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鸡翅尖(糖尿病鸡翅可以吃吗)

奇妙的本草 0
文章目录:

鸡的2个部位,含有大量激素,有毒还会致癌?辟谣:鸡肉营养丰富

央视财经的纪录片中曾发表了我国的吃鸡数量,中国人是实打实的“吃鸡大户”,每年吃掉的鸡大约有170亿只。

通过数据足以见得中国人对鸡肉的喜爱,可以这么说几乎每个人每天都得吃掉半只鸡。中国人爱吃鸡,但是关于鸡肉的争议也不少。

“鸡翅尖可不能吃啊,那里的毒素含量可太高了!”“怎么还有人在吃鸭脖子啊?那都是淋巴,真是不怕得癌。”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一、鸡翅尖是“毒素聚集地”,吃多了致癌?

网络上流传最初安的是,鸡翅尖是给鸡注射药物的地方,所以这个地方容易造成毒素的堆积,吃多了容易致癌。

鸡翅尖是鸡的尾骨端部位,由几块骨头合成,就是我们平常看到的鸡翅膀末端那个位置。而鸡平常皮下注射的部位,一般会选择在翼下那块肌肉,因为这里皮比较松,也不会直接注射在翅尖位置。且药物一旦进入到鸡的体内,会逐渐游走至全身。说直白点,给鸡肉注射药物,并不会只停留在鸡翅尖,而是会随着血液流向全身。

此外这些药物会随着循环而逐渐代谢掉,一般在2周作用就能代谢完。如果硬要说鸡翅尖不能吃,那整只鸡应该都不能吃,所以这个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

除了鸡翅尖致癌的说法外,鸭脖子也是致癌的热议话题之一。最突出的理论是鸭脖子含有淋巴,而淋巴具有很强吞噬病毒的能力,所以脖子中含有大量的毒物,吃多了有害身体健康,还会致癌。

二、鸡脖子含淋巴,是“毒物”?

的确,这些禽类的脖子上是存在有很多淋巴腺体,且淋巴腺体内含有的巨噬细胞具有很强的吞噬病毒的能力。但是禽类体内本来就没有完全成形的淋巴结,只有部分被膜包覆的淋巴集结体,根本不可能“储存”所谓的毒素。

另外这些物质在屠宰加工的时候一般会直接去掉,根本到不了我们手上。如果实在担心,日常我们食用鸡脖子,可以直接将鸭皮去掉之后即可,这样一来就不会食用到淋巴组织或腺体,也就没有毒物一说了。

三、“无鸡不成宴”,帮你补充多种营养

鸡不但可以吃,而且还能帮助我们补充多种营养。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指出,鸡肉内含有非常丰富的优质蛋白、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铁等。和牛肉、猪肉相比较,鸡肉内里的蛋白质含量毫不逊色,可达到20%左右。相较于牛肉来说,鸡肉在价格上有很大的优势,是个性价比很高的食物。

此外鸡肉内含有的氨基酸成分也不少,至少有8种人体所需,由于其成分和人体所需的很接近,进入体内后可以很快被身体吸收利用,帮助人体补充营养;且鸡肉是个脂肪含量很低的肉类,和猪肉、牛肉相比较,去皮的鸡肉脂肪含量非常低,在补充营养的同时还不会让身体长胖。并且鸡肉内的脂肪多是不饱和脂肪酸,即便是每天食用100g,也不会让身体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

四、鸡的一种“废物”是个宝,多少人还不知道

鸡肉除了能帮助我们补充营养外,里面还有一味中药。

鸡胗相信大家都吃过,一些处理过鸡胗的人就知道鸡胗内部有一层皮需要剥掉,但其实这层内壁是个宝。这层内膜又被称为鸡黄皮,有着“鸡内金”的称号。

中医认为,其性甘、味平,具有归脾胃、小肠以及膀胱经的作用,进入体内后可帮助健脾胃、消化积食、固精止遗、治遗尿的作用。

鸡内金的传言要追溯到很久之前,传闻有个30岁的年轻人近几年来总感觉食欲不振,吃什么东西都感觉堵在了腹部,无法下行。当时他听人说家附近有个有名的中医对这类病症有一套方法,于是慕名而去。经诊脉发现年轻人脉象沉而微弦,判断是胃中有积食导致胃气难以下行所致,于是为他开具了鸡内金和生酒曲进行治疗。

