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会偏瘫(糖尿病偏瘫是怎么回事)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引发脑中风 一觉醒来偏瘫失语

福州晚报讯 60岁的老孙平时没啥不舒服,近日却突然偏瘫,走不了路,说话也变得含糊不清。经福建省级机关医院医生检查,老孙系脑中风,病因与糖尿病有关。医生提醒,随着气温逐渐下降,脑中风进入高发期,市民要注意防护。

10多年前,老孙就查出患有糖尿病,可他自认为身体壮,没啥不舒服,因而一直没重视,没有规律服药。

本月9日早上,他一觉醒来,觉得自己不太对劲:左侧手脚又麻又乏、抬不高,说话也变得含糊、吃力。他以为是没休息好引起的,遂在家躺了两天。没想到,症状不但没好转,反而逐渐加重。12日,他只能在家人的搀扶下前往医院就诊。当时,他的左腿已完全无法用力,嘴也歪了,说话断断续续,不能连贯。

医生检查发现,老孙的脑干里有一块很大的缺血灶,他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值都很高。省级机关医院神经内科林细康主任医师确诊,老孙患了糖尿病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俗称的脑中风。老孙被立即安排住院治疗,然而,他早已错过了脑卒中溶栓的黄金时间段,治疗效果将大打折扣。

糖尿病为什么会引起脑中风?林细康说,糖尿病患者体内的糖、脂肪和蛋白质等长期代谢紊乱,可造成全身血管损伤、动脉粥样硬化,因此,糖尿病是脑卒中特别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权威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为非糖尿病患者的3倍。高血糖症会加重脑卒中的严重程度,使其复发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都显著增高。

林细康提醒,随着气温逐渐下降,脑中风进入高发期,有“三高”、房颤等基础病,或有肥胖以及吸烟史的市民都要特别小心防护,做到规律生活、按时服药。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该科室接诊过不少二三十岁的年轻中风患者,脑卒中并非中老年人才会得。

他还指出,许多患者由于起初只出现了麻木、嘴歪等症状,想着“休息一下就好了”,结果错失了溶栓机会。有些小中风的症状哪怕看似能在十多分钟或两周内缓解,却仍可能在数小时或数年之内复发成病情不可逆转的大中风。

(全文共820字)

来源: 福州晚报

年逾六旬的老糖友突发偏瘫,原来是低血糖惹的祸

老年糖友突发偏瘫 低血糖是“祸根 ”

低血糖偏瘫以老年糖尿病患者最为多见。病人往往存在低血糖的诱因,如降糖药物应用过量,没有及时随血糖的变化而调整降糖药物的用量以及活动量过大、进食太少等。

年逾六旬的老糖友突发偏瘫,原因是低血糖惹的祸

一、 糖尿病低血糖偏瘫案例

刘老汉年逾六旬,有10多年的糖尿病史,长期口服二甲双胍和消渴丸。前不久,刘老汉从医院买回一台血糖仪,连续查了几天,血糖都是偏高,于是自行加大药量,将消渴丸由过去的每次10粒、每日两次,增加为每次20粒、每日两次。第二天早晨一家人都起来了,只有刘老汉还躺在床上,因为刘老汉每天都早起出去锻炼,家人都感到有些纳闷,走近一看,老人已经神志不清,全身大汗淋漓,并出现右侧肢体瘫痪。

年逾六旬的老糖友突发偏瘫,原因是低血糖惹的祸

家人当即将老人送往医院,急诊室值班医生怀疑病人是脑卒中,马上给病人做了脑CT检查,CT报告:轻度脑萎缩,余无异常。随后医生在询问病情时了解到病人有糖尿病病史,急查血糖仅为1.7mmol/L,最后确诊是“低血糖偏瘫”。经过静脉推注高渗糖和葡萄糖液维持静脉滴注,1小时后病人神志转清,偏瘫症状消失。

解读:

低血糖偏瘫以老年糖尿病患者最为多见。病人往往存在低血糖的诱因,如降糖药物应用过量,没有及时随血糖的变化而调整降糖药物的用量以及活动量过大、进食太少等。病人起病比较突然,迅速发生痉挛性或弛缓性一侧肢体瘫痪,腱反射减弱而锥体束征阳性,严重者还可伴有意识障碍甚至昏迷,随机血糖监测一般低于2.8mmol/L,基本可以确诊。另外,生化检查及脑CT结果正常,有助于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肢体瘫痪。

