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黄瘤病(糖尿病黄斑变性是什么)

南方健康 0
文章目录:

警惕!糖尿病的这8种皮肤病变,你一定要知道!症状治疗都在这了

糖尿病人容易出现血糖波动、升高,皮肤干、痒、过敏等情况,临床遇到这种情况,应警惕糖尿病的皮肤病变

本期嘉宾

糖尿病皮肤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主要与糖代谢紊乱、微循环障碍、神经病变、皮肤感染及药物过敏等因素有关。

病人皮损的表现多种多样,有些是糖尿病人所特有,有些则属于非特异性表现。

皮肤病变(如黑棘皮病、皮肤瘙痒等)还可作为发现糖尿病的重要线索

糖尿病 健康 苯海拉明 高血压 心血管病

因此,早期识别、积极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皮肤病变,对阻止患者病情进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皮肤瘙痒症

多是由于高血糖刺激神经末梢所致,在血糖控制欠佳的糖尿病人当中比较常见,据统计,瘙痒症在糖尿病病人中发生率可达7%~43%。

患者表现为全身瘙痒或只局限于外阴及肛周,因有尿糖的刺激和局部感染的影响,外阴部瘙痒更加多见。

糖尿病 健康 苯海拉明 高血压 心血管病

治疗:积极控制血糖,酌情服用抗组胺类抗过敏药物。忌食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对鱼虾、海鲜过敏者也应忌食。

2、 感染性皮肤病

由于糖尿病人的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并发细菌、真菌及病毒感染,引起各种感染性皮肤病,其中又以真菌感染最为常见。

皮肤真菌感染可引起手癣、脚癣、甲癣、股癣、体癣、口腔及外阴白色念珠菌感染等等;

细菌感染最常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导致皮肤疖、痈、毛囊炎、汗腺炎等等;病毒感染则是以带状疱疹及单纯疱疹最为常见。

糖尿病 健康 苯海拉明 高血压 心血管病

治疗:严格控制血糖,根据感染的病原菌不同,给予针对性的杀菌或抗病毒治疗。平日要注意皮肤、口腔及外阴卫生。

3、 胫前色素斑

多见于病程较长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属于糖尿病的特征性皮损,一般没有自觉症状,特征为双下肢胫前多发性色素沉着斑,

起初皮损为大小、数目不等的圆形或卵圆形暗红色红斑、丘疹,随后皮疹表面出现鳞屑,并逐渐呈现局部萎缩,最终遗留色素沉着而自愈,但新的皮损可陆续发生。

糖尿病 健康 苯海拉明 高血压 心血管病

治疗: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也无需治疗。

4、 类脂质渐进性皮肤坏死

本病发生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有关,是由于糖蛋白在小血管壁沉积,逐渐引起血管闭塞、组织缺血坏死所致。

皮损好发于小腿胫前及外踝部,偶见于大腿及足部。

本病呈渐进性发展,最初表现为多发性、边界清楚的红色斑丘疹,以后逐渐融合成硬皮样斑块,中央凹陷呈蜡黄色,边缘呈暗红色。

糖尿病 健康 苯海拉明 高血压 心血管病

治疗:积极控制血糖,同时可服用一些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潘生丁、己酮可可碱。另外还可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

5、 糖尿病性水疱病

通常发生在重度糖尿病且伴随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患者。患者往往在毫无诱因的情况下,突然出现无痛性水疱,

水疱好发于四肢肢端,多发或者单发,直径0.5~10厘米不等,疱壁菲薄,疱液清亮,颇似烫伤引起的水疱,但周围无炎症性红晕。1~2周后水疱干燥结痂,愈后不留疤痕。

糖尿病 健康 苯海拉明 高血压 心血管病

治疗:积极控制血糖、预防感染、纠正低蛋白血症。小水疱可自行干瘪,不必处理;

大水疱可用注射器抽出液体,再用无菌敷料包扎,定期清洁、更换敷料。

6、 丹毒样红斑

发生于糖尿病人小腿胫前或足背的界限清楚的红斑,看上去颇似“丹毒”,但不伴有发热、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使之有别于丹毒。

