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疮糖尿病(疥疮皮肤病会传染吗)
这个病,长期被误诊可能自杀,强烈呼吁大家熟知该病!
大家好,我是李医生。
后台一直有很多朋友给我留言,要我讲讲这个病。好,我们用几个病例的形式来汇报这个疾病,希望能引起大家警惕。
病例一:患者女性,36岁,因为“间断性肢体无力、心悸、头晕2年余”就诊医院,而且是反复就诊,肢体无力、心悸、头晕,这都是比较常见的症状,尤其是心悸、头晕,一般涉及到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疾病,肢体无力也常常被以为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疾病,比如有没有中风,有没有甲亢性肌病等。
这个病人多出就诊,拿了很多药物,效果都不好。后来以为是低血糖,低血糖也会导致肢体无力、乏力、心悸、头晕的,但给予升高血糖治疗效果也不好。多次进行各种检查都没有发现异常。后来一个医生仔细,发现患者伴有情绪紧张、失眠、胃口不好等情况,建议转诊心理科,最终被诊断为“抑郁症”。给予药物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心悸、头晕等症状也逐渐消失。
病例二:患者男性,49岁,因“上腹痛、恶心、食欲缺乏反复发作1年”就诊,患者做过胃镜,诊断为浅表性胃炎,但治疗效果不好。还是反复发生上腹痛、恶心、胃口不好等情况,而且睡得也不好,体重减轻,来看医生的时候,患者情绪低落,自以为自己这个病治不好了,是不治之症,情绪消极。医生比较警惕,发现患者声音低微,怀疑这个怀疑那个,还说得了绝症,活着痛苦,生不如死,经抑郁量表测定总分35分,考虑抑郁症。
最终给予氟西汀、碳酸锂治疗,病情逐步好转,1个月后痊愈,恢复工作,重新测量抑郁量表是12分。
跟大家提一句,胃镜说的浅表性胃炎其实就是没啥事,一般人做胃镜可能都有这个诊断,不要自己吓自己。
病例三:患者男性,29岁,因感全身瘙痒反复发作1年余就诊,1年前他开始觉得背部瘙痒,到医院就诊,诊断为过敏性皮炎,治疗效果不好,后来发展到四肢、胸腹部瘙痒,有时候瘙痒难以忍受,不得不到处求医,考虑疥疮、糖尿病接触性皮炎、湿疹等等,西医中医都看了,就是不见好转。
后来有医生细心,发现患者除了皮肤瘙痒以外,整个人意志比较消沉,而且这大半年都已经辞职在家,闭门不出,郁郁寡欢,经抑郁量表测定总分32分,诊断抑郁症。给予治疗2个月后痊愈,再无皮肤瘙痒。自此可认为皮肤瘙痒是抑郁症本身引起的。
通过上述三个病例,大家应该知道咱们的主题是抑郁症了。
抑郁症离我们并不远,身边就有不少人是有抑郁症的。2009年的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抑郁障碍月患病率(看清楚,是月患病率)为2.0%。2010年WHO的调查结果显示,发达国家抑郁障碍年患病率5.5%,发展中国家5.9%。另外,大约70%的抑郁症会复发,20%左右成为慢性难治性患者,还有10%的患者最终自杀死亡。
我几个平台(知乎、微博、公众号)都有不少读者跟我联系,希望我发一些关于抑郁症的文章,这也证明抑郁障碍真的不是一个少见问题,大家要警惕,当有所怀疑的时候,一定要记得看医生。
李医生郑重跟读者们说一句:抑郁症是病,冠心病是病,慢阻肺是病,乙肝是病,哮喘是病,都是病,只不过抑郁症是精神上的疾病,其他是肉体上的疾病,都得治疗,不要觉得精神上的疾病就丢人、自卑、讳疾忌医,千万不要,精神上的疾病很多也是跟神经系统有关,这都需要治疗的。普通人也不要觉得抑郁症就恐怖,冠心病不恐怖,这种认识也是不对的。
必须坦诚,李医生接触抑郁症比较少,平时工作中很少遇到这类病人,我对抑郁症的印象还是大学课本和实习阶段在精神病医院跟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患者的交流,那也只持续了2个星期时间,认知不多。下面资料来源教材、文献:
1.为什么会患抑郁症?
