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毒视频(糖尿病病毒症的症状)
- 1、SARS-CoV-2的隐形杀手!Cell Stem Cell | 揭示新冠病毒感染如何导致或恶化糖尿病
- 2、杭州2岁宝宝确诊糖尿病!医生:爸妈这个观念错了
- 3、这种感染率99.5%的常见病毒,会增加糖尿病风险!你是漏网之鱼吗
SARS-CoV-2的隐形杀手!Cell Stem Cell | 揭示新冠病毒感染如何导致或恶化糖尿病
转自:生物谷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先进的模型系统,揭示了SARS-CoV-2冠状病毒诱发糖尿病以及加重已患糖尿病者并发症的机制。他们发现,这种病毒暴露会激活免疫细胞,进而破坏产生胰岛素的胰腺细胞——β细胞。
相关研究结果于2024年9月3日在线发表在Cell Stem 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Human vascularized macrophage-islet organoids to model immune-mediated pancreatic β cell pyroptosis upon viral infection”。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威尔康奈尔医学院基因组健康中心主任Shuibing Chen教授说:“长期以来,该领域一直有一种假设,即某些病毒感染可能会诱发 1 型糖尿病。但我们能够证明在 SARS-CoV-2 感染的情况下,这种情况是如何发生的。”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威尔康奈尔医学院医学副教授Robert Schwartz博士说:“当有人出现严重的 COVID-19 时,首要任务当然是治疗危及生命的症状。但是展望未来,也许有办法开发出有助于避免胰腺等器官日后受伤的临床疗法。”
病毒对胰腺的影响
从 COVID-19 大流行的早期开始,照顾病人的医生就观察到这种病毒影响了多个器官系统,不仅包括肺部,还包括心脏、肝脏、结肠和胰腺。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研究者首先从因 COVID-19 而死亡的人的尸体解剖中提取了胰腺组织样本。他们观察到,胰岛——胰腺中产生胰岛素以调节血糖的部分受到了损伤。
随后,他们使用一种名为 GeoMx 的分析技术对这些样本进行了更详细的研究。结果发现,这种组织中存在一种叫做促炎巨噬细胞的免疫细胞。这些巨噬细胞的任务是杀死病原体,但它们有时会对健康组织造成附带损害。
图片来自Cell Stem Cell, 2024, doi:10.1016/j.stem.2024.08.007
使用胰岛类器官模型
为了进一步了解这种活动,研究者使用了 Chen 博士实验室开发的一种从未使用过的模型系统:包括血管系统和免疫细胞的胰岛类器官(pancreatic islet organoids)。Chen 说:“如果我们想利用这种类器官研究疾病是如何发展的,那么在这种模型中加入免疫系统的成分就非常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在用 SARS-CoV-2 感染这种类器官后,他们发现这些巨噬细胞似乎通过一种叫做“细胞焦亡(pyroptosis)”的细胞死亡方式杀死 β 细胞。研究者还利用胰岛类器官研究了胰腺对感染另一种传染性病毒——柯萨奇病毒 B4(coxsackievirus B4)的反应,这种病毒与 1 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关。他们发现了类似的巨噬细胞反应。
Schwartz 说:“展望未来,这种类器官系统也将有助于研究其他病毒。” 对激活这些巨噬细胞的信号分子的进一步研究还提出了保护严重感染患者的 β 细胞免受损伤的潜在干预措施。虽然如今开始测试任何治疗方法还为时过早,但这在未来是有可能实现的。
这项研究还可能有助于揭示长新冠(long COVID)的根本原因,据信长新冠影响着美国1500多万人。
总结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 SARS-CoV-2 感染如何破坏胰腺功能,还为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线索。通过深入了解病毒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科学家们有望找到更有效的手段来保护患者免受长期的健康影响。
参考资料:
Liuliu Yang et al. Human vascularized macrophage-islet organoids to model immune-mediated pancreatic β cell pyroptosis upon viral infection. Cell Stem Cell, 2024, doi:10.1016/j.stem.2024.08.007.