其发生可能与下肢微循环受累导致微血管功能障碍有关。

糖尿病 健康 苯海拉明 高血压 心血管病

治疗:积极治疗糖尿病,改善微循环。

7、 糖尿病性黄瘤病

糖尿病性黄瘤好发于面部(特别是眼睑周围)、四肢伸侧、躯干、臀部的皮肤上,群集或散在分布,从米粒到黄豆粒大小的黄色丘疹或斑块。

这种黄瘤表面有光泽,质地比周围皮肤略硬,大多不痒。患者常常伴有严重脂代谢紊乱

糖尿病 健康 苯海拉明 高血压 心血管病

治疗:积极纠正糖、脂代谢紊乱。

8、 黑棘皮病

黑棘皮病是指局部皮肤变黑、增厚,呈疣状增生,好发于颈后、腋窝、腹股沟等皮肤皱褶部位。与肥胖所致的严重胰岛素抵抗有关。

本病多见于严重超重及肥胖的2型糖尿病人。黑棘皮征是预测青少年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的一项重要指标。

糖尿病 健康 苯海拉明 高血压 心血管病

治疗:减肥是治疗本病的最佳方法。此外,这类患者降糖宜选择双胍类或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一般不用胰岛素。

如果您还有疾病预防方面的问题,头条关注南方健康,三甲医院医生顾问持续为您提供专业的健康知识!

6部位11处黄色瘤消失,饮食治疗救了女童的命

身上11处黄色瘤消失了

生长发育保持在同龄女孩的正常水平

患有罕见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11岁女童妞妞(化名),用10年求医经历见证了一个奇迹:正确吃饭也能治疑难杂症!

1岁5月的小女孩妞妞(化名),从4个月开始双侧手腕、脚踝、臀部等6部位陆续长出了11处线状型黄色瘤,家长带着孩子四处求医,也难确诊孩子究竟患上了什么病。

妞妞首诊时6部位11处黄色瘤位置图

2009年5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营养研究室工作的李时莲主任接待了一个特殊的患儿,一治就是10年。当时,根据孩子的发病时间、发病速度、血脂检查结果,李主任初步确诊这个孩子患上了罕见的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上这种疾病的儿童,大都会出现长不大、易早夭折的危险情况。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啥表现?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基因异常的常染色显性遗传代谢性疾病,发病机理是肝脏(LDL)受体缺失,造成患者血液中的胆固醇不能清除代谢,含量特别高。

此病有常见的杂合子型和罕见的纯合子型两种,是脂质代谢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可导致各种心脑血管性疾病,如果不提早发现,及时干预治疗,会危及生命。

患有此病的患者,会出现以下症状:

01

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高于正常人

常见的是杂合子型高胆固醇血症,每500人中就有1例。患病初期胆固醇较高,若不及时治疗,胆固醇浓度会较正常人高2-3倍,一般儿童肥胖症患者、年龄较大青少年和成人发病较多。

罕见的纯合子型发病率虽极低,但发病较早,常常在儿童期发病,初期胆固醇浓度是正常人的2倍以上,不及时治疗则会达到6~8倍以上,甚至更高。

02

手腕、肘部等易磨损处皮肤易出现黄色瘤

患病初期患者手腕、肘部、臀部、膝关节、脚踝等易磨损处皮肤多见黄色瘤,足跟腱部皮肤也容易出现条索状改变。初期黄色瘤成点状、线状,如不及时治疗,后期可逐渐扩展成片状、结节状。

03

易死于心脑血管性疾病

随着病情发展,纯合子型患儿10岁左右就会出现心脑血管性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其心瓣膜、心内膜表面、主动脉弓粘膜、血管内膜也可形成黄色瘤斑块。如不及时干预治疗,患儿易在30岁之前夭折。

多种治疗方案 依然难过30岁

目前,治疗这种疾病,国内外有饮食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定期换血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多种方法。