研究显示创伤和不良生活事件与成年抑郁症的起病风险和严重程度明显相关。应激性生活事件也是重要危险因素。
但抑郁障碍的病因迄今未明,所以没办法完全治愈。关于病因,目前有许多假说,包括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心里社会因素等。
抑郁症有家族聚集现象,患者的双亲、同胞、子女中患抑郁症的人数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所以有人认为抑郁症跟基因有关。但一般认为基因仅仅决定抑郁症的易感性,而环境则是抑郁症发生的触发器。换句话说,抑郁症的发生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神经生物学呢?这个比较复杂,主要是一些神经递质的异常分泌引起发病,到研究不够彻底,也不能完全解释,只能说是一个假说。
心理社会因素是很关键的,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在首次发病时存在一定的心理社会因素,比如不愉快的事件,特别是严重生活事件(比如父母离异、受虐待等等)、接踵而来的事件或长期应激性事件(比如婚姻不和睦、冷暴力等)。
总的来说,抑郁症病因不是完全明确,当它要来的时候,我们预估不到,但要做到警惕,早期发现。
2、抑郁症会有什么症状?
心境低落、兴趣丧失和愉快感缺乏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
所谓的心境低落是很容易理解的,就是心情不好,情绪低落,甚至悲观绝望,觉得这辈子就这样了,这个病治不好了,对人生失去了盼头,甚至自寻短见。
以往喜欢的活动、节目等等都突然之间不喜欢了,比如以往喜欢唱歌、吹笛子,突然就不想开嗓子了,笛子也束之高阁了。整天唉声叹气,双眉紧锁、愁容满面,沉默少言。
多数患者还会伴有焦虑、容易被激怒等。
思维迟缓,自觉脑子转得慢,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能集中,对一切感到悲观,这种悲观是装不出来的,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回忆过去,会把一些小事夸大,认为是不可原谅的罪过,比如平时偷了同桌的橡皮擦,同桌高考落榜,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则怪自己。思考未来,感到前途渺茫,自己是累赘,悲观,生不如死。严重者有自杀行为。
言语动作减少,这是心境低落的外在表现。患者沉默寡言,动作缓慢,活动减少。严重者可能卧床不起,不吃不喝,懒于梳洗,平时爱干净的人突然变得邋遢,不爱做家务。
上述是抑郁症的典型表现,也是跟大众熟知的抑郁症表现。
但抑郁症还会有躯体症状,这些躯体症状,往往会给人造成误会,让患者本人、旁人、甚至是医生产生错觉,从而做出疾病的错误诊断。比如文中一开头的那三个病例,就是错把抑郁症认为其他疾病。
常见的躯体症状包括:睡眠困难、食欲下降、体重减轻、便秘、性欲减退、闭经、腰酸背痛、肌肉疼痛、头痛等。
我找到一份研究,纳入112例抑郁症患者,分析他们的躯体症状,如下:
112例抑郁症患者的躯体症状
症状
n(%)
入睡困难
96(85.7%)
早醒
83(74.1%)
头痛、头晕
82(73.2%)
耳鸣
80(71.4%)
乏力
86(76.8%)
胸痛、胸闷
84(75%)
多汗
63(56.3)
心慌、气短
61(54.5%)
喉头堵塞
27(24.1%)
口干
33(32.1%)
腹胀、腹痛
38(33.9%)
体重减轻
36(32.1%)
便秘、腹泻
33(29.5%)
恶心、嗳气
31(27.7%)
食欲减退
25(22.3%)
性欲减退
31(27.7%)
月经紊乱
26(23.2%)
尿频、尿急
24(21.4%)
周身不适
38(33.9%)
颈肩背或腰部酸痛
16(14.2%)
3、怎么判断自己有抑郁症?