(转自:生物谷)
杭州2岁宝宝确诊糖尿病!医生:爸妈这个观念错了
糖尿病似乎总是与成年人相关,然而近年来,低龄儿童患糖尿病的病例却屡见不鲜。
近日,杭州接连出现两三岁宝宝被确诊糖尿病,医生紧急提醒:家长的这个观念错了。
低龄儿童患糖尿病
家长应助其养成好习惯
2岁8个月的小泽(化名)突然变得贪吃贪喝,还频繁跑厕所。几天后,小泽出现了呕吐,体重也明显下降。家人连忙带小泽前往杭州市临平区妇幼保健院就诊。检查结果显示,小泽的血糖竟高达31.8mmol/L,最终被确诊为儿童Ⅰ型糖尿病,并已出现酮症酸中毒。
经过48小时的紧急救治,小泽的病情才逐渐稳定下来,但遗憾的是,他今后每天都需要注射胰岛素来维持生命。
就在小泽出院仅仅一周后,临平区妇幼保健院儿科急诊又接诊了一例年仅3岁5个月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小琦(化名)。小琦精神状态不佳,喝水较多,家人晚上才发现孩子的异常。
低龄孩子为什么会得糖尿病呢?临平区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余升副主任医师分析道,许多家长误以为孩子能吃是福,但这种观念往往会给孩子的身体带来沉重负担。儿童Ⅰ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高发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儿童糖尿病主要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种。Ⅰ型糖尿病患者因缺乏胰岛素,血糖极高,发病较急,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因高血糖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而危及生命。其发病与病毒感染、环境变化、自身免疫及围产期因素等相关,患者需终身接受胰岛素治疗。而Ⅱ型糖尿病患者则多为食欲旺盛的“小胖墩”,由于肠胃吸收糖分过多,胰岛素负担过重,导致血糖升高。Ⅱ型糖尿病通常有家族遗传倾向,若孩子超重或肥胖,且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或母亲孕期曾患糖尿病,应高度警惕。
为预防儿童成为“小糖人”,余升医生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过分宠溺孩子,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甜食、油炸食品和含糖饮料的摄入;同时,增加户外运动,保证充足睡眠,提升免疫力。此外,定期带孩子进行健康体检,以排除基础疾病隐患,也是预防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重要措施。
糖尿病症状越来越不典型
年轻人常常易忽视
42岁的倩倩(化名)在拿到体检报告时,有些难以接受:空腹血糖竟然高达14mmol/L,最终被确诊为糖尿病。倩倩身材中等,BMI指数正常,从未想过自己会患上糖尿病。去年开始,她感到有些异常,口渴、小便频繁,但体重并未明显下降,食欲也未大增。
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的俞灵莺副主任医师解释,糖尿病的症状通常包括口干、多饮、多尿、消瘦、乏力和视力下降等,但现在的糖尿病症状越来越不明显、不典型。如果体检中发现空腹血糖稍高,就应引起警惕,这可能是糖尿病的预警信号。
倩倩的病例并非个例。糖尿病的发生与环境、心理和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部分患者40岁前就诊断为糖尿病,往往有家族史。俞医生建议,有家族史的患者应进一步做遗传学检查,评估是否患有单基因糖尿病,因为不同类型的单基因糖尿病,治疗方法和预后各不相同。
关于基因和环境因素如何影响糖尿病,俞医生指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私家车普及、家务劳动被机器替代,导致体力劳动大幅减少。同时,食物丰富多样,餐饮店、外卖食物往往高油高糖,各种因素导致摄入能量容易超标。此外,现代人工作压力大,情绪波动频繁,还喜欢熬夜玩手机,这些都是糖尿病的潜在诱因。
为了预防糖尿病,俞医生建议平时多参加集体活动,如户外运动,多与人交流,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她推荐每天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跑步、骑自行车或游泳,适当进行抗阻力运动,以增强肌肉力量。在饮食方面,应参考中国居民膳食宝塔,推荐新鲜健康的食材,避免加工食品,多吃绿色蔬菜,选择新鲜水果,注意碳水类、蛋白质和脂肪类食物的搭配。
倩倩在确诊后感到十分焦虑,担心要一辈子吃药或打针。俞医生说,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药物干预,一部分患者的病情是可以逆转的。而且越早干预,用药越少,并发症也越少,还能节约医保费用。
来源:潮新闻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帮忙”一键直达;或微信添加报料客服:xxcbcsp;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19176699651。
这种感染率99.5%的常见病毒,会增加糖尿病风险!你是漏网之鱼吗
疱疹病毒,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带状疱疹就是其中之一,是一个善于“潜伏”的高手,藏在身体中可达数年之久,一旦发威让人苦不堪言。
作为人类最流行的病毒之一,疱疹病毒一共有8种类型:单纯疱疹病毒1和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爱泼斯坦-巴尔病毒、巨细胞病毒和人类疱疹病毒6、7、8。
特别单纯疱疹病毒,一朝感染就终身“潜伏”,随时逮住机会回头狠狠咬我们一口。
更令人诧异的是,最新研究发现,一旦感染这种病毒竟然还会增加糖尿病风险!这一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感染单纯疱疹病毒会
增加糖尿病风险!