这些年,全国各地来找李主任医治的患儿络绎不绝。在治疗这些患儿的过程中,李主任发现,采用他汀类降胆固醇药物对儿童治疗效果不明确,容易出现皮肤发红、发痒等副作用。

手术治疗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切除皮肤上黄色瘤,其治愈效果极低,黄色瘤切除后会再生长;另一种是进行肝移植,风险大且效果不是特别满意。

国外还有定期换血的方法,每两周洗血一次,但使用的仪器和每次的治疗费都非常昂贵,一般家庭难以承受。而且即使采用了定期洗血的疗法,患儿活过30岁的也寥寥无几。

饮食治疗救了孩子的命!

而长期采用纯饮食治疗的妞妞让大家看到了一个希望。

如今,妞妞身上的11处黄色瘤不仅全部消失了,11岁了身高体重也都在同年龄、同性别孩子的正常水平中。最近,当地医院检查结果显示,孩子血液中的胆固醇和血脂都降下来许多,略高于正常人。

饮食治疗专业的来说应叫饮食和营养加强治疗,是通过限制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从源头上控制身体中因胆固醇代谢障碍而产生各种问题,从而达到延长孩子寿命,提高生命质量,让孩子健康成长的目的。

说起来简单,但治疗过程却是一个极为复杂精细的工作。吃什么?怎么吃?哪些东西不能吃?哪些东西能吃?能吃的吃多少合适?等等,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既要让患儿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尽可能不升高,还要不影响孩子日常的营养摄入,保证正常身高体重的生长发育。

当时,妞妞心脏检查各项指标还不错,为此,一开始李主任就采取营养性药物和营养膳食相结合的方法,尽量减少药物治疗所带来的副作用。

治疗过程中,李主任反复与患儿家长沟通,计算分析每种食物的胆固醇含量,以每100克食物中含胆固醇量的多少进行排序,精确克数,给患儿家长列出详细表格,让患儿按表格搭配饮食,以控制病情。同时,由于饮食控制,患儿的其他营养跟不上时,再通过其他低胆固醇、高营养素食物进行补充。当饮食补充都不能到位时,再补充营养药物,以保证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饮食治疗的相比较于其他治疗方法的好处一是治疗费用低,因为吃饭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有,简单易行;二是食补没有副作用,相对要安全的多。

“这个孩子已经治疗很长时间了,目前一直采用饮食治疗的方法,收效不错,只要家长能严格坚持下去,患这种病的孩子还是有希望的。”李时莲主任说。

近日,妞妞的家长又带着孩子来到北京东区儿童医院,继续向李主任请教孩子日后的日常饮食管理方案。

在此,李主任也提醒广大家长们,如果您发现孩子身上出现黄色瘤或家族内有患有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症、高血压、高脂血症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及早干预并治疗,以免耽误了孩子的病情。

医生说

发育瘦小或因肥胖引起的高尿酸血症等

疾病也可饮食治疗

妞妞的病虽然罕见,但发育瘦小或因肥胖引起的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等疾病却并不少见,而这些疾病,也可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和科学的喂养方式来改善和配合治疗。

在东儿营养膳食科,科学健康合理的搭配饮食还治疗因钙缺乏引起的佝偻病,缺锌引起的食欲不振,铅高引起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以及孩子生长发育瘦小等营养性疾病。

由家族性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引起的儿童胆固醇偏高、血脂偏高,和由于肥胖引起的高尿酸血症等疾病也都可以通过饮食治疗来改善。 其中,高尿酸血症已经实现了治愈率100%。

李时莲主任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家族史的家庭,一定要做好孩子生活方式病的儿童期一级预防工作,及时通过调整营养膳食的方法,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的、良好的生活方式。”

部分食物胆固醇含量表

以下表格由李时莲医师营养门诊提供

★每100克胆固醇超过1000毫克的食物 ★

食物名称

每100克胆固醇含量(毫克)

鸡蛋黄粉

2850

猪脑

2571

牛脑

2447

鸡蛋粉(全蛋粉)

