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糖尿病(糖尿病死法)
糖尿病病人最后都是咋去世的?医生:身体早有2预兆,自己忽略了
(为帮助理解文章内容及主题,故事情节为虚构,请理智阅读!)
林大爷今年六十二岁,在几年之前被确诊了糖尿病,在刚开始的时候,林大爷并不在意糖尿病这个问题,因为没有影响到他的日常生活。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糖尿病所导致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多,他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开始进行控制。
但是此时糖尿病并发症已经初显,他想要继续控制就变得困难了很多。
后来家人又领着林大爷去做了相关的检查,检查结果出来之后,医生说:“都已经这么严重了,怎么现在才来看呢?”
原来林大爷的身体情况已经算得上病入膏肓了。
可能很多人都不了解,糖尿病确实是可以死人的,那么糖尿病的病人最后都是怎么去世的?当身体出现什么样的征兆是需要注意的呢?
一、糖尿病人都是咋去世的?1、脑中风
其实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是由于并发症导致的去世,最常见的就是脑卒中,也就是平时说的脑中风,而脑中风又包括脑出血和脑梗塞。
现在脑部疾病导致的突发死亡已经非常常见了,而有糖尿病所引起的脑中风病例也非常的多。
关于这个数据统计,在2015年《中国脑卒中血糖管理指导规范》当中有明确指出,脑卒中的患者当中就有患有糖尿病的,并且比例高达35%。
而且关于脑卒中复发也与高血糖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有很多的糖尿病患者可能是由于这个并发症突然间死亡。
2、糖尿病肾病
有绝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亡的因素就是糖尿病肾病,也就是尿毒症。
尿毒症其实属于一种肾病发展到一个阶段的名词,治疗尿毒症的方式就是透析,但也达不到根治的治疗只是延长了患者的寿命。
而糖尿病越来越严重,对肾部的损伤也更严重,死亡的风险就会随之增加。
3、酮症酸中毒
这种并发症属于一种非常急性的,所以其死亡率是很高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一直都处于较高位的状态,当糖没有办法变成身体当中的能量时,身体就会缺少能量,这样就会分解自身的脂肪。
在这种情况下酮体达到一定程度,酸碱平衡被破坏掉,就会出现中毒。
由于该种病症属于一种急症,所以当发现不及时,直接就会昏迷,最终大脑出现水肿到死亡。
4、心血管并发症
之所以建议糖尿病患者平时要注意控制血糖,就是因为其导致并发症的情况比较常见。
心血管并发症已经成为了现代糖尿病患者的最常见杀手,因为其涵盖的种类比较多,比如心律失常或者是心脏骤停以及心肌梗死等等。
患有糖尿病的人通常要比普通健康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出2~4倍左右。
5、低血糖症
可能很多人对于这个病症并不是很了解,觉得高血糖怎么会有低血糖症呢?
这是因为血糖还会有浓度过低的时候,如果在注射或者是口服降糖药的时候,又没有注意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当血糖过低,人也会因为突然间昏迷出现抽搐和死亡等问题。
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平时注意降糖是对的,但是如果在服用胰岛素,或者是口服降糖药时又没有及时吃东西,这就有可能出现身体上的冲突,从而造成突然的死亡。
以上就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去世的原因,其实简单点来说就是糖尿病所造成的并发症。
而关于并发症的出现,很多的患者并不知道或者是并没有发现其身体已经到达了一个极限。
而医生也有提醒,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其实早就有身体征兆了,具体表现有两个。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长期没有对血糖进行监测,一直都处于血糖超高的状态,那么身体的反应其实会很强烈,只是有些人会忽略掉通常会威胁到生命时,身体会有两个征兆。
1、伤口愈合变慢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受到血糖的影响,其免疫力已经非常低了,这意味着身体当中的白细胞能力已经变弱了。
一旦受伤其伤口愈合的速度会非常慢,因为白细胞没办法正常清除伤口周围的病原菌。
所以就会出现感染之后伤口难以愈合的情况,即使是小小的伤口也能够感受到身体和之前的变化。