抑郁症的诊断不算太难,当有上述表现的时候都要警惕。可以对着以下表格来看,同时符合ABC才能考虑诊断。A可能比较容易处理,难点在C。因为诊断抑郁症首先要排除一些躯体疾病,比如一些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会有类似抑郁症表现,但是经过治疗甲减是可以恢复的,不能诊断抑郁症,所以心理科门诊老师通常都会给病人查甲状腺功能,目的就是排除甲亢或者甲减的影响。
还有,肝豆状核变性或者其他肝炎可能出现类似抑郁症的表现。
一旦怀疑自己有抑郁症可能,或者身边人有这个可能性时,尽早建议他们到专业机构就诊,尽早做出抑郁症诊断,尽早干预。再次强调,抑郁症也是一种病,不要把抑郁症妖魔化,病人之所以会有奇怪的认知,那是因为病了。就跟精神分裂症一样,病人是痛苦的,药物是可以解决问题的,即便不能全部解决,但是可以大部分解决,对患者及其家庭来说都是可以救命的。
4、怎么治疗抑郁症?
抑郁症的治疗目标是:抑郁症状缓解(临床治愈),功能水平恢复到病前状态。目前倡导的是全程治疗,即急性期治疗、巩固期治疗、维持期治疗,换句话说,不要随便停药。
为什么不要随便停药?因为抑郁症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所以需要长期治疗。要让患者及家属都知道,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要长期服药控制。不能治愈的疾病太多了,抑郁症并不是独此一家,冠心病、哮喘、慢阻肺、高血压、乙肝、糖尿病、大部分癌症等等,哪一个是可以治愈的?基本都是需要长期用药物控制治疗。
药物治疗是最主要的手段,而且药物多种多样,但总体疗效差不多,50%-70%的有效率,目前首选的有效抗抑郁药物如下:
抗抑郁药物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调节剂
其他
5-羟色胺调节剂
三环/四环类抗抑郁药
西酞普兰
艾司西酞普兰
氟西汀
帕罗西汀
舍曲林
氟伏沙明
文拉法辛
度洛西汀
安非他酮
米氮平
曲唑酮
阿米替林
多塞平
丙咪嗪
马普替林
米安色林
(图表整理自:《实用内科学》第十五版)
除了药物治疗以外,还有物理治疗,包括改良电休克治疗、跨颅磁刺激。电休克治疗有效率达70%-90%,高于抗抑郁药物的有效率,对于严重抑郁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紧张症状、自杀危险、拒食的患者可作为一线治疗,起效迅速。
我们简单说一下改良电休克治疗。最早的是普通电休克治疗,一开始有医生发现诱导患者癫痫是可以治疗精神障碍、抑郁症的,后来发展到用电休克疗法, 就是短期内让患者大脑过一遍电流刺激,诱发癫痫,从而控制精神障碍疾病。想必大家也听说过,让患者过一次电,猛烈的抽搐,然后精神障碍方面短暂控制住了。但电休克疗法看起来太残忍,似乎在惩罚患者一样,而且也容易引起很多并发症,甚至容易强烈肌肉收缩而导致骨折。
现在我们电休克疗法都是改良的了,先给患者注射镇静药(失去意识、感觉不到痛苦),然后注射肌肉松弛药(让患者肌肉不会痉挛),再给予电刺激,这时候患者大脑会有癫痫波形,但是肢体不会抽搐,感觉更舒服了,家属看起来也会觉得更加人性化,而不像以前那样需要几个人按住患者那般恐怖。
但这种改良版的电休克治疗也是有风险的,因为要注射镇静药、肌松剂,患者在治疗期间会失去自主呼吸,这就需要操作者(通常是麻醉科医生)高度关注患者情况,给予辅助呼吸维持患者氧合,让患者顺利恢复自主呼吸。现在又有改良版再升级,使用的是更长效的肌松剂,然后用上麻醉机,患者就更安全一些,治疗效果也更好,但动作也很大,每次都要类似手术全麻那样。
总的来说,改良电休克治疗是一个办法,但一般用于比较严重的、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而且也不是一次两次就能成功的,需要好几次一个疗程,并且以后仍然可能复发,还是得配合药物治疗。
5、什么时候可以停药?
