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大豆(糖尿病大豆摄入量是多少)

宋主任中西医科普站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绝不能忽视的饮食“法宝”——大豆及其制品!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日常饮食那可得格外讲究,而大豆及其制品常常被提及,那糖尿病患者是不是应更加重视它们的摄入呢?答案是肯定的,且听我细细道来。

首先,大豆及其制品富含优质植物蛋白呀,像咱们常见的豆腐、豆浆,它们含有的蛋白质量高,而且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糖尿病患者在控制饮食的过程中,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很关键,有助于维持肌肉量、增强身体抵抗力,而大豆制品就是很不错的蛋白质来源呢。

其次,大豆里有着丰富的膳食纤维,这些膳食纤维进入肠道后,就像一个个小卫士,可以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避免餐后血糖快速升高,起到一个平稳血糖的作用,这对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可是非常有利的哦。

再者,大豆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不少呢,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调节血脂,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患者往往容易伴随血脂异常等情况,适量摄入不饱和脂肪酸就能帮忙改善这种状况,对心血管健康也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不过呢,虽然大豆及其制品好处多多,但也不能无节制地吃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每日总热量摄入等情况,合理安排大豆制品的量。

总之,糖尿病患者确实应该更加重视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巧妙地把它们融入到日常饮食中,让它们成为控制病情、保持健康的好帮手呢。

最新研究发现:大豆可降低糖尿病、心血管病风险!每天吃多少合适

一直以来学界都有共识,想要延长人类的平均寿命,克服诸多繁杂的疾病是很重要的一环。众所周知,心血管疾病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也是阻碍人类保持长寿的一大“拦路虎”。

世卫组织曾经统计发现每年接近1800万人不幸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到全球死亡总人数的30%。如此庞大的患病人群和死亡人群,给社会带来了非常大的负担,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原因有很多,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都是其罪魁祸首。在此基础上,想要克服心血管疾病,研究方向就要更广泛。

人们很早就把目光放在饮食上,因为自然界的很多动植物,体内的某些特有成分是我们人类所没有的。这些特有成分中的很多物质都被发现在治疗某些疾病上有着显著的作用。

而最近,来自我国西南医科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就在大豆中发现了可以针对心血管疾病的物质。

一、我国团队研究发现,每天吃豆制品有助于降低心脏病、糖尿病风险哦!

大豆,是生活中再常见不过的食物了。它富含植物蛋白、异黄酮多种营养物质。大豆蛋白又是唯一来源于植物的完全蛋白质,占到总量的35%~40%,富含几乎所有必需的氨基酸

也正是大豆有着如此丰富的营养含量,它常被用来制作各种豆制品,如豆浆、豆腐和纳豆等。该研究团队也利用大豆及相关豆制品做了深入的研究,最终得到了此结论。

这项研究工作量不小,团队荟萃了29篇研究,其中20篇和心血管疾病相关,剩下9篇和糖尿病有关;研究同样纳入了一百六十多万人,这些受验人群接受随访的时间最长甚至高达24年。

随访期内,有16000多名患者不幸罹患糖尿病,有50000多名患者不幸罹患不同种类的心血管疾病。这也为统计研究提供了方向和论据。

在研究团队设立标准后并对9篇糖尿病研究结合分析后,发现大豆高摄入量的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要比低摄入量的降低17%

而在分析20篇心血管疾病的文章后,学者们则发现高摄入量的人群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低摄入量的人群降低了13%,冠心病的风险降低了21%,发生脑血管疾病,如脑血栓和脑栓塞的概率下降了12%

因此,仅仅基于这些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大豆的摄入和糖尿病、心脏病呈负相关的。也就是说,大豆摄入越多,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就越低。

不过研究并没有结束,因为大豆在生活中实在太常见了,它能被制作成多种食物。因此学者们又根据不同的豆制品,又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选取了一些常见的豆制品。

在对比受验人群糖尿病的相关资料时,研究团队并没有发现这发酵大豆食品和未发酵食品在降低发病风险方面有什么更显著的差别。唯一值得重视的是,干制大豆食品和糖尿病发病的负相关性更强,风险下降达到了25%。

回到心血管疾病本身,学者专门挑出豆腐、豆浆和纳豆三种豆制品。首先被排除的是豆浆,在数据上和上一轮实验没有区别。

不过每天摄入2.67克豆腐的人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能够降低18%,而每天吃11克纳豆能够降低17%的风险,在中风方面尤为显著。

因此,研究结果可以直接表明,大豆摄入量和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发病有着负相关关系,尤其是豆腐和纳豆,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有着很明显的作用。

