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验血清(糖尿病验血清蛋白高)

内分泌糖大夫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入院检查那么多,都在查些啥?

我们知道,对糖尿病的管理不仅仅是理想的血糖控制,更是要预防、延缓并发症的出现,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入院后我们不仅仅会关注血糖的高低,也会进行相关的检查,来明确糖尿病的分型、判断是否存在糖尿病的急性或慢性并发症、明确有无合并疾病等,以便更全面地评估病情。

那么,糖尿病患者入院会做哪些检查,这些检查又有什么意义呢?

一、糖代谢指标

1.血糖

血糖既是糖尿病诊断的金标准,也是评估病情的重要指标。入院后查静脉血糖、监测指尖血糖可了解当下病情,更是为评估及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糖化血红蛋白(HbA1c)

HbA1c 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结合的产物,能够反映近2 ~ 3 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且影响因素较少,是反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的主要指标。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合并贫血的患者,随着血红蛋白的下降,糖化血红蛋白也会下降,因此不能真实反映患者的血糖情况,这时可选择检查糖化白蛋白或糖化血清蛋白来评估。

3.胰岛功能

胰岛功能的主要是通过测定空腹胰岛素和(或)C肽,或测定多个时间点的胰岛素和(或)C肽来评估。对于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评估胰岛功能,这既能了解患者胰岛功能的衰竭程度,协助判断糖尿病的分型诊断,也能对后续的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和支持。

4.糖尿病自身抗体

主要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等等。糖尿病自身抗体的检查意义在于辅助糖尿病的临床分型,因为1型糖尿病往往抗体呈阳性,而2型糖尿病则是阴性。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问:“我已经诊断了2型糖尿病,还有必要查这些抗体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在临床中发现,部分特殊的1型糖尿病(如LADA),在早期可能会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所以在随访评估中,抗体的检测仍是必要的。

二、合并疾病相关筛查

1.其他代谢指标

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肥胖等,使得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和进展速度显著增加。因此,对糖尿病的管理应该是综合性的,包括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等的控制——即其他代谢指标的检查也不能忽视,包括血压、血脂、尿酸、BMI等。以下是《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推荐的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

2.肿瘤标志物

近年研究发现,糖尿病与肿瘤关系十分密切,糖尿病人群肝癌、胰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肿瘤的发生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肿瘤标志物的常规筛查,可尽早发现异常。

3.心电图、心脏彩超

心电图反映心脏兴奋的电活动过程,可以分析与鉴别各种心律失常、反映心肌受损的程度等。心脏彩超可以发现心脏结构和心功能的异常。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尽早的发现患者的心血管疾病。

4.肾功能、尿液检查

查尿常规,关注有无尿蛋白、管型尿、血尿等,有助于发现肾脏疾病。查血肌酐,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可评估患者的肾功能,排查慢性肾脏病;同时能指导临床选药,因为有些口服降糖药在肾功能不全时需要减量或禁用。

#家庭医生超能团##糖尿病检查##关注糖尿病#

测血糖,“抽大血”还是“扎手指”?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综合防治措施之一。测血糖可以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指导临床降糖方案的选择及降糖药物的调整。常有糖友问,测血糖,“抽大血”还是“扎手指”,那个好?俗称“抽大血”是指抽静脉血检查,而“扎手指”指的是采毛细血管末梢血,即指尖血糖。通过了解静脉血糖和指尖血糖的异同,对于日常的血糖监测与控制,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指导。

临床检验大部分是抽静脉血检查,采动脉血应用较少。静脉血全血包括血浆和分散悬浮于其中的血细胞血浆是离开血管的全血经抗凝处理后,通过离心沉淀,所获得的不含细胞成分的液体。离体的血液凝固之后,经血凝块聚缩所释出的液体,即血清。血清与血浆的区别,主要在于血清不含有纤维蛋白原。

若采血后放置时间过长,全血中葡萄糖有可能被红细胞利用;且全血中红细胞占据了一定的体积,相当于被稀释,故葡萄糖含量有所下降,理论上全血血糖比血浆/血清血糖低15%,静脉血清测定值与血浆相当。医院检验科出具的化验报告单上的“抽大血”的血糖值,是将静脉血经过红细胞分离之后,用血浆/血清作为标本,通过一系列的检验手段得到的血糖值。所谓静脉血糖值,其实是血浆/血清血糖值

