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患者男糖尿病(患者男糖尿病晚餐前突感胃部不适)

张垒医生 0
文章目录:

35岁小伙体检查出糖尿病!医生:其实都是吃出来的

小赵是一家外资企业的老员工,大学刚毕业就进入这家公司工作,至今也有十来个年头了。35岁的小赵没有别的爱好,就好一口美食,可以说是地道老饕了。

就在今年,小赵升职成为部门经理,他十分高兴,本来打算像平时一样吃一顿大餐庆祝一下,但是想到第二天一早还要去体检,就暂时按捺住了激动地心情,想着体检结束以后再去大吃一顿。谁承想,第二天检查完准备回去,等过几天才会拿到提交报告,却被医生叫住了。

原来医生看到小赵有些肥胖,并且似乎有些疲乏无力,当下上了心,叫住他并让他再做一个血糖检测。结果就是医生担心的那样,小赵的空腹血糖达到9.4mmol/l,确诊患上了2型糖尿病。

事业有成的年轻高管,竟查出患有糖尿病!医生叹息:这么吃就是“自毁”血管。

这对小赵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刚刚升职的好心情一下烟消云散。医生向小赵了解情况后发现,原来小赵这么年轻就患上糖尿病,全是因为他的那个小爱好。

小赵平时喜欢吃美食,下班之后到处走街串巷寻找美食,尤其是烤肉、火锅、高热量菜式是他的最爱。而这也是引发小赵患上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了。

医生提示:这些动物肉类食物中饱含脂肪、胆固醇、蛋白质还有可食用酸。这些营养成分是在我们人体所需范围内的,适当摄入是有益的。但是当这些营养成分被过量摄入到人体内时,就会出现有害物质的产生,再加上不恰当的饮食习惯会导致胰岛素分泌紊乱,结果就是诱发糖尿病。

不要以为脂肪只会产生胆固醇,它们出了会堆积附着在血管壁上,导致血管硬化和高血脂外,也会导致2型糖尿病,甚至加重、加速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

糖尿病患者都是吃出来的吗?医生:一般有这3个高风险因素。

第一,饮食因素

很多人在这方面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糖尿病只跟高糖食物有关。

很明显这是不全面的。事实上,糖尿病和饮食是有多种关联的,比如患者吃过多高热量、高糖分、油腻食物和进食量过大等等,都会导致肥胖出现,而这就是2型糖尿病最为主要的环境因素。

第二,遗传因素

1型或2型糖尿病都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遗传倾向,约1/4~1/2的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有至少60种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

第三,长期久坐不运动

现在社会很多工作都是一坐一天,根本没有时间做运动。看似这与糖尿病没有直接关系,但是长期不运动就会导致热量消耗减少,脂肪也就更容易堆积、包裹在细胞周围。而这也就导致了细胞会对胰岛素的敏感度降低,从而更易患上糖尿病。

生活中做到这2点,或能恢复健康的血糖水平,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1,低碳低脂肪饮食,营养均衡

现在糖尿病仍然是2型糖尿病为主,占了所有糖尿病患者百分之九十以上,而我国近年来的糖尿病高发和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及肥胖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多数人只知道糖尿病患者要少吃糖,少吃油,其实我们的主食也是糖的一种,在体内会转变成糖。所以糖尿病患者少吃点主食尤其是精制主食,少吃一些油腻的东西,不但可以减少体重改善肥胖,同时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对于一些早期糖尿病患者来说,往往很多患者通过控制饮食 增加运动就可以吧血糖控制非常平稳。

2、坚持适当运动

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提高免疫力,对于血糖比较高的人来说,更应该保持运动,可以选择一些强度适中的运动。比如:散步,练太极,慢跑等。

运动对于血糖有调节作用,尤其是患有糖尿病的人,运动可以消耗体内过多的糖分,帮助控制血糖,促进新陈代谢,而且还有益于养护胰岛功能,加强血糖的稳定性,有效降低血糖水平。

中年男子查出糖尿病,通过4个方法有效降低血糖,1年后医生让停药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糖尿病患者,即使血糖已经很高了,但还是抗拒使用降糖药治疗。问其原因,都说一旦用了降糖药,就必须终身使用停不了,就好像染上了毒瘾一样。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但笔者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这也是糖尿病患者的认知误区之一。一旦确诊为糖尿病,的确需要终身治疗,但并不代表需要终身用药。上周,内分泌科门诊就有一名糖尿病患者在医生的建议下停用了降糖药。

这名患者林某,今年47岁,1年前体检时被查出患了2型糖尿病,当时血糖高达23mmol/L。看到这样的结果,就连医生也吓坏了,幸亏发现及时,不然什么时候发生意外都说不定。林某在医生的指导下,在这1年里开始了包括服用降糖药物在内的降糖治疗。就在上周,在连续多次复查血糖都达标的情况下,医生建议林某把降糖药停了。林某是如何做到的呢?

