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项筛查)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有哪些,本文都给您总结好了,对照看一下吧
经常有糖友咨询我是不是得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其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起病隐匿,常常由远端向近端缓慢逐渐进展,很难在早期发现。但出现下列表现,你可能已经发生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1.感觉异常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感觉异常最为多见,其中有25%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友以疼痛为首发表现,可以有多种疼痛感表现,如烧灼样、针刺样、电击样或撕裂样疼痛,伴有感觉异常如麻木、瘙痒或蚁爬感等,也可以不同方式合并表现,夜间加重为其特点。
可伴有痛觉过敏,穿袜子、穿鞋子或盖被子时接触皮肤而感到异常剧痛或针刺感、瘙痒不适。
非疼痛的麻刺感和感觉减退也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见的表现,感觉障碍常以四肢远端更为明显,表现为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
早期即可有腱反射减低或消失,尤以踝反射为著。
2.运动异常
可伴有自主神经受损表现,大部分患者运动受累较轻,早期肌无力和肌萎缩通常不明显。
可隐袭发病,也可急性起病。常常累及单个颅神经和脊神经,以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受累多见。主要表现为受累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感觉减退和肌肉无力。
颅神经也可受累,如动眼神经、展神经、面神经等,其中动眼神经麻痹最常见,表现为眼睑下垂,眼球不能向上、向内、向下转动,由于展神经支配的外直肌及滑车神经支配的上斜肌的作用,眼球处于向外下斜视位置,但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正常。
另外,糖尿病神经根神经丛病,也称糖尿病性肌萎缩或痛性肌萎缩,较为少见。常见于腰骶神经根神经丛分布区,尤其是腰2、3、4等神经根病变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首先出现受累神经支配区的疼痛和感觉障碍,继而出现肌肉无力和萎缩,以下肢近端为主,可单侧或双侧受累。
3.内脏异常
心血管表现:可出现安静时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所致的头昏、甚至晕厥,冠状动脉舒缩功能异常所致心肌缺血、心绞痛或无痛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或猝死。
消化系统表现:食管蠕动减慢和胃张力降低、胃排空时间延长等导致的上腹饱涨感,胃酸减少、胆囊功能障碍导致的胃部不适、呃逆、恶心、呕吐等;肠蠕动障碍导致的便秘与腹泻交替等。
泌尿、生殖系统表现:排尿困难、尿失禁,膀胱容量增大、尿潴留,继而容易引发尿路感染;性欲减退、阳痿、月经紊乱等。
4.其他自主神经表现
主要会影响到外周小血管和汗腺自主神经,可出现汗腺分泌异常、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体温调节异常。
其中体温异常主要表现为肢体过冷,以下肢及足部尤为明显。泌汗障碍主要表现为不同于既往的多汗、少汗或不出汗,常为下半身少汗甚至无汗,上半身则因为代偿而出现畏热和多汗的情况。
部分糖友可出现皮肤干燥、弹性减退,手足干燥开裂,并容易继发感染,还可有指/趾甲营养不良等。另外,由于毛细血管缺乏自身张力,致静脉扩张,易在局部形成"微血管瘤"而继发感染。
特别要注意的是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会增加发生严重低血糖的风险,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出现无症状性低血糖,即血糖<3.9 mmol/L(低血糖诊断点)而不出现交感神经兴奋表现(如心悸、手抖、出汗、饥饿感等),患者不会主动进食或求助而可能很快进展到严重低血糖昏迷。
..................................................
总之,出现上述四种表现时,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去医院就诊。确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注意下面四点:
1.明确患有糖尿病。
2.存在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表现(症状或体征)和/或电生理检查(肌电图)的证据。
3.经相关实验室检查排除导致周围神经病的其他原因。
4.排除其他引起神经病变的疾病。如果在医院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最好住院治疗。
作者:向建平 主任医师
怀化市糖尿病康复协会会长
单位: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怀化分中心
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怀化分中心
怀化市糖尿病康复协会
怀化市糖尿病专业委员会
有糖尿病的人,如果有了周围神经病变,要怎么办?
有位患糖尿病的老患者和华子说,感觉自己的手脚发麻,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糖尿病引起了周围神经病变,这是个什么病,以后要怎么治疗呢?