刚刚我们讲了,抑郁症最好长期用药控制治疗。急性期好转后,还要巩固期,预防复燃。巩固期4-9个月,治疗药物剂量与急性期相同。过了巩固期后,进入维持期治疗。
原则上长期用药才是最安全的。但是部分患者控制的比较理想,而且实在是不愿意长期用药,那能不能停药呢?可以尝试,但是有风险。如果病情稳定,在维持期一段时间后可逐渐药物减量。避免突然停药,要逐渐减量。停药后最初2个月是复发的高风险时期,一旦复发,应及时用药。而且要告诉患者及家属,停药后有复发风险,还有停药综合征等。
希望所有抑郁症患者都能得到合适的治疗,当自己有上述情况时,不要讳疾忌医,一切症状都是疾病导致的,不是真实状况。你认为前途渺茫、生不如死,事实上也并非生不如死,而是疾病引起的,用了药物是可以改善这种情况的。
祝福。
来源 听李医生说(O31)
健康科普堂 | 糖尿病会引起皮肤病吗?
糖尿病病人会合并许多皮肤病,其中有些皮肤病是没有糖尿病的人也可能会发生,只是糖尿病病人更容易发生,包括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和皮肤瘙痒。还有一些皮肤病是只会发生在糖尿病病人身上的,如糖尿病性皮肤病变、糖尿病脂性渐进坏死和糖尿病大疱病等。
许多种细菌感染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睑腺炎(眼睑腺体感染),疥疮,毛囊炎,皮肤和皮下组织深层感染,指甲感染,糖尿病足等。
1.症状:发炎的组织通常会发烫、肿胀、发红和疼痛。许多不同的病原体会导致感染,最常见的是葡萄球菌。一旦被细菌感染就很有可能会危及生命,尤其是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如糖尿病足病。现在由于抗生素和更好的血糖控制的方法,细菌引起的死亡是罕见的。但即使在今天,糖尿病患者仍然比其他人更容易被细菌感染。
2.治疗:细菌感染可以通过抗生素和控制血糖来治疗。医生认为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平时良好的皮肤护理,减少感染的几率,如糖尿病病人有下肢神经病变,那么他的保护性感觉丧失,就会发生糖尿病足病。如果认为自己被细菌感染了,一定要及时就医。
1.症状:糖尿病患者真菌感染的罪魁祸首通常是白色念珠菌。这种类酵母真菌可以造成潮湿发痒的皮疹,被小水泡和鳞片包围的红色区域。这些感染通常发生在温暖、潮湿的皮肤褶皱里。常见真菌感染区域有乳房下,指甲,手指和脚趾之间,嘴角,包皮下,腋窝和腹股沟。常见的真菌感染包括股癣、脚癣、环癣和造成瘙痒的阴道感染。真菌感染也是发生糖尿病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2.治疗:如果你认为自己被酵母菌或真菌感染了,一定要及时就医。
三、瘙痒1.症状:局部瘙痒通常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病人。它可以由酵母菌感染、皮肤干燥或血液循环不良引起。血液循环不良引起的瘙痒通常在腿部较低的位置。
2.治疗:如果发现身体瘙痒后,一般可以自己进行治疗。限制自己洗澡的次数,尤其是湿度低的时候;使用温和的肥皂,沐浴后用保湿身体乳。
四、黑棘皮病1.症状:黑棘皮病是指病人在颈部、腋下和腹股沟的地方出现棕褐色或棕色凸起。有时他们也出现在手部、手肘和膝盖上。黑棘皮病通常出现在严重超重的人身上,是肥胖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抵抗的皮肤表现。
2.治疗: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减肥。一些乳霜可以使这些斑点看起来好点。
五、糖尿病性皮肤病1.症状:糖尿病可引起局部血管的变化。这些变化导致的皮肤问题称为糖尿病性皮肤病。这种皮肤病通常看起来呈浅棕色,鳞片状。这些鳞片可能是椭圆形或圆形,有些人误认为是老年斑。这种疾病通常发生在腿部的前面,但两条腿受影响的程度可能不太相同。这些鳞片不会疼痛、破皮或发痒。
2.治疗:这种糖尿病皮肤病是无害的,不需要治疗。
1.症状:这是糖尿病病人另一个由于血管变化引起的疾病。这种病导致的斑点类似于糖尿病皮肤病,但是看起来更少、更大、颜色更深。糖尿病脂性渐进坏死一般开始于粗糙、发红、凸起的区域。随后,它看起来是一个有着紫色边界的亮亮的疤痕。皮肤下的血管可能会变得更容易看到,有时会导致瘙痒和疼痛,有时这些斑点会破裂。
