就能在你的体内引发截然不同的血糖反应。这不是科幻电影中的情节,而是糖代谢异常者日常生活中可能遭遇的真实挑战。小李是一位糖代谢异常患者,他发现自己早餐后血糖总是居高不下,而晚餐后却相对稳定。在调整了几次饮食习惯后,他惊讶地发现,原来吃饭的时间,对血糖的控制至关重要。

血糖波动的秘密:生物钟与代谢的交响曲

人体内部有一个精密的生物钟,它调节着我们的睡眠、饮食、体温等多种生理活动。对于糖代谢异常者来说,生物钟的影响尤为显著,尤其是当它与进食时间相遇时,会共同作用于血糖水平。

生物钟与胰岛素敏感性:人体内的胰岛素敏感性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波动。一般来说,早晨和傍晚时分,胰岛素敏感性相对较低,这意味着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减弱,可能导致血糖升高。相反,在中午和深夜,胰岛素敏感性较高,血糖更容易被控制。

血糖峰值的时移:食物摄入后,血糖水平会迅速上升,达到一个峰值,然后逐渐下降。这个峰值出现的时间,与进食时间密切相关。如果进食时间不当,比如选择在胰岛素敏感性较低的时候进食,血糖峰值可能会更高,持续时间也更长,这对糖代谢异常者而言,无疑是个不小的挑战。

糖代谢异常者的进餐黄金时刻

既然进食时间对血糖有如此重要的影响,那么糖代谢异常者应该如何选择最佳的进餐时间呢?

早餐:推迟而非省略:传统观念认为,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但对于糖代谢异常者来说,早餐的时间可能比内容更重要。研究发现,将早餐时间推迟到上午9点或10点,可以避免与早晨较低的胰岛素敏感性“撞车”,从而降低早餐后血糖的峰值。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可以省略早餐,因为长时间不吃早餐同样会导致血糖波动。

午餐:正午时分的智慧选择:中午是胰岛素敏感性较高的时段,适合安排正餐。此时进食,身体能更好地利用食物中的糖分,减少血糖的波动。同时,午餐应避免过饱,以免给胰腺带来过大的负担。

晚餐:早吃早安心:对于糖代谢异常者而言,晚餐的时间同样关键。晚餐过早可能导致夜间饥饿感,而过晚则可能因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而引发血糖升高。理想情况下,晚餐应安排在下午6点到7点之间,这样既不会干扰生物钟的正常运作,又能有效控制血糖。

加餐的艺术:选择合适的时间:除了三餐之外,糖代谢异常者可能还需要加餐以保持血糖稳定。加餐的最佳时间通常是在两餐之间,比如上午10点和下午3点左右。此时,身体已经消耗了一部分能量,适量加餐可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同时也不会对血糖造成太大的冲击。

饮食习惯的调整:与时间同行的智慧

除了选择最佳的进餐时间外,糖代谢异常者还可以通过调整饮食习惯来进一步优化血糖管理。

均衡膳食:确保每餐都有足够的膳食纤维、优质蛋白质和健康的脂肪。膳食纤维能延缓血糖上升,蛋白质有助于稳定血糖,而健康脂肪则能提供持久的能量。

细嚼慢咽:吃饭速度过快会导致血糖迅速升高。细嚼慢咽不仅能增加饱腹感,还能让身体更好地适应食物的摄入,减少血糖的波动。

定时定量:尽量保持每天进食的时间和量相对稳定,避免暴饮暴食。这有助于身体形成规律的生物钟,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限制加工食品:加工食品往往含有高糖分、高盐分和高脂肪,对血糖管理不利。尽量选择新鲜、未加工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

时间,血糖管理的隐形助手

在糖代谢异常者的日常生活中,时间不仅是流逝的刻度,更是血糖管理的隐形助手。通过合理安排进餐时间,调整饮食习惯,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享受健康的生活。记住,每个人的生物钟和代谢节奏都是独一无二的,找到适合自己的进餐模式,让血糖与时间同行,共同谱写健康生活的美好篇章。

