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打针时间(糖尿病打针时间需要固定吗)

内分泌糖大夫 0
文章目录:

有了这个东西,糖尿病患者还怕打针吗?

部分糖尿病患者由于病情需要定期注射胰岛素。长期注射胰岛素确实会带来一些生活上的不便,还可能导致出血、断针、注射部位感染、皮下脂肪增生或萎缩等问题;还有少数患者有“打针恐惧症”,一看到注射针,立刻全身瘫软,注射时甚至出现“晕针”。

那么,除了心理沟通、加强患教、提高注射操作技术培训之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答案是肯定的。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德国科学家率先研发了一种无需金属针头的注射方式——无针注射器,尤其适合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使用。除此之外无针注射器还被广泛应用于疫苗注射、牙科和医疗美容领域。

无针注射器是没有针头,注射的时候通过注射器主机产生压力将胰岛素注射器药管(医用塑料材质的)前端极细的小孔压进体内,整个注射过程没有金属异物入侵肌体,从而实现微创微痛,舒适注射,没有针头彻底避免恐针现象。

无针注射器特点:

避免针头刺入皮肤,消除金属过敏和针头带来的恐惧,避免针头划伤和断针带来的伤害。无针注射消除了心理性胰岛素抵抗,提高了注射依从性,使血糖控制更加平稳。

药物是弥散式进入体内的。传统针头注射胰岛素进入体内后,在针尖的位置聚集成一个药池,而无针注射胰岛素进入体内是呈现一个5cm直径的雾状均匀分布区域,跟皮下组织的接触面积增加了,吸收更充分。糖尿病患者用普通针头注射胰岛素,在餐前通常要提前30分钟注射,因为吸收慢,药效会延迟。用无针注射器注射胰岛素,在饭前5分钟注射即可。

无针注射方式,胰岛素吸收的更充分,无胰岛素残留,可以预防皮下脂肪增生。糖尿病患者注射的胰岛素,本身是有促进生长作用的,如果胰岛素注射到皮下组织以后,没有被充分吸收有残留的话,会导致组织增生,产生硬结,时间久了,会影响胰岛素的吸收。无针注射方式可以延缓这种现象出现。

无针注射方式由于是弥散式注射,吸收充分,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会节省15-20%的胰岛素使用量,降低费用。

无针注射方式避免了针头重复使用所导致的感染几率,使用更安全。无针注射方式避免了针头对糖尿病患者肌体的伤害。

无针注射器避免了针头带来的诸多问题,提升了患者胰岛素注射的依从性,有利于更好的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让糖友们也可以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无针注射给恐针的糖友们多了一份选择,多了一份舒适!所以建议害怕打针的糖友们看看这篇文章,应该恐针的情况就不会那么严重了吧~记得转发身边也有恐针情况的糖友看哦~

这样调整你的胰岛素注射时间,餐后血糖更稳定

医生经常根据糖尿病患者用哪种胰岛素而告知胰岛素的注射时间,然而不同的血糖水平,如果不改变注射时间,有可能导致持续高血糖或严重低血糖,即使注射了胰岛素也达不到最佳的降血糖效果。

如何根据血糖水平决定胰岛素的使用剂量呢?本文为您详细讲解。

常见胰岛素注射时间

临床上目前使用的胰岛素根据作用时间不同分为: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

不同种类的注射时间表

上述各类胰岛素的注射时间,是为了让胰岛素的药效高峰与餐后血糖高峰同步,以期许达到最佳的降糖效果,而且不易产生低血糖。

但当你的血糖较低或血糖较高时,按照上述注射时间使用胰岛素,可能出现低血糖或血糖居高不下的情况。

比如:你的餐前血糖是4.0mmol/l,你餐前即刻注射速效胰岛素可能会出现低血糖;当你的餐前血糖已经是10mmol/l以上时,在不增加胰岛素剂量也不减少饮食量的情况下,此时按照上述表格时间注射胰岛素后进餐,你的血糖或许处于红色高危区。

