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枣糕糖尿病(枣糕糖尿病患者可以吃吗)

老王健康Talk 0
文章目录:

贵州一66岁老人爱吃黑枣糕,多年后体检,他的身体情况如何?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黑枣糕,这种黝黑发亮、香甜软糯的传统糕点,凭借其独特的口感和“滋补”名头,俘获了不少人的味蕾。

尤其在一些地区,黑枣糕更是逢年过节、走亲访友的“必备佳品”。

有人说,黑枣糕营养丰富,有助于补血、养颜,甚至还能改善睡眠、增强体质。

然而,也有声音指出,黑枣糕含糖量高,长期食用可能对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在纷繁的说法中,有一个关键问题被忽略了:长期食用黑枣糕,到底对身体是好是坏?

一位66岁的贵州老人,多年来将黑枣糕作为零食和日常点心,结果在体检时发现了一些让人意外的身体状况。

今天,就来深入解析黑枣糕的成分、营养价值,以及长期食用可能带来的健康影响。

黑枣糕,顾名思义,以黑枣为主要原料,再辅以糯米粉、白糖、蜂蜜、鸡蛋等食材蒸制而成。

它不仅外观诱人,口感绵软,还散发着一股天然的甜香。

然而,这种“甜蜜”的背后,暗藏着不少健康玄机。

1. 黑枣的营养价值

黑枣,又称滇枣,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特别是维生素C、铁、钙、钾等微量元素较为丰富。

每100克黑枣大约含有6.6毫克铁,对缺铁性贫血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 维生素C:有助于促进铁的吸收,增强免疫力。
  • 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 天然糖分:为身体提供能量,但过量摄入可能引发血糖波动。

2. 糯米粉:双刃剑

黑枣糕的另一个主要成分是糯米粉,它赋予糕点黏糯的口感。

糯米粉富含碳水化合物,可以提供能量,但它的血糖生成指数(GI值)较高,糖尿病患者食用后容易引起血糖快速升高。

此外,糯米制品黏性较大,消化速度较慢,胃肠功能较弱的人群可能会感到腹胀或消化不良。

3. 糖分:隐形健康杀手

黑枣糕的甜味大多来自于白糖、蜂蜜和黑枣本身的糖分。

过量摄入糖分可能导致肥胖、血糖升高、牙齿龋坏等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每日糖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的10%以内,但很多人一块黑枣糕下肚,糖分摄入可能已经超标。

4. 热量不容小觑

黑枣糕虽然个头不大,但热量惊人。

每100克黑枣糕的热量大约为250-300千卡,相当于一碗米饭的热量。

一些人习惯将黑枣糕作为下午茶或零食,长期食用,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摄入过多热量,导致体重增加。

66岁的贵州老人多年来爱吃黑枣糕,那么,他的身体状况如何呢?

长期食用黑枣糕可能带来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血糖波动风险增加

黑枣糕中含有较高的糖分和高GI食材(糯米粉)。

长期过量食用,容易引起血糖波动,增加胰岛素抵抗的风险,甚至可能诱发2型糖尿病。

有研究指出,长期高糖饮食会导致血糖耐受性下降,尤其是中老年人,胰岛功能逐渐减弱,更容易因为高糖摄入而血糖失控。

2. 脂肪肝风险升高

过多的糖分和高热量食物会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堆积在肝脏中,可能导致脂肪肝。

数据显示,中国成人脂肪肝患病率约为25%,其中很大一部分与长期高糖、高热量饮食有关。

3. 体重增加

每100克黑枣糕高达300千卡的热量,长期食用容易引起热量过剩,导致脂肪堆积,体重逐渐增加。

肥胖不仅影响外观,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

4. 消化不良

糯米黏性较大,消化速度较慢。

长期食用黑枣糕,特别是对于一些胃肠功能较弱的中老年人,可能引发胃胀、腹泻、便秘等问题。

5. 牙齿健康受损

黑枣糕甜度高,黏性强,容易粘附在牙齿表面,增加蛀牙的风险。

尤其对于牙齿本就松动或脱落的老年人,长期食用可能加重牙齿问题。

黑枣糕并非“十恶不赦”,合理食用,依然可以成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

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控制食用量

  • 每次食用量控制在1-2小块(约50克)。
  • 不要将黑枣糕作为主食,而应作为偶尔的零食或甜点。

2. 搭配其他食物

  • 搭配一些高纤维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有助于减缓血糖上升速度。
  • 搭配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增加饱腹感,避免暴饮暴食。

3. 注意进食时间

  • 尽量避免空腹食用,以免刺激胃黏膜。
  • 晚餐后避免食用,以免影响夜间血糖控制。

4. 定期体检

  • 定期监测血糖、血脂、肝功能等指标,了解身体状况。
  • 出现不适症状,如胃胀、腹泻、血糖升高,应及时就医。

除了黑枣糕,还有哪些常见的“养生甜点”被过度吹捧?这些食物在长期食用后,可能带来哪些健康隐患?如何科学地在日常饮食中平衡甜点摄入?