静脉血采血量一般在2ml左右,实验室中全自动生化析仪在处理和分析标本上的技术越来越先进,人为的影响因素很少,测定的结果更加稳定和准确,在诊断上更有价值。故用于具体诊断时主张用静脉血测定。相对测指尖血糖,静脉血糖需要患者去医院,医生开单、护士抽血、送标本、等检验结果等过程。

指尖血糖,使用便携式血糖计测定,用于平常自我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在家自己操作便携式血糖仪采集的指尖血,不需要经过在医院那样复杂的提取处理过程,检测的是全血血糖值,因为全血中含有红细胞,自然会比没有红细胞的血浆要低。但由于血糖仪在出厂时已有设置调整,这些差异可以忽略。

指尖血糖和静脉血糖是否一致,谁最准确,这是大家最关注的地方。理论上讲两者是同时测定的,应该一致,但实际上还是有所差别的,但差别不会很大,原因是各种仪器的型号、所选用的试剂和瞬时反应的其他条件等都可能存在差异,导致结果的不同。即便是同一次静脉血,用两个生化分析仪检测也未必得到完全一样的数值。指尖血糖还有组织液的影响。采取指尖血时含有组织液,所以可能比实际值略低一些,但差别很难统计。

测末梢血糖简单,快捷,可由患者自己在家里就可以轻松搞定。市面上现有的大品牌的血糖仪都可以选用。虽然影响血糖的因素较多,但只要注意各项细节,按要求操作,结果还是可信的。不要担心“扎手指”不准确。

以下是常见的注意事项。

1. 末梢血液循环较差,受温度影响较大。特别是在冬季,应使手暖和后再采血检查。

2. 末梢采血时施加一定的压力,容易使组织液混入血液当中。故在取血时,不可用力挤压,血要自然流出才好。

3. 注意试纸的密封和防潮。

4. 由于指尖感觉神经末梢丰富,指尖取血疼痛感比较明显。

6. 末梢采血前应保持皮肤干净,采血后用消毒棉块或其他消毒止血物品压紧针刺处,不要立即浸水洗手,否则容易引起感染。

7. 指尖有伤口、甲沟炎、红肿或皮肤病时最好避开采手指血。

糖尿病:什么是果糖胺血液检测?

糖尿病果糖胺测试是一种血液测试,可测量进行测试前两到三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虽然类似于测量前两到四个月平均血糖的血红蛋白A1C测试,但它并不常用。它评估的较短时间窗口不足以确定长期预后。

除了葡萄糖,果糖胺测试还测量血液中的糖化蛋白质,而不是糖化血红蛋白。血液中的糖分子粘附在蛋白质上。这些蛋白质在血液中循环14到21天,因此测量它们可以提供这段时间血液中糖含量的图片。

与A1C测试不同,果糖胺测试用作没有糖尿病或糖尿病控制良好的人的筛查测试。

相反,果糖胺测试可用于A1C测试不可靠的情况。例如:

您有失血或溶血性贫血(您的红细胞快速更新意味着血红蛋白A1C测试结果会错误地偏低。)

您患有镰状细胞性贫血或其他血红蛋白变异

有另一种可能影响HbA1c可靠性的情况,例如肾功能衰竭(终末期肾病)、肝病、HIV感染以及最近接受过输血

结果

高果糖胺水平表明高平均血糖水平发生在前两到三周。

通过重复测试来监测趋势,无论是果糖胺水平还是其他指标,如糖化白蛋白或HbA1c。如果结果很高,表明您的血糖控制不佳。

医生会尝试确定原因并帮助您调整药物、饮食和其他因素以保持更好的控制。

对于没有糖尿病的人,果糖胺范围应为175-280mmol/L。

对于控制糖尿病的人,果糖胺范围应为210-42mmol/L。

对于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果糖胺范围应为268-87mmol/L。

其他注意事项

有时,果糖胺测试的可靠性会受到影响。任何影响血清白蛋白生成的情况,无论是增加还是减少周转,都可能影响果糖胺测试的可靠性。

这些条件的包括:

肝脏疾病(如肝硬化)

肾病综合征

甲状腺疾病

副蛋白血症

此外,高水平的抗坏血酸(维生素C)会干扰测试的可靠性。因此,患者应在样本采集前至少24小时内避免服用抗坏血酸补充剂。

有许多简单的方法可以通过饮食、药物和其他生活方式的改变(例如锻炼)来控制血糖。使用您的测试结果作为动力来了解有关糖尿病的更多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更改,以便您在下次测试时可以看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