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长效针(糖尿病长效针剂一月一次)
糖尿病疫苗要来了?一个月打一针,彻底摆脱药物?药师详细讲解
说起糖尿病,得过的人都很头疼,因为这是一种终身无法治愈的疾病,只能靠药物维持,且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需要注射胰岛素,每天都需要打针,这令很多糖友十分苦恼。
之前有很多文章介绍过高血压疫苗、高血脂疫苗,有粉丝就问:有没有糖尿病疫苗呢?还真有,今天李药师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糖尿病疫苗。
说到疫苗,大家比较熟悉的有新冠疫苗、流感疫苗等,用于预防疾病发生的药物,但今天要说的糖尿病疫苗,它并不是预防疾病发生,而是治疗疾病的一种药物。
这种糖尿病疫苗是由我国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免疫室主任奚永志团队研发的,已经获得了国际标准“三方”发明专利授权,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药物。
这种疫苗是一种DNA疫苗,主要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注射后药物可以纠正患者紊乱的细胞、体液免疫应答反应,从而修复受损的胰岛β细胞,恢复胰岛素的正常分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这款疫苗最大的亮点就是每月注射1次,就能持续一个月的降糖效果,糖友不再需要每天服药或者注射胰岛素,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糖尿病疫苗虽好,2个问题不可忽视这款疫苗虽然疗效强大,但目前仍存在2大问题。
第一个是该疫苗是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的,只占全部糖尿病患者的10%左右,因为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不同,1型是由于机体免疫调节出现问题导致的,多发生于青少年时期;而2型糖尿病则是遗传和代谢因素影响导致的,发病年龄较晚。而这种糖尿病疫苗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并不适用。
第二个问题就是这款疫苗的研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没有正式进入临床实验阶段,距离上市还有一段距离,也就是说现在还打不上这种疫苗,最快也要等1~2年才有可能上市,在123期临床实验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各种副作用。
但总而言之,这是一类值得期待的新型降糖方式,将给广大1型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
2种长效降糖药,每周1次便捷控糖对于觉得每天用药或注射胰岛素太麻烦的糖友,给大家介绍2种长效降糖药,每周使用一次就可以长效控制血糖。
1. GLP-1受体激动剂
比较常见的就是度拉糖肽周制剂,这种药物可以促进肠促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胰岛素含量,抑制血糖升高。每周注射一次即可。
2. 曲格列汀
曲格列汀是一种口服降糖药,比度拉糖肽更为便捷的是,它不需要注射给药,通过抑制DPP-4酶的活性,限制肠促胰岛素降解,增加胰岛素分泌。
最后要提醒广大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的治疗是长期的,即使出现了长效药,可以减少用药的频率,日常的饮食控制和运动都是不能少的,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血糖的长期平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每周注射一次!糖尿病新药在中国上市,糖友不用每天吃药了?
胰腺素是糖尿病患者的“解药”,虽然效果好,但缺点也很多:因为每天都要注射,各处皮肤出现伤口;胰腺素需要冷藏保存,外出携带不方便……好在,这些缺点很快就不复存在。
前不久,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期刊Diabetes Care发表了一项重大进展,研究提到,每周注射一次的新型胰岛素疗法,效果跟普通的胰岛素一样。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期刊《Diabetes Care》发表关于新型胰岛素疗法的两项重要国际临床试验成果,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患者是否接受过胰岛素治疗,每周注射一次的新型胰岛素疗法icodec可安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且与每日注射一次的胰岛素同样有效。
全世界有数百万的2型糖尿病患者,然而胰岛素治疗仍存在挑战。患者对注射的恐惧,注射的不便等,让许多患者闻之却步。因此开发更长效的胰岛素、减少注射频率,有助于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icodec的研发,正好解决了胰岛素目前的短缺。通过两项临床实验评估,研究者发现基础胰岛素改用每周只需注射一次的icodec,其半衰期长达196小时,可持续稳定地释放胰岛素,给患者来带有效的血糖控制,而且该药耐受性良好,可以帮助患者更快达到目的。
目前该药准备开展3期试验,现阶段正在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评估每周一次icodec的疗效。
二、糖尿病研究一直在继续,已有一周一次的降糖药糖尿病的研究并未停止,其实早在2018年一周一次的降糖药就以上市。这款降糖药叫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剂,商品名为百达扬,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是中国上市的第一个一周一次的降糖药。
今年4月29日,诺和诺德的新药诺和泰,也被中国药监局正式批准上市,这意味着,二型糖尿病患者有了更多的选择。
GLP-1受体激动剂周制剂优势就是:每周只需注射一次,控制血糖,降低低血糖的发生危险。根据网络表示售价,该药的报价为1985元,2mg/4支。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该类药物可以作为二甲双胍治疗效果不佳时联合治疗的选择,与在指南上具有同样地位的需要每日注射一次的基础胰岛素相比,一年可减少注射次数313针。极大地提高患者用药的方便性和治疗体验,有效地解决因依从性不佳带来的降糖效果不佳的问题。
三、如何来预防2型糖尿病呢?在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死亡原因里,糖尿病意外占得一席。据统计,从2000年到2019年间,糖尿病导致的死亡人数显著增加了70%,其中男性死亡人数增加了80%。为什么生活条件、医疗水平越来越好的今天,得糖尿病的人却在不断地增多?
