瘀血跟糖尿病(皮下无故瘀血 和糖尿病)
【医案】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辨证肾虚肝郁,淤血阻络
大家好,我是中医张国海教授。
勃起功能障碍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在中老年男性中较为突出。根据中医理论,糖尿病被视为“消渴病”,这与肾脏的功能密切相关。
在中医看来,肾主水,也主管着精气的存藏。当肾功能虚弱时,会导致阴茎无法坚挺。此外,肝脏主要负责疏泄功能,如果肝气郁结,会影响气机的畅通,从而影响阴茎的正常勃起功能。
此外,瘀血阻络也是导致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瘀血内阻,会使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影响到宗筋的营养,进而导致阳痿问题的出现。
因此,中医治疗糖尿病引起的勃起功能障碍,通常以补肾壮阳、疏肝解郁、活血化瘀为基本原则。
我曾治疗过一位58岁的男性患者,患糖尿病已有15年。在过去的5年中,他逐渐出现勃起功能障碍,曾试图通过服用西地那非等药物来改善,但效果不显著。就诊时,患者表现出口干咽燥、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和情绪抑郁的症状,舌质黯红,舌苔薄黄,脉象弦细。根据这些症状和体征,中医辨证为消渴病伴有肾虚肝郁及瘀血阻络。
治疗原则为补肾壮阳、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具体处方为: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淫羊藿、柴胡、白芍、当归、丹参、桃仁、红花等。
其中,熟地黄、山茱萸和枸杞子用于补肾壮阳;菟丝子和淫羊藿温补肾阳;柴胡和白芍疏肝解郁;当归、丹参、桃仁和红花用于活血化瘀。经过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一个月后的治疗中,患者的口干咽燥等症状显著改善,腰膝酸软也有所减轻。继续治疗两个月后,患者的勃起功能明显改善,能够重新享受正常的性生活。
对于糖尿病引起的勃起功能障碍,中医治疗的关键在于医生充分理解患者的病情和体征,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施治。同时,患者需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改善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从肝论治之四肝郁血瘀
4.肝郁血瘀
临床表现:口干口渴,多饮,肢体刺痛,痛有定处,或肢体麻木,妇女月经量多有血块,面部有瘀斑,舌面有瘀点、瘀斑,舌下静脉紫暗或怒张,脉细涩或结代。
证候分析:长期糖尿病得不到控制和及时地治疗及调养心理负担加重,肝气郁结,肝失调达以导致气机不畅,血行受阻,阻塞脉道,血流不畅,不通则痛,轻者肢体麻木,重者肢体刺痛,痛有定处;气血瘀阻日久化热,津液暗耗,津不上承故口干口渴;津液耗伤欲饮水而自救故多饮,血液瘀阻,冲任失调,则月经量多,有血块;气滞血郁,郁阻于面部脉络则面部有瘀斑;舌脉乃为瘀血的必见之症。
治疗原则: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常用药物:
疏肝解郁用柴胡、香附、郁金、元胡、橘叶木香等。
活血化瘀药用川芎、丹参、赤芍、桃仁、红花、当归等。
常用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味。
处方:柴胡,枳壳,桔梗,木香,川芎,牛膝,生地,红花,桃仁,花粉,葛根,甘草。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口服。
本方重点是解决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所致的血瘀,以活血化瘀为主治其标,疏肝理气治其本,用生津止渴之辈以生津液。方中当归、川、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牛膝通血脉。祛血瘀,引血下行为方中治标组成部分。气行则血行,血的循环有赖于肺气的敷布、肝气的疏泄,故配以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桔梗、枳壳开胸理气;木香气味芳香,行气止痛,使气行则血行;生地凉血清热;当归养血润燥;葛根、花粉生津止渴,使祛瘀而不伤阴血,疏肝理气而不易耗气伤阴;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本方具有行气祛瘀,生津止渴之功。若肢体麻木加地龙;胸痛加丹参、元胡;便秘加火麻仁、郁李仁。
糖尿病和体内痰浊和瘀血阻滞相关,治疗上要健脾化痰,活血化瘀!
糖尿病,在中医的视野里,常被看作是一种体内环境失衡,特别是痰浊与瘀血相互交织、阻滞经络脏腑的疾病。这种理解,不同于现代医学单纯关注血糖高低的视角,而是更侧重于身体内部的和谐与平衡。
想象一下,我们的身体就像是一片广袤的田野,气血是灌溉这片田野的河流,而脾则是管理这些水渠的总工程师。当脾气虚弱时,就像总工程师力不从心,河流的流动就会变得缓慢甚至淤塞,田地里的水分无法顺畅排出,时间一长就形成了痰湿。同时,由于气血运行不畅,部分区域还会出现血瘀,就像河流中的泥沙沉积,阻塞了水流的通道。
在中医看来,糖尿病患者的身体里就藏着这样的“幕后黑手”——痰浊和瘀血。痰浊是一种黏稠的病理产物,它随着气血流动,却又阻碍气血的运行,导致身体各部位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和氧气。而瘀血则更进一步,它不仅阻碍了气血的流动,还可能导致局部组织的坏死和病变。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许多症状,如口渴多饮、多食易饥、消瘦乏力、肢体麻木等,都与痰浊和瘀血的阻滞密切相关。
既然找到了病因,那么治疗起来就有了方向。中医在治疗糖尿病时,特别强调健脾化痰、活血化瘀的原则。这是因为只有脾气强健了,才能有效运化水湿,防止痰湿的形成;同时,通过活血化瘀的方法,可以消除体内的瘀血,恢复气血的正常流动。
具体来说,中医会选用一些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化痰功效的中药材,如白术、茯苓、陈皮等,来增强脾的运化功能,促进水湿的排出。同时,还会使用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材,如丹参、红花、桃仁等,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瘀血的消散。这些中药材在中医的配伍下,能够形成一张针对糖尿病的“药方网”,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调理身体,恢复健康。
当然,中医的治疗并不仅仅局限于药物。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也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方式来辅助治疗。比如,可以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肥甘厚味、辛辣刺激的食物;适量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影响。
总的来说,中医治疗糖尿病的过程就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清理行动”。通过健脾化痰、活血化瘀的方法,中医能够深入身体内部,清除那些导致疾病的“垃圾”——痰浊和瘀血。在这个过程中,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我调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糖尿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
需要注意:应用以上中药,要在专业中医医生辨证指导下进行,患者不可私自用药,以免因用药不当导致病情的加重。
我是中医博士王树鹏,大家有糖尿病等疾病的相关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