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黄斑OCT(糖尿病黄斑水肿能撑几年不会失明)

环球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性黄斑疾病:治疗不能只看眼

近些年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不当的用眼方式,近视眼、干眼症、眼底疾病等各种眼部问题频发,严重危害人们的视力,其中不少患者还是处于人生巅峰期的中青年人士。他们或是踌躇满志,心怀远大的事业理想;或是身负养家糊口、照顾老人子女的重担,一旦出现严重的视力问题,失去工作能力,则会带来沉重的打击。

今年的“世界视觉日”适逢10月10日,此次主题为“视”界第一,希望借此机会呼吁大家关注视力健康,预防眼底疾病。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成工作年龄人群视力最大威胁

在眼睛的光学中心区,有一块最敏锐的视觉区域,收集了80%的视觉信息。因为富含叶黄素,所以比周围视网膜颜色要偏黄一些,这一区域即为黄斑。当黄斑区发生水肿等病变时,人们的视力就会受到影响。据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眼科副主任孙晓东介绍,导致黄斑水肿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衰老、糖尿病、血管性病变、炎症等。在这些致病因素中,由糖尿病导致的黄斑水肿颇为常见,却很容易为人们所忽视,因此成为威胁18~60岁的工作年龄人群视力下降的首要原因。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病风险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据统计,我国目前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亿人,其中有1/3的患者会发生视网膜病变,而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人群中,又有1/3的人是DME患者。截至2017年,根据中国流行病学文献报道计算,理论上我国已诊断糖尿病患者中有临床意义的DME患者约71万。这些眼底病变可给患者的视力造成不可逆影响,因此糖尿病患者是视力损伤的高危人群,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的视力管理更应该引起重视。

北京医院眼科主任戴虹说,目前我国DME患病情况较为严峻,一方面是因为不重视早期筛查,很多症状较轻的患者没有发现自己已经患病,更没有预防该方面疾病的意识;另一方面,受经济条件限制,有的患者无法接受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又或是迫于经济压力,治疗后无法长期坚持下去,这些都会耽误治疗,加重病情。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对患者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视力下降,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甚至会导致失明。

治疗DME,要控制原发病

由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是糖尿病的一个并发症,所以在治疗时除了消除黄斑水肿,还要重视对糖尿病的控制,如果原发病不能治愈或改善,即使消除水肿也会有再次患病的可能。治疗过程较为复杂,且容易反复发作。“所以眼科医生在治疗时不能只见眼睛不见全身,要有整体观念。”孙晓东说道。

正因DME的这一特点,很多人患病后就觉得治疗遥遥无期,可实际上并没有这么悲观。针对DME的治疗近些年已经有了不小的突破,尤其是在抗VGEF药物出现后,通过科学规范的治疗,一般经过5年就能够使病情稳定下来,不必终身用药。

目前,临床中针对黄斑水肿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激光治疗、激素治疗和抗VGEF药物眼内注射治疗。

激光治疗。在20年以前激光可以说是治疗黄斑水肿的“金标准”,通过激光治疗,视力可以趋于稳定,效果较好。然而,激光治疗的不足之处在于对视力的修复效果不佳,主要用来控制视力的衰减,无法恢复受损的视力,只有少数患者在治疗后视力略有回升。

激素治疗。这一疗法与激光疗法一样,是传统的治疗方法。因为在研究中发现炎症也是糖尿病黄斑水肿的致病因素之一,所以后来通过眼内注射激素进行治疗。经过大量的临床实验证明,激素的治疗效果比激光要好一些,但缺点是长期注射,容易引发白内障,且有1/3接受反复治疗的患者出现青光眼,于是,不少患者在治疗初期虽提升了视力,但随着后期副作用的出现,视力再次下降。

抗VEGF疗法。最近5年来,抗VEGF治疗成为多国临床治疗的一线治疗方案,其疗效和安全性都要高于其他疗法,可以有效恢复视力,且副作用和各种风险的发生率非常低,但仍有一些不足。主要是抗VGEF药物价格普遍昂贵,且目前为止,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抗VEGF药物均不在我国医保报销范围内,一些患者在经济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其他疗法来代替,不仅效果不理想,也增加了副作用风险。以去年国内刚上市的抗VEGF药物阿柏西普为例,每针价格为5850元。即便该药物作为多靶点的融合性蛋白,VEGF结合率高,注射间隔相对其他药物较长,但是在治疗第一年,最少也要注射5针,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而言,是一笔不小负担。

提高意识,尽早预防

尽管作为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DME的发生有时候在所难免。但只要提高预防意识,及时治疗,就能改善症状,减轻疾病对视力造成的损伤。因此,专家建议:

1、关注症状,及早诊断。DME的主要症状是视物模糊、视力下降,如果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多年的糖尿病患者出现视力下降的情况则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诊断。目前关于DME的诊断技术已经相对成熟,通过人工智能眼底照相机的自动筛查,比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黄斑水肿。

2、控制“三高”,维持血糖稳定。预防DME,控制血糖、血压、血脂也十分必要,糖尿病患者的许多并发症都与这三项指标有关,此外还要注意维持血糖的稳定,避免忽高忽低。如果“三高”控制不好,很容易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包括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3、糖尿病患者应每年定期检查眼底。由于DME的糖尿病并发症,且随着糖尿病患病时间的积累,发病率会逐渐增高,所以临床医生,尤其是内分泌科和眼科医生,在强调患者控制血糖的同时,还要提醒他们每年定期检查眼底,发现异常,早期干预,就可以更好地保护糖尿病患者视觉功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糖网病严重威胁视力 专家解答防治知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又称糖网病,是严重威胁视力的致盲性眼病。糖网病处于早、中期时患者往往没有任何症状,因此不少患者未能及时发现和干预,以至严重损害视力甚至致盲。近日,西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安市眼科医院门诊部主任陆慧琴、西安市人民医院眼底外科中心主任孙文涛在做客“人民好医生”客户端《全民爱眼共筑“睛”彩》系列科普直播时,详细讲解了糖网病的防治相关知识。