糖尿病人早起影响一天的血糖?几点起床最好?陆博士来告诉你

血糖高的人,一般对饮食调理非常注意。不过,很少有人知道,早上起床的时间,也会影响到血糖的高低。糖尿病人早上起床时间,对于一天的血糖有很大的影响,掌握好了,血糖会更加稳定些,所以要特别注意作息时间的调整。

糖尿病人起床时间,与正常人会有所区别,建议早上6:00-6:30之间起床,起床之后稍作休息,测量空腹血糖,吃早餐。糖尿病人过早起床,比如5点多就起床,多部分出现在50岁以上,并且喜欢晨练的糖尿病患者,对全天的血糖的稳定性非常不利,并且在白天会感到身体疲乏,引起血糖波动。还有的人喜欢睡懒觉,早上10:00左右才起床。其实,这些都是对血糖的稳定是非常不利的,会引起血糖的波动。

最后再说下,晚上的睡觉时间,建议晚上9点以后不再进食和减少饮水,并且上床休息,最好是在晚上10点进入睡眠状态,这样对于第二天的起床时间也非常有利,既不至于早上过早睡醒,又保证了充足的睡眠时间。

糖友评论1:糖尿病的并发症才可怕,得了糖尿病就要病人自己去了解糖尿病,糖尿病本身不可怕,不像肿瘤,控制的机会都没有,可怕的是病人对糖尿病一知半解,道听途说,像什么糖尿病会引发心脑血管,会引发肢体远端坏疽,一听这些首先就把自己吓个半死,

糖友评论2:去年八月份无意中发现血糖有点高,后被医院确诊2型糖尿病,也是晴天霹雳,无法接受自己从此以后就是糖人,现在坦然面对,积极治疗学习管理糖尿病知识。

糖友评论3:家人里有糖尿病,血糖稍高,我们全家吃全麦面,杂粮米饭,限制他的水果,含糖量偏高的蔬菜也少买。其实这样的饮食挺健康的呀。

糖友评论4:糖病人啥都能吃,只要控制好量就行,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所以同样的糖尿病患者,饮食并不是一样的,多测几次自己的餐后血糖,就能摸到规律,哪些可以多吃点,哪些要少吃点。

糖友评论5:虽然吃糖跟糖尿病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有研究发现,经常喝甜饮料、吃糖、饮食里含糖过多均可导致肥胖,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从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也就是说更容易得糖尿病。

九博士糖尿病逆转技术优势1:九博士团队成员拥有《九博士平糖营养特膳》的研发等技术经省级科研成果鉴定:2项成果技术国际领先、1项技术国际先进、7项技术国内领先。

九博士糖尿病逆转技术优势2:成立九博士国际糖尿病逆转中心(筹备中),加强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浙江大学等的合作研究,努力把九博士糖尿病逆转技术推到世界顶尖。

九博士糖尿病逆转技术优势3:九博士团队成员拥有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省部级项目、鉴定成果、获奖等120多项。

九博士糖尿病逆转技术优势4:陆博士接受在京媒体的联合采访,谈“九博士糖尿病逆转体系技术的开发”,走进央视《走近科学》专题节目。

九博士糖尿病逆转技术优势5:九博士糖尿病逆转系统解决方案:“排、补、活、构,辩证逆转”个性化解决方案、体验感强、效果好。

换个时间吃饭,血糖竟然大不同!糖尿病人吃饭的最佳时间是几点?

吃饭时间对血糖也有影响?

没错。科学家们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早餐什么时间吃最好?晚餐什么时间吃最好?

一起来看看相关研究是怎么建议的吧。

早餐的最佳时间

糖尿病人几点吃早餐最好?

巴黎大学的科学家做了专门的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国际流行病学杂志》上。

研究截图

先说结论:对糖尿病人来说,8点前吃早餐比9点后吃早餐更好。

研究发现:与 8 点前吃早餐的人相比,9 点后吃早餐的人,患 2 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59%。

那更早一点吃会不会对血糖更好呢?