华子说,患糖尿病的人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就有可能造成周围神经损伤,尤其是长期患病的人群,超过10年的糖尿病人,有半数的人会发生周围神经病变,但疾病形成机制现在尚不明确,所以治疗也要从多方面入手。
现在人们还没有弄明白糖尿病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的确切机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与长期严重的高血糖有关。从而导致了微血管病变、DNA损伤、氧化应激损伤、神经炎症、细胞营养障碍等多种反应,最终导致神经细胞不可逆的损伤。
周围神经病变的典型症状,就是在四肢远端出现灼烧、针刺、蚁走、麻木、疼痛等多种感觉异常。同时也有可能累及心血管、消化、泌尿生殖等多个系统,导致心率过快或过缓、血压调节异常、消化不良、排尿异常、性功能障碍等多种症状。
不过此病没有特异性的诊断方式,出现上述症状的糖尿病患者,在排除了血管炎症、脊椎疾病、肾功能不全、甲状腺疾病、感染性疾病、药物不良反应等其他因素影响后,可考虑发生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的可能机制中,最主要的是“山梨醇蓄积假说”。人体的血糖(葡萄糖)正常代谢时有两种主要途径,一是进行有氧代谢,最终会生成水和二碳化碳;二是进行无氧代谢,生成乳酸。
但是当血糖过高时,主要代谢途径无法利用全部的葡萄糖,就会使葡萄糖的旁路代谢增多,使葡萄糖在醛糖还原酶的作用下,生成山梨醇。大量的山梨醇蓄积,就会引起周围神经损伤。
所以说,高血糖是导致疾病的直接原因,治疗的关键就是控制好血糖,一般来说,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7%以内,就可以较好地预防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不确切,可能有多个危险因素,所以药物治疗也要从多方面入手。
1、改善代谢紊乱:可以使用依帕司他,这是一种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可以阻止葡萄糖进行旁路代谢,减少山梨醇的生成和蓄积。
2、对抗氧化应激:可以使用硫辛酸,这是一种B族维生素,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降低神经组织的脂质氧化,可以抑制蛋白质糖基化,并且也有抑制醛糖还原酶的作用。
3、改善微循环:可以使用胰激肽原酶,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障碍,增加对神经组织的营养和氧气供给。
4、促进神经修复:可以使用甲钴胺,促进神经细胞的核酸代谢与蛋白质合成,促进轴突的运输功能与再生。
5、缓解疼痛症状: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症状是疼痛,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需要进行止痛治疗。抗抑郁药物、抗神经痛药物、中枢性镇痛药物,都可以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止痛治疗,具体药物选择,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总结一下,长期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人,容易出现周围神经病变,高血糖是引起疾病最主要的原因,控制血糖是治疗的关键。但疾病机理现在并不明确,药物治疗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具体药物的选择与使用,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用药有疑惑,请咨询医生和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
糖友们注意了!科普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7大表现和治疗方案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同个体表现不一样,而且没有先后顺序,但是症状表现和治疗方案基本就是下面这些内容,糖友们关心的内容都在这里啦,赶紧收藏好!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7大临床表现:
1、下肢乏力,且逐渐加重。
2、肢体麻木,从远端大于近端。
3、疼痛。随着麻木逐渐加重,会出现疼痛的感觉。
4、脚底软。像踩在棉花上一样走路不稳的感觉。
5、手脚发凉。这是由于下肢循环不通畅造成的,说明糖尿病已经引起微循环障碍。
6、烧灼感。经常会表现为手指肚或者脚趾出现灼热的感觉
7、皮肤瘙痒。有蚂蚁行走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如何治疗呢?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肯定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的,造成了神经受损、微血管病变、神经代谢紊乱等,治疗也是从这几方面着手:
首先控制好血糖这是基础,另外再联合以下几类修复治疗的药物:
1、抗氧化应激的药物:常用的是硫辛酸,主要起抗氧化作用,是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主要药物。
2、改善神经代谢紊乱的药物:依帕司他。
3、改善微循环的药物:用来提高神经细胞的血氧供应。常用的有前列地尔、胰激肽原酶。
4、营养神经的甲钴胺 VB1。
5、中医中药:强效活血药(尤其是以动物药为主药的中成药效果好) 坚持推拿按摩或者拍打下肢促进血液循环,此方很有效。
温馨提示:糖尿病神经病变虽然疗效慢,一般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但是只要把血糖控制好,规律的服用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抗氧化应激的药物,在配合中医中药等方法,还是可以逆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