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血液感染(糖尿病血液感染细菌发烧)
糖友们的小心肝还好么?
近年来,细菌性肝脓肿的患者大多都是伴有糖尿病,这些患者大多是没有胆道系统疾病史的,但是血糖一直控制得不好。
长期血糖控制不好为什么容易得肝脓肿?
(1)患者有糖尿病的患者免疫功能相对降低,长期的高血糖会使血液的抗菌作用降低,这样大量的病菌就可以随着血液的循环进入肝脏。
(2)糖尿病的患者长期的血糖高,这给细菌大量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糖尿病患者血管相对正常人已经是病变了,血液的循环发生了障碍,导致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也相对减弱,血液中白细胞的杀菌能力也降低。
这些原因都是糖尿病人容易引起细菌性肝脓肿的原因。
怎样预防?
为了小心肝,控制好自己的血糖是关键,定期检测血糖,听从医生的建议,把血糖控制在相对理想的水平。若出现高热,伴随腹痛,继而寒战、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应该及时就医,平时饮食应该避免高热量、高蛋白,要食用低脂肪和容易消化的食品。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宣武普外
糖尿病病人为什么容易感染,后果有多可怕?医生为您讲清楚
糖尿病是“三高”之一,在“三高”之中虽然发病率不如高血压和高脂血症,但对健康的危害却是最严重的。除了可以引发高渗、酮症等急性并发症外,最为可怕的是引发的慢性并发症。除了心脏病、脑卒中、肾衰竭等微血管病变外,还十分容易导致各种感染。
很多朋友会疑惑,医学都这么发达了,感染还有那么可怕吗?现实生活中可不这么乐观,感染导致的死亡在重症医学科比比皆是。
就在刚刚结束的上个月,张医生的科室里有两位感染病人,虽然用了最高级别的抗生素,仍没能把患者从死神中夺过来。可见感染并没有朋友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而且,大多数思想比较前卫的医生都认为,应用抗生素对抗感染,注定是一场打不赢的战争。之所以我们还在用,是因为在现有的条件下,还没有更好的办法。
相对于健康患者,糖尿病患者感染的风险会更高,症状会更重,死亡率也会更高。
很多朋友会说,不就是感染吗?这我们都知道,就是因为患者的血液里的糖分太多了,导致细菌更容易繁殖所导致的。如果您仅仅这样认为,就把糖尿病对身体的危害看得太轻了。
糖尿病之所以会引发机体感染,主要是因为3个原因:
- 提供营养,促进繁殖
高血糖状态,有助于细菌生长繁殖,糖尿病患者由于其血液中的糖分升高,为细菌的繁殖提供了充足的养料,从而导致感染风险更高。这一点是众所周知的。
- 免疫抑制
免疫系统相当于人体的警察局,负责身体的防卫工作,对于无处不在的细菌和病毒造成杀伤,对健康起到保护作用。
糖尿病可导致机体多种防御功能减弱,如白细胞杀菌作用,吞噬功能,综合毒素功能,细胞免疫功能等,都会受到影响,除了导致感染风险升高外,还会导致感染更重。
免疫系统除了可以对侵入身体的微生物造成杀伤外,还可以清除人体内变异的肿瘤细胞。当患糖尿病时,这些工作都会受到影响。因此,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是高于正常人的。
- 血液循环障碍
张医生刚刚入职的时候,一位老医生教导张医生:外科感染常见的原因有3种,分别为死腔、血肿和缺血。
由此可见,缺血是导致感染的重要原因。糖尿病会导致动脉硬化,微循环障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等。
这是因为糖尿病不但会损伤人体的大血管,引发心梗脑梗,还会损害人体的小血管,毛细血管,造成小血管狭窄,毛细血管闭塞,引发组织缺血,更容易受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侵扰。这也是导致感染的重要原因。
糖尿病会引发和加重感染,而感染又会反过来加重糖尿病的病情,甚至引发高血糖危象,危及生命。
感染是如何加重糖尿病病情的?糖尿病会诱发感染和加重感染,感染反过来也可加剧糖尿病的病情,导致糖脂代谢紊乱,诱发高血糖危象,增加死亡风险。
研究显示:感染是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败血症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感染。糖尿病合并败血症时,病情更为严重。
糖尿病合并败血症是较为严重的感染,可导致患者死亡。患者需早期诊断,积极处置,这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感染的时候,身体处于应激反应状态,为了提供更多的能量来对抗感染,我们的身体会增加分解代谢,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会明显升高。
这在一定范围内对于抵抗感染是有好处的,但是,糖尿病病人本身血糖就是升高的,这会导致血糖进一步升高,极易引发高血糖危象。
聊到这里,相信朋友们对糖尿病合并感染的危害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我们再来聊一聊如何减轻这些危害。
