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不吃西药(糖尿病不吃西药可以吗?)

汪宗军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不吃降糖药,后果严重吗?回答是:长期不吃药后果很严重

在糖尿病这个“健康战场”上,有一个令人揪心的问题:糖尿病人不吃降糖药,后果严重吗?答案是:如果长期不吃药,任由血糖升高,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据权威医学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超过 1 亿,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而在这些患者中,那些任性地拒绝服用降糖药的人,往往会陷入健康的深渊。

糖尿病患者如果不吃降糖药,可能会导致血糖控制不佳,从而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后果确实比较严重。

想象一下,血糖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如果没有降糖药这根缰绳来约束,它会肆意奔腾。血糖持续升高,会对全身体的各个器官发起“攻击”。眼睛可能会变得模糊不清,甚至失明;肾脏也会不堪重负,引发肾衰竭;心血管系统更是首当其冲,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和神经,导致心脏病、中风、肾病、视力丧失和截肢等严重健康问题。长期血糖升高会引起100多种并发症;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遵循医嘱服用降糖药物是非常重要的。

就拿我们身边的例子来说,老李头一直觉得降糖药有副作用,就是不肯吃。结果没过多久,视力急剧下降,看东西都成了问题。还有隔壁的王大妈,自行停了药,最后因为糖尿病并发症住进了医院,遭了不少罪。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用降糖药。这不仅是对自己健康的负责,更是对家人的负责。糖尿病患者千万别拿自己的健康开玩笑,乖乖服用降糖药,才能在这场与疾病的斗争中占据上风。关爱自己,从正确对待降糖药开始!

血糖达到什么标准开始启动降糖药治疗?

在选择口服降糖药时,医生会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患者的血糖水平、体重、年龄、并发症、药物的副作用和患者的偏好等。例如,对于体重超标的患者,可能会优先考虑使用二甲双胍,因为它除了降糖外还有减重的效果。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患者,可能会考虑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或SGLT2抑制剂,因为这些药物已被证明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血糖达到一定标准时,医生会考虑启动降糖药治疗。根据《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

1、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有典型糖尿病症状(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体重下降)加上随机血糖 ≥ 11.1 mmol/L,或加上空腹血糖 ≥ 7.0 mmol/L,或加上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 ≥ 11.1 mmol/L,或加上HbA1c ≥ 6.5%。

2)无糖尿病典型症状者,须改日复查确认。

2、对于糖尿病患者,如果生活方式的调整不能使血糖控制达到目标,即应该开始药物治疗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对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糖化血红蛋白(HbA1c)≥9.0%或空腹血糖≥11.1 mmol/L并且伴有明显高血糖症状,可以考虑实施短期(2周至3个月)胰岛素强化治疗,而对于HbA1c≥10%的患者,则推荐启动胰岛素治疗;对于HbA1c≥8.5%的患者,欧美指南推荐启动口服降糖药的联合治疗。HbA1c<8.5%的患者,可考虑单药联合生活方式调整进行降糖治疗。

在选择降糖药时,医生会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患者的血糖水平、体重、年龄、并发症、药物的副作用和患者的偏好等。例如,对于体重超标的患者,可能会优先考虑使用二甲双胍,因为它除了降糖外还有减重的效果。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患者,可能会考虑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或SGLT2抑制剂,因为这些药物已被证明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如果选择的是注射用降糖药,则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注射器具、注射技巧以及注射后的注意事项。注射部位通常包括腹部、大腿外侧、上臂外侧和臀部外上侧。注射时应注意皮肤消毒,避免肌肉注射,并确保注射深度适当。注射后,应避免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以防胰岛素等降糖药物吸收过快导致低血糖。同时,患者应定期轮换注射部位,以减少皮下脂肪增生或产生硬结的风险。

总之,糖尿病患者应该与医生紧密合作,遵循医嘱进行血糖管理,包括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和正确使用降糖药物,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并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患者须长期用药吗?国家卫健委答21记者:终身药物治疗,忌过量的生活方式干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贺佳雯 北京报道

11月6日,即将迎来立冬节气,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发布会上,南方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很多人担心长期服用降糖药物会对健康不利,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长期使用降糖药物吗?是否可以通过其他生活方式的调整来控制血糖?

