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数年(糖尿病 2020)
专家:过去40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增幅在10倍以上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13日电(记者 张尼)“过去40年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幅在10倍以上,且目前仍在上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周迎生13日在北京透露了这样一组数字。专家强调,目前,国内糖尿病年轻化趋势十分明显,在门诊中甚至有中学生发病的情况出现,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资料图:民众在医院门诊楼内排队挂号。(图文无关) 中新社记者 殷立勤 摄
11月14日“联合国糖尿病日”来临前夕,在中华预防医学会的指导下,中华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联合保健时报,发起了“糖尿病防控有我”系列直播,并于13日在北京举办启动仪式。
今年4月,中国研究团队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BMJ在线发表中国最新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文章,调查结果显示,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诊断标准,中国成年人总糖尿病患病率为12.8%,糖尿病患者总数约为1.298亿。
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数位列全球第一。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是中国糖尿病发生、发展的突出特点。
“糖尿病防控有我”系列直播项目发起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周迎生在启动仪式上指出,1980年,中国的糖尿病发病率不到1%,但过去的40年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幅在10倍以上,且目前仍在上升。
此外,专家介绍,在中国,糖尿病年轻化趋势十分明显,在门诊中甚至有中学生发病的情况出现,因此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周迎生分析称,糖尿病发生发展分三个阶段: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期。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患者,失去了健康,而当很多患者意识到要重视糖尿病时,往往已经进展到慢性并发症期,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医疗成本急剧上升,治疗效果不佳。
“防控糖尿病,仅仅局限于治疗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从源头抓起,加强预防。”周迎生强调,“成人糖尿病以预防为主”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一直倡导、坚持的基本观点,实践证明,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危害是最佳途径,每个人都是糖尿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
中华预防医学会副秘书长、保健时报社社长张伶俐在活动中强调,糖尿病并发症多,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她介绍称,“糖尿病防控有我”系列直播活动将汇集专家资源,联合媒体,把正确的健康科学知识传播大众,进而保护公众健康。
当天,“糖尿病防控有我”系列直播的第一场正式开启。
据悉,系列直播今后将陆续邀请糖尿病防控专家及心理学、营养、运动、公共卫生等相关领域专家,从糖尿病防控的关键入手,为大家提供权威、科学、实用的健康知识和操作技能。
上述系列直播还将结合媒体报道、健康培训等方式,详细解读糖尿病防控的应知、应会和应做,促使大众养成健康的饮食和身体活动习惯,引导糖尿病前期人群科学降低发病风险,指导糖尿病患者加强生活方式管理,全面提升大众的糖尿病防控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真正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辟谣:糖尿病不应该忌口和常年吃药,对身体不好
很多慢性病人不愿意长期吃药,担心西药有副作用;也有不少糖尿病人不愿意忌口,认为身体需要多种营养,包括甜食,忌口对身体不好。
真相是什么呢?
我们先不讲乏味的道理,用事实说话,先看几个病例:
糖尿病20年不听劝,肺脏快被细菌吃光了这是一位50岁男子,咳嗽发热一天,医生听诊他的肺脏乱七八糟,开了胸部CT检查:
CT片显示,他的肺脏烂出好多大小不等的空洞(红箭头),尤其是左肺,几乎没有正常肺泡组织了,支气管也牵拉扩张、扭曲,还有多发的树芽征(蓝箭头),这是典型的活动性肺结核。
他才咳嗽发热一天,肺脏病变怎么这么严重了?
从化验单里我们找到了答案,原来他是个糖尿病人,20年了,经常有多饮、多食、多尿症状,却担心药物副作用,不肯按时服用降糖药,他觉得少吃点药可以减轻西药的副作用,结果导致血糖忽高忽低,身体小毛病不断,最近三年症状加重,开始注射胰岛素,仍然没有定期检测血糖,也经常故意忘记打针。
肺脏是含有丰富血液的器官,长期的高血糖,让两片肺叶像蘸了糖一样,37℃的气道处于高糖环境下,就像夏天切开的西瓜或者甜粥,很容易招惹细菌和病毒。
于是一批结核杆菌闻着气味飘过来,在安家落户,生根发芽,形成了很多空洞、结节、纤维灶。
他慢性咳嗽好几年了,有时痰里还带脓血,一拖再拖,结核杆菌在这里繁衍了一个王国,肺脏就烂掉了……
到这个程度,肺功能的破坏已经不可逆转了,寿命也会受到影响,甚至会继续进展。
糖尿病人为何要控制好血糖?我国糖尿病人非常多,据调查,多达1.139亿中国成年人患有糖尿病,4.934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糖尿病人如果不能控制好血糖,可以发生多种合并症,其医疗支出是非糖尿病的2.3倍(其中50%的费用是用于控制糖尿病并发症),而肺炎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在糖尿病人中因为肺炎住院者占26%,在糖尿病晚期的直接死亡原因中,肺炎占8%,需要重视。
其实不止是结核杆菌会盯上糖尿病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病毒和腺病毒也常常会引起糖尿病人的肺炎,血糖控制不良,气道免疫功能减弱,军团菌、奴卡菌、放线菌、曲霉、毛霉的感染机会也显著升高。
