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糖尿病技术(糖尿病技术突破)
你是否有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AI技术“一眼看穿”
来源:成都商报
你是否有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AI技术“一眼看穿”
第七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暨未来医学创新论坛 陈羽中发言
现状
发现
眼底视网膜这片组织是人类整个中枢神经系统的一个“前哨站”,通过视网膜检测,至少可以发现四类疾病。包括全身性的血管类疾病和神经类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老年痴呆、帕金森等。
“通过AI技术进行人体视网膜识别,可以作为一种辅助医疗手段,帮助医生快速检测出患者的相关疾病。”9月8日上午,第十九届中国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谈会的系列论坛之一——第七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暨未来医学创新论坛在成都举行,中国医疗AI企业鹰瞳Airdoc首席医学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慧医疗专委会副主委陈羽中教授,分享了AI视网膜识别技术在医疗创新与患者服务中的实践案例,“在同传统人工检测方式比较后发现,不同地域、不同水平的专家在不同的状态下,其检测水平会存在波动,但是,人工智能技术会处于恒定的水平。”
AI涉足医学实践 原理何在?
“AI技术运用于医疗领域,到底有哪些应用场景?”陈羽中介绍,医疗人工智能领域主要有几大应用场景,包括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帕金森等领域,而和病人最有关联的则是辅助诊断,“放眼全球,人类致死的疾病中,糖尿病、心血管病等发病率很高,这就需要一个非常高效且能被大家接受的检测手段,而这项技术一定对应了我们在生物学上的一个组织。”
陈羽中说,眼底视网膜这片组织是人类整个中枢神经系统的一个“前哨站”,“通过视网膜检测,至少可以发现四类疾病,第一类是全身性的血管类疾病,最常见的就是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第二类是全身性神经类疾病,比如老年痴呆、帕金森;第三类是眼科疾病,比如青光眼;第四类是暂时无法明确归类的,比如说脑部肿瘤、维生素缺乏、贫血、艾滋病、梅毒等。”陈羽中认为,在这个基础上,可通过人体眼底照片去进行观察分析,找出人体病因。
在我国,糖尿病患者达到1.6亿人。于是,通过AI去辅助诊断糖尿病成为一个技术方向。那么,它的原理何在?它主要是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使用一个特定的识别模型,通过学习人体视网膜不同区域的疾病,让AI技术能够“记住”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状,从而帮助医生快速进行患者筛查。“数据采集非常重要,这项技术需要海量的数据支撑,也面临国家法律法规监管,AI医疗辅助诊断相关资质注册审批也需要经过多个流程,国内人工智能领域已走完全部流程的软件仅几个。”陈羽中说。
除了糖尿病 还有哪些应用场景?
通过AI技术的眼底检测,这种无创的AI辅助诊断把量化数据给到医务工作者,给他们提供参考依据,提高工作效率。陈羽中介绍,AI视网膜评估技术的医疗创新还可以开发出人体心脑血管、痴呆风险、甲亢、眼轴等评估模型,帮助医生辅助诊断更多疾病。
“缺血性心脏病、心血管疾病是我们人类最大的死因,传统ICVD风险预测模型操作起来很麻烦,需要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腰围、抽血等20-30个指标,这样下来,单做一个人的风险判断非常耗时间。能不能用视网膜照片进行一体化判断?这项工作我们正在推进,已经发表了相关文章。”陈羽中说。
此外,针对青少年近视眼问题,AI视网膜评估技术也能够通过甲亢、眼轴等评估模型进行辅助诊断。据陈羽中介绍,他所在的团队已经研发出体量较小的人体眼底照相机,累计服务用户达500万,“国内高中生近视眼率很高,眼球问题非常重要,通过AI深度学习去识别,通过模型检测,可以尽早发现青少年的眼睛问题。”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实习记者 宋嘉问 摄影记者 吕国应
看一眼即可诊断出糖尿病,100多项国际技术在汉谈合作
楚天都市报11月1日讯(记者贺俊 通讯员 黄佳良)只需对准患者的眼睛就能判断是否有糖尿病,使用液化氢气能源的无人机续航能力更优越,家禽垃圾不仅可以发电还能生产无机肥料等等,各种高技术含量项目令人眼前一亮。今天,“2018湖北国际技术转移对接洽谈会”在汉开幕,来自英国、新加坡、韩国等13个国家(地区)的国际代表带来了100多个项目,多个项目现场达成了合作意向。
此次对接会设英国生命科学技术对接专场,新加坡生物、电子科技、环保技术对接专场等5个专场,涉及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农业、水资源及环保等产业领域。楚天都市报记者注意到,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技术成果备受关注,企业借路演与“一对一”洽谈环节加深了解。
“眼睛的测量和血糖水平有着惊人的关联,我们的手持工具只需对准患者的眼睛,就可以提取到数据,监测血糖水平,判断是否患有糖尿病。”牛津大学技术商业化公司项目经理杨春燕告诉记者,此次来武汉正是要寻求技术转让和合资开发的机会。此外,她重点推介了膀胱癌温疗仪项目,该项目已在英国、德国等欧盟国家多家医院临床使用,有超过1500多个临床案例,希望能在武汉找到合作伙伴落地。
曾在武汉协和医院工作7年的夏志道,目前任英国斯旺西大学医学院高级讲师。他介绍,骨肿瘤,骨疾病和创伤可导致骨组织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导致残疾并需要骨移植替代物。“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的骨缺损尺寸、形状,量身定制生物降解的3D打印人工骨,有效提高骨传导效果。”他表示,斯旺西大学成功研制的这种可降解骨移植替代材料,计划在中国五年内分融资4000万元,为骨病患者带来福音。
预计2030年国内燃料电池汽车年销量规模可达百万辆以上,按照规划,配套加氢站数量将在4500座以上。韩国Hylium Industiries公司的代表表示,非常看好这个市场,他们带来的液化氢气设备项目,专注于开发液化氢气无人机和移动式液化氢气充电站。“一般的无人机的电池续航时间较短,我们的这个技术可以达到5小时,而且我们是韩国最初开发低温氢气的公司,加氢站技术也比较成熟。”
在对接会现场,武汉有3家单位与新加坡的3家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下午的荷兰、日本、韩国等专场活动上,也有多个国际项目与湖北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国际代表们一致看好湖北的地域优势与人才优势,对于在湖北寻求合作机会充满信心。
