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滞留管(糖尿病患者留置针保存)

华商网 0
文章目录:

华商记者帮|糖尿病患者药物滞留 快递公司协调送货

郝同学反映——

他现在20岁,患有糖尿病,这段时间胰岛素完了,家里给买的药发的快递,快递已经一周前到达西安,但是由于疫情没有派送,现在急需药品,求帮助。

记者帮忙——

华商全媒体记者联系郝同学获悉,郝同学的药品只能从医院购买,药店不好买,家人已经买好邮寄,发的顺丰速运,却因为疫情导致快递冻结,无法派送。

华商报记者联系到顺丰速运,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表示,会根据郝同学提供的单号,尽快找到他的包裹,尽最大努力协调配送。

处理结果——

10日下午4时,快递已经送达郝同学手里。郝同学说,感谢顺丰速运特事特办,感谢华商报帮助联系。

华商全媒体记者 毛蜜娜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方正

控制糖尿病,把好“脾胃关”很重要

一位患友问我:“唐教授,不是说得了糖尿病的人会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吗?我的体检报告血糖升高了,可是我平时没什么特别的感觉,我这是得了糖尿病吗?”这是个常见的问题,有这类问题的患者常常工作压力大、应酬多、饮食油腻,出门乘车,很少走路,经常熬夜,人发福了,特别是肚子变大。并且,在体检发现血糖升高时,大多没有特别的症状,但往往血压、血脂、尿酸出现波动、轻度升高,这种现象在中老年人群中越来越多见。

糖尿病是指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分为两类:1型糖尿病(T1DM),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只占糖尿病的一成到两成,一般首选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而老百姓常说的“吃出来的糖尿病”其实指的是2型糖尿病(T2DM),属于代谢性疾病,约占糖尿病的七成到九成,一般首选口服降糖药来控制血糖。

生活中更多的人是不够上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血糖高出正常值的上限,譬如空腹血糖在6.1mmol/L~7.0mmol/L之间,属于空腹血糖受损(IFG),往往是因为基础胰岛素分泌减少造成糖代谢异常所致。正常人,在进食米面主食或服葡萄糖后,血糖会增高,机体具有分泌胰岛素来调节血糖浓度、使其控制在一个稳定的范围之内的能力,这就是葡萄糖耐量;如果餐后2小时血糖或口服葡萄糖的耐量试验血糖在7.8mmol/L与11.0mmol/L之间,就是葡萄糖耐量受损(IGT)。这两类情况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明显增高,这个阶段大多没有什么症状,但往往伴有肥胖及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等“三高”表现。

糖尿病古称“消渴病”,由于古时没有先进的检测手段,当病人出现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的“三多一少”症状时,可能已经处于疾病的中后期。现代医学在糖尿病早期不仅能检测到血糖升高,而且能够发现相关的代谢指标异常,为我们尽早发现糖代谢异常、诊断糖尿病并做好防范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中医认为,T2DM早期的代谢功能紊乱与脾胃功能失调、中焦湿热以及气郁化热等密切相关,提倡通过调理脾胃来防治早期糖尿病。

其一,不良的生活方式为T2DM孕育了土壤

T2DM的发生和发展比较缓慢,一般经历几年到几十年的时间。早期多为葡萄糖耐量受损(IGT)和/或空腹血糖受损(IFG),也就是餐前、餐后血糖轻度升高,发病隐匿。但若听之任之,IGT或IFG就会发展为显性的糖尿病。从根本上讲,T2DM的发生与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特别是饮食结构的改变密切相关。现代人饮食多追求口感,高脂高糖高蛋白质食物比例增加,而谷物、蔬菜摄入减少。过度摄入高热量食物超出了日常脾胃的消化能力,滞留体内的代谢产物使糖尿病的风险大大增加。中医很早就认识到了不良的饮食起居对脾胃功能造成的影响进而发展为“消渴”的过程。《黄帝内经》认为消渴病以富贵之人易患,因嗜食肥甘厚味又好逸恶劳导致脾胃运化失常,脾胃负担过重,使得一部分营养物质不能转化为正常的能量而成为“废物”,出现了中满,内热、痰火、湿热等病理产物堆积于胃肠,久之五脏耗损而引发“消渴病”。在发病早期,改善生活方式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医以调节脾胃功能为重点,提倡合理膳食、粗细搭配、劳逸结合,通过劳动、体育锻炼、调节饮食等方法,减少胃肠负担,恢复脾胃运化功能,以减缓、阻止向显性糖尿病发展。