年逾六旬的老糖友突发偏瘫,原因是低血糖惹的祸

低血糖所致的偏瘫多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目前认为,老年人原本就有脑动脉硬化及狭窄,但在血糖正常的情况下,这些狭窄动脉的供血区域尚能得到维持其正常功能所必需的能量。当低血糖发作时,由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加导致脑血管痉挛,造成大脑各部位供血不均衡,那些缺血相对较重的部位便会发生功能障碍,引起表现为偏瘫等局灶性神经症状。葡萄糖为脑细胞活动的主要能源,重度持续低血糖还可抑制大脑皮层引起脑功能障碍,甚至昏迷。

二、低血糖偏瘫有什么特点?

1、 一过性

如果能早期确诊、及时补充葡萄糖,病情可迅速改善,最快20分钟其偏瘫肢体即可开始活动,大多于1小时内恢复,少数需2小时以上方才恢复。总的来讲,本病预后比脑卒中偏瘫要好得多,如及时治疗症状可逆转。但如果被误诊,低血糖迟迟得不到纠正,损害将不可逆转,甚至会危及生命。

年逾六旬的老糖友突发偏瘫,原因是低血糖惹的祸

2、注意与脑卒中相鉴别

脑卒中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而低血糖偏瘫也主要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两者的临床表现相似,仅从症状上往往难以区分,临床很容易误诊。避免误诊的关键是要提高认识。既要熟悉低血糖的典型表现(如饥饿感、心慌、出汗、全身无力等),还要了解低血糖的非典型表现(如偏瘫、昏迷、抽搐、惊厥等)。事实上,低血糖偏瘫诊断很简单,只要查一下血糖便可,关键问题在于“没想到”。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发生的偏瘫、昏迷,化验随机血糖应当作为常规。

3、预防是关键

低血糖偏瘫是低血糖的一种非典型表现,多发生于老年人。因此,如何有效预防老年人低血糖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很容易造成降糖药蓄积,再加上老年人体内升糖激素(如胰升糖素等)分泌不足,因此,很容易发生低血糖。尤其是在不正确使用降糖药时。

年逾六旬的老糖友突发偏瘫,原因是低血糖惹的祸

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应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时,一定要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加量,尽量不要服用强力、长效降糖药物(如优降糖),并注意定期监测血糖,随着血糖的变化和进食的情况适时调整降糖药物的用量;当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偏瘫、意识改变时,应及时化验血糖,以免造成误诊误治。

三、糖友日常需注意什么呢?

1、饮食要注意一日三餐七成饱,不吃过甜的食物,不吃腥辣的食品,严禁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因为这些会加重糖尿病的病情,有抽烟习惯的要在一年内慢慢把烟戒掉,不要一下子就马上戒掉。原来吃降糖西药的达半年以上者,不要骤然停服,因为这样会引起血糖的突然升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慢慢减量,直至停服。饮食方面要注意粗、细粮搭配着吃。建议吃些南瓜、燕麦片等含糖量少或不含糖的食品。但要明确注意一点,不管这个东西有多好,有多么适合糖尿病人吃,都不要过量。

年逾六旬的老糖友突发偏瘫,原因是低血糖惹的祸

2、充分的睡眠。日常生活中,良好的 眠能够保持身体的健康,要注意养成有益的 眠习惯。 睡眠时间,30多岁的人应为8小时,40 -- 50岁的人为7小时30分钟左右,60 -- 77岁则要8小时30分钟才够。 就寝前避免喝咖啡和茶,水也少喝,心情 放松,不能有饥饿感。

3、禁用食物有:白糖、红塘、葡萄糖及糖制甜食,如糖果、糕点、果酱、蜜饯、冰激凌、甜饮料等。另外,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土豆、山药、芋艿、藕、蒜苗、胡萝卜等少用或食用后减少相应的主食量。

年逾六旬的老糖友突发偏瘫,原因是低血糖惹的祸

4、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除控制总热卡外,还应做到食品多样化,但因为限制糖、盐,使菜肴味道较单一。针对这一点,市场上生产了多种甜味剂如甜味菊、甜味糖,其不产热、不含任何营养素,近两年有一种甜味剂为蛋白糖,其有氨基酸组成,也不产热,无任何副作用,是目前较理想的甜味剂,如纽特糖、元真糖。