答案因人而异。

主要看前一天的晚餐情况。

如果前一天的晚餐吃得晚,或者吃的食物不易消化,早餐就不宜吃的太早。

如果前一天的晚餐吃得早,食物容易消化,更早点吃也没太大问题。

原因在于,当我们入睡之后,身体的大部分器官也会进入休息状态,但是胃肠道还在加班干活,一直忙活到凌晨,等食物消化完,才会停下来歇口气。

如果晚餐吃得晚,早餐又吃得早,胃肠道还没休息好又要开始干活,势必加重负担,会扰乱肠胃功能。

一般来说,早上7~8 点之间吃早餐最好。因为这时候的胃肠道经过充分的休息,食欲正旺,正是进入战斗的最佳时机。

另外,早餐适当早点吃,还可以延长早餐与中餐的间隔时间,使胃肠道充分休息,更有利于胃肠道功能健康。

当然,有些糖友习惯早起,只要晚餐不吃太晚,再早一点也没问题, 6:30~8:30 也是不错的时间段。

晚餐的最佳时间

晚餐睡眠时间吃更好呢?

针对这个问题,来自西班牙穆尔西亚大学、美国布列根和妇女医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做了相关的研究,并在权威医学期刊《Diabetes Care》(《糖尿病治疗》)杂志上发表了论文,题目为“Interplay of Dinner Timing and MTNR1B Type 2 Diabetes Risk Variant on Glucose Tolerance and Insulin Secretion: A Randomized Crossover Trial”。

研究结果表明:晚餐吃得过晚,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和葡萄糖耐受性,对血糖控制不利。

研究共纳入845例18~70岁的西班牙成年人,分为两个进餐时间:

  • 较早晚餐组——在常规睡眠时间前4小时吃晚餐;
  • 较晚晚餐组——在常规睡眠时间前1小时吃晚餐。

所有受试者被随机分到一组,随后在另一个晚上换到另一组重复测试相关指标。

结果显示,与早吃晚餐相比,较晚的晚餐时段会导致胰岛素作用的有效性降低,血糖的波动幅度增大。

这意味着晚餐饮食不仅影响了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降低了其处理血糖的能力,还直接导致血糖水平的上升,这种双重效应不利于血糖的稳定控制。

简单来说,就是晚餐时间越晚,胰岛素敏感性越低,血糖水平越高。

研究人员表示,对大多数人来说,至少应该在睡前四小时内禁食。

晚饭和午饭最好间隔6小时,晚饭与入睡最好间隔4小时。

也就是说,晚餐最佳的进餐时间是:

17:00~19:00

不过,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保证合理的进餐时间。如果实在做不到,至少要保证晚餐尽量清淡,更不要吃夜宵。

影响血糖的饮食细节

除了进餐时间,饮食结构、进餐顺序、吃饭速度等不起眼的因素,其实对血糖控制影响也不小。

列举几个糖尿病人需要注意的几个饮食细节,供大家参考:

1

注意饮食结构

糖尿病人一定要注意营养搭配的均衡。糖尿病饮食指南建议,每一餐要有肉、蛋、奶、豆、坚果、蔬菜、水果中的2种以上。

2

改变进餐顺序

很多人吃饭时,习惯先扒拉忌口主食,再夹菜吃,最后再来一碗热乎乎的汤。

从餐后血糖的角度来说,这个顺序不太合理。尤其是主食,对血糖的影响最大,应该尽量晚点吃,先吃升糖指数低的食物。

对糖尿病人来说,按照“清汤→纤维类(蔬菜)→蛋白类(肉蛋)→碳水类(主食)”这个顺序来吃饭,对血糖影响会更小。

3

减慢吃饭速度

吃得太快,肠胃来不及消化食物,不容易产生“饱腹感”,不知不觉就会吃多,导致餐后血糖超标。

另外,大量食物同时进入胃肠道,集中消化吸收,既增加了胃肠道负担,还会使血糖短时间内快速升高,不利于餐后血糖控制。

早餐最好不少于15分钟,中餐和晚餐可以控制在半小时。无论是否有糖尿病,细嚼慢咽都是很好的进餐习惯。

4

降低主食升糖指数

主食是一餐中对血糖影响最大的部分,从主食下手,也是很好的降低餐后血糖的办法。

精米白面升糖指数高,做饭的时候,可以添加一部分粗粮、豆类、蔬菜等升糖指数低的食材,降低主食整体的升糖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