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老脱皮(糖尿病老脱皮怎么回事)

人民网 0
文章目录:

脚底脱皮、脚趾甲有凹痕……别忽视这些疾病的信号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你是不是忽略了脚?脱皮起泡不在意,小疼小痒懒得管,等到脚部发飙,让你走不了路,就该后悔了。所以,脚部那些事儿,别不当回事儿,还是弄清楚为好。

脚底脱皮

有些人的脚底容易脱皮,一片一片的,不痛也不痒。它很有可能是皮肤疾病的信号。脚脱皮的原因,和出汗多、真菌感染等有关。

如果你常感觉脚底湿哒哒的,十有八九是脚气发作了。它是一种极常见真菌性皮肤病。脚气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皮肤癣菌容易滋生并且扩散,因此这类人群容易出现脚底脱皮。所以有脚气的人群一定要注意脚部卫生,勤洗脚,勤换鞋。

此外,天气干燥导致皮肤干燥,进而脚部干燥导致脚表皮细胞供氧不足或供水不足,造成脚表皮细胞坏死,导致脚部脱皮。这类主要高发在秋冬季节。多饮水,一天喝足大约2000ml左右的水。在洗澡、泡脚之后记得涂上护脚霜。皮肤干燥角质增厚有小裂口的患者,可采用保湿防裂的软膏外涂。

缺乏维生素E的人群容易出现脚底脱皮的症状,这是因为人体所需要的一些微量维生素缺少,导致皮肤容易坏死脱皮。这类人群平时多吃蔬菜水果,也可以适当吃些维生素E。

脚底水泡

脚底起水泡也和脚气脱不了干系,春夏加重,秋冬减轻。真菌有传染性,切不可盲目地自行滥用药物。你要知道真菌种类繁多,抗真菌的药物也很多,并不是每一种都适合真菌患者使用。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以免加重病情或引起不必要的副作用。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搔抓、热水洗烫,用碱性过强的肥皂洗浴,一定要记得选用透气性好的鞋及棉质袜子,袜子洗后应消毒,保持局部皮肤干燥,不与他人共用浴具,预防再次被传染。平时注意每天换鞋,最好是两双轮流穿,注意鞋的干燥,每天回来后放置通风处,隔天再穿。

脚趾甲厚重发黄

脚趾甲厚重发黄通常由霉菌感染引起,人们毫无知觉,但这种感染很快会波及全部脚趾甲,导致其发出难闻的味道,颜色变深。如指甲松脆,说明是脚气感染,但如果只是指甲厚,可能是脚趾受损。

糖尿病患者、有循环问题和免疫系统问题的人容易感染该病。如果老年人走路有问题,有时候也可能是这个问题,但是不易被人们发觉。建议去看专业的治脚的医生或经常去医生那里做治疗。

脚趾甲有凹痕

脚趾甲有凹印主要是微量元素缺乏,建议补充钙剂,不要偏食,多进食一些含脂肪、碳水化合物(即淀粉、糖类等)较丰富的食物,适当多吃一些豆制品及蔬菜、瓜果等。另外,还有可能是得了一种病才会指甲有凹痕,大多数的牛皮癣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和皮肤都会受到影响,通常表现为不光滑的有凹痕的指甲。

拇指外翻

在中国至少有一亿以上的人有拇外翻,在每个女人的一生当中,至少有20%的可能患上拇外翻。其实,拇指外翻不是什么罕见病,它甚至和痔疮、便秘一样很常见,尤其以女性高发。主要表现为脚的大拇趾向外撇,而且根部向内收,在根部长出一个大鼓包,从而使得前脚看上去像个三角形的“大蛇头”。

拇指外翻是由多种情况造成的,如遗传、经常穿高跟、尖头鞋,使拇趾过分外翻。行走时全身重量落在足部前端,脚趾会因身体重量压迫逐渐变形,造成拇指外翻。

建议尽量穿舒适的鞋子,少穿高跟鞋和不合脚的鞋子,减少鞋面对脚趾所造成的压迫。另外,也有先天因素的影响,扁平足、遗传及足底筋力的降低和不平衡等,使脚底机能降低,造成不稳定进而变形。

脚后跟经常起皮开裂,是缺乏维生素吗?原因不止一种,对照检查

相信不少人都遇到过脚后跟起皮、开裂的情况,尤其是换季的时候,进入冬季后由于天气干燥、皮脂腺分泌能力减弱,手掌以及脚掌很容易出现脱皮、干裂的情况,摸上去硬硬的,走路还可能出现疼痛感,严重的还可能出血。