2.治疗:只要溃疡不破,一般就不需要去进行治疗。但如果溃疡破了,就一定要及时就医。
七、过敏反应1.症状:皮肤过敏反应可能是由药物作用所导致的,如胰岛素或糖尿病药物。
2.治疗:如果病人认为自己正在对某种药物反应,应该及时就医。留心观察注射胰岛素的位置是否发生皮疹、凹陷或突起症状。
八、糖尿病性大疱病1.症状:这是许多糖尿病病人就诊于医院皮肤科和内分泌科的原因之一。糖尿病水泡会发生在手指背面、手部、脚趾、脚部,有时会发生在腿上或前臂。这些溃疡看起来像烧过的水泡,常常发生在糖尿病性神经病患者身上,溃疡看起来比较大,无痛,并且周围没有发红。
2.治疗:通常能够在三个星期内自己痊愈,并且没有伤痕。唯一需要的治疗是控制血糖水平。
总之,糖尿病病人会发生许多皮肤病,一定要到内分泌科控制血糖达标,并且及时到专业的皮肤病医院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本期专家】甘宇,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沈阳市糖尿病足病诊治中心主任,主任医师。辽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干细胞工程专业委员会中青年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分会常委、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分会常委、辽宁省免疫学内分泌免疫分会常委、辽宁省预防医学会第一届糖尿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组织工程研究》等杂志编委。主要研究方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痛风及骨质疏松症的诊治。尤其在糖尿病足病难治性溃疡利用中西医结合诊治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八旬老人住养老院40多天患传染性疥疮 家属:入院前没这些病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5月6日消息(记者 王洪旭)近日,在海口工作的市民马先生有些懊恼,原本想着送母亲到条件较好的养老院养老,让老人得到更专业的护理和照顾,然而母亲住院40多天,养老院就打来电话通知,母亲全身浮肿、病情严重,需要接出去送医治疗。
经医院检查,马先生的母亲患消化道出血、疥疮等疾病,目前还在住院治疗中。家属称,老人入院体检没有这些病,质疑养老院护理不到位、不专业。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
位于海口市新埠岛的海口普亲养老院。记者 王洪旭 摄
投诉1:住养老院40多天 老人患消化道出血、疥疮
今年2月25日,马先生将85岁的母亲送到位于海口市新埠岛的海口普亲养老院养老,前面20天家属每天去看望,老人情况比较正常,后来因疫情封控不能探望,由养老院负责照顾和看护,家属只能通过微信、电话了解老人的情况。
然而,4月11日,马先生接到该养老院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告知其母亲陈阿婆全身浮肿、病情严重,需要接出去送医治疗。
“当天接到电话时比较晚了,第二天早上我就接老人去看病。”马先生说,马先生将母亲送到海口市人民医院检查,入院时老人意识有些模糊,对答不切题,眼睑水肿,全身皮肤可见红色斑丘疹,经诊断为缺铁性贫血、消化道出血、疥疮等疾病,住院治疗10多天后,又转院到海南省第五人民医院治疗湿疹、疥疮等。
马先生的母亲在医院治疗疥疮,姐姐负责照顾。受访者提供
“姐,妈现在啥情况?晚上能睡觉不?”“比之前好点了,但晚上还是睡不着,挠痒痒。”5月5日下午,马先生与在海南省第五人民医院(海南省皮肤病医院)照顾母亲的姐姐视频通话,了解患疥疮的母亲康复情况。
目前,马先生的母亲浑身还有疹子,需要输液、敷药等治疗。马先生说,因为之前不知道疥疮会传染,没有做好防备,他的姐姐在医院照顾母亲也感染了疥疮,因此只好由姐姐一人负责在病房里照顾母亲。
