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食物碳水(糖尿病食物碳水摄入量)

糖仁健康科技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常见碳水化合物食物和热量表

在日常生活中,糖友经常面对血糖紊乱的问题。尤其是针对吃饭,糖友们恨不得找到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让自己提前知道该吃什么,该吃多少。但是,食物的种类千千万,我们更想去尝试不同种类的美食。为了让糖友的饮食可以更自由化,那小编就搜集了诸多食物中所含的热量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糖友可根据表格,选择自己适合且喜欢的食物,以及制定食用量。

主食的含量主要以碳水为主,所以从升糖指数上来说,控制好碳水食物的摄入,可以有效稳定血糖,但是蛋白质和脂肪类的升糖也不容小觑。它们两者的共同特点就是升糖指数不高,但是持续时间很长。

所以在量上,我们同样要控制,从选定食物量到观察餐前餐后血糖情况,全面掌握,相信糖友们只要用心掌握,便可对“该怎么吃”这个问题上,处理地恰到好处。

大豆食品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可高效满足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但是有些食物的热量和碳水还是相当高的。我们在选择食物时,还是要擦亮眼睛,做全方位的比较。

糖友对饮食一直是非常关注的问题。营养搭配的原则是荤素搭配,少盐、少油、低碳水,多吃膳食纤维。之前在《糖友饮食治疗法》中提到了,根据自己的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劳动强度如何计算出适合自己每天所需的碳水克数、蛋白质克数、脂肪克数。再结合每100g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比例值,可以保证糖友吃的营养有健康,更不会辜负美食也。

高碳水化合物饮食与糖尿病的关系,这篇文章讲得非常清楚

50%的糖尿病是由后天生活习惯引起的,尤其是和日常饮食习惯密不可分!一起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赵维纲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饮食和糖尿病密不可分,食物摄入的总量不合适或食物搭配不均衡都有可能导致2型糖尿病的核心病理机制——胰岛素抵抗发生↓

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的关系

发生胰岛素抵抗时,如果患者代偿能力较好,可能不会发生糖尿病;但如果发生胰岛素抵抗的时间过长,胰岛素分泌的质量会变差,数量会减少,不能满足人体降糖的需要,最终会形成糖尿病。

小贴士

腹型肥胖的人易患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等疾病。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可分为眼底病变、肾功能衰竭等微血管并发症和心梗、脑梗、糖尿病足等大血管并发症两大类。

爱吃的我们,是否有患糖尿病的高危风险呢?快跟着专家一起从饮食的角度来自测吧~

糖尿病患病风险的自测方法

测试一:饮食结构测试

人体每天所需营养构成

人体所有的细胞、组织的正常生理运作需要葡萄糖来供应能量,主食是提供葡萄糖的主要来源,长期不吃主食的人,主食和肉类摄入超标的人,都存在患糖尿病的高危风险。

小知识:1g油能提供9千卡的热量,1g粮食能提供4千卡热量,油的热量是碳水化合物的热量的两倍以上。

测试二:人体总能量的消耗测试

基础代谢率计算公式

基础代谢率(BMR)指人在静息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率。

观察并记录一天的饮食情况,如果发现基础代谢率<一天摄入热量,说明测试者摄入热量没有被完全代谢,有可能造成体重增加。

测试三:整体热量分析测试

“基础代谢率 活动量=消耗量”

专家提醒:增加肌肉含量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可以帮助预防糖尿病。

小贴士

长期不运动的人突然剧烈运动反而易升糖,建议长期不运动的人从快步走、慢跑、骑车、游泳等轻体力或者中等强度的运动开始尝试~

想要预防糖尿病,控制饮食总量,合理搭配每日饮食摄入种类,坚持运动是关键哦~

健康提示:请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去人群密集处。

健康之路

《糖尿病爱找谁》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糖友必知:好碳水和坏碳水,好在哪、坏在哪?

对于糖友来说,碳水化合物对血糖的影响很重要,日常选择好的碳水化合物,对帮助血糖控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那么,日常生活中,哪些食物算是好碳水呢?

1、新鲜水果,特别是不会让血糖有大波动的水果(草莓、蓝莓、杏等)

2、非淀粉类蔬果(芹菜、苹果、无花果等)

3、全谷物或全谷物粗加工的食物(全麦、糙米、燕麦、玉米、小米)

4、豆类(红豆、绿豆、黑豆等)

含坏碳水的食物包括:

1、精加工谷物(白面包、米饭、意大利面、葡萄干等)

2、精加工食物(蛋糕、糖果、薯片、辣条、饼干、炼乳等)

3、含糖饮料(可乐、雪碧)

4、白糖

好坏碳水在被我们吃下肚子之后,它们的代谢机制也不完全相同。

好碳水:

1、消化分解缓慢,逐渐释放葡萄糖到人体系统

2、吸收缓慢、饱腹感强、提供大量营养素

3、低升糖指数,对血糖影响小

坏碳水:

1、消化分解迅速,迅速释放葡萄糖到人体系统

2、吸收快速转化为能量,消耗快、无饱腹感、无营养素

3、高升糖指数,引起血糖大波动。

糖友们,明白了吗,日常要分清好坏,选择好的吃!

#哆咖医生超能团##慢性病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