除了天气干燥,导致脚后跟起皮开裂的原因还有很多,不妨对照检查一下,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脚后跟起皮开裂的常见原因:

原因一:天气干燥

如果你属于一到冬季脚后跟就开裂,其他季节正常,那么高度怀疑和天气寒冷以及空气干燥有关。

首先天气寒冷会导致皮脂腺分泌量大大减少,皮脂腺分泌的油脂、水分具有很强的保湿能力,一旦皮脂腺分泌功能减弱,保湿能力大大降低,因此更容易掉皮、开裂。

其次冬季天气干燥,汗腺分泌功能随之减弱,由于汗液分泌较少,而且更容易流失,因此角质层多于脱水会变得干硬,甚至出现开裂的情况发生。

原因二:维生素缺乏

当身体缺乏维生素E或维生素A时,也可出现脚后跟脱皮、开裂的情况。

维生素A的缺乏还可导致患者出现其他相关症状,如皮肤瘙痒、夜盲症、干眼症、脱发、记忆力减退等。

维生素E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维生素E的缺乏会导致患者出现头发干枯分叉、脸色暗沉、色斑等症状,长期缺乏还容易导致肌无力。

原因三:真菌感染

比如真菌引起的脚气,若治疗不及时或迁延不愈时可导致脚部皮肤干燥、增厚、皲裂,通常还伴有皮肤瘙痒、水泡等症状。

原因四:糖尿病

一方面由于糖尿病患者体内血糖失衡,更容易出现干燥开裂的情况,另一方面,糖尿病人由于神经功能受损,对痛觉不敏感,脚部开裂后不容易愈合,更容易发生感染。

原因五:穿着不当

如果袜子或者鞋不合脚,容易出现摩擦,时间一长容易导致皮肤干燥、增厚、开裂,因此经常运动的人或者经常劳作的人更容易出现脚后跟皮肤干燥开裂。

解决办法:

①对于天气干燥所致的脚后跟掉皮、开裂,可以涂抹一些保湿霜,如凡士林、甘油、维生素E等,日常生活中注意补水,多泡泡脚。

②如果是缺乏维生素A或维生素E,可以通过日常饮食进行补充,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鱼肝油、动物肝脏、蛋黄、柑橘等。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有植物油、坚果、猕猴桃、瘦肉、奶类等。

③若是真菌感染,则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待原发病治疗后,起皮开裂的脚后跟会慢慢恢复。

④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一定要积极控制血糖,积极预防感染,避免并发症的产生。

⑤若是鞋袜不合脚,那么则积极更换,选择更适合于运动或劳作的鞋袜。

对于已经产生的脚后跟起皮、开裂如何处理?

每晚睡觉之前用热水泡脚,待脚后跟的角质变软后,挤出鱼肝油中的液体涂在开裂处,每晚一次,约一周左右即可愈合。

也可以试着用香蕉皮擦拭,每日多擦几次,数日后即可愈合,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在手掌脚掌处用香蕉皮擦拭,起到预防干燥的作用。

糖尿病皮肤瘙痒,手脚心热,蜕皮,中医该如何辨证用药治疗?

糖尿病皮肤瘙痒,手脚心热,蜕皮等症状,中医认为其与血热、血虚、湿热内蕴等因素有关。根据不同的证型,可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1. 湿热内蕴:湿热邪气侵入人体,停留在体内,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患者会出现皮肤瘙痒、红斑、丘疹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止痒汤、茵陈五苓散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起到清热利湿、止痒的作用。

2. 脾胃湿热:湿热邪气侵入人体,停留在体内,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患者会出现皮肤瘙痒、红斑、丘疹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甘露消毒丸、葛根芩连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起到清热利湿、解毒的作用。

此外,对于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瘙痒,还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治疗方法:

1. 益气养阴:中医认为糖尿病患者的皮肤瘙痒与气血不足有关,因此治疗时需采用益气养阴的方法。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白鲜皮、白芍、防风、蛇床子、地肤子、当归、苦参等配伍入药,以缓解症状。

2. 清热活血: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皮肤瘙痒。因此,清热活血也是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的重要方法之一。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红花、桃仁、赤芍等活血化瘀的药物进行治疗。

针对糖尿病所表现出的一些症状表现,中医治疗上建议在专业医生辨证指导下用药,患者不可私自用药,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我是中医博士王树鹏,大家有糖尿病等疾病的相关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