当时年轻人看到药时还满眼不信,这看着也不像能治病的啊,将信将疑的回去服用了几副药后发现症状完全缓解了。可见鸡内金对于治疗积食还有一定作用,虽然说鸡内金具有不错的疗效,但日常也不能盲目用,使用任何药物都需要有专业医生的指导。

生活中,各式各样的谣言层出不穷,我们要学会去甄别谣言,切不可因为谣言而让自己的生活受到影响,那就得不偿失了。另外,盲目地过分抗拒某种食物,也是不可取的行为。

参考资料:

[1]鸡翅尖、鸡脖不能吃?——NO[J].《健康博览》,2014:48-48.

[2] 无.鸡脖子不能吃?[J].健身科学,2015:5.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鸡身上哪些部位不能吃?关于吃鸡的4个常识,人人都该知道

鸡,是我们餐桌上常见的食物之一,不仅肉质细嫩、滋味鲜美,营养还十分丰富!不过关于吃鸡却有不少讲究,比如说:

  • “鸡的分类那么多,乌鸡、三黄鸡、芦花鸡、柴鸡....哪种最营养?”
  • “还有关于吃鸡,鸡翅尖、鸡杂不能吃?鸡腿是最营养的部位?”

到底鸡要怎么吃才合适呢?今天小薇就帮你揭开真相~

哪个品种的鸡,最有营养

首先呢,可以肯定的是,不同品种的鸡,在营养方面确实有一定的差异。

比如说:

  • 乌鸡的铁元素含量较高
  • 芦花鸡的氨基酸、微量元素含量较高
  • 柴鸡的维生素C/E、蛋白质的含量较高
  • 贵妃鸡的硒和锌的含量较高
  • 华清鸡的脂肪含量及维生素A含量较高
  • ......

但是,这些营养素也普遍存在于其它鸡上,只是含量有略微的差距,并不代表营养价值一定就高。

而且就算是同一品种的鸡,吃的东西不同、生活的环境不同,所含的营养也会有一定差异。

所以,我们不能笼统地认为,某一品种的鸡一定比另一品种的鸡更有营养。

如果真想吃鸡更有营养

比起挑品种,多注意吃法

反而更有效

如何吃鸡更营养?

多用少油盐的做法烹饪鸡:例如板栗蒸鸡、白切鸡、清炖鸡汤等。

烹饪的时候,多与蔬菜类(如白萝卜、番茄、甜椒、南瓜、菠菜)、菌藻类(如香菇、黑木耳)、薯类(如土豆)、坚果类(如栗子)等食物一起搭配,营养将会更全面。

可以加入不同药材,比如:

  • 生姜,可滋补强精、缓解感冒、提高人体免疫力;
  • 枸杞,可补益肝肾、养肝明目;
  • 人参、党参,有益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的患者,对畏寒体质有改善作用;
  • 黄芪,可补气补虚,增强机体免疫力。
鸡的部位哪些能吃?哪些不能?

一、不建议吃的部位

1、鸡屁股、鸡脖子

如果是,从大型商超购买,或者经过正规屠宰的,可以吃。

但是自己宰杀的鸡,就不建议吃了!

因为鸡屁股上有尾脂腺和腔上囊,鸡脖子上有胸腺,这些都暗藏了大量病菌、病毒、致癌物等毒害物质,自己动手可能不懂如何去除,或是无法去除干净。

2、鸡杂

就是指鸡胗(胃)、鸡心、鸡肝、鸡肠以及鸡肾。

偶尔尝尝鲜可以,但不建议多吃!

