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和代谢(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是一回事吗)
糖尿病患者的新选择:代谢手术治疗
医护人员为张先生进行手术。
红网时刻新闻11月10日讯(通讯员 周小兵)年近六旬的张先生多年前就发现自己血糖、血压、血脂升高,曾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通过坚持改变生活方式以及吃药治疗,但是效果不理想,体重和腰围也在增加,所以最近比较苦恼。
近期,张先生来到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微创外科就诊,周小兵主治医师为其测得身高160cm、体重70kg、体重指数(BMI)为27.3kg/㎡,腰围100cm,属于中心型肥胖,且完善相关检查合并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
鉴于张先生多年2型糖尿病且合并相关代谢综合征的表现,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经过微创外科联合消化内科、内分泌科、麻醉手术科等多学科会诊后,建议张先生采取代谢手术进行治疗。
做好充分手术准备后,由医院微创外科主任何恒正教授带领周小兵、高效专家团队为张先生实施了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及空肠旁路手术,手术仅在张先生肚皮上打了4个不到1cm的小孔,手术顺利。张先生术后恢复顺利,血糖显著平稳降低。经术后1月、3月、6月的随访,目前张先生恢复良好,血糖、血脂、血压全部正常,摆脱了常年吃药的困扰。
据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微创外科主任何恒正教授介绍,2型糖尿病本质上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由生活方式不当和各种遗传因素相结合引起,很多人以往多采取吃药和打胰岛素治疗该疾病,事实上代谢手术也是治疗大部分2型糖尿病的有效治疗手段。
为什么代谢手术可以治疗2型糖尿病以及代谢综合征?何恒正教授解释,原因有以下四点:
1、减轻患者体重,减少单纯肥胖脂肪堆积引起的胰岛素抵抗;
2、减少食物的摄入,从而减少能量摄入和糖代谢负荷;
3、消化道重建后肠道发生了变化,胰岛轴激素分泌改善糖代谢;
4、肠道菌群在术后发生变化,直接降低血糖。
大量研究数据表明,目前代谢手术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愈率达到85%以上,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摆脱内科药物保持血糖稳定成为了现实。美国著名克利夫兰医疗中心公布了2013世界十大医疗创新,应用代谢手术治疗糖尿病位居榜首,全球多位知名人士包括球王马拉多纳、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等都曾接受该项手术治疗,代谢问题治疗效果明显。
何恒正教授表示,国内已经开展该类手术十余年,目前也有相关的指南和规范,符合以下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考虑代谢手术:
1、有一定的胰岛素分泌功能;
2、BMI≥32.5,建议积极手术;27.5≤BMI<32.5,推荐手术;25≤BMI<27.5,经改变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难以控制血糖,且至少符合2项代谢综合征组分,或存在合并症,慎重开展手术;
3、对于25≤BMI<27.5的病人,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及参考影像学检查提示中心型肥胖,经MDT广泛征询意见后可酌情提高手术推荐等级;
4、建议手术年龄为16~65岁;
5、代谢综合征包括:高脂血症、高血压、糖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内分泌功能异常、高尿酸血症、男性性功能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变形性关节炎、肾功能异常等。
改革开放40年 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防治取得许多进展
新华网北京8月14日电(宫晓倩)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近日,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母义明教授做客新华网“聚焦中国医疗卫生发展”系列访谈,畅谈改革开放40年来,代谢性疾病治疗领域的发展。
40年来,我国各个行业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取得巨大进步,同时医疗行业也有了诊疗方式与理念上的革新。
1979年,母义明步入大学,从那时开始他逐渐进入了医学领域。谈及对40年来医学发展的感受,母义明表示,伴随着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防治取得许多进展。
他介绍,第一,公众对疾病的认识发生了根本转变。“过去得了病才去治疗,现在在没有得病之前,医疗机构就会采取预防措施,针对患者制订一整套防控方案。从十多年前开始,国家疾控中心、内分泌学会等部门,对糖尿病等慢病做了多个大型调查,了解了中国有多少慢性病患者,其中有多少代谢病患者,为什么会得这些疾病等等,同时制订了系统的防控策略,这是很大的一个进步。”