如果我们根据餐前血糖适当增加胰岛素剂量或者延长吃饭时间,使血糖降到理想再进餐,此时餐后血糖或许就会达到你的目标值。

如何调整胰岛素注射时间

1.使用速效胰岛素的患者

①餐前血糖在 6.7~10.0 mmol/L 时,可在餐前0-15分钟皮下注射,按常规进食。

②餐前血糖在 3.9~6.7 mmol/L 时,应在餐前0-15分钟皮下注射,建议先进食升糖指数高的食物。

③血糖在 2.8~3.9 mmol/L 时,可改为餐后即刻注射。

④餐前血糖高于 10.0 mmol/L 时,应改为餐前15-30分钟注射,并适当减少进食。

2.使用短效胰岛素的患者

①餐前血糖在 6.7~10.0 mmol/L 时,可在餐前15-30分钟皮下注射,按常规进食。

②餐前血糖在 3.9~6.7 mmol/L 时,应在餐前5-15分钟注射,同时适当多进食。

③血糖在 2.8~3.9 mmol/L 时,可改为餐后即刻注射,同时适当多进食。

④餐前血糖高于 10.0 mmol/L 时,应改为餐前 45 分钟注射,并适当减少进食。

3.使用中效胰岛素的患者

①餐前血糖在 6.7~10.0 mmol/L 时,可在餐前30-45分钟皮下注射,按常规进食。

②餐前血糖在 3.9~6.7 mmol/L 时,应在餐前30-60分钟注射,同时适当多进食。

③血糖在 2.8~3.9 mmol/L 时,先进食升糖指数较高的食物,同时适当多进食,于进餐后15分钟注射。

④餐前血糖高于 10.0 mmol/L 时,应改为餐前60-75分钟注射,并适当减少进食。

4.使用预混胰岛素的患者

①餐前血糖在 6.7~10.0 mmol/L 时,使用低预混的患者可在餐前30-45分钟皮下注射,高预混的患者可餐前5-15分钟注射,按常规进食。

②餐前血糖在 3.9~6.7 mmol/L 时,使用低预混的患者可在餐前15-30分钟皮下注射,高预混的患者可餐时即刻皮下注射,建议先进食升糖指数高的食物。

③血糖在 2.8~3.9 mmol/L 时,使用低预混或高预混的患者都可改为餐后即刻注射。

④餐前血糖高于 10.0 mmol/L 时,使用低预混的患者可在餐前30-45分钟皮下注射,高预混的患者可餐前15-30分钟注射,并适当减少进食。

老年患者,餐前血糖值要放宽些

① 餐前血糖7-10mmol/L者,速效或短效餐前5-15分钟注射,中效胰岛素在餐前15-30分钟注射,低预混的患者可在餐前30-45分钟皮下注射,高预混的患者可餐前15-30分钟注射。

② 餐前血糖10-15mmol/L者,速效或短效餐前15-30分钟注射,中效胰岛素在餐前30-45分钟注射,低预混的患者可在餐前45-60分钟皮下注射,高预混的患者可餐前30-45分钟注射。

③ 餐前血糖高于15mmol/L者,速效或短效餐前30-45分钟注射,中效胰岛素在餐前60分钟注射,低预混的患者可在餐前60-75分钟皮下注射,高预混的患者可餐前45-60分钟注射。

由于每位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不同,以上胰岛素注射时间仅为一般注射原则。

糖尿病患者应该记录自己餐前血糖值和注射胰岛素后多长时间进餐、进餐量、餐后血糖,比较餐前、餐后血糖波动,从而发现自己的血糖规律,以便出现类似情况时有根据地来进行处理。

总体的原则:

  • 尽量在进餐前使自己的餐前血糖控制在理想的空腹血糖范围内,避免血糖骤升骤降。
  • 如果你的餐前血糖在10mmol/L以上,在你延长进餐和/或加胰岛素剂量后,你可以在30-45分钟后再次测血糖,对于使用中效胰岛素者,可延长至1小时后再测血糖。

上述做法的好处在于减少出现低血糖或高血糖雷区,同时避免血糖出现太大波动,即达到平稳安全降糖的目标,也达到预防并发症、保护胰岛功能的作用。

总之,糖尿病患者在安排胰岛素的注射时间时,在合理糖尿病饮食时,学会灵活变通,才能充分发挥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同时避免血糖的大幅度波动。

作者:沐欣欣

胰岛素注射时间糖友你掌握了吗

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是效果最好的,而且副作用也小,不过并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需要用胰岛素治疗。糖友在用胰岛素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好注射时间、剂量,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胰岛素的治疗效用,提高疗效。

胰岛素注射时间糖友你掌握了吗

餐前注射

常规胰岛素起效需时约30分钟。为了使胰岛素与血糖高峰同步,常规胰岛素需在餐前注射。

餐前应监测血糖,按照餐前血糖值来决定胰岛素注射时间。

一般认为,在住院期间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要求需严格些,具体为:

餐前血糖在6.7~10.0mmol/L者,在30分钟注射,按常规进食;

餐前血糖在3.9~6.7mmol/L的患者,在餐前15分钟注射,可适当多进食;

餐前血糖高于10.0mmol/L者,在餐前 45分钟注射,减少进食。

对于老年患者及在家中自行注射胰岛素者,餐前血糖值要放宽些,具体为:

单用中效胰岛素者需在餐前30~60分钟注射。

餐前血糖7~10mmol/L者,餐前15分钟注射;

餐前血糖高于15mmol/L者,餐前45分钟注射。

餐前血糖10~15mmol/L者,餐前30分钟注射;

餐时注射

速效胰岛素的特点是:吸收快,起效时间短。进餐时不需提前注射,而注射后必须立即进食,否则可能出现低血糖。

速效胰岛素作用时间为1~3小时,主要用于降低餐后血糖,因而用于餐时注射时低血糖反应少见,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糖尿病治疗。因为不需要在餐前提前注射,速效胰岛素在治疗应用中为病友提供了极大便利。但速效胰岛素注射后必须进食,以防止低血糖。

餐后注射

胰岛素强化治疗中的1型糖尿病患者,当餐前血糖较低,在2.8~3.9mmol/L时,可改在餐后注射胰岛素,同时适当多进食;使用速效胰岛素者,也可在餐后注射。

睡前注射

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或长效基因重组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精氨酸胰岛素),是比较符合生理性胰岛素分泌规律的治疗方案。三餐前使用短效胰岛素或速效胰岛素控制餐后血糖,睡前则应使用中效胰岛素或长效基因重组胰岛素维持夜间的基础胰岛素水平,这样能有效地抑制肝脏葡萄糖产生,减少脂肪分解,保持夜间血糖平稳,而且低血糖发生少,避免黎明高血糖发生。用量应遵医嘱,并根据空腹血糖值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