因为鸡杂会直接接触食物或者代谢产物中的「有害物质」,它们存在「有害物质」残留的可能性,比鸡肉中要高一些。

3、鸡爪

虽然富含胶原蛋白,但吃这种胶原蛋白并不能美容。

而且脂肪含量及热量都很高再加上蛋白质及其它营养元素都很低,对减肥人士并不友好。

更重要的是,对于鸡爪的做法,大家都喜欢泡椒或辣卤,容易导致钠含量超标。

ps:大家常说的鸡头和鸡翅尖,反而不存在毒素,可以吃哦~

二、建议吃的部位

  • 鸡胸肉:热量低、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含量全鸡最高,是非常健康的部位。
  • 鸡腿:锌、铁等营养元素含量高、肉质细嫩,但最好剥掉皮再吃哦~
  • 鸡翅:蛋白质含量高,更重要的是肥瘦相宜,口感好~
除此之外,吃鸡还要注意

1、吃肉比喝汤更营养

鸡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还有脂肪、维生素和钙等矿物质,但在炖鸡过程中,只有5%~10%能够溶解在汤里。

曾有检测,一碗鸡汤大约含有0.4g/100g的蛋白质,而鸡肉的蛋白质含量为18.5g/100g,鸡肉蛋白质的含量是鸡汤的50倍。

所以,鸡肉的营养远远高于鸡汤。

2、鸡汤最好去油后再喝

每次煲好鸡汤之后,上面会浮着一层油,不仅显得油腻,让人没食欲,而且脂肪含量高,容易导致肥胖,诱发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为减少脂肪摄入,最好去油后再喝鸡汤。

  • 将保鲜膜展开放在鸡汤上,保鲜膜直接和汤接触,两边紧贴在碗边,等到汤稍凉后,油花就会凝固在保鲜膜上,将保鲜膜去除即可;
  • 拿一个装着冰块的汤勺,在汤的表面慢慢“游着”,鸡汤中的油就会快速吸附在勺子上;
  • 直接用吸管喝汤;
  • 还可以买吸油纸巾,吸收汤里的油脂。

现在你们知道怎么吃鸡了吗?

不要再盲目迷信一个品种了哦~

看完觉得好,

就点个【关注】吧~

版权声明:本文为健康之路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被骗了! 原来这 9 条“健康常识”都是伪科学

很多传言,传着传着就成了“真”,甚至成为很多人的生活准则。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样的场景?

当你手拿早餐准备大快朵颐时……突然!有人及时出现并大声告诉你:“鸡蛋和豆浆不能一起吃!

顿时感叹,好险,并将这个“常识”告诉了其他人……

但是很遗憾,可能你朋友圈看到的、家长朋友口中传来的、甚至大家早已熟识的“健康小知识”……这些都可能是假的!

虽然大家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是好心也可能办坏事。有人可能觉得这些健康谣言并不会有什么大的危害,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著名食品科学博士范志红老师曾在微博这样回复过网友:“ 谁说健康谣言不可怕?极端饮食造成营养不良,也是会让人衰弱,甚至要人命的......但是却没有人管啊!我们说实话,影响别人卖各种相关产品的效益,还会招恨......”

今天,小小鹿整理了 9 种常见的健康谣言,花3分钟,让自己和身边人不再受骗。

01鸡蛋不能和豆浆一起吃?

都是误会啊!鸡蛋和豆浆在一起吃,并没有什么影响。

这个谣言属于典型的成长发育型谣言案例。最早是说,没煮透的豆浆不能冲鸡蛋,否则抗营养物质没有充分消除,影响蛋白质吸收;然后演变成——豆浆不能冲鸡蛋,也还可以理解,因为冲鸡蛋可能鸡蛋没有足够熟;然后——豆浆和鸡蛋一起吃不消化;最后——豆浆和鸡蛋相克。

下次买早餐就别纠结了,作为成年人,鸡蛋和豆浆你都可以要。

02千滚水致癌不能喝?

别担心!想要喝到致癌的量,本身就很难。

自来水中反复烧开,会导致亚硝酸盐的增加,大量的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会产生亚硝胺,而亚硝胺的物质的确是致癌物。

不过,之前有实验室做过烧开 20 次水的亚硝酸盐含量测试,发现:自来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为 0.007 mg / L ,烧开 1 次后为 0.021 mg / L,烧开 20 次后为 0.038 mg / L,多次烧开后,仍远低于国家生活饮用水的标准(≤ 1 mg / L)

所以,千滚水中的亚硝酸盐,离超标都还差的很远,根本不用担心致癌。

03柿子和牛奶一起吃会得结石?