研究人员认为,大豆蛋白和异黄酮能够直接发挥抗氧化和抗炎的作用,从而降低两种疾病的风险。

这一点在小鼠上得到了验证,糖尿病小鼠食用大豆蛋白肽能够改善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这两点都能降低血糖。此外,大豆蛋白肽还能降低小鼠甘油三酯的水平,从而对血管起到正向作用。

所以,大豆以及豆制品对于我们来说,确实是一种可以长期“留守”在餐桌上的食品。它的对于心血管方面的帮助其实也不是第一次被学者提出了,尤其是在改善老年人的血管功能方面,也是有实验可以充分说明的。

二、无独有偶!长期坚持食用大豆类食物可改善老年人的血管功能

其实豆制品对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巨大贡献已经不止一次被研究者提出,然而真正具体到大豆怎么对血管功能产生积极影响,目前相关资料甚少。

不过在去年的一项研究中就发现,大豆之所以能够降低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在于它能够直接改善老人血管内皮功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和平均动脉压水平

具体实验涉及到23位60~70岁,没有任何健康问题的老年人。这些老人每天吃67克大豆制成的大豆坚果,坚持16周,之后会有8周的洗脱期(两段实验过程中的过渡期),随后再经过16周不吃任何豆制品。而对照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保持无大豆饮食。

整个实验期,所有受验人群的体重都保持稳定,且没有发现任何比较严重的不良事件。最后结果发现:实验人群蛋白质摄入量明显增高,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明显降低;而受验人群的血清中异黄酮浓度明显比对照组高。

最重要的是,受验组肱动脉血流接到的血管舒张率增加了1.48%,血清中的胆固醇比对照组要低,平均动脉压也要显著降低。

因此,通过实验结果不难看出,豆制品在改善老年人血管功能方面有着明显的作用,还能起到降压作用。

所以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大豆都是改善心血管功能方面的饮食翘楚,且其获取成本低,做法简单,味道还可口,是很棒的选择之一。

当然,作为大自然的馈赠,大豆的营养价值以及对人体的好处还不只是体现在心血管方面。作为人类目前头疼的公共卫生问题,癌症是要比心血管疾病更为棘手,但是巧就巧在,研究团队同样发现了大豆有着抗癌功效。

三、不止心血管,Plants:大豆提取物发现新抗癌物质

其实,大豆中的异黄酮能够在不影响健康细胞的情况下抑制肿瘤转移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基于此,去年,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专门对异黄酮展开了更深入的研究。

科学家们首先采用先进的天然深共晶溶剂来提取异黄酮,溶剂包括两种对人体完全无害的物质,氯化胆碱柠檬酸溶液

这种方法可以更有效的提取原生态的异黄酮,要知道过往大多数异黄酮都是人类合成。提取出来的异黄酮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治疗特效,而氯化胆碱和柠檬酸也能帮助异黄酮更好的发挥抗癌作用。

回到正题,异黄酮是一种植物雌激素,能够完全模仿人体内天然雌激素的作用,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自由基。自由基我们都知道,能够损伤细胞并且破坏免疫功能。细胞发生损伤就意味着DNA出现紊乱,很容易滋生癌细胞,而免疫系统被破坏,就会使得机体清除癌细胞的功能变弱

两者相结合,就容易导致肿瘤、癌症的生成,所以自由基一直被看做是癌变的元凶之一,而异黄酮能够直接杀死这些自由基。

不过,研究者还发现,异黄酮最显著的作用还是杀死致密结构器官的肿瘤,比如大脑、肌肉、骨骼中的瘤细胞。这些恶性肿瘤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转移速度很快,且转移程度很高,并且在孩童之间发病率也不低,尤其脑癌和骨癌。

这些疾病在治疗过程中,还有一个比较棘手的地方就是小孩子对于放化疗的耐受度很差,而且放化疗本身就是有毒性,对于孩子成长也是不利的。因此研究者认为,异黄酮或许能够在未来作为治疗这部分癌症的靶向药物,尤其是针对儿童患者。

其实这个想法由来已久,两年多前一些研究学者同样把目光聚焦在这上面。来自华盛顿州立大学的几名教授就进行了相关实验,主要是针对骨癌

他们并没有利用传统的小白鼠,而是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了一些包含有大豆化合物骨样支架。这些骨样支架中含有骨癌细胞和健康骨细胞。实验第11天后,包含一种大豆化合物的骨样支架,其骨癌细胞活力降低了90%,而另外几种大豆化合物则能明显改善健康骨骼细胞的生长

所以,这项实验就能明显说明这些大豆化合物在治疗骨癌方面上是起到一定作用的,并且很值得我们期待。要知道,像骨肉瘤这样的骨癌,又容易转移还容易复发,手术治疗需要去除大面积的骨骼,放化疗又有很大的毒性。也因此,骨癌是儿童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虽然目前异黄酮及一些其他大豆提取物真正用在治疗癌症还是处于研究阶段,但是这仍然给了相关学者一个明确的方向,也给了广大患者值得期待的空间。

总而言之,大豆在治疗癌症,尤其是骨癌这种转移速度非常快的恶性肿瘤,是有着明确的作用的!