这4个方法降血糖,不亚于降糖药的功效

1. 控制饮食

由于日常从事体力工作的缘故,林某在发现糖尿病之前饭量相当大,几乎每顿都要吃三两饭,而且特别喜欢喝粥。医生告诉他,首先要在饮食方面做出改变,例如食物宜粗不宜细,饮食宜少不宜多。具体来说首先是多吃粗粮少吃细粮,就是以荞麦、玉米、红薯和芋头等粗粮来代替米饭、面包等细粮,而米粥由于经过熬制更容易被吸收,所以餐后血糖也会上升过快,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食用。同时在饮食量上也要控制,可以升高血糖的主食如米饭,最好不要超过二两,而可以多吃蔬菜来增加饱腹感。

2. 增加运动量

林某工作之余特地坚持每天锻炼,通过持续运动,可以使全身肌肉组织动员起来,哪怕只是轻运动的散步,都能够在消耗热量的同时,增强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可以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增加运动还可以控制体重,提高身体里分泌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有研究显示,肥胖者降低5%的体重,可以降低70%的糖尿病发病率,所以控制体重也是有效降低血糖的方法之一。

3. 增加维生素的摄入

林某以前很少吃蔬菜水果,生病后开始注意多吃新鲜蔬果了。通过改善饮食,可以增加维生素摄入,其中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够防止血管硬化,动脉斑块形成,从而可以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什么食物维生素含量丰富?其实就是蔬菜水果类食物,适当增加蔬菜的摄入,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再有限度地添加水果,可以增加维生素摄入。

4. 多喝水

平常应多喝水,这里说的水是指白开水或者纯净水,而不是饮料或者酒精。多喝水可以增加血容量,稀释血液中糖分,同时多喝水多排尿也可以使糖分从尿中多排出,从而可以降低血糖,所以每天最好摄入1.5-2L水,但这个方法不适合肝肾功能不全或者有心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

最后,我想说,如果你也是一名糖尿病患者,如果你也不想吃药,可以坚持按照上面的方法去做,或许能够收获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如果你没有糖尿病,也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预防糖尿病,保持健康。

参考文献: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科普有料##南方健康#

糖尿病患者中,50%的男性勃起功能障碍?老中医:3个中药方剂治疗

对于男性糖尿病患者来说,他们往往更重视的是血糖控制情况,然而,对于性功能方面出现的问题往往羞于问诊和治疗。数据显示,约有40%-50%的男性糖尿病患者存在着勃起功能障碍,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5倍,而且随着年龄和病程的发展,发病率也随之上升,给男性朋友们带来了巨大的烦恼。

为什么男性糖尿病患者勃起功能障碍

我们知道糖尿病的并发症遍及全身,可以说是从头到脚,而长期的慢性高血糖的状态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小血管及微血管的功能都有不良的影响,可以引起局部动脉的管腔狭窄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阴茎处的血管充血功能减弱,从而发生了勃起功能的障碍。随着病程的不断延长和恶化,自主神经系统障碍也可以导致或者加重阴茎勃起功能的障碍。

心理因素影响糖尿病男性患者性功能

当然,在性功能方面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是心理因素,不仅仅只是疾病的原因,这也是不能忽略的一个问题。糖尿病患者要花费不菲的开支用于治疗疾病,本身还需要终身管理自己的病程,患者的心理负担可想而知,造成情绪的波动以及焦虑和抑郁等等都会影响勃起功能障碍。

糖尿病患者勃起功能障碍是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综合防治尤为重要。患者一定要正视这个问题,控制好血糖,同时要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当出现勃起功能障碍的时候要寻求正规医院的内分泌科或者泌尿外科医师的帮助,切忌有病乱投医。在保证严格控制血糖为基本原则的诊疗方案的同时,可以选择进行心理、药物、物理疗法和外科手术的治疗方案。

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的中医药治疗

1、补肾行气活血

补肾法包括滋阴益肾法、温阳补肾法以及阴阳双补法等基本补肾法。消渴病肾虚日久,阴阳亏虚,必然无力推行气血,导致血瘀脉络伴肾气不足,阴器勃起依赖肾气推动使血液充盈,而血瘀脉络更加重肾中精气化生和气化。所以,肾精亏虚,脉络瘀阻是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最基本的病机,采用补肾活血,填精通络法治疗,用填精通络方。加味补阳还五汤可以治疗肾气不足,瘀血阻络的消渴并发阳痿,其中三七活血祛瘀,山茱萸、熟地黄及山药益气、滋肾填精,柴胡可疏肝解郁,联合葛根可行气通络活血,诸药合用可共奏活血祛瘀、养阴益气、滋肾填精之功。

2、疏肝解郁通络

肝主筋,主疏泄。肝气的正常输布和排泄,决定着宗筋的功能的濡养。若患者忧思郁怒、情志不展,甚则郁而化火,致肝失疏泄,则宗筋所聚无能而成阳痿。如《素问》云:“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萎。”四逆散加减治疗中青年糖尿病阳痿患者,总有效率为 85.7%。

3、健脾化湿,益气养阴

消渴的发病过程中与脾胃关系密切,《素问·奇病论》曰:“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消渴早期常被称为“脾瘅”,多由脾虚湿盛所致,脾主运化水谷,脾虚不运导致精微不得输布,化生痰湿,使形体肥胖,后逐渐变为消渴。方药参芪降糖颗粒治疗,对于早期的消渴伴阳痿具有明显的消渴症状改善和勃起功能障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