其二,从“脾胃症状”发现T2DM的苗头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是饮食转变为气血精微物质的重要场所。胃负责受纳和腐熟水谷,脾负责消化水谷并气血精微输布至全身。脾胃运化的节律与我们一日三餐的规律相吻合。现代社会许多人由于工作繁忙,违反了进餐节律,饥饱失常、过食肥甘、饮酒无度,脾胃运化节律打破,则运化能力减弱,长此以往造成消化不良,代谢紊乱,出现血糖、血脂、尿酸等血液生化指标升高。这个时期,患者一般食欲良好、精神体力尚可,不影响日常活动,但仔细审察患者状态,脾胃运化功能失调的特征已略见端倪,如身体肥胖、食欲旺盛、食后腹胀、口腔异味、大便不畅、容易疲乏、舌苔厚腻等。以上症状若持续出现,提醒患者湿热、郁热、痰湿等病邪在胃肠已出现郁积,要尽早远离不良的生活习惯,及时止损,将疾病发展的苗头扑灭。

其三,以“健脾助运,通降胃气”之法防治T2DM

中医认为脾的功能是自下而上“升发”。胃的受纳功能自上而下“顺降”,顺应脾胃生理特点的精微物质才能被正常的消化吸收,而不转变为“浊毒”危害健康。首先,顺应脾胃运化节律:从进餐时间上,规律饮食、定时定量;在进餐的量上,饥饱有度,每餐七八分饱;在进食种类上,减少高脂肪、高糖类的食物摄入,增加维生素、微量元素、膳食纤维的比例,寒温合宜,避免食入过冷或过热的食物等。

此外,还可采用一些有药物功效的食物煮粥、泡茶、做菜来健脾助运,通降胃气,以达到预防的目的。如过食引起的胃胀、胃堵等“胃滞”征象,可食用消食和胃之品:如生萝卜、山楂茶、大麦茶等;出现口干、口苦、胃热多食等“胃热”征象,可食用清胃降浊之品:荷叶茶、绿豆汤、苦瓜汁、苦丁茶泡茶等;出现乏力、食少、便溏等“脾虚”征象,可食用健脾益气之品:如茯苓山药粥、薏苡仁扁豆粥、西洋参茶等;出现便干、便秘等“肠滞”征象,可食用润肠通便之品:如梨、香蕉以及莱菔子茶、杏仁茶等。

适当地选择健脾气、清胃热的药食同源之品,可以提高脾胃的运化能力和营养物质的利用度,减少“废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不仅能使胃肠功能恢复,症状得到缓解,还可以起到防治糖尿病的作用。

除了饮食调节之外,中年瘦一瘦,饭后多走走,平常笑开口,保持合适的体重、愉悦的心态,以及养成健康的体育锻炼习惯,很重要。

(作者唐旭东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

来源: 人民政协报

糖尿病人消化不好?你以为是小毛病?可能是胃轻瘫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包括很多,比如常见的血管、神经病变,这些都是医生天天念叨的,糖友提起来也是谈之色变,所以每个人都必须关注。

可还有一些不会引起重视的并发症,虽然并不会对糖友生命造成巨大威胁,但是却能较大程度地影响生活质量。

这就是胃轻瘫

胃轻瘫可不是说你的胃瘫痪了,而是指胃动力不足,形同“瘫痪”。

国内外的资料显示,50~76%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有胃轻瘫,北京协和医院对门诊糖尿病患者调查显示有50%的患者有胃肠动力紊乱表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对糖尿病专科门诊患者进行病史和动力学诊断发现,62~69%的患者有胃动力障碍。

不仅2型糖尿病多见,1型也多见,也就是说胃动力障碍是能够威胁所有糖尿病患者的疾病。因此糖尿病胃肠动力障碍已经引起很多学者和医生的重视。

1

什么是胃轻瘫?