所以对于血糖不稳定的人来说,如果发现了这样的问题,一定要及时就医,可能糖尿病已经发展到了比较严重的阶段。
2、口渴情况严重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一个比较常见的情况就是喝水比较多。
而这种症状并非是只出现在初期,因为糖尿病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越来越严重,口渴的情况就会更加严重。
而单纯的靠喝水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一旦身体失水的情况较为严重,就有可能造成危及生命的事情出现。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当身体血糖升高,人的渗透压也会有所变化,升高之后肾小球没办法正常的发挥作用。
这时身体里的葡萄糖就会随着尿液排出身体当中,所以人会有口渴,多尿的情况出现。
糖尿病是一种可以威胁到生命的疾病,以上这两种情况如果出现了,一定要及时注意,千万不要不当回事,当发现血糖升高时就应该做好平稳血糖的工作。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糖尿病患者几乎都活的不长,但其实也有长寿的糖尿病患者,这是因为他们日常在血糖管理方面比较严格,通常表现在以下几点。
1、饮食管理严格
想要平稳学堂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饮食上的管理,这也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关键因素之一。
而细节上的管理在于每日吃的总量不建议超标,糖尿病患者也是一日三餐,但是在主食方面一定要控制好。
所谓的不超标是热量和糖分都不要超标,如果想要控制的精确一些,就是尽量减少个人主食的摄入,而增加副食的摄入。
2、正确合理的用药
对于已经患病的人来说,大部分都是需要吃降糖药进行维持,但是有很多的患者觉得长期吃药太贵了,可能就会舍弃吃药这一项。
这是因为还没有意识到糖尿病的严重性,所以建议药一定要服,而且不能剂量不够,不然的话血糖上升吃的那些药也没有任何的用处了。
而对于药物的服用时间和服用方法也一定要掌控好,在这方面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用药的时间也是不同的。
而关于糖尿病所使用的药物是医生对症下药所开的,千万不要自行服用相关的药物。
像有很多高血压的患者就会听别人说哪种药物好,然后去吃糖尿病患者已经是到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阶段,所以千万不可随意换药,而是要医生检查之后再具体做决定。
3、注意运动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身体虽然免疫力比较低或者是比较脆弱,但是运动也是不可少的。
因为有研究发现有很多的糖尿病患者之所以会患病,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辅助因素,就是平时没有任何锻炼的习惯。
这种情况会导致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而对于已经患病的人来说,如果不注意锻炼的话,血糖也会容易控制的不是很好,所以适当的锻炼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4、保持良好的心情
对于患者来说,在这件事情上也不要太过于焦虑,影响到个人的心情,因为每天都处在焦虑的状态中,也会影响到血糖的平稳,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结语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去世的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并发症,比如脑卒中、低血糖、心血管疾病等等。
而大多数并发症发的可能比较急,都来不及救治,这也就导致糖尿病患者很难长寿。
但是这些并发症在发生之前也不是没有征兆,就是说糖尿病患者严重了会有上文当中所提到的两种征兆。
而想要长寿除了注意身体的变化之外,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做好饮食和运动以及心情上的管理,从而平稳血糖,不让疾病变得更加严重。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文献:
中医娜医生 2024-07-02《糖尿病到最后,都是怎么死的?或“栽”在这6个并发症上了》
乔医生科普 2024-09-18《糖尿病到最后都是咋去世的?医生叹息:去世前,身体有这4个征兆》
康复科医师安恒远 2024-09-07《糖尿病到最后都是怎么去世的?医生:或许身体早有预兆,别再大意了》
华西专家的重磅研究:6成以上糖尿病人的最终死因竟是它!