患了糖尿病如何减少感染风险?首先,患有糖尿病的朋友,一定要把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之内。既往朋友们都靠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来评定自己血糖是否达标。
但医生们研究发现这种评价方法还不够全面,目前,血糖目标范围内时间逐渐走入了医生的视野。就是评价把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的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
朋友们只需要做一次动态血糖监测即可,通过这种监测,我们把血糖达标的次数除以总次数,就可以得出血糖目标范围内的时间。如果血糖在目标范围内的时间应大于70%,说明血糖比较平稳,波动相对安全,感染的风险比较小。
除了控制血糖外,朋友们还需要注意采取健康的饮食方式,合理运动,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戒烟限酒,避免熬夜,远离不良情绪。通过这些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提升自己的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
最后,朋友们还需要注意,如果出现感染症状,一定要重视,不要拖到病情危重了,再给予处置,那就真的来不及了。医生最不愿意说的,但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来晚了!
糖尿病除了容易引发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并发症外,还十分容易感染,这是因为血糖增高,增加了细菌的养分,同时降低了免疫力,还会造成微循环障碍,这些共同导致了糖尿病人感染风险增高。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把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还需要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感染风险;一旦发生感染及时就医。
今天的内容我们就聊到这里,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我会带您了解国内最前沿的医学知识,我是张医生,下期再见。
参考文献
[1] Pan XR, Yang WY, Li GW, 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nd its risk factors in China, 1994. National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operative Group[J]. Diabetes Care, 1997, 20(11): 1664‑1669. DOI: 10.2337/ diacare.20.11.1664.
#谣零零计划##心健康信科普##生命召集令超能团#@爱哭的小女孩讲故事@月光海棠@想好好做医生的胖子
为什么糖尿病更容易感染?医生直言:多与5项因素有关
今天聊一个和糖尿病相关的话题,有一定医学知识的朋友都知道,糖尿病的病人,特别容易并发各种感染。这是广为人知的事实,但朋友们有没有想过,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张医生总结了一下,原因有5个,相信没有几位朋友能全部说出来,有的原因一点就透,有的原因,您打破脑袋也想不出来,好了,咱不卖关子了,下面进入正题:
- 高血糖环境:糖尿病朋友体内的高血糖为细菌和真菌提供了理想的生长条件,我们都知道,碳水化合物可以快速提供能量,这就使得细菌繁殖更加容易,从而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 免疫功能受损:糖尿病朋友的免疫系统功能较弱,这是因为血糖升高会使白细胞的功能下降,包括识别、趋化、吞噬和杀菌等能力,都会明显减弱,这就会使机体对感染的防御能力降低。
- 并发症的影响:糖尿病病人常伴有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会影响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功能,导致局部组织供血不足、营养障碍和感觉减退,从而削弱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使细菌更容易侵入体内并引发感染。
- 营养不良:由于这类疾病会引发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可能出现营养不良,进一步削弱机体的抵抗力,使病人更易感染。
- 糖尿病朋友还可能因为频繁就医、住院和医疗程序中的仪器使用而增加医疗相关感染的风险。此外,此类病人还可能携带更多的致病菌,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也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由于上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患有糖尿病的朋友更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包括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朋友们可不要小看这些感染,它们不但会增加我们的医疗费用,严重的时候,甚至可能会危及我们的生命。