北京医院主任医师郭立新回应:糖尿病患者一经确诊,即是终身性疾病。虽然有一部分糖尿病患者通过合理的运动优化体重,可以达到一段时间的临床缓解,但是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因此需要进行长期的治疗。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既包括饮食的干预,也包括运动的治疗。对于一部分饮食和运动干预不能够达到良好血糖控制的患者,应该坚持药物治疗。

“通过其他方法让血糖控制良好从而不服用药物,这样的想法出发点是非常好的,但是我们知道糖尿病包含多种代谢异常,如果我们不能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以及伴随的血脂、血压控制良好,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郭立新解释。因此,对于仅通过生活方式不能够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还是需要长期应用药物治疗。

有一部分患者为了达到不吃降糖药的目的,坚持过量的生活方式干预,比如极严格的饮食干预,造成营养不良、身体状态下降。还有一部分患者为了不吃降糖药进行过度运动,运动量非常大,这些对健康都是不利的。

郭立新主张在合理的膳食基础上,保证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能够满足季节特点和健康的需要,同时安排合理运动。比如给予患者有氧运动、力量训练也就是抗阻运动、平衡训练和柔韧性训练。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血糖控制不达标,其他危险因素也不达标,就要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包括糖尿病类型、血糖控制程度、有无并发症、心肺功能状态、低血糖风险等等因素来进行药物选择。

郭立新强调,对于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不仅需要用药,而且需要终身药物治疗。同时,也应该进行严格的监测,观察应用药物后代谢指标能否达到良好控制,即用药以后是否达到预期靶目标,以及用药后的药物安全性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提醒公众:立冬后气温下降明显,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上升,我们要及时接种流感等疫苗,同时要注意保暖、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手、保证充足睡眠。对于老年人和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人群,加强疾病预防和健康保健尤为重要,到人群聚集的场所要加强个人防护,日常生活要关注健康状况、遵医嘱用药、均衡营养、适量运动。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北京医院专家: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药物治疗

11月7日是立冬节气。11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

很多人担心长期服用降糖药物会对健康不利,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长期服用降糖药物吗?对此,北京医院主任医师郭立新表示,对于一部分饮食和运动干预达不到良好血糖控制的患者,应该坚持药物治疗。对于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药物治疗。

创意配图 据图虫创意

郭立新表示,虽然有一部分糖尿病患者通过合理的运动优化体重,可以达到一段时间的临床缓解,但是医学界仍认为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因此需要进行长期治疗。糖尿病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和运动的干预。

是否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来控制血糖从而不服用药物?郭立新指出,糖尿病包含多种代谢异常,如果不能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以及伴随的血脂、血压控制良好,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因此,对于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不能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还是需要长期应用药物治疗。

郭立新说,有患者为了达到不吃降糖药的目的,坚持过量的生活方式干预,例如极严格的饮食干预,造成营养不良、身体状态下降,或者过度运动,这些对健康都是不利的。“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有的人过于严格地控制饮食,血糖看似控制良好,但是总体健康状态在变差。”

郭立新主张,生活方式干预应该在合理膳食的基础上,保证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满足季节特点和健康的需要,同时安排合理运动,例如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平衡训练和柔韧性训练等。如果血糖还是不达标,其他危险因素也不达标,就要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包括糖尿病类型、血糖控制程度、有无并发症、心肺功能状态、低血糖风险等因素来选择药物。

郭立新表示,对于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药物治疗,同时还要进行严格的监测,观察应用药物后代谢指标能否达到良好控制,以及用药后的药物安全性情况。

红星新闻记者 胡伊文 北京报道

编辑 郭庄 责编 官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