第二,治疗理念发生变化。“代谢性疾病是很大的领域,其中糖尿病与高血压、心脏病、肿瘤等都有关系。过去治疗糖尿病只是管理血糖,现在人民群众的健康理念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逐步过渡到合理饮食、合理运动,以及如何提高从文化到饮食行业到疾病预防的整体水平,是整个全领域的通盘考虑。站在综合治疗角度,除了进行血糖管理,也会对血脂、血压采取治疗措施,这样才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既要全盘考虑,也要整体预防。”
第三,检测技术迅速发展。“近年来,影像技术等检测技术迅速发展,可以帮助我们很清楚地了解糖尿病的类型,进而精准地进行治疗和控制。”
第四,治疗手段明显改善。母义明介绍道,“过去能治疗糖尿病的药很少,现在治疗手段、药物种类越来越多,更加符合患者病理生理的需求,更加有针对性。另外,药物的作用越来越科学,副作用越来越小,服药也越来越简单。40年前用的是动物胰岛素,现在用的是人胰岛素、长效胰岛素、超长效胰岛素等。而且器械治疗也有很大的发展,用机器就可以自动注射,能够把血糖稳定地控制住。”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防治能力以及患者的健康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无论是对整个疾病的认识,还是在药物研发、治疗手段等方面,都得到了更高层次地发展。现在的健康理念发生了根本转变,我们不会被动等着患者出问题,而是要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这是对全民健康理念的贯彻落实。”母义明说。
在贯彻落实全民健康理念、提升我国代谢性疾病整体防治水平方面,跨国药企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母义明认为,“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国内一些企业研发进步也得益于与跨国公司的合作,这些药企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理念、治疗手段,包括注射装置的改进,新药品的生产,国际上一些指南、共识等,这些逐步融入到中国的社会当中,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让我们少走弯路。”
糖尿病患者少吃半碗米饭与多做半小时运动,哪种控制血糖的效果好
有朋友问:糖尿病人要做到控制饮食和多做运动,那么少吃半碗米饭和餐后多做半小时运动,哪个对降低血糖的作用更大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血糖是如何高起来的?
血糖是人体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最主要能量物质,就像汽车要加油、机器运转需要通电一样,血糖是不断被消耗的物质,需要不断地得到补充,一日三餐就是血糖最主要的来源。
进餐后,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不断被吸收,其中的葡萄糖进入血流就成为了血糖。这些血糖要想进入细胞中被利用,必须依靠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运送进去,但是当胰岛细胞功能异常,分泌不出足够量的胰岛素时,血糖不能进入细胞被利用,结果就造成了血糖的升高。
由此可见,机体之所以能将血糖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是血糖的来源、血糖的运输、血糖的利用三者达成动态平衡的结果。而糖尿病的发生是由于血糖的运输上出了问题,这种问题又是由于胰岛细胞受损而部分死亡,导致胰岛细胞数目减少,分泌不出足够的胰岛素所致。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减少血糖来源和增加血糖利用上想办法了,这就是为什么血糖升高的人以及糖尿病患者要进行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的原因,那么这两种措施哪个所起的作用更大呢?
从上面的知识介绍中应当知道了,血糖要被利用必须要由胰岛素运送进细胞中,但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细胞受损,特别是受损严重时,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大大降低,对运动时细胞增大对血糖的需求无力去满足,就会出现血糖不能有效降低的结果。
但如果此时在血糖的来源上进行控制,降低血糖的整体水平,不仅能大大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也更容易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由此可见,从血糖的来源上降低血糖,要比从血糖的去路上降低血糖更直接、也更有效。当然,两者能结合起来,对降低血糖的效果会更好。
需要提醒的是,饮食控制与运动锻炼虽然可以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但血糖在体内的代谢终究离不开胰岛素的参与,当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受损严重时,单靠饮食和运动是达不到把血糖降至目标水平的目的的,此时就需要降糖药的帮助了。因此,降糖药的使用不是你想不想用的问题,而是身体必需使用的结果,你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吗?
综上所述,少吃半碗米饭要比多做半小时运动,对控制血糖更有利,所取得的效果也会更明显。但这两者并不冲突,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安排即可,毕竟在满足生活需求的基础上把血糖控制好,才是我们最想要的结果。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