许多传统甜点,如红枣糕、桂花糕、芝麻糊等,都被冠以“养生”之名。

然而,很多人在食用这些食物时忽略了它们的高糖、高热量属性,反而让健康受到了潜在威胁。

如何正确看待这些食物,科学选择和控制食用量,才是关键问题。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资料参考

[1]刘菊英.这样避开高糖饮食陷阱[N].人民政协报,2021

“枣糕王”的美食陷阱

每逢下班回家,总是会路过一家叫“枣糕王”的店子,无论什么时候,这家店子前总是排起长长的队伍。枣糕王确实好吃,堪称得上是数一数二的甜点。有相关资料表明:枣糕王是“满汉全席”中的汉族糕点之一,原是清朝宫廷御用糕点,其味香远,入口丝甜,含有维生素C、蛋白质、钙、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既能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还有保护肝脏、增加肌力、养颜防衰之功效。

不仅好吃,而且还营养丰富保健奇特——这是许多人眼里对枣糕王的印象。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美食陷阱一:糖分含量太高

枣糕制作主要以红枣、蜂蜜、红糖和面粉为原料,稍微有一点营养学知识的朋友都会知道,这四大原料,任何一个原料的含糖成分都非常高——红枣约为60-70%,蜂蜜约为70-80%,红糖约为95%,面粉约为70-80%。除了面粉中的糖是复杂的多糖(淀粉)之外,其他三种原料的糖均为单糖或双糖,单糖或双糖在胃中被吸收的速度非常迅猛,升高血糖的能力自然很强大,这对糖尿病人或是已经被诊断有高血糖的人群是尤为不利的。

而从能量的角度考虑,糖分摄入过多自然是不好的——除非你希望自己的腰上多出几层游泳圈。多余的糖分如果在体内没有得到充足的利用,就会变成脂肪储存起来。夏天马上就要到了,若你是个爱美之人,那么对枣糕王,浅尝辄止一下就好了。

美食陷阱二:VC少得可怜

以上提到的四种枣糕的制作原料中,蜂蜜、红糖、面粉中的VC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么红枣呢?有人认为,红枣的VC含量很丰富,其实这是一个误区。VC含量丰富的,是鲜枣,不是红枣。

红枣也称干枣,是经过鲜枣经过水分挥发后得到的水果干。鲜枣的VC含量约为200mg/100g,而大家都知道,VC是水溶性的,在鲜枣水分挥发的过程中,VC实际上也跟着水分的流失损失了不少,最后得到的红枣——VC含量仅有约5mg/100g。两个数据,一目了然,再加上枣糕烘培过程中的高温环境,VC更是被破坏得可以用“荡然无存”一词来形容。因此,想着多吃点枣糕就能补补VC,那真是有点“天方夜谭”了。

美食陷阱三:反式脂肪偷偷藏

虽然枣糕的主要原料是红枣、蜂蜜、红糖和面粉,不过有些店家为了让枣糕口感更好,味道更香,在制作的过程中也会适当添加一些黄油、奶油等油脂。而这些油脂在高温烘培的环境下,其中的脂肪酸或多或少都会有产生反式脂肪酸的风险。

反式脂肪酸已被科学确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大杀手,普通脂肪酸在体内代谢只需7天,而反式脂肪酸在人体内的代谢时间可高达51天,此外,反式脂肪酸的促肥胖能力是饱和脂肪酸的3倍。

因此,对于反式脂肪酸,我们是能少碰就少碰,能不碰就不碰。对待可能藏有反式脂肪酸的枣糕,我们自然也不能大快朵颐。

综上所述,送给大家一句话:枣糕虽好吃,也别贪多哦!

简单美味,枣糕走起

今天做家庭版枣糕~~

By 圆圆的丁香

用料

  • 大枣 400克
  • 鸡蛋 8个
  • 红糖 70克
  • 低筋面粉 480克
  • 小苏打 10克
  • 白芝麻 适量
  • 松仁 适量
  • 花生油 400克
  • 木糖醇 100g

做法步骤

1、1、400g红枣洗好,煮10分钟,去核切碎备用;

2、2、将8个鸡蛋打入盆中;

3、3、加入70g红糖(使得枣糕颜色较好);

4、4、加入100g木糖醇,(因为家里老人需要少糖,所以加入了大量的木糖醇,少量红糖,也可以单加红糖,喜欢甜点的朋友可以量大一些)

5、5、加入400g花生油(也可以是其他的玉米油,葵花籽油等均可),搅拌均匀至糖全部融化;

6、6、分多次加入480g低筋面粉和10g小苏打,翻拌均匀;

7、7、翻拌时,从下往上,(禁止采用顺时针或逆时针搅拌);

8、8、加入备好的红枣,继续翻拌;

9、9、烤箱烤盘铺好锡纸,倒入拌好的面糊,震动3-5下,撒上芝麻和松仁(孩子喜欢吃);

10、10、烤箱160℃预热10分钟,烘烤30分钟;

11、11、成品;

大枣的饮食禁忌

湿盛或脘腹胀满者忌食;有宿疾、食积、便秘、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糖尿病患者;虫枳龋齿、牙病作痛及痰热咳嗽患者不宜食用;湿热重、舌苔黄的人不宜食用。

枣虽好,但吃多了会胀气,因此应注意控制食量。可以经常食用,但不可过量;如果有腹胀的人,也不适合喝枣水,以免生湿积滞,越喝肚子的胀风情况越无法改善。

体质燥热者,也不适合在月经期间喝枣水,这可能会造成经血过多。

做菜好吃都有技巧,我的每道菜都有小妙招,大家搜索“豆果”可以直接查看我的菜谱!

喜欢这个食谱记得收藏、关注哦!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对这道美食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