很多朋友看到这里就表示不理解,现在医学都这么发达了,怎么连一个小小的细菌都搞不定呢?每年我们都会研发出那么多的抗菌药物,为何到现在为止,感染还是个大问题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大多数朋友都知道,医学进步的同时,也带动了微生物的进步,它们依靠自身强大的变异能力,逐渐适应了人类的各种抗菌药物,所以,直到目前为止,感染还是一个大问题。
控制好血糖水平是预防糖尿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糖尿病的朋友细菌感染最为常见,真菌及病毒感染也易发生于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朋友。更让人感到担心的是,糖尿病并发感染可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即感染导致难以控制的高血糖,而高血糖进一步加重感染。特别是手术部位,感染的概率更大。感染还可以诱发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这也是糖尿病的重要死因之一。
聊到这里,有一个问题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想过,糖尿病导致的感染,经常出现在哪些部位呢?第一常见的就是泌尿系统,原因也非常简单,血糖控制不好,尿糖也会增加,感染的概率当然会随之升高。有时可导致严重并发症,比如肾盂肾炎、肾及肾周脓肿、肾乳头坏死和败血症。同时,无症状菌尿和其他尿路感染并发症的风险也会增加。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杆菌及克雷伯杆菌;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
除了泌尿系以外,呼吸道感染也非常常见,常见的致病菌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及革兰阴性菌。更让人感到担心的是,如果感染控制的不及时,细菌还会进入血液,导致致命的菌血症,一旦疾病进展到这种程度,死亡率会高达50%。
此外,毛霉菌病及曲霉病等呼吸道真菌感染亦多见于糖尿病病人。流感病毒、新型冠状病毒也可导致糖尿病朋友呼吸道感染。结核的发生率也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并且非典型的比较多见,非常容易漏诊或误诊。
消化系统感染也非常常见,糖尿病病人感染幽门螺杆菌 、肝炎病毒的风险更高 。糖尿病也是肝脓肿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特别是肝脓肿,一旦发生,症状也非常严重,甚至会危及生命。
下肢感染也很常见,朋友们了解比较多的是足部溃疡,常见致病菌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革兰阴性菌及厌氧菌,特别是厌氧菌感染,会让感染部位变得非常臭,那味道只要闻过一次,就会让人终身难忘,大多数病人都会以截肢收场。
还有,糖尿病朋友牙周炎的发生率会明显增加,除了易导致牙齿松动外,口腔还会发出难闻的气味。糖尿病合并颌面部感染亦不少见。外耳炎更为常见,但常被忽略。糖尿病也增加了慢性骨髓炎和生殖器感染的风险。
聊了这么多的危险后果,最后一个问题就出现了,我们该如何去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呢?张医生反复和朋友们说:未雨绸缪比什么都重要。不要等到疾病真的发生了,我们再去亡羊补牢。良好的血糖控制,加强自身卫生及必要的免疫接种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预防严重感染的发生。
建议 2 岁以下糖尿病儿童接种 13 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建议所有 2 岁以上糖尿病病人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65岁以上的朋友都需接种 23 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接种时间超过5 年者需再接种一次。年龄≥6 个月的糖尿病病人每年都要接种流感疫苗。
最后就是治疗问题,这方面的内容比较专业,咱们简单聊一点。严格控制血糖为首要措施,胰岛素治疗为首选。同时进行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并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的种类;必要时行外科手术治疗,特别是在糖尿病足病的治疗过程中更为重要。虽然这种治疗方式比较残忍,但它却是救命的关键手段。
今天的内容就先聊到这里,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我会带您了解咱们国内最前沿的医学知识,我是张医生,下次再见。
#头条首发大赛##我在岛屿读书##冬日生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