糖尿病胃轻瘫,是以严重的胃排空延迟为特征的疾病。早在1958年,Kassander首先提出糖尿病胃轻瘫的概念,指出糖尿病人存在胃运动障碍。详细来说就是指没有机械性肠梗阻存在时,禁食一夜之后胃内仍有食物残留,胃动力学检查显示胃动力障碍和胃排空极度延迟。

它的临床症状包括哪些呢?

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与胃内食物滞留相关的上消化道症状,包括餐后饱胀、上腹胀、恶心、呕吐、嗳气、尾部和腹部不适等等。

这些症状多发于餐后,但也有少数患者在空腹和晚间出现。

恶心(92.9%)和上腹部疼痛(89.3%)是糖尿病胃轻瘫最常见的两种主要症状,并且60%的患者腹痛主要发生于餐后,而有80%的患者出现夜间腹痛。症状严重者可导致食欲减退、营养不良、吸收障碍、减轻体重和血糖控制不良,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在实验室检查的时候,60~70%的患者空腹血糖>7.8,HbA1c>7.5%。

当然,还有很多胃动力检查的手段,比如放射性核元素、胃电图、超声波等等。

但是鉴于糖尿病胃轻瘫有或者没有胃病症状各家说法不一,且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并没有胃症状或者非常轻微,体格检查也无异常,因此必须加以胃动力检查,目前最可靠的方法是核素胃排空检查,堪称检测胃动力的“金标准”。

2

那应该怎么治疗呢?

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要积极改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上消化道症状,治疗方式包括:改变饮食和生活习惯、运动锻炼、控制血糖和选择有效的胃动力药物治疗,如能够早期发现并治疗,可改善和逆转胃轻瘫。

所以详细的治疗方法包括:

控制血糖。本病常发于血糖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吗,严格地控制血糖有助于减轻胃轻瘫的症状,并能够改善自主神经功能和胃肠道激素的异常分泌。

饮食控制。根据患者自身的不同特点,做好饮食调节,维持体重和营养平衡,应戒烟戒酒。有恶心、早饱、腹胀和食欲减退的患者应该少吃多餐,进食易消化而营养丰富的食物,可以讲食物研磨成粒状或者进食匀浆食物,以利于消化吸收,避免一次进食太多。更应该避免进食油炸、油煎和不易消化的固体食物。

另外,可适当吃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荞麦、玉米、新鲜蔬菜、、海带、紫菜、海蜇和果胶等等,以利于肠胃蠕动,保持大便通畅。

有严重恶心、呕吐的患者,可补充液体营养液,通过插鼻胃管等补充营养物,如症状仍无改善,则需要经皮内镜空肠或者胃电刺激一接触胃轻瘫症状和补充营养。

运动锻炼。不仅可以增强体质,提高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还可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以利于血糖控制和肠胃蠕动,每次运动锻炼一般控制在20~30分钟,每日1~2次,循序渐进。如快步走、健身操和家务劳动等,还可以进行胃部按摩。

当然还有就是促进胃动力的药物,虽然这些促进胃动力的药物对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各家报道不一,但多数持疗效肯定的意见,主要的药物制剂包括甲氧氯普胺、吗丁啉、西沙比利和红霉素等等。

除了药物,还有胃电刺激治疗。最近应用电刺激、胃电起搏治疗胃轻瘫已经有许多报道,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胃电刺激需要使用电极,在体内胃电刺激是通过腹腔镜将电极直接与神经刺激器连接用点直接刺激胃起搏点的平滑肌,然后纠正胃电节律紊乱。促进胃排空和改善临床症状。也已经有美国FDA批准的胃电刺激仪上市用于治疗胃轻瘫。

综上,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十分常见的并发症。

50~70%的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胃排空障碍,但是限于目前的研究水平,对其发病的病理生理和治疗方法的研究还十分有限,所以期望随着科学的发展,能有更有效的治疗胃轻瘫的方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资料---

《糖尿病学》许曼音著