您现在打开的这篇文章
与 九分之一 的东方人有关
说不定,其中也有您自己
糖尿病
是当前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疾病之一
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目前中国18岁以上成人
糖尿病估测患病率为11.6%
也就是9个成年人里就有超过1人患有糖尿病
并且发病正趋向年轻化
去年8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童南伟医生及团队发表了一项针对超过一万名亚裔糖尿病患者的分析研究结果,震惊了所有医生和患者:
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首次证明6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都归于脑心血管病,动脉粥样硬化正是糖尿病患者的“第一杀手”。
万
人
大
样
本
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前奏”
在普通人的观念里,说到糖尿病,可能第一反应就是从血糖升高开始。
而童南伟医生主持的这项“万人亚裔糖尿病患者研究”,却揭示了糖尿病的最新发现:
中国年轻人糖尿病一般在35~40岁之间出现,但大多数患者在出现血糖升高之前,平均在20岁左右可能就会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前兆。
童南伟医生解释,动脉粥样硬化就是在动脉血管内膜上有脂质斑块附着沉积,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血管腔狭窄,“健康人的血管就像铁水管一样,内壁原本是光滑的,血液畅通无碍。但如果水管里头生了锈,锈斑就会进一步吸附水里的杂质,水管就会逐渐堵塞。”
目前,这项研究以全英文的形式发布在国际权威的糖尿病学术期刊《Journal of Diabetes》。
研究发现:亚裔糖尿病患者60%都是死于动脉硬化恶化导致的疾病,死因排名第一是脑卒中、第二是心梗。
而要降低糖尿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最重要就是解决动脉粥样硬化,所有治疗都应该以保护血管为中心。
对
症
下
药
解决“动脉粥样硬化”做好这三点
早发现
动脉粥样硬化前期无太多征兆,童南伟医生建议20岁以上的人群的体检都应该进行动脉彩超如颈动脉的检查。
同时,有吸烟、早发家族病史、高血压、高血糖、肥胖等高危人群尤其应该注意。
最简单的检查方式就是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检查血管内膜是否有小斑块;血管弹性测定发生弹性降低比早期斑块晚。
踩刹车
发现动脉粥样硬化以后,就需要采取措施刹住病情:
体型上 控制体重
生活习惯上 不抽烟,多运动。能够走路不要坐车,能够站着不要坐着
饮食习惯上 不吃太咸,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摄入粗粮粗纤维。
开倒档
童南伟建议,一旦出现动脉粥样硬化,一定要坚持服用他汀类药物。
这相当于“开倒档”:服用药物之后,少量的血管斑块很可能就会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消除掉。
防
糖
尿
病
该怎么吃?
很多人说糖尿病是“吃出来”的病,这一点也得到了童南伟医生的赞同,因为吃的过多会导致肥胖,肥胖者容易发生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就算还没得糖尿病,也一定要注意吃得科学,像糖尿病一样吃东西。”
他建议,大家在吃东西时一定要关注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上面一般都会标注热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以及钠的含量。
“每个人日常所需的能量和营养是固定的,但是通过什么食物来摄入应该好好规划。就好像一天只能花10块钱,但是怎么花能得到最大的实惠,可是有讲究的。”
随时关注热量卡
都是喝奶,但一罐酸奶就相当于两盒半牛奶的热量,很多人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喝下了并不需要的更多热量。
每个人每天所需的能量是基本固定的(根据性别、体力活动量的不同而有差异),通过营养成分表就能算出自己每天吃下了多少热量。
控制吃糖
有研究表明,当吃下的食物总热量相同时,食物中包含糖的人比完全不吃糖的人更容易发胖,而且吃糖的人更容易产生慢性炎症状态,慢性炎症进一步引起糖尿病、肥胖、动脉粥样硬化、脑心血管病,甚至肿瘤。
盐别吃多
人没有盐是不行的,但吃盐太多也是不行的,会加重肾脏负担,易患高血压、心肌梗塞和胃癌等疾病。
除了炒菜时放的盐外,咱们四川人爱吃的泡菜、吃火锅时的蚝油、零食等都是盐的“陷阱”。
我们同样可以通过营养成分表来关注并控制盐的摄入量。
“真正的蔬菜”要吃够
很多人对“蔬菜”的定义:是除了主食之外都叫菜。
这样会导致一个问题:即使在通过主食摄入了足够的热量之后,还会再通过高热量的“菜”吃下更多。
这类高热量的“菜”包括薯类(土豆、红苕等)、豆及豆制品(胡豆、蚕豆、豆腐等),以及玉米、南瓜、胡萝卜等。当吃这些高热量的菜时,一定要注意相应地把主食的量减下来。
而真正的低热量高纤维“蔬菜”是指有叶子和杆的蔬菜,每天推荐的摄入量是吃八两到一斤。
四川名医是全国首个区域性医患互动社交平台,我们已分类搭建微信群70个,让“同病相怜”的病友们找到属于你们的圈子。
欢迎加入“糖尿病圈”,不仅有相同健康需求的病友们,也有专业的医生,真正实现医患交流、病友交流。
入群方式:关注“成都商报四川名医”微信公众号后,在对话框中输入“糖尿病圈”关键词,系统将自动回复你添加方法,按指示加入群内,与医生在线交流。
ID:scmingyi
关注┃成都商报四川名医
*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内容合作,请致电:028-86780845
本文记者:王欢 王英
本文编辑:王欢
为什么有的糖尿病人能活到八九十岁?生存率受什么因素影响?