如果你以为疱疹感染顶多只是体验几周又痒又疼的“酸爽”,那就大错特错了。
近期,一项发表在《糖尿病学》的研究表明,疱疹病毒与糖尿病前期的发病有关:两种常见的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2型和巨细胞病毒可能导致人体葡萄糖代谢受损,并显著增加感染者患糖尿病的风险。
糖尿病前期指的是血糖高于正常人,但是又不够糖尿病的诊断,包括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异常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为了研究疱疹病毒感染和糖尿病前期之间是否存在联系,研究人员分析了几千名受试者的健康数据,并进行了长达七年的跟踪。
有趣的是,在检查的几种疱疹病毒中,感染巨细胞病毒的人患糖尿病前期的可能性增加了33%,而感染单纯疱疹病毒2型的人患糖尿病前期的可能性增加了59%!
随后,研究人员把可能影响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众多因素都考虑进去,并进行了多变量分析,发现单纯疱疹病毒2型和巨细胞病毒始终能够促进了糖尿病前期的发生。
对此,研究人员表示:“以往前糖尿病的发病率主要归根于年龄、BMI、胆固醇和空腹血糖。然而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疱疹病毒可以额外增加糖尿病前期的发生风险。”
紧接着,研究人员进一步对疱疹病毒与糖尿病常用指标糖化血红蛋白进行了关联分析,毕竟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可有效地反映过去8~12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研究发现,单纯疱疹病毒2型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正相关,这表明病毒携带者的确具有长期的高血糖。
由此,研究人员得出结论:感染某些疱疹病毒会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单纯疱疹的危害
可不只是糖尿病!
NO.1
严重的可致命
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可引起口咽部疱疹、疱疹性角膜结膜炎、唇疱疹、皮肤疱疹性湿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等疾病,最严重的是引起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重症患者可因广泛脑实质坏死和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增高,甚至形成脑疝而死亡。
如未经抗病毒治疗、治疗不及时或不充分,病情严重则预后不良,死亡率可高达60%~80%。约10%患者可遗留不同程度的瘫痪、智能下降等后遗症。
NO.2
易复发
单纯疱疹容易复发,而且此病的症状会让患者十分难忍。美国一项长期跟踪随访研究结果显示,89%的单纯疱疹患者在有症状的首次感染后,在随访期至少有1次复发,38%患者在第一年至少复发6次,20%患者复发超过10次。
NO.3
增加艾滋风险
在艾滋病流行地区,单纯疱疹还为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提供通道和便利条件,从而增加了患艾滋病的危险性。
NO.4
出现心理障碍
很多人由于对单纯疱疹不了解,所以在患病后,就十分担心,导致病人思想负担过重,而出现心理障碍害怕致癌、害怕传染给性伴侣、回避与性伴侣的性生活、不愿与异性交往、导致性功能障碍,影响家庭和睦,甚至发生抑郁症。
NO.5
容易导致流产
单纯疱疹对于孕妇来说,此病的危害是很大的,会影响优生优育,可能会引起子宫内感染和新生儿疱疹感染,导致流产、死产、新生儿死亡或发生严重后遗症。约半数以上的新生儿疱疹患者会死亡或遗留中枢神经系统的后遗症。
4件事预防疱疹
好好睡觉
增强自身抵抗力,最简单方法就是保持良好睡眠。体内的免疫细胞负责对付病毒,如果得不到充足睡眠,免疫细胞的数量就会减少,免疫系统功能就会下降。
均衡饮食
每天,吃各种全谷物食品,如小麦、玉米和大米等。吃大量蔬菜和水果的同时,还应注意补充一些鱼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
坚持运动
《中国全民健身指南》建议,人们应每天运动半小时至一小时,每周最好能够积累150~30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或每周积累75~150分钟高强度运动。
运动贵在坚持,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同时也要注意适量适度。
超过50岁需特别注意
年龄也是疱疹重要因素,因为细胞免疫功能逐渐衰减,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更高。因此,可以适当补充益生菌,维护肠道菌群生态平衡的同时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如果你处在以下这些阶段:年龄逐渐增大时、感冒、压力大、工作太累时、受伤、手术、罹患癌症时,更要做好身体的“日常维护”。
发现患疱疹后不要过于惊慌,第一时间前往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才是正确的,树立治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争取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