下图是一位55岁男士,糖尿病数年,未规范治疗,发热1天,第一次CT只看到小斑片影(红色箭头),提示少量肺炎:
结果仅仅4天后,炎症范围迅速扩大,发生了脓毒性肺栓塞,血液培养找到肺炎克雷伯菌。
糖尿病人容易发生肺炎的机制是什么?1.高糖环境下,人类肺泡巨噬细胞(肺部免疫细胞)对病菌的识别及黏附能力降低,杀菌能力下降,肺局部防御功能下降;
2.糖尿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明显增加,使胶原蛋白降解减少,在肺泡外聚集,导致肺组织弹性减退,顺应性降低,还会导致各种炎性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和释放增加,损伤肺血管内皮,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肺通气及弥散功能受到影响,病原微生物容易在肺内聚集;
3.糖尿病人呼吸道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减弱,并引起支气管痉挛,使呼吸道分泌物潴留,病原微生物容易在局部驻留繁殖。
本病例来自网络
上图是一位中年男子,有多年糖尿病,尿糖( ),因为头疼、咳嗽、发热4天,CT发现右侧大面积肺炎,最终确诊为军团菌肺炎。
军团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尤其是空调冷却塔、温泉洗浴、潮湿土壤等处,在欧美地区占获得性肺炎的前三位,免疫力低下的人(比如糖尿病)更容易发病,并且往往进展很快。不过这个有敏感的抗生素,及时诊断可以治愈,但大约一半病人进展快,需要转重症监护室,病死率不算低。
糖尿病合并肺炎该怎样处理?1.对于轻症肺炎病人,通常建议尽早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无需行病原学检测;
2.中重度肺炎患者需根据临床特征选择病原学检测方法,同时行经验性治疗。48~72 h后对初始抗感染治疗反应及病原学检查结果进行评估。当病情无改善、病原学检查阳性时,应仔细评估阳性结果的临床意义、是否有并发症及其他部位感染,必要时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病情无改善且病原学检查阴性时,需要进一步完善病原学检查及排查非感染性疾病。
这部分内容大家粗略了解就好,当遭遇不明原因肺炎时,最重要的是配合医生,服从专业安排!病原学检测和经验性治疗同样重要,医生会整体考虑!细心的读者可能注意到最近今天全美洋葱中毒事件,沙门氏菌爆发,类似事件能找到病原体就能找到治疗办法。
提醒一个细节:糖尿病合并肺炎病人在住院期间的血糖管理尤为重要。如果住院期间血糖水平持续且明显高于7.8 mmol/L,为高血糖状态,提示患者需要接受或调整降糖治疗。
1.规律服用降糖药,定期检测血糖;
2.控制饮食,适当锻炼;
3.听从医生指导,科学注射肺炎疫苗;
4.保持皮肤清洁,加强口鼻卫生。
口鼻、皮肤皱褶等处经常会有一些病原菌定植,保持卫生可以减少感染机会;对住院病人做好卫生清洁也可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我是影像科豪大夫,分享小病例,传递正能量,欢迎关注!
参考文章:
糖尿病合并肺炎诊治路径中国专家共识,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0,43(8):639-647
#糖尿病的真相##全美洋葱中毒波及43州#
不及时调控,可能发展为糖尿病!医生提醒
初春时节,一些人的血糖出现较大波动,究其原因,经过一个冬天的“积累”,体重明显增加是重要因素。对于糖尿病前期人群来说,如果不及时调控,可能进一步发展为糖尿病 。
逆转高血糖的“黄金期”: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是一种常被忽视的健康状态,我国糖尿病前期人群为数众多,他们的血糖水平高于正常人,但还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如不及时干预,转变为糖尿病的风险较大。糖尿病前期具有可逆性,因此,抓住这个关键时期逆转高血糖尤为重要。
怎样判断是否处于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需要去医院进行检查诊断。一般来说,出现以下一种情况即为糖尿病前期:
6.1mmol/L≤空腹血糖<7.0mmol/L
7.8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11.1mmol/L
以上两种情况都有
糖尿病前期的症状
糖尿病前期人群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因此也容易错过这个干预调控血糖的关键期。如果出现以下症状需警惕血糖异常的可能:乏力、睡眠不好、口干、夜尿增多、伤口容易感染等等。
糖尿病前期的高危人群
遗传: 糖尿病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年龄: 如果年龄超过40岁,建议每年体检查血糖。
肥胖: 如果体内囤积过多脂肪,可使肝功能下降,无法存储较多的肝糖原,进而引起血糖升高。
三高人群: 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的发病机制类似,经常共同存在。
日常生活中怎样做有助于降血糖?
1. 饮食
血糖偏高的人群需关注一个名词:血糖生成指数,它反映了一种食物能够引起人体血糖升高多少的能力。注意口感甜、含糖量高的食物,不一定血糖生成指数高。日常饮食需注意:
主食粗细搭配。在主食定量的情况下,可多搭配些粗粮,如荞麦、燕麦、玉米、豆类等。
炒菜时放点醋,可以延缓胃部的排空,使消化吸收速度变慢,从而降低餐后血糖上升速度。
避免主食的单一摄入。吃主食时,可搭配一些瘦肉、鱼、蔬菜等,减缓主食对血糖的影响。
2. 运动
适度运动有助于降血糖,尤其是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较为有效地消耗葡萄糖。
糖尿病患者逆转高血糖的重要时期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以下为逆转高血糖的关键时期:
糖尿病初期
在被诊断为糖尿病2年之内,胰岛功能相对较好,这时如果进行合理治疗,用药物和饮食共同干预,病情可能得到缓解或长期缓解。
患糖尿病5年,无严重并发症
在这一阶段,如果严格按医嘱进行治疗,仍有部分人的病情能够得到长期缓解或逆转高血糖。
出现这些症状,需警惕糖尿病病情加重
许多糖尿病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如出现这些表现,要注意可能是病情加重的信号:口渴、多尿、多食、体重下降、四肢乏力、伤口反复感染、皮肤瘙痒、脾气暴躁、手脚麻木、视力减退等。
3月24日,央视财经《职场健康课》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母义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医师刘英华,和您聊聊如何抓住三个关键期,有效逆转高血糖。
转自:央视财经《职场健康课》
来源: 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