约三分之一糖尿病患者发生糖网病

陆慧琴说:“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0%,而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大概占到了三分之一,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据。在糖网当中还有三分之一的人会严重的影响中心视力,也就是导致视力的严重下降,严重的影响了我们的眼健康。”

陆慧琴建议一旦被诊断为糖尿病,首先要遵循医生建议控制饮食、加强运动,按时按量使用降糖的药物控制好血糖。同时,至少每年接受一次眼底的筛查,早期发现糖尿病的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进行及时的干预。根据糖网发生的严重程度,患者还需要适当地缩短筛查的时间,比如每半年或者三个月检查一次,严重者可能需要一个月一次到医院接受检查。

在糖网早期及时发现和治疗,按照医生的建议去进行全身的控制和定期的随访,可以把失明的风险降低90%以上。

及时干预糖网增殖期视力下降

我国最新的分期方案将糖网分为非增殖期和增殖期。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眼底改变包括毛细血管瘤样膨出改变、视网膜出血、硬性渗出和(或)棉绒斑。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见较多的出血点、静脉“串珠样”改变,及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此期不及时干预,病情将进展至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增生早期眼底可见视网膜新生血管或视盘新生血管,纤维增生期出现纤维血管膜,可伴视网膜前出血或玻璃体积血;增生晚期会出现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可合并纤维血管膜、视网膜前积血或玻璃体积血。糖网进展到增殖期可以导致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因此需要及时发现并干预。

糖网的三种常见治疗方式

孙文涛介绍,目前传统主流的治疗方式有眼底视网膜的激光治疗、玻璃体腔注药治疗以及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三种。这三种方式如何选择,主要是根据眼底检查的情况来决定。

通过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可以判断眼底视网膜是否处于缺血缺氧的状态,再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激光治疗。

黄斑水肿会造成中心视力的下降,通过黄斑OCT检查,可以了解是否存在黄斑水肿,进而判断是否需要近玻璃体腔注射抗VGF药物或者激素等一些药物的治疗。

糖网病进展到增殖期,或者到严重的非增殖期,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手术主要是清理增殖性的病变,同时将引起这些病变的新生血管用激光治疗等方式进行干预。

孙文涛提醒广大糖网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或者血压、血脂控制情况不好,以及糖尿病肾病没有及时纠正都是导致手术后疾病复发的因素,因此控制好血糖及其他全身疾病很重要。

糖网病严重威胁视力 专家解答防治知识

糖网病严重威胁视力 专家解答防治知识 2024年12月13日11:01 来源:人民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又称糖网病,是严重威胁视力的致盲性眼病。糖网病处于早、中期时患者往往没有任何症状,因此不少患者未能及时发现和干预,以至严重损害视力甚至致盲。近日,西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安市眼科医院门诊部主任陆慧琴、西安市人民医院眼底外科中心主任孙文涛在做客“人民好医生”客户端《全民爱眼共筑“睛”彩》系列科普直播时,详细讲解了糖网病的防治相关知识。

约三分之一糖尿病患者发生糖网病

陆慧琴说:“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0%,而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大概占到了三分之一,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据。在糖网当中还有三分之一的人会严重的影响中心视力,也就是导致视力的严重下降,严重的影响了我们的眼健康。”

陆慧琴建议一旦被诊断为糖尿病,首先要遵循医生建议控制饮食、加强运动,按时按量使用降糖的药物控制好血糖。同时,至少每年接受一次眼底的筛查,早期发现糖尿病的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进行及时的干预。根据糖网发生的严重程度,患者还需要适当地缩短筛查的时间,比如每半年或者三个月检查一次,严重者可能需要一个月一次到医院接受检查。

在糖网早期及时发现和治疗,按照医生的建议去进行全身的控制和定期的随访,可以把失明的风险降低90%以上。

及时干预糖网增殖期视力下降

我国最新的分期方案将糖网分为非增殖期和增殖期。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眼底改变包括毛细血管瘤样膨出改变、视网膜出血、硬性渗出和(或)棉绒斑。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见较多的出血点、静脉“串珠样”改变,及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此期不及时干预,病情将进展至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增生早期眼底可见视网膜新生血管或视盘新生血管,纤维增生期出现纤维血管膜,可伴视网膜前出血或玻璃体积血;增生晚期会出现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可合并纤维血管膜、视网膜前积血或玻璃体积血。糖网进展到增殖期可以导致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因此需要及时发现并干预。

糖网的三种常见治疗方式

孙文涛介绍,目前传统主流的治疗方式有眼底视网膜的激光治疗、玻璃体腔注药治疗以及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三种。这三种方式如何选择,主要是根据眼底检查的情况来决定。

通过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可以判断眼底视网膜是否处于缺血缺氧的状态,再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激光治疗。

黄斑水肿会造成中心视力的下降,通过黄斑OCT检查,可以了解是否存在黄斑水肿,进而判断是否需要近玻璃体腔注射抗VGF药物或者激素等一些药物的治疗。

糖网病进展到增殖期,或者到严重的非增殖期,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手术主要是清理增殖性的病变,同时将引起这些病变的新生血管用激光治疗等方式进行干预。

孙文涛提醒广大糖网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或者血压、血脂控制情况不好,以及糖尿病肾病没有及时纠正都是导致手术后疾病复发的因素,因此控制好血糖及其他全身疾病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