引起糖尿病的机制非常复杂,它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遗传因素,如果人体参与机体胰岛素响应的其中一个环节发生了基因突变,例如胰岛素响应信号通路基因IR;肥胖症相关基因 leptin receptor等,都可能引起胰岛素抵抗从而引起可遗传的家族性糖尿病。
除了遗传因素以外,科学研究发现,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罪魁祸首,例如肥胖、缺乏运动、紧张、劳累、精神刺激所造成的应激,甚至分娩、手术、外伤造成的应激都可提高血糖的激素,刺激2型糖尿病的发生。
想要预防糖尿病,就要“对症下药”。
首先定期的血糖检测不能少,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应从45岁开始筛查,每3年重复一次。如果存在其他危险因素,筛查开始时间可能需要更早、更频繁。
其次,要维持健康体重,有实验发现,减重7%,可以有效降低50%的糖尿病发生风险。当然减重并不是节食,而是通过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来达到目的。
均衡饮食,以进食包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营养食物开始,多吃菜叶、水果、豆类,少吃饮料、米饭、面包等。
适量运动,规律体力活动或运动对于降低糖尿病和心脏病的发生风险非常重要。专家建议每人一周至少5天,需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包括:游泳、自行车、快走等。有健康问题者应咨询医生最适合他们的锻炼方案。
可能很多人以为情绪和糖尿病并没有密切的关系,却不知道,一个人长期处于焦虑不安的状态,也会导致内分泌系统受到影响,从而让身体代谢出现问题。因此除了上述日常行为预防,也要注意心理的干预。远离这些诱因,不要等糖尿病找上门,才后悔此生都要与药物相伴。
参考资料:
[1] 《糖尿病患者奔走相告:中国首个一周一次降糖药上市》.羊城晚报.2018-05-29
[2] 《让糖尿病患者告别每天注射!每周一次新型长效胰岛素再迎重要进展,连发两篇成果》.医学新视点. 2021-04-20
[3] 《治不好的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在作怪》.光明网.2021-01-26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降糖处方针剂成了减肥“神药”?医生:存在副作用
近期有网友称,在好友群和社交平台上流行一种打针减肥法,对于效果有人表示“打了6次针瘦了20斤”,还有的说“7天掉了10斤”。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这种针剂其实是治疗糖尿病的处方药。
现象
传减肥有“奇效”
血糖不高也用药
“三个月,瘦了快10斤。”小颖(化名)是一名糖尿病患者,她不是在公布减肥效果,而是在和北京青年报记者介绍她因治病注射GLP-1受体激动剂后体重发生的变化。
“第一次注射时反应特别大,有时候吃不下饭,也不想吃,一旦硬吃就会吐,逐渐的饭量也变小了。因为这种药是处方药,必须经医师确诊后开出处方并在医师指导下方可购买与使用。我就诊的医院说这款药断货了,因为是一周打一次,现在也只能暂时停药,等来货后再去购买。”小颖说。
同样在使用类似药物的媛媛(化名)却是因为另一个目的——减肥。168厘米的身高、130斤的体重,在她看来并不完美。媛媛对自己的体重目标是达到曾经的108斤。“听说最近打这个针的人不少,直接抑制食欲,每天不饿,副作用小。虽然是处方药,网上也能随时买到,要求没那么严格。”
调查
不用处方也能网购
价格300至3000元不等
处方针剂,网上也能买到?北青报记者半信半疑地在网购平台搜索后发现,GLP-1受体激动剂类商品竟然多达4000多个结果。
从类别看,分一针1.5毫克和3毫克两种剂量,根据标准装、3盒装、5盒装等包装不同,价格从300-3000元不等。有店铺月销量最高达200多单,但因为需要冷链运输,有的商家设定的运费就高达180元。
当北青报记者咨询客服这类药物是否能用于减肥时,不少商家直接回复“可以”,有的则称“不建议”。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购买页面并不能直接下单购买,第一步必须先填写包括姓名、身份证、手机号、确诊疾病、处方等在内的问诊信息。对此,客服解释,因为是处方药,系统要求提交处方单、病例、检查报告中的任何一个,才能下单购买。
不过,对于没有处方又想购药的买家,有客服透露:“可以留下联系方式电话沟通。通过私下转账后,商家直接发货,这样可以规避网购平台系统的审核。”
专家
未获国家批准用于减肥
医生不建议用此类药物减重
在社交平台上,有人统计自己12天瘦了大概4斤,27天掉了10斤,但伴随体重下降而来的却是呕吐、恶心、便秘等副作用。
据了解,这些针剂作为处方药,均需由医疗机构有处方权的医师开具处方才能使用。对此,一位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向北青报记者介绍,目前市面上的GLP-1受体激动剂是用来治疗糖尿病的,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有的是每周注射一次,也有每天注射的。在降糖、降血脂的基础上的确可以减重。原理就是通过抑制摄食中枢,让患者食欲下降,抑制胃排空,有了饱腹感,就会吃得少。但是在我国,这类药品均没有获批用于减肥,所以从医生的角度肯定是不建议大家用它来减重。
该主任医师解释,之所以有人觉得使用了这种药物后有一点减重的作用,最主要的就是不想吃饭,减少了进食。她提醒,即便是糖尿病患者,也要从小剂量开始应用,否则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比如不想吃饭、没有食欲、恶心、便秘、影响肠蠕动等。
国家首批健康科普专家孙延庆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正常人使用降糖药物可能会出现低血糖、肾功能损伤、肝功能损害等一些身体其他机能的损害。肥胖的最主要因素就是遗传、饮食习惯和运动量少等原因。“靠药物减肥不可取,虽然能起到一点微弱的效果,但不对症,副作用会大于获益。”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副主任委员彭永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我国没有批准这些药物在肥胖方面的适应症,目前所有的使用都属于超适应症用药或不规范用药。
内存
何为GLP-1受体激动剂
在我国批准上市的GLP-1受体激动剂包括聚乙二醇洛塞那肽、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度拉糖肽等,适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根据作用时间的长短,可分为短效和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短效GLP-1受体激动剂需一日多次皮下注射,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可一日一次或一周一次皮下注射。
文/本报记者 宋霞
来源: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