结语

所以,大豆可以通过直接改善血管情况来降低心血管疾病,还能改善胰岛功能来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又能通过清除自由基来治疗癌症,其健康程度不言而喻。

因此,一个能够在治疗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方面都具有明显作用的大豆,又怎么能轻易被我们拒绝呢?

参考文献:

1.Soy Consumption and the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Nutrients

2.LeaTischmann. Et al. Longer-term soy nut consumption improves vascular function and cardiometabolic risk markers in older adults: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ross-over trial. Clinical Nutrition.2022.[J.] Clinical Nutrition

3.Naboneeta Sarkar et al, Controlled release of soy isoflavones from multifunctional 3D printed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scaffolds, [J.] Acta Biomaterialia

糖尿病能吃哪些豆制品?吃多少合适?这7种美味又控糖!

大豆是我们常吃的食物,它是植物性蛋白质的优质来源。大豆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磷脂、豆固醇等,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大豆中还含有丰富的无机盐、微量元素与B族维生素。大豆包括黄豆、黑豆、青豆,豆制品包括豆浆、豆腐、豆腐干、豆腐脑、大豆粉、千张等。

为什么推荐糖友吃大豆及豆制品?

1. 帮助减肥:大豆及豆制品中富含膳食纤维和蛋白质,热量较低,但饱腹感很强,能帮助糖友们填饱肚子,而又不至于摄入过多热量。

2. 保护心血管:大豆及豆制品中富含有益健康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促进心血管健康,预防高血脂、动脉硬化等并发症。

3. 保护骨骼:豆制品中含有丰富的钙,是良好的膳食钙来源,而糖尿病患者又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常吃豆制品就有助于保护骨骼。

4. 帮助控糖:大豆及豆制品中富含的膳食纤维、大豆异黄酮,能促进胰岛素的利用,从而调节血糖水平。

糖友们能吃哪些豆制品?

豆腐:豆腐是我们最常吃的一种豆制品,热量低营养高,价格也比较低廉。豆腐用来炒食、煮汤均可。南北豆腐都有一定的豆腥味,北豆腐还有轻微的苦涩味,为了去除异味,建议在烹饪豆腐前,把豆腐放水里焯一下。

豆浆:豆浆热量低营养高,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质、磷脂,且极易被人体吸收。豆浆中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烟酸等营养物质,有助于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豆浆除了直接做饮料喝,还可以用来煮米饭,做小窝头、蒸蛋羹等。

豆腐脑:豆腐脑细嫩鲜美,是不可多得的美味。豆腐脑的口味有南北之分,北方豆腐脑的卤多含盐量较高,南方的豆腐脑喜欢放糖,糖友吃的时候应该少放盐少放糖,如果实在觉得口味欠佳,可以放点木糖醇这样的代糖。

豆腐乳:豆腐乳是一种发酵食品,与豆腐相比营养几乎没有什么损失。但豆腐乳含盐量较高,糖友们在吃豆腐乳的时候,要相应的减少其他用盐量。

豆芽:黄豆发芽后富含大豆异黄酮,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体内有害的自由基,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黄豆芽可以素炒着吃,也可以煲汤,煮面。

豆豉:豆豉是益生菌的良好来源,它能减缓小肠对糖份的吸收,延缓餐后血糖迅速上升。豆豉中含有多种维生素、酶、氨基酸,但豆豉的含盐量较高,糖友们最好选择脱盐的豆豉。

豆渣:豆渣中含有多糖、纤维素、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还有钙、磷、铁等矿物质,能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延缓餐后血糖上升,促进肠道健康。豆渣可以做成豆渣小窝头、豆渣煎饼、豆渣蛋饼、豆渣丸子、豆渣炒虾米等。

糖友们吃多少豆制品比较合适?

推荐糖友们每天吃 25 克左右的大豆,约一小把的量,如果按热量来换算成豆制品,相当于:50 克豆腐干;400 克豆浆;100 克北豆腐;150 克南豆腐;50 克豆腐丝;30 克油豆腐;125 克内酯豆腐。

这些豆制品之间是可以互相交换的,糖友们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轮换来吃。我们在吃豆制品的时候,不要用红烧、煎炸等油多的形式,多用清炒、清蒸、煲汤、凉拌等清淡的烹调方法。

这里小糖还要提醒大家,并发有肾病、痛风的患者,需要限量食用豆制品。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图文无关。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