据悉,此次对接洽谈会由湖北省科学技术厅主办,以“创新、合作、共赢”为主题,旨在推动湖北与国际创新对接和合作,构建湖北科技创新领域连接世界的桥梁和国际平台,吸引科技、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汇聚湖北。洽谈会吸引了国际领先的技术和团队来访湖北,推动了湖北与国际科技、人才、资本和产业的交流与融合,展示了湖北国际科技开放与合作的新格局新面貌。
糖尿病会致盲?别怕!这个技术能有效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机制探索和围手术期创新技术的应用
刘女士患糖尿病已经很多年了,血糖控制比较稳定,她自己也不是很在意。从去年开始,她发现看东西变得模糊,当时只以为是自己岁数大了,并没有放在心上,谁知今年年初,她视力模糊的情况开始加剧,直到最近某一天突然右眼什么都看不到了,好像被东西蒙住了一样,左眼看出去也模模糊糊的,总感觉有黑影飘来飘去……她这才开始着急,赶紧来医院就诊,经过检查发现,原来是患上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
0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咋回事?
“糖尿病全身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存质量,其中眼部并发症占20%~2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现已成为全世界最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眼科主任沈玺介绍道。经过张琼医生诊断,刘女士其实早已患上DR,因为早期症状不明显,她本人没太在意,但长期的高血糖,已经大面积损伤了她眼底的血管和神经细胞。换句话说,刘女士此时已发展至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由于玻璃体积血面临手术,情况非常紧急!
瑞金医院眼科立即与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肾脏内科等科室进行多学科会诊,为刘女士提供全方位的治疗方案。
医生综合讨论认为,结合刘女士的病史和体征,她的右眼适合行玻璃体切除 玻璃体腔注药术,术中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左眼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 玻璃体腔注药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刘女士的病情逐渐稳定,双眼视力均有所提高。
常规来讲,PDR治疗手段有以下三种,即“三剑客”:
①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
②玻璃体切除术(PPV)
③玻璃体腔注药术(IVT)
①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
PRP是预防DR患者视力下降的一线治疗方法,PRP主要针对中重度DR患者,治疗本身虽然不能提高视力,但却可以降低视力丧失和盲的风险。有一些患者在治疗期间病情仍然会进展,甚至出现玻璃体积血及视网膜脱离,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疾病本身而非激光所致,这些患者还需进一步的激光甚至手术治疗。PRP治疗并非一劳永逸,需做到严密的跟踪随访。
②玻璃体切除术(PPV)
PPV对PDR的结局总体上有所改善,但部分患者由于术前病情严重,视力和视网膜解剖结构较差,可能需要再次甚至多次手术,远期预后也较差。
③玻璃体腔注药术(IVT)
DR患眼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明显升高,且与PDR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明显相关。抗VEGF药物已被证实能有效减少视网膜新生血管、减轻黄斑水肿,因此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被广泛应用于PDR、糖尿病黄斑水肿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治疗。
02. 这个技术有效治疗!
瑞金医院眼科长期致力于研发更优化的PDR治疗方案,在PDR围手术期治疗中将“三把利剑”联合应用,使之发挥更大的功效,具体表现为:
①优化使用抗VEGF药物
在临床研究中,眼科团队系统地研讨了PDR围手术期抗VEGF药物的优化使用,发现术前联合术中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有望降低重度PDR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有助于改善视力预后,尤其对于年轻患者,联合治疗的潜力值得进一步探究。
②个体化NVG治疗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继发于PDR的重要并发症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病率呈上升趋势。NVG的治疗具有挑战性,但仍可能有机会保留视功能。药物治疗是缓解疼痛和防止视力丧失的第一步,但结果往往差强人意,手术干预刻不容缓。在NVG的个体化治疗中,我们发现Ahmed减压阀植入联合23G玻璃体切除术对继发于PDR且无法控制的NVG安全有效,同时结合PRP及抗VEGF药物注射促进新生血管消退。
③循证而行定方案
通过荟萃分析,发现抗VEGF治疗能够改善PDR患者的视力预后,减少PDR相关并发症的出现,但尚无足够证据表明抗VEGF治疗可替代经典PRP治疗。因此,在经典PRP治疗的基础上优化PDR的治疗手段,使三剑合一,虽不能治愈DR,但能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视力预后和生活质量。
03. 技术和优势
张琼医生提醒,控制血糖是防治DR的首要前提,血糖的波动以及低血糖会加重眼底改变,推荐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科学降糖,同时重视降糖的速度与幅度。另外,早发现、早治疗可控制糖尿病伤害眼睛,因此,只要确诊糖尿病,都应该定期找眼科医生检查。
近十年来,瑞金医院眼科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累计开展玻璃体切除术近3500台,并对于围手术期抗VEGF药物进行优化应用,总体手术成功率约94%,不良事件发生率约0.5%。未来,眼科团队将不断探索前行,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带来更多的光明和希望。
(向上滑动查看)
素材:李娜
编辑:张子晴
欢迎转发点赞
服务号
欢迎关注
公众号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