别怕!现在市面上卖的柿子,都是经过脱涩处理,鞣酸含量非常低。

“胃柿石”确实存在,但它与牛奶、海鲜、空腹、饱腹都没关系。

胃柿石是植物性胃结石的一种,除了柿子外,各种高纤食物如南瓜、葡萄、山楂、芹菜等均可能导致植物性胃结石。不过,这种疾病的其发病率则极低,普通人群中,可能会低于万分甚至十万分之一。

目前,胃柿石的成因不明,但它有几个风险人群:

  • 胃容积小、胃酸分泌较少消化不良的;
  • 做过胃部手术,排空显著减慢的;
  • 晚期糖尿病或肾脏功能受损的;
  • 戴呼吸辅助器械的。

所以,没有这些问题的人,普通人吃个柿子没什么好担心的。

04鸡翅尖是打针的地方,不能吃?

打针并不代表不能吃!

很奇怪,不知道为什么谣传鸡翅尖是打针的地方,由于太窄,一般给鸡打针都会选择皮比较松的地方,如鸡翅膀下方。

另外,就算打针也并不意味着不能吃。事实上,在规模化养殖中,注射抗生素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不过这些抗生素药物会在的体内代谢掉,所以不用担心。

05吃酱油会变黑?

酱油表示冤枉,它真的不能。

酱油颜色黑,是因为它在酿造的过程中产生了色素。而且这些色素到达体内就消化分解了,根本不可能让皮肤变黑。

另外,皮肤的颜色是天生的,并不容易改变!做好防晒比什么都重要。

05苹果皮更有营养?

苹果皮中,有些营养素的含量确实比较高,比如一些有抗氧化功能的多酚、黄酮和原花青素等。

但一个苹果的苹果皮只有一点点,通过吃苹果皮摄入的这些营养素的量很少,不会对健康起到很显著的作用。

苹果是农药残留比较多的水果,为了身体健康,最好是将苹果洗干净、削皮再吃。

06生病了,能吃药就绝不打针?

生病了,请听医生的叮嘱。

不论是口服还是注射,都只是治疗的手段,本身并没有好坏。它们的区别在于不同的给药途径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和分布,从而达到不同的疗效。

而医生是根据你的具体疾病情况来选择治疗方法的,如果一味地固守“可以口服绝对不注射原则”不但不能缓解病痛,反而可能会加重病情。

07指甲上的“月牙”越多说明越健康?

通过“月牙”多少来判断是否健康并不靠谱。

指甲上的月牙又称半月痕,是指甲生长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在生长的过程中刚长出来的指甲内部就会呈现乳白色,经过时间的变化指甲的颜色才会慢慢转变,接近于透明的颜色。

正常来说,每个人月牙有多少是不变的。因为个体存在着差异性,部分人指甲上就没有出现过月牙,因此以月牙的数量和大小,来断定自己的健康是不靠谱的。

所以,月牙少的人就不要总是羡慕别人月牙又大又多啦~

但是,如果短时间内月牙变化很大,比如忽然变大变小,或是消失又出现,那就得留心最近的身体状况是否有问题了,最好去看医生。

08番茄酱里面含有甲醛 ?

担心番茄酱中的甲醛,不如担心自制酒。

有的文章曾表示番茄中含有较多果胶,而果胶水解过程中会脱甲酯化而产生微量甲醇,甲醇有毒,进入身体后被转化为甲醛而有害健康。

不过,一般我们吃的一小包番茄酱只有三四十克,番茄也不是果胶含量特别高的果蔬,其中的果胶总量非常有限,加工中产生甲醇的数量更是可以忽略了。

其实,真该担心甲醇的是那些“自制酵素”和自制酒,因为水果的发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微量甲醇。

09晚上吃姜如砒霜是真的吗?

太夸张了,咱们平时用姜作调味品,不用太纠结。

“早晨吃姜赛参汤,晚上吃姜赛砒霜”,是一句特别传统的话,虽然牵强但是有一点道理,晚上吃大量姜确实容易造成不适。

我们都知道姜具有散寒生热的作用,早晨吃姜会比较刺激,可以唤醒食欲;如果晚上吃很多姜又不运动,加上其他食物不断摄入,“塞砒霜”肯定是夸张了,但造成胃部不适确是很有可能的。

不过,一般家庭把姜当作调味品吃,每天一点点、不用纠结,而且常吃姜对身体很有好处。

本期就讲到这啦,想了解更多关于日本精密体检或慢性病管理的信息,欢迎关注【小鹿国际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