有的人才三十多岁就患上糖尿病,想想以前放肆吃喝,从来没有关注过健康,现在得病了心里不禁担忧,这病会不会影响寿命呢?其实这个问题不难回答,不管是什么病,都有人长寿,有人短寿,因为人与人的选择不一样,实际状况也不一样。
得了糖尿病,活到101岁
陈立夫是一个传奇人物,身患糖尿病却活到了一百多岁,他的保养方法令医生夸赞,他还将自己的方法和心得写成一本书《我怎么会活到一百岁》,其中主要谈及两个方面,一个是先天禀赋,体现在四个方面:睡眠、脾气、记忆力、恒心,另一个是后天保养,体现在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能做到这些,怎么不会活到一百岁?
陈老说的两个方面看起来很容易,但是很多人都做不到,有的患者过度依赖药物,认为光吃药就行,平时很少关注运动和饮食,一会外面太热了、太冷了,一会又说自己太累了,总之各种借口和理由,吃药如果还不行,就想着依靠胰岛素,这一点让医生头痛不已。
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无法控制住自己
有一对兄弟,两人都患有糖尿病,他们的母亲就是因糖尿病去世,但是二人一点都没有吸取教训,平时该吃吃,该喝喝,用药也不规律,哥俩最爱吃红烧肉,一旦馋瘾上来了两人就约着一起下馆子,点上几道菜,一边吃一边喝,全然不顾医生的叮嘱。其实生活中大部分患者都是这样,感觉除了血糖高似乎没什么其他不适,于是就放松警惕了,等到血糖控制不住出现并发症了,才后悔不已。
所以,一个糖尿病患者可以活多久,生存率是多少,完全看自己的选择,疾病或许会使你的寿命比健康人缩短一点,但是只要积极治疗、控制,不会有太大影响,生活质量也能和常人一样,毕竟没有糖尿病也有可能患上其他疾病,寿命同样会受到影响,所以患病没有什么可怕的,保养得好照样比同龄人更健康。
糖友的生存率,受哪些因素影响?
心理负担太重,总认为自己活不久
在生活中看过太多这样的例子,患病后天天躲在家里,不愿意出去工作,也不和家里人交流,情绪非常悲观,经常发表负面言论,有这样的心情身体很难健康,糖尿病是可控的,有相应的治疗措施,只要跟着按照治疗方针走,就可以控制病情,可以和普通人一样工作、学习。
没有积极治疗,容易轻信偏方
患病后治疗与否差别是很大的,如果你轻信了民间偏方,任何喝点奇奇怪怪的东西就能治病,最后只会延误病情,相反,如果你积极治疗,每天按时吃药、注射,病情就可以得到控制,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不会出现并发症,健康也会有保障。
饮食、运动等生活干预没跟上
部分患者血糖一直控制不好,就是败在了一张嘴上,每次一嘴馋就不管不顾,先把自己吃过瘾了再说,在这里告诉大家,饮食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饮食能控制好了,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另外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同时还能辅助降血糖,应长期坚持。
糖尿病患者不能光盯着血糖
不能光看血糖稳不稳定,其他指标也要关注,比如说血压、体重、视力、骨量、尿酸等,尤其是和代谢有关的指标,因为代谢水平是一致的,如果代谢糖分困难,很有可能代谢尿酸也困难,平时要多关注,把各项指标控制在安全线以下,可以减少并发症缠身。
为什么有的糖尿病患者可以活到八九十岁,甚至一百多岁呢?多半和文中列出的几点有关,每一项都做到位了,健康长寿自然会向你走来,一定要足够重视,加强防控,寿命就可以像健康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