2251

鸡蛋黄(乌骨鸡)

2057

羊脑

2004

鹅蛋黄

1696

鸭蛋黄

1576

鸡蛋黄

1510

鸡蛋(土鸡)

1338

猪胆肝

1017

注:鹅肝、鸭肝、鸡肝、猪肝、虾米、虾皮、鹌鹑蛋等食物的胆固醇含量也较高。

★几乎不含胆固醇的10种食物 ★

食物名称

每100克胆固醇含量(毫克)

甜菜叶

0

菊苣

0

黄麻叶

0

红花油

0

麦芽油

0

椰子油

0

橄榄油

0

豆奶(豆乳)

5

海蜇皮

8

牛蹄筋(泡发)

10

注:酸奶、牛乳、空心果、海蜇头等食物胆固醇含量较低。

专家介绍:

李时莲

北京东区儿童医院儿内科 副主任医师、教授

专业特长:肥胖症,贫血症,佝偻病,钙、锌、铁缺乏症,生长发育迟缓,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高脂血症,脂肪肝,高尿酸血症,营养吸收障碍,食物过敏症,尿素循环障碍,铅中毒和铅偏高,营养不良,神经性厌食症,肠内肠外营养等。

出诊时间:每周一、周三、周六

预约电话:010-52009999

东儿介绍

北京东区儿童医院是一所集临床医疗、预防保健、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服务于中高端群体的综合性现代化儿童医院。医院汇聚了百余名来自儿童医院、儿研所、北大妇儿医院、友谊医院、301医院、协和医院、安定医院、北大口腔等医院的百余名儿科专家。预约制就诊,专家亲诊,平均看诊时间20分钟起。

会员介绍

1.家庭医生俱乐部会员

全年内科免专家挂号费(不限次数)。诊疗费享6折。享受24小时家庭医生致电服务和24小时“一对一”健康管家服务。

2.宝贝会员

全年内科专家挂号费享8折(不限次数)。诊疗费享8折。享受24小时“一对一”健康管家服务。

识别二维码,了解更多会员权益

更多精彩文章:

这些东西对身体危害极大,就藏在宝宝的日常饮食中!看营养专家如何揪出它!

孩子高了还是矮?我国0-15岁儿童平均身自查表来

肥胖儿童患上“老年病”,小胖墩成了“三高宝宝”

发疹性黄瘤病

病例介绍

患者年龄:17岁

患者性别:女

简要病史:

无明显诱因,在全身多处出现淡黄色至粉红色米粒大小丘疹三个月余来诊。曾就诊于外院,诊断为传染性软疣,刮疣体治疗,无明显好转。

既往史:2型糖尿病,控制不良。

体格检查:

躯干四肢伸侧可见多发性粟粒至黄豆大小,黄色或粉红色半圆形丘疹。

最可能的诊断是

A血色病

B库欣综合征

C高甘油三酯血症

D神经纤维瘤病

E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

答案 C高甘油三酯血症

该患者的症状考虑为发疹性黄瘤病。

……………………

病例继续:

辅助检查:总胆固醇13.24 mmol/L(3.5~25.2 mmol/L),甘油三酯22.29 mmol/L(0.4~1.6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28mmol/L(0.8~1.8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6.49 mmol/L(2.3~3.9 mmol/L)。

皮损组织病理改变:表皮未见明显异常,真皮中、上部有组织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散在或群集泡沫状黄瘤细胞(箭头所示)。

临床诊断:

发疹性黄瘤病

发疹性黄瘤的皮肤损害好发于臀、肩、手及臂和膝的伸侧,为分批出现或突然发生的针头或更大的黄色或橘黄色丘疹,急性期炎症明显,周围有红晕,可伴瘙痒或压痛,可有同形反应,数周后可自行消退,留有色素性瘢痕或肥厚性瘢痕。多见于高三酰甘油血症、混合型高三酰甘油血症及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或乳糜微粒浓度升高的患者,亦可发生于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及糖尿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