5、对于胰岛素依赖型的患者,同样需要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严格执行饮食控制,对肥胖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除了较严格的饮食控制外,忌食动物内脏、蛋黄、鱼子等,严格控制动物油如黄油、猪油、牛油等,其中的饱和脂肪酸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不利。

年逾六旬的老糖友突发偏瘫,原因是低血糖惹的祸

6、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饭后血糖上升, 轻微的运动可分解肌肉中的糖份,能降低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控制饮食可以限制一天的所需能量,运动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对糖尿病十分有效。糖尿病人皮肤易受感染,要经常保持皮肤的清洁 干爽。过度运动对糖尿病人十分危险,会是血液中的酮体突然增加。

7、糖尿病人严禁吸烟饮酒,以免动脉硬化,肝病和心血管疾病。宜多食用新鲜蔬菜,鱼,植物油,少吃牛肉牛油,猪肉猪油,动物性其他脂肪和油炸食品,不宜饮用可乐类汽水饮料,咖啡,茶,果汁等,宜饮用不含糖份的麦茶和白开水,忌食过 甜或过咸的食物,淀粉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也要适量。

年逾六旬的老糖友突发偏瘫,原因是低血糖惹的祸

8、水果中含有较多的果糖和葡萄糖,重症糖尿病人不宜吃过多的水果。为了补充人体所需营养,可吃少量水果,一般一日量在100克左右,但需注意血糖和尿糖的变化。如果吃了水果后尿糖增多,则应减少主食,以免出现血糖升高。为防止并发症动脉硬化、便秘,应饮食多样化,满足人体所需营养,以利健康长寿。

9、适当补充蛋白质。糖尿病是一种消耗性疾病,所以要注意饮食上的补给尤其是蛋白质。糖尿病患者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人量,可缓解血糖的波动。 蛋白质分解(消耗〗增加,可使糖尿病患者糖原异生作用增强, 常呈负氮平衡。另外,增加蛋白质供给,还可以增强免疫力,减少并发症。

年逾六旬的老糖友突发偏瘫,原因是低血糖惹的祸

糖尿病引发脑中风 男子一觉醒来偏瘫失语

福州新闻网11月16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朱丹华)60岁的老孙平时没啥不舒服,近日却突然偏瘫,走不了路,说话也变得含糊不清。经福建省级机关医院医生检查,老孙系脑中风,病因与糖尿病有关。医生提醒,随着气温逐渐下降,脑中风进入高发期,市民要注意防护。

10多年前,老孙就查出患有糖尿病,可他自认为身体壮,没啥不舒服,因而一直没重视,没有规律服药。

本月9日早上,他一觉醒来,觉得自己不太对劲:左侧手脚又麻又乏、抬不高,说话也变得含糊、吃力。他以为是没休息好引起的,遂在家躺了两天。没想到,症状不但没好转,反而逐渐加重。12日,他只能在家人的搀扶下前往医院就诊。当时,他的左腿已完全无法用力,嘴也歪了,说话断断续续,不能连贯。

医生检查发现,老孙的脑干里有一块很大的缺血灶,他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值都很高。省级机关医院神经内科林细康主任医师确诊,老孙患了糖尿病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俗称的脑中风。老孙被立即安排住院治疗,然而,他早已错过了脑卒中溶栓的黄金时间段,治疗效果将大打折扣。

糖尿病为什么会引起脑中风?林细康说,糖尿病患者体内的糖、脂肪和蛋白质等长期代谢紊乱,可造成全身血管损伤、动脉粥样硬化,因此,糖尿病是脑卒中特别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权威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为非糖尿病患者的3倍。高血糖症会加重脑卒中的严重程度,使其复发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都显著增高。

林细康提醒,随着气温逐渐下降,脑中风进入高发期,有“三高”、房颤等基础病,或有肥胖以及吸烟史的市民都要特别小心防护,做到规律生活、按时服药。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该科室接诊过不少二三十岁的年轻中风患者,脑卒中并非中老年人才会得。

他还指出,许多患者由于起初只出现了麻木、嘴歪等症状,想着“休息一下就好了”,结果错失了溶栓机会。有些小中风的症状哪怕看似能在十多分钟或两周内缓解,却仍可能在数小时或数年之内复发成病情不可逆转的大中风。

来源:福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