家属:养老院照护不到位 应赔偿老人就医费用
对此,马先生表示,其母亲入院前做了体检,没有疥疮和消化出血这些病,老人有糖尿病和脑梗病史,但疥疮这种传染病史没有。对此,他质疑海口普亲养老院在疫情封控期间,未照顾和护理好老人,导致老人消化道出血和感染疥疮。
马先生出示母亲的诊断病历。记者 王洪旭 摄
马先生说,在把母亲送进海口普亲养老院之前,他们实地考察,觉得这家养老院条件还比较可以,一个月住养费用6000多元,办理的是特级护理,谁曾想老人却患上了疥疮、消化道出血和贫血等。
对此,马先生要求养老院退还住养费和赔偿老人住院治疗费用,以及家属从老家赶来照顾老人的交通费用等。
投诉2:老人患褥疮等病重送医 家属:养护责任缺失
5月5日下午,就在记者采访马先生母亲的遭遇时,另一位老人谢阿公的家属也向记者反映,她也遇到老人在海口普亲养老院住院养老,养护责任缺失导致老人病重的情况。
谢女士说,她的父亲今年60岁,去年10月入住海口普亲养老院A3养老区,老人有阿尔兹海默症、脑梗病史。入院时,老人的精神好、营养中等,大小便正常;行走稍有不便,要用老年人拐杖。
谢女士出示父亲的诊断病历。记者 王洪旭 摄
“刚开始的时候,我在这里陪了他一个星期才放心,放到这里,然后基本上一个星期来看两三次,推他到院子里面慢慢走。”谢女士说,养老院里有理疗科,她也交了理疗费用,请医生帮父亲做理疗,老人的精神状态还可以,养老院工作人员每天发出来的照片精神状态都很好。
今年3月开始,谢女士的父亲就经常卧床,由于疫情封控原因,也不能进养老院照顾。“我怀疑他们没有护理到位,老人在卧床的情况下也没有及时翻身。”谢女士说,今年4月9日,她的弟弟打电话询问病情后才知老人病情已较严重。
谢女士的父亲。受访者提供
4月10日,养老院工作人员打120急救电话送老人到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进行抢救,诊断患上社区获得性肺炎、双肺气肿、骶尾区Ⅲ期压疮、重度营养不良等14种疾病。谢女士认为,其父亲所患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双侧胸腔积液、低蛋白血症、骶尾区Ⅲ期压疮、重度营养不良等病症,是因为养老院的养护工作责任心严重缺失造成。
谢女士说,她的父亲在医院住院治疗10天后,目前出院在家疗养,但恢复情况较差,大面积褥疮、严重的低蛋白血症导致现在只能是插鼻饲管和尿管。对此,家属要求海口普亲养老院赔偿老人后续治疗和护理费用,但目前未达成一致。
养老院:退还一老人8000多元住养费 承担另一老人自付费用的50%
海口市普亲养老院院长苑女士表示,马先生的母亲陈阿婆在养老院住了40多天,之前老人患有轻度贫血,家属后面才提供的,住进来时有心衰、脚有水肿,当时带着利尿的药进的养老院。
老人住院期间,护士长跟马先生的女儿沟通比较多一点,期间又给马先生的女儿说奶奶的脚水肿了,当时就让吃利尿的药,后来水肿严重就建议家属带老人到医院治疗。
对于老人患疥疮的问题,苑女士表示,目前也不知道疥疮是否在养老院感染的,老人送医后,他们请了海南一家医院皮肤科医生到养老院义诊,没有发现老人有疥疮,但发现部分老人有湿疹,部分老人有真菌感染;部分长者有神经性皮炎等。
对于马先生提出的诉求,苑女士表示,经海口市美兰区民政局等部门组织协商,养老院愿意退还马先生8000多元的住养费用,但老人住院治疗的费用,经向公司汇报,目前不能明确是养老院的原因引起的,因此不愿承担;目前双方未达成一致。
对于谢女士的诉求,苑女士表示,也是经过海口市美兰区民政局等部门组织协商,他们愿意承担谢阿公住院治疗费用(报销后自付部分1.2万元)的一半,即愿意承担6000元医疗费,但与谢女士提出的赔偿金额相差甚远,目前双方未达成一致。
对于老人的遭遇,马先生、谢女士都深感痛心,对于养老院的回应,他们表示,不排除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老人权益。
对此,海口市美兰区民政局钟副局长表示,对于两位老人的遭遇,他们也组织家属与养老院进行了协商,但目前没有证据,养老院工作人员对老人护理存在问题,而老人在养老院患上疾病,需要通过专业的鉴定,若通过司法鉴定后,将能更好地明确责